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要:《防務新觀察》作為一檔創辦十餘年的電視新聞訪談節目,既積累了豐富的節目製作經驗,也面臨著節目形態創新的挑戰。必須堅守主流節目定位,不斷優化創新,依靠權威解讀和獨到觀點,在激烈的同類型節目競爭中贏得主動權。
關鍵詞:電視訪談;新聞節目;優化創新
電視新聞訪談節目,是主持人和節目嘉賓圍繞某一新聞事件或新聞熱點進行談話,評價新聞事實、發表觀點評論、進行分析解讀的一種電視節目形式,具有時效性強、話題集中、個性色彩突出等特點。同時,電視新聞訪談節目作為一種負載媒介輿論的載體,憑藉自身視聽雙元素的獨特優勢,逐漸演變為電視新聞節目中的新生力量。《防務新觀察》欄目創辦於2006年,作為中央電視臺軍事節目的一檔老牌欄目,儘管近5年來欄目收視率一直穩居軍事節目第一位,但面對激烈的媒體競爭,也必須不斷優化創新。
一、《防務新觀察》欄目面臨的挑戰
《防務新觀察》定位於關注世界防務動態的深度新聞訪談欄目,通過聚焦國際防務和對軍事熱點進行分析,形成了相對固定的收視群體。但需要看到,同類型節目的出現、軍事專家資源的流失,節目平臺和時間的制約,直接影響了欄目的收視提升。
(一)同類型節目大量出現
毫無疑問,任何一種電視節目類型的出現和發展,都有其內在的製作邏輯和傳播規律。各電視臺紛紛推出電視新聞訪談節目,與其進入門檻較低、製作成本不高有一定關係。更重要的是,這種電視節目模式相對簡單,很容易在短時間內進行製作。從央視平臺看,新聞頻道的《軍情時間到》、中文國際頻道的《今日關注》《中國輿論場》,與《防務新觀察》欄目形成了最大競爭關係。省級衛視方面,北京衛視的《軍情解碼》,深圳衛視的《軍情直播間》和《決勝制高點》,四川衛視的《軍情會客廳》,湖北衛視的《長江新聞號》等,幾乎都和《防務新觀察》欄目的節目定位相同,甚至連節目模式都幾近相同。
(二)權威軍事專家資源流失
軍事專家是電視新聞訪談節目的重要資源。長期以來,《防務新觀察》欄目使一大批軍事專家提升了知名度,反過來這些軍事專家也成就了欄目。但近年來,隨著國防和軍隊改革的深入推進,這些軍事專家或是到達最高服役年限退休,或是自主擇業離開軍隊,導致欄目不得不從中國社科院、清華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等地方院校和科研機構遴選專家參加節目錄製。由於培育新的軍事專家時間相對比較漫長,觀眾對新面孔識別度不高,軍事專家斷檔的現象逐步凸顯。另一方面,許多地方衛視開出豐厚報酬,軍事專家「走穴」現象已經成為常態,觀眾打開電視甚至可以同時在幾個頻道的節目中看到同一個軍事專家。軍事專家資源的流失,導致《防務新觀察》欄目的節目獨特性和影響力被削弱,影響了傳播效果。
(三)欄目播出平臺和時間制約
因為軍事節目的製作背景和軍隊專家的加入,《防務新觀察》往往被國內外解讀為中國軍隊的聲音,這既給節目增加了權威性和獨家性,也對如何把握好宣傳政策和口徑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可以說欄目每天都是與「敏感」為伴,同「紅線」共舞。獨特的身份背景,決定了欄目必須服從於國家政治外交大局,導致欄目在一些熱點敏感問題上無法及時發聲,從而造成部分觀眾的流失。而地方電視臺的同類型節目,由於其受到的限制相對較少,尺度把握相對較寬,反而容易吸引部分觀眾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在播出時間上,《防務新觀察》欄目一直採取的是錄播播出方式,儘管從2018年8月1日開始從每周2期改為3期,選題時效性有了很大提升,但與《今日關注》這樣日播類電視新聞訪談節目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特別是在一些重大突發防務熱點事件上,還存在想跟跟不上的情況。
二、《防務新觀察》欄目的創新探索
創新是電視欄目保持活力和創造收視佳績的關鍵所在。近年來,面對激烈的媒體競爭和網絡新媒體的快速發展,《防務新觀察》一方面積極學習同類型電視節目優長,一方面也在不斷根據自身欄目定位積極創新。
(一)調整優化節目形態
從2010年開始,欄目先後進行了多次調整改版。2013年,探索電視與網絡結合的新方式,與軍事名博客的博主進行互動、徵集選題,成為電視媒體中首家系統引入網絡主持人元素的節目。2015年,陸續對節目板塊進行調整,先後推出了「召忠怎麼看」「文龍視點」等個性化版塊,力求通過展現專家鮮明的性格特點和深厚的學術底蘊,對一周時事進行多角度點評,不僅充分調動了專家的積極性,也形成了鮮明的節目特色。2017年,欄目打破原有的單一主持人模式,改用一男一女兩個主持人搭配,活躍了談話場,效果很好。2018年,開創了《防務全球連線》板塊,每期與相關國家的央視駐外記者進行連線,豐富了節目的觀察角度,前方記者的一手報導和現地觀察,讓節目內容更鮮活。
