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睿智的靈魂
都置頂了毒雞湯
「我們每一個人,從出生那刻起,就開始一步步走向死亡。」
1
關於死亡
死亡,到底是什麼概念?
它是一個熟悉卻又陌生的名詞。是每一個人都終將會經歷的人生階段,避無可避。
但可笑的是,大多數人,尤其是老一輩, 卻從將它視作兇兆和避諱,不可隨意觸碰或提及。
曾經這個詞於我而言也是禁忌,如今雖不敢妄言已看透生死,卻也可說對此有了些許新的觀念。
2
孤獨患者的葬禮
死亡,是一個人對世界的最後告白;
而葬禮,就是一個人說再見的方式。
會有誰來參加呢?
這是我所能想到的第一個問題。
我是一個再平凡不過的普通人,活著的時候都自顧不暇,又哪會有些什麼偉大的貢獻?
我亦是一個被遺棄的孤獨患者,親朋寥寥無幾,師友屈指可數,不是誰的特別關心,更不是誰的日常仰慕。
著實難以想像,是否會有人來參加我的葬禮?
是否會有人,因我的離去而嘆息?
不過,既然是我的告別式,有我這個主角存在才是重要的吧。
這場儀式,不求轟轟烈烈,但至少也該與眾不同。理想的月份是在11.12月。我偏愛冬季,沒來由地。
很奇怪,印象裡,凜冬的一切總莫名異常的溫暖且撫慰人心。在喜歡的時節離去,應景,也能褪去些許傷感和悲戚。
拒絕傳統的黑白主色調,卻也無需刻意布擺豔麗的繪彩,或許,紫色猶為合適。
由熱烈的紅和冷靜的藍化合而成,它無疑是「