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念奴嬌
30年前,一部室內電視劇《渴望》迎來萬人空巷。其中女主角「劉慧芳」的扮演者張凱麗,更是成為了觀眾心中的「國民媳婦」。近些年,他在眾多影視劇中出演了一系列母親角色,受到觀眾的喜愛,成了他們心中的「國民母親」。
網絡圖片,感謝原作者
「雖然你帶著口罩,你的樣子我們會記得一輩子,你是父母的孩子,你是孩子的父母,你是我們最親的人,你的安慰讓人揪心,你的勞累讓人疼心,你的付出讓人暖心,你的職業理應得到全社會尊重,敬重和愛重。」
在2020年元宵晚會現場,張凱麗身著藍色套裝,眼含淚水地朗誦詩歌《中國阻擊戰》。
這是一個特別的元宵晚會 ,以「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抗擊疫情、鼓勵信心、為武漢加油、打贏阻擊戰」為主題,沒有現場觀眾,但張凱麗的聲音猶如催淚劑,讓每一個坐在螢屏前的觀眾無不淚目。
在這場新冠肺炎的阻擊戰中,許多演員都行動起來了,張凱麗也不例外。她多次錄製朗誦音頻,感恩抗擊疫情的逆行者,歌頌中國英雄和中國力量。她那聲情並茂的朗誦,傳遞著滿滿的正能量,給人以奮進的力量。
網絡圖片,感謝原作者
今年58歲的張凱麗,是國家話劇院一級演員,曾在電視劇《渴望》中飾演「劉慧芳」,後出演了幾十部影視劇。她還擔任了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積極發揮演員的影響力和社會責任感,撰寫了一些有分量的提案。
「提案一定要有的放矢、有感而發,不能為了提案而提案。」自從2018年當選全國政協委員後,她就給自己立下了目標。「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人民奉獻出更多精品力作。」
此前,張凱麗曾擔任北京市東城區政協委員,對政協工作並不陌生。她覺得,文藝工作者的出行,就是為人民服務;使命就是創作優秀作品。作為一名文藝工作者,應立足傳統文化的土壤,不斷汲取傳統文化的精髓,將其更好地融入文藝作品,傳播給更多人,起到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網絡圖片,感謝原作者
在2019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前夕,王蒙、秦怡、郭蘭英等三人被授予「人民藝術家」國家榮譽稱號。
張凱麗感到十分震撼和激動,她說:「前輩是豐碑,更是榜樣,我們中青年文藝工作者應仰望榜樣、汲取力量,平視前方、找準方向,低頭看路、腳步鏗鏘,擔負起培根鑄魂的光榮使命,用畢生之力做一名無愧於人民、無愧於時代、德藝雙馨的文藝工作者。」
今年國家脫貧攻堅已進入決勝之年。在張凱麗看來,扶貧不僅要扶物質,也要扶精神、扶智力、扶文化,文藝工作者應深入參與到「文化脫貧」中去。
這些年,她參加了不少文化下鄉活動,將藝術作品送到貧困地區,為共同助力決勝全面小康社會發揮了一定作用。
網絡圖片,感謝原作者
1990年,一部長篇室內劇《渴望》紅遍全國。一曲《好人一生平安》,至今傳唱不衰。
作為劇中的女主人公,「劉慧芳」善良堅韌、賢惠能幹的形象,更是打動了無數觀眾。「找媳婦就在『劉慧芳』」 「娶妻就娶『劉慧芳』」成了當時許多家庭的夢想。
那時張凱麗走在街上,總會有觀眾過來熱情地喊她「慧芳」。坐飛機時,有很多乘客找她籤名。坐計程車時,司機也會和她聊個沒完。還有眾多男青年追求她、給她寫信;甚至有人把棄嬰送給她,要她領養。
一次,張凱麗到廣西柳州主持一臺文藝晚會。一位老大爺見她穿得很喜慶,特看不慣,質問她,「你還是『慧芳』嗎?怎麼能穿這樣的衣服就出來了?」
張凱麗理解老人的心情,笑著解釋:「大爺,我是凱麗不是『慧芳』。」
老大爺更生氣了:「你怎麼能不是『慧芳』,你就是『慧芳』,『慧芳』就是你。」
網絡圖片,感謝原作者
談及當年拍攝這部電視劇,張凱麗仍十分感慨。
