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在知乎的話嘮。球鞋日劇愛好者,綾瀨遙非著名粉絲,馬場富美加非著名粉絲。
失蹤多天的大島凪小姐,近日突然出現在某大型公司的招聘會上。當記者趕到時,她正站在一臺洗衣機前,仔細閱讀著崗位要求。
「謝謝,我只是給自己放了個假。」面對記者的追問,她一直堅持自己並沒有失蹤,「因為心情不好所以想去散散心,為了不被打擾所以更換了聯繫方式,就這麼簡單。」
「那為什麼不辭而別呢?」
「因為」,大島小姐深呼一口氣,「我不想再看別人眼色行事了。」
ps:其實前半部分我還是比較認可的,但是關於「讀空氣」的那句,您是認真的嗎?
大島凪的故事之所以吸引人,很重要的一點是對於「讀空氣」這一行為的刻畫。在短短的十集日劇中,你能清楚地看到過度察言觀色是如何摧毀一個又一個角色,並在最後一集反噬主角的。但相較反抗「996」未遂的東山結衣,小凪至少與「讀空氣」這一行為戰鬥到了最後一刻。
同時,「讀空氣」也是這部劇慘遭營銷號毒手的重要原因。這類壓抑自己天性的察言觀色行為,不僅存在於日本職場,而且映射了觀看這部劇的中國年輕上班族以及即將進入職場的學生群體們。因為「讀空氣」,80後90後已經遍體鱗傷了,95後也將頭破血流。所以我們才會由衷的感嘆:這部劇真的「偷窺了我的生活」啊!
劇中「讀空氣」的行為由小凪開始,並在第一集與足立三人組聚餐時達到了一個小的高潮:
面對一張被照的很醜的照片,大島小姐不僅沒有要求重新拍一張,更是同意了足立「上傳到SNS上」的無理要求,這足以見得她對於特定氛圍的恐懼。同樣,這張照片也是一個小小的彩蛋:市川元由大阪分公司借調到東京後,對小凪的第一印象,就來源於張照片。
當一切鋪墊已經完全就位時,大島小姐不出意外的倒在了慎二的面前,OL大島小姐這一人格就這樣窒息而亡:
同樣,原本的聯繫方式也一併作廢,28歲的大島凪正式登場。
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很快地適應「新生」的自己,在經歷一系列磨合後,大島凪終於在第3集與曾經的自己「暫時性」的說了再見:
至此,小凪也暫時的和「讀空氣」說了再見。
而慎二,則是「讀空氣」界的扛把子,觀眾指定小哭包,全劇察言觀色第一人。
你見過剛出場就給自己立flag的人嗎?
當他在後輩面前瀟灑地蓋上汽車後備箱時,或許想不到,那個創造氛圍的自己就這樣被困在了黑暗之中,在餘下的整部劇裡,他都是最察言觀色的那個。
工作也好:
以及劇中的多個場景,直到他的哥哥戳穿了他「好好先生」的肥皂泡。
還有看起來很酷,實際上不會戀愛的阿權:
還有小凪的母親、慎二的父母……可以說只要是這部戲出現的相關人物,或多或少都有著察言觀色(「讀空氣」)的經歷,他們每個人都在這上面吃了虧。好一點的美鈴姐,有個聰明的女兒小麗,知道如何表現出母親的偉大;而孤家寡人的市川妹子,就只能收到「環境粉碎者」和「同事」的尷尬稱號。這不正是部劇的現實意義嗎?它用一個個再常見不過的例子,勸告觀眾不要因為察言觀色而傷害自己——這才是編劇想要表達的主旨。
儘管關於「讀空氣」的討論貫穿全劇,以至於每個觀眾都能體會到它的負面作用;但最後,凪的筆記本還是帶給了所有人驚喜:
這本終於有話可寫的筆記本,在最後被小凪寫下了「希望能夠成為創造良好氛圍的人」。當這句話出現時,某種意義上,之前關於「讀空氣」的所有討論便成了無用功。
