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個在柬埔寨暹粒賣旅遊紀念品的小男孩,驚呆了全球網友。
他的語言天賦簡直讓人望塵莫及:會說至少9國語言,而且不只會簡單用語,還能隨意切換,對答如流。
這段視頻是一位來自馬來西亞檳城的女網友Venus Gwc拍攝的。
據該網友介紹,她去柬埔寨暹粒遊完時,在塔普倫寺(Ta Prohm)遇到了這個「語言天才」小男孩。
視頻中,為了向這位女網友賣出紀念品,小男孩大秀語言天賦,表示自己能說10多種語言和方言:普通話、廣東話、日語、韓語、西班牙語、法語、泰語、馬來語、菲律賓語……
光說不練假把式,小男孩兒在視頻中還展示了一把不同語言隨意切換~
看到對方似乎沒有購買的意思,男孩還放出大招:唱起了抖音神曲《我們不一樣》,甚至即興改編了歌詞:「我們在這裡,賣東西給你!」 ……最終打動了這位女網友,成功賣出商品。
當被問到是如何學會這麼多語言時,小男孩表示是跟各國遊客學來的。
小男孩唱《我們不一樣》
11月9日,Venus Gwc在臉書上發布了這段視頻,立刻被瘋狂轉發。
視頻拍攝者Venus Gwc的臉書截圖
各國網友還將視頻搬運到了Youtube、微博、抖音等平臺,引來各國網友強勢圍觀。
在油管、臉書等國外社交平臺,視頻瀏覽量高達上百萬,並收穫了八萬多個點讚。
上周日,國內網友將視頻在微博上發布後,僅24小時就被轉發了上萬次,點讚高達三萬之多。
微博網友紛紛為小男孩的語言天賦點讚。也有網友表示,小男孩是為了生存才不得不培養這樣的技能。
也有網友自愧不如:
視頻走紅後,很多媒體也爭相報導了這位「小天才」。在一段採訪視頻裡,男孩說自己今年14歲,在當地一間學校就讀9年級。他還有個11歲的弟弟,也掌握多種語言。
為了討生活,兄弟倆早上讀書,下午就到吳哥窟兜售紀念品。面對鏡頭,「天才」小男孩還表示,長大後想去北京讀書。
看完視頻後,許多網友替他們的生存狀況感到揪心。
有人感嘆:小小年紀就出來謀生,真是讓人既敬佩,又心酸。
不少人為此唏噓不已,當你在他那個年紀的時候,你在幹什麼?看來,生存才是最好的老師。
得知視頻走紅後,身為拍攝者的女網友Venus Gwc表示很欣慰:「或許視頻能讓更多人認識到,還有很多孩子每天仍在為生活掙扎。」
網友Venus Gwc和小男孩的合照
當視頻在國內外刷屏後,很多網友表示,如果去柬埔寨,一定要去買小男孩的紀念品,好讓他能多賺一點錢,生活少一點辛苦……
不過,網上也出現了另一種聲音。
有網友提出:視頻可能反而會給柬埔寨的貧困孩子們帶來負面影響。尤其是可能會剝奪他們享受基本教育的機會。
「我對這件事感到悲喜交集。因為有人告訴我不要去支持這些孩子賣紀念品,一旦我們創造了購買需求,反而會剝奪他們享受正規教育的機會。因為賣東西來錢更快。」
還有微博網友指出:不應向這些孩子購買商品,不然他們的父母可能更會利用他們賺錢。
針對質疑之聲,也有網友不太同意:
所以……我們到底該不該掏錢從這些孩子手裡買東西?
網友在柬埔寨還遇到了一個賣長笛的女孩。為了博得遊客喜愛,給大家表演抖音上很火的一首歌《學貓叫》
報媒體道,為了改善教育現狀,柬埔寨政府近年來的確做出了許多努力。據柬埔寨教育部官網數據顯示,柬埔寨輟學率在2008-09學年為8.3%,到2013-14學年時,降低到了5%。
然而,在當地一些景區,兒童逃學甚至輟學的現象或許更為嚴重、普遍。成年人讓自己的孩子向海外遊客兜售商品,可以更快賺到錢。
圖片來自Venus Gwc的Facebook
有專業人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自己多次到訪東南亞多國,旅途中的確發現柬埔寨部分景點存在兒童推銷商品、甚至乞討的現象,有時候甚至一窩蜂前來,不買不讓走。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表示,社交媒體上大家更加重視兒童權益保護,是一項進步。如果不是柬埔寨小男孩這次成為熱點並引起討論,或許還會有遊客存在獵奇心理,給這些售賣紀念品的小孩金錢,那只會讓他們陷入惡性循環。
小編了解到,在歐美國家,早有媒體和公益機構不停地教育遊客,呼籲他們面對柬埔寨的孩子時三思而行,不要濫用善意。
這就是國際上很流行的「負責任的旅遊」的觀念——旅遊時考慮自己的行為會對當地的環境和當地人的生活可能產生的影響,儘量避免對他們造成傷害。
但中國遊客,似乎還缺少這樣一課。
這幾年到暹粒的中國遊客越來越多,中國遊客逐漸就成了那些賣紀念品的孩子們主攻的對象,幾乎每個孩子都會唱上那麼幾首中文流行歌曲。
卻很少有中國遊客意識到,自己隨意掏出的一美元兩美元,會造成什麼後果……
那麼問題來了,面對孩子,到底該掏錢還是狠心離開?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