(二)改進節目語態和呈現
曾經一段時間,不少學者和業內人士認為,《防務新觀察》欄目主持人與專家「正襟危坐」,雖然體現了節目的權威性和指導性,但也因此顯得拘謹有餘而生動活潑不足。為此,欄目在製作過程中逐步吸收網絡新媒體元素,貼近觀眾收視需求。如2017年元旦,欄目借用流行詞「萬萬沒想到」,策劃推出了《萬萬沒想到之世界變局》和《萬萬沒想到之中國應對》。2018年春節期間,欄目獨闢蹊徑,策劃推出了《新春新說之「戲」說》《新春新說之「圖」說》和《新說這一年之「詞」說》,在節目中嘗試探索了新的節目語態,觀眾反映這樣的創意和表達很接地氣,收視成績也達到年度最高。為了提升節目品質,近年來欄目先後多次對演播室進行改造,充分利用虛擬演播室進行節目製作,視覺效果更加精彩。特別是2018年8月1日開始,《防務新觀察》欄目進行了相應改版,更換了新的演播室包裝元素,選題與《軍事報導》的節目銜接更為緊密,形成了「新聞+深度」的一小時節目帶,收視率較以往提升了25%。
(三)拓展豐富節目內容
近年來,《防務新觀察》大膽「走出去」,改變單一的演播室節目錄製方式,不僅安排節目製作人員參加珠海航展、英國範堡羅航展等大型防務展覽,跟進了解最新的防務裝備動態;還安排節目製作人員深入閱兵訓練基地、「跨越」系列聯合演習和「國際軍事比賽」的現場,從國家防務安全的視角進行解讀和節目製作,播出後受到觀眾的一致認可。與此同時,欄目從2012年開始策劃推出「防務精英」年度特別節目,並連續推出4季,先後嘗試了演播室答題競技、真人秀等多種節目類型,不僅為欄目積累了經驗、集聚了人氣,還使「防務精英」活動成為軍事電視節目的品牌活動。
三、《防務新觀察》欄目的優化與創新考慮
如何堅守主流輿論定位,把好輿論導向,在創新中求發展,《防務新觀察》欄目需要做的還有很多。
(一)發揮身份優勢,始終堅守主流輿論陣地
面對不斷發展變化的時事熱點和重大防務動態,人們任何時候都需要權威深度的解讀,這也決定了《防務新觀察》欄目與同樣創辦10多年之久的《今日關注》欄目一樣,能夠始終處在一種常做常新的狀態中。這些年,《防務新觀察》欄目充分發揮軍事節目的身份背景優勢,始終站在國家防務和世界新軍事變革的高度,審視世界防務熱點,傳播中國軍隊聲音。如2017年八一和十一期間,欄目製作的《遠航波羅的海 中國海軍揚我軍威》《角逐國際軍事比賽 中國軍隊多面出擊》《空天亮劍 中國空軍霸氣出擊》等多期節目,彰顯了其他電視臺無法比擬的專業性,也大大增強了我軍的軍事話語權。在輿論生態趨於複雜的背景下,作為軍事節目組成部分的《防務新觀察》欄目,必須堅守主流輿論陣地定位,利用欄目背後強大的軍隊智庫支持和軍隊專家資源加強我防務理念的闡釋和解讀,肩負起輿論引導的責任。
(二)不缺位不越位,牢牢把握正確輿論導向
電視新聞訪談節目,時效是欄目生存的基礎,但《防務新觀察》特殊的身份背景和播出時間的限制,要求欄目既要及時跟上時事熱點,也要穩妥把握輿論導向。一方面要「不缺位」,在敘利亞安全局勢走向、朝鮮半島局勢發展、美國計劃退出《中導條約》等觀眾關心的重大防務事件或重大軍事熱點上,如果欄目屢次出現缺位或者失語,就會造成忠實觀眾群體的逐步流失。另一方面,更要堅持「不越位」,必須準確理解和服從國家政治外交軍事需要,不唯快、不唯收視率,節目製作的導向和內容都要服從大局。
(三)堅持創新發展,不斷增強傳播力影響力
創始之初,《防務新觀察》欄目就提出過一個目標:做國內一流的高端軍事談話節目。時至今日,儘管媒體格局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但努力做到深度分析和獨家觀點的結合,仍然是保持欄目節目品質的核心所在。從節目呈現考慮,欄目將借鑑吸收《中國輿論場》等節目的成功實踐,加大網絡新媒體元素的引入,加強節目與觀眾的互動,使欄目選題與觀眾關注形成良好契合。在節目製作上,考慮逐步擴大和更新欄目專家庫,邀請國內一流權威專家參與節目錄製,同時也要努力在節目深度上進行深度開掘,培養新的節目主持人,打造更多有特點、個性化的軍事專家,使《防務新觀察》欄目常改常新。
(作者系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廣播電視部專題節目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