一個曾經深受氛圍影響的人,在經歷一個夏天后,想到的居然是「成為創造氛圍的人」,這和第一集慎二說的那幾句話又有什麼區別呢?可以想見,你創造的氛圍註定不會是讓所有人舒適的,那個適應不了的人如果進入「讀空氣」的惡性循環,難道也要像你一樣辭職去找尋新的自己嗎?這就像種了半年的番茄,最後卻長出了一顆草莓。真的是期望越高,失望越大。
不過某種意義上講,這也是現實主義者喜聞樂見的結果。從最後小凪重新踏入職場的決定看,她在根本上並沒有發生改變,只是心境變了,把拖了幾個月的事情重新撿起去做。新生活,也許指的只是去新的地方生活。
在劇中,小凪沒有做男配二選一的難題,而是直接略過,輕裝上陣。這是最聰明、也最符合「新生活」定義的選擇。其實慎二和權就像一枚硬幣的兩面,看起來千差萬別,但實質都是相同的——他們都是不懂愛且缺愛的人。
如果一定要說慎二與權有什麼不同的話,那應該是「被動」和主動的區別。慎二在劇中的大部分場景中,他都是最活躍、最察言觀色的那一個,從小到大的生活推動著他被動的、下意識地去做。在被老闆娘捂住嘴偷聽小凪心裡話那一場景中,你可以清楚地看到,慎二在大多數不說話的時間裡,就是個路人罷了。很巧的是,在慎二淪為背景的很多場景裡,都有權的影子。
相比慎二,權更像個世俗意義上的孩子。對女生很好,懂得傾聽她們的煩惱,再順便讓她們留宿進一步交流;家裡的化妝檯上擺滿了不同女生的洗漱用品與化妝品。與慎二刻意的活躍氣氛不同,作為DJ的權似乎天生就具備吸引關注的能力。身邊總是有三兩好友相伴,在大多數場景出現時都是那個受人關注的角色。與慎二的幾次交鋒中,他無所謂的狀態也將慎二斤斤計較的小心眼襯託得淋漓盡致,以至於很多人覺得他們是兩個十分不同的個體。
然而遺憾的是,這兩個人,實質上就是一類人,不懂愛的核心,「渣男」則是標籤。不論慎二還是權,他們的生活狀態都是多種經歷帶給他們的反應,一個不願承擔責任,一個不懂如何承擔責任。在與小凪的相處中,兩人都有了或多或少的改變。權開始懂得如何表達愛,慎二則慢慢地卸下自己的面具,更加坦誠的做自己。只是對於女主而言,他們都是過去式了,已經變化的她不會再去選擇原地等待的人,也因此做出了非常日劇的選擇:我誰都不選。
看黑木華、中村倫也與高橋一生飆戲是一種簡單卻又極致的享受。華妹擅長用一張娃娃臉表達出多樣的感情;高橋小哥臺詞,面部表情與肢體動作的配合簡直爐火純青(《民王》中的小秘書貝原將這種天賦呈現的淋漓盡致);而因為去年上半年《初戀那天所讀的故事》而再次受到關注的中村倫也,整個人都散發出溫暖優雅的氣質,融入在演技中則是恰到好處的從容不迫。一枚硬幣與一位女主,是這部劇魅力的絕大部分來源。
近兩年,我們將反映社會現象的職場劇捧成了「網紅劇」,三句不離「寫實」、「說的不就是我自己嗎」。但這類劇真的能反映你不如意的職場生活嗎?
深海晶的廢柴同事不少見,東山結衣渾身上下散發著大男子主義的上司也大有人在,更不要提大島凪前東家的碎嘴小團體了。但真正讓我們對工作失去興趣、對職場絕望的是這些「極品人類」嗎?不,是日復一日的工作對人的消磨。
我們當然渴望著像女主一樣不斷經歷、完成蛻變,只是更多的時候我們都成了眼睜睜看著身邊人蛻變的路人。即便強如女主,最後也難逃與環境和解的命運。誠然,日劇有治癒感,但日劇終究改變不了你的生活,正如同這兩年編劇萬變不離其宗的套路,主角到最後還是要老老實實回去上班。所以,請停止這種沒有意義的沉迷吧,爆炸頭並不希望一直待在家裡。休完了這個假期,就一起回歸現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