1月31日上午,在美麗的紫金山下,由江蘇省教育廳與江蘇有線共同建設的江蘇省智慧教育項目——「名師空中課堂」啟動上線儀式隆重舉行。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徐寧,省紀委省監委駐省教育廳紀檢監察組組長、黨組成員 張姬雯,省教育廳副廳長、黨組成員洪流,省教育廳巡視員朱衛國,江蘇省廣播電視局巡視員申彭建,江蘇省廣電有線信息網絡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國中,副總經理錢進,黨委委員黃秉生,以及省內教育界嘉賓、專家等數百人參加了本次儀式。
「名師空中課堂」是江蘇省教育廳與江蘇有線聯手打造的全國首個服務於省域教育信息化、解決教育均等化發展的「智慧教育」公共基礎服務平臺。該項目首次由省教育廳直接組織全省特教名師,擬定欄目架構,圍繞電視大屏,規劃了「公開課」「隨時問」「空中微課」「鄉村行」等特色欄目,通過整合全省各類基礎教育資源,為學生提供課前預習、重點講解、課後答疑等立體式服務。2018年底,省教育廳聯合省發改委、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下發《關於做好中小學生課後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名師空中課堂」被列為全省面向學生開展個性化學習輔導的重要平臺。平臺組織全省千名特級教師、學科帶頭人作為名師團,每天定時在線回答學生和家長提問,幫助學生鞏固知識,提高學習效果。名師參與建設的優質教育資源首次以公益免費的形式出現在電視屏幕上,為江蘇的廣大學子們獻上2019年最好的一份禮物。「名師空中課堂」通過電視終端覆蓋全省,綠色安全、可管可控、畫質清晰、互動靈活,未來還將通過手機等多屏交互手段,不斷擴大基礎教育普及服務。
上線儀式由江蘇有線副總經理錢進主持。江蘇有線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國中首先介紹了「名師空中課堂」的建設情況。他表示,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工作責任重大。江蘇有線此次作為電視端唯一合作方與省教育廳合作共建「名師空中課堂」平臺,立志將其做成老百姓「信得過」的公共教育服務窗口,努力採取有效手段,優化教育資源配置,進一步提高優質教育資源的能見度,努力吸納、整合社會各界力量。江蘇有線投入大量資金和技術力量進行了該項目的開發,但依然堅持免費公益的推廣方式,正是為了踐行黨媒政網屬性、強化主流價值引領,做老百姓「看得到」 「用得起」的公共教育服務平臺,努力推動全省教育產業整體健康、可持續發展。
江蘇有線黨委書記、董事長 王國中
省教育廳副廳長洪流在觀看了「名師空中課堂」宣傳片後表示,該項目將嚴格遵循教育規律,堅持素質教育導向,堅持公益化發展,圍繞廣大學生、家長和教師的實際需求,整合全省基礎教育資源,幫助孩子獲得全面發展,幫助廣大家庭形成科學教育理念,努力將其建設成為課內課外、線上線下相結合,人人學、時時學、處處學,普惠化、個性化、智能化的學生助學平臺與教師教研平臺,提升人民群眾教育獲得感和滿意度,並形成一個可操作、可複製的新模式,助力江蘇教育改革與發展,打造出讓全省人民引以為傲的江蘇教育品牌。
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徐寧代表省委宣傳部對「名師空中課堂」的啟動上線表示祝賀。她指出,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江蘇是教育大省,一定要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資源的新期待。正值教育部頒布實施《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之時,江蘇有線與省教育廳融合協作,開設「名師空中課堂」項目,順應了新時代深化改革發展的趨勢,是我省文化企業主動推動全省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均衡共享的有力舉措。此舉有利於打破「單兵作戰」,深化政企合作,把促進文化發展與解決群眾痛點進行有效結合,既發揮了文化熱度,又增強了發展力度。她希望,未來「名師空中課堂」立足文教,不斷拓展「文化+」「教育+」「技術+」等領域的新空間,使平臺兼具內容生態和技術屬性;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同時實現合作模式的創新,推進體質、機制的創新;充分吸收政府和市場兩個方面作用,引進社會力量,為文化、教育事業提供助推,做有創新精神的文化教育服務引領者。
江蘇省委宣傳部副部長 徐寧
「名師空中課堂」的啟動上線,是進一步落實關於「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等指示精神的積極實踐。在教育信息化2.0的背景下,「名師空中課堂」積極響應和解決民眾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探索建設在線教育服務平臺及配套措施,更好地滿足了學生課後學習輔導的需求。作為統籌全省名優教師資源,並貫通線上線下、課內課外的高度信息化、智能化、個性化的網絡學習平臺,「名師空中課堂」為打破教育壁壘、打造無界課堂開闢了切實有效的新途徑;為持續推動全省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在更大範圍內的共建共享,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提供了堅強有力的新支撐。
未來,省教育廳將與江蘇有線密切合作,通過「名師空中課堂」平臺,繼續推動優質教育資源的聚合,通過精準化的教與學,促進平臺不斷迭代,通過2-3年時間,將「名師空中課堂」打造成「網際網路+」教育和智慧教育的標準化樣板,繼續加入並強化音樂、體育、美術等素質教育內容,作為學校教育的輔助工具,實現從有到優的跨越,推動江蘇教育高質量發展,真正做到「讓每個孩子都能享受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