1989年,她正在中國煤礦文工團當話劇演員,已出演過《八女投江》等影視劇,但沒什麼名氣。
當時北京電視藝術中心主任魯曉威籌劃拍攝一部長篇室內劇《渴望》,到煤礦文工團挑選演員。那天,他和張凱麗一打照面,立馬被吸引住了:「一張祥和的臉,自然真誠的笑容,充滿憂鬱的眼睛,正適合出演主人公『劉慧芳』。」
可他的邀請,被張凱麗婉拒了。
那時張凱麗正準備出國和家人團聚,加上劇團還有話劇要排演,實在抽不出時間拍攝電視劇。
到了中午,她見魯曉威沒有要走的意思,隨口說道:「就在我這兒隨便吃點兒吧,也沒什麼好吃的,就是麵條。」
話音剛落,魯曉威馬上說:「你剛才的表情分明就是『劉慧芳』嘛,必須是你,你就是『慧芳』。」
張凱麗無奈,只得去請示劇團領導,誰知劇團領導非常支持。
她就沒再說什麼,決定出演這個角色,並暗暗叮囑自己要演就必須演好。
網絡圖片,感謝原作者
讓張凱麗沒想到的是,《渴望》一拍就是十個月,每一集她都佔了80%的戲份。
她的角色多是哭戲、苦情戲,每天都要壓抑著自己的情緒,沉浸在角色的塑造裡。這對天性大大咧咧、愛笑的東北姑娘來說,無疑是一種折磨。
快到劇尾時,她感到快要崩潰了,央求導演早點把電視劇拍完。
《渴望》播出後,受到了觀眾的喜愛,也得到了專家的肯定,先後獲得了金鷹獎和飛天獎。張凱麗也獲得了金鷹獎最佳女主角獎等獎項。
這部電視劇通過幾個年輕人複雜的愛情經歷,揭示了人們對愛情、親情、友情的嚮往,被稱為中國電視劇發展的裡程碑。
網絡圖片,感謝原作者
如今,《渴望》中「劉慧芳」的形象,還存在一些上了年紀的觀眾心中。
一次她坐計程車,司機認出她後十分高興,說他80多歲的奶奶很多事不記得了,卻還能記得《渴望》中的「劉慧芳」,說「劉慧芳」真是一個好人。
張凱麗十分感動,馬上要司機撥通家裡的電話,和他老奶奶通上了話。老奶奶不敢相信,張凱麗反覆說了幾遍,她才相信並在電話中激動得哭了。
2019年12月,在《渴望》播出30年後,張凱麗再次因出演「劉慧芳」一角,榮獲「全國十佳電視劇女演員」獎。
捧著沉甸甸的獎盃,她由衷地說:作為一個演員,有一個讓億萬人永遠記住的角色,值了。作為公眾人物一定要走正道,走好自己的人生和藝術之路,不負青春、不負觀眾、不負大好時代!
網絡圖片,感謝原作者
《渴望》紅火後,張凱麗的片約不斷。但她十分糾結,因為她無論演什麼,別人都會說「『劉慧芳』如何如何」。這讓自尊心、事業心極強的她,感到十分鬱悶,一心想打破這一固化角色,但都不成功。
直到1998年,她應北京市委的要求,主演話劇《下崗了,別趴下》,在觀眾中反響特別好,連續演了幾十場,才讓她重拾信心。
接著,她又參演了話劇《紀念碑》,成功塑造了一位集慈愛與復仇於一身的母親形象,獲得了中國戲劇界最高獎——梅花獎。
近些年,張凱麗先後在《裸婚時代》《功夫婆媳》等影視劇中出演母親角色,從「國民媳婦」變成了「國民母親」。
網絡圖片,感謝原作者
「演員是一門職業,用心演好每一個角色是演員的職業操守。」張凱麗說:「作為一個演員,不論在戲中扮演什麼角色,在生活中都要做一個好人。」
如今,張凱麗談起在《渴望》中飾演過的「劉慧芳」,仍然為她的善良所感動,「我覺得『劉慧芳』最打動人的一點,就是她是一個好人。在別人有難的時候,她覺得自己必須幫,不幫心裡就過不去。為他人著想,就是最大的善良。」
生活中,張凱麗是妥妥的一個好人。拍都市劇《女人之家》時,
她開車到片場。
有同事要用車,她會很乾脆地說 「行」。有時汽車磕了碰了,她會說「沒事沒事」。那段時間,她的汽車成了劇組的公車,還附帶貼上油錢、修理費等。
幾十年裡,張凱麗擁有無數的觀眾和「粉絲」。給他們籤名時,她總會寫上這樣一句話:「祝好人一生平安」。
網絡圖片,感謝原作者
(本文首發2020年第9期《老年人》雜誌,感謝編輯老師)
作者:念奴嬌,退休醫生,雖已鬢角染霜,但仍懷夢想,堅信腹有詩書氣自華,願做一個向善向美的碼字工,通過文字與一些有趣的靈魂對話,愉悅自己,溫暖他人。
編輯:念奴嬌
如果你喜歡本文,請分享到朋友圈,想要獲得更多信息,請關注。
愛我,請給我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