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看電影的雷老師又來寫科普了!承包一代人童年回憶的《獅子王》,時隔25年重回大銀幕。自然是滿懷期待地貢獻票房,重溫非洲大草原上的王者傳奇。
自影片上映,大量的科普作品為我們揭示了故事背後的動物世界:獅子,鬣狗,疣豬,細尾獴……便不再贅述。我想從電影背後的技術與文化,做一番別樣的系列小科普。
【動畫版VS真獅版:各有千秋的製作技術】
1994版是傳統平面動畫的製作巔峰,既真實表現了動物的外貌和習性,又加以藝術的誇張,使之具有了人的喜怒哀樂。極大的表現空間,給予平面動畫豐富的創造力。
2019版的優勢在於真實生動,動物形象高度逼真。據導演說,全片只有一個實拍鏡頭,但影片畫面如此渾然一體,著實讓人分不清哪是實景,哪是虛擬製作。
同樣的故事,不同的動畫製作技術,觀感也迥然不同。今天我們就來到動畫電影製作的幕後,探秘兩部製作精良的經典是如何誕生的。
一、平面動畫
平面動畫的製作,先畫出一幀一幀的畫面,再用快於人眼視覺暫留的速度播放,達到視覺上的「動起來」。但一部優良動畫電影的製作遠不止於此,「藝術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效果,基於影片開拍前數年的採風和形象設計。
【用便籤紙做成的動畫短片】
94版動畫製作的主要團隊為藝術設計師和動畫師。他們早在電影開拍前3年來到非洲,詳細考察當地的自然風光,對美不勝收的草原景色進行藝術加工,形成壯闊秀麗的榮耀王國。此外,團隊還對當地野生動物的樣貌、習性進行了長期的觀察,使得影片中的動物形象既尊重實際,又有恰到好處的藝術誇張。最成功莫過彭彭丁滿這對活寶,碩大的疣豬和瘦小的狐獴形成先鮮明的對比,加上來自非洲土語的經典名言「哈庫吶瑪塔塔」,意為無憂無慮的生活,塑造出一對「很非洲」的草原諧星。迪士尼隨後推出了《彭彭丁滿歷險記》系列動畫,可見二者深受大家喜愛。
【平面動畫擁有極強的表現力】
平面動畫最大的優點,在於極大的藝術表現力。大自然中不會每天都有火一般的落日,動物們也沒什麼表情。動畫可以在顏色上進行極致的渲染,使景色更加美不勝收;依據人的表情改造動物的面部形象,使角色性格更加鮮明。但受限於平面創作,畫面的表現力無法達到現實層面的逼真;這雖然是無法彌補的劣勢,也調動了觀眾無窮的想像力。
二、3D動畫
現代電影的製作離不開電腦特效。如漫威系列,首先由演員站在綠幕前「無實物表演」、或藉助部分實景拍攝,再由後期製作背景特效,層層渲染取代綠幕,得到最終的畫面效果。這不僅需要演員演技高超、以假亂真,還需要後期二次合成,工作量成倍增加。而《獅子王》沒有真人出鏡,可不受限於綠幕,完全在虛擬場景下進行創作;但影片中的動物們有眼波流轉、喜怒哀樂、交談或歌唱,這些細緻的變化,純靠電腦技術製作無法傳神,還是需要人的參與。於是大家想到了VR,用導演的話說,「我們製作了一個多人VR大空間遊戲場景」。
什麼?拍電影變成打遊戲了?
是的,《獅子王》的製作中採用了遊戲引擎和遊戲製作方法。
【3D動畫可以高度還原,給觀眾身臨其境的感覺】
試想任何一個大型單機遊戲,當你進入遊戲畫面時,就像站在上帝視角。既可以縱覽全局,也可以任選視角來到想去的地方。電影中也是如此,首先搭建出榮耀王國的VR場景,鏡頭在拍攝時可以運行到指定位置,實時預覽,隨時調整。想要拍攝辛巴站在懸崖向下看,先將鏡頭搖至A位置,預覽效果;如果不夠理想,就像遊戲中一樣,轉換鏡頭至B位置,直到滿意即可。人在VR場景中模擬動物的表情動作,直接輸出合成為帶背景的畫面,可免去大量NG鏡頭和重複製作,節約人力、資金和時間成本。
VR拍攝如此逼真,使觀眾就像站在非洲草原、辛巴身旁一樣,產生更多的情感共鳴;但過度的逼真,也削弱了「藝術高於真實」所帶來的想像空間。當動物們開始說話、甚至唱歌時,總有「動物怎麼會說人話」的錯覺。所以,任何一種表現形式都有其優劣,想要達到影片主要的效果,必然要犧牲其他部分。
無論何種形式,非洲大草原上的自然法則、辛巴的成長與勇敢,再次深深打動了千萬觀眾。精良的製作技術,目的在於最大化表現電影的情感與哲理。就讓我們安靜地坐下來,重溫辛巴的王者歸來吧。
(圖片來自網絡)內容來源:「指尖探索·科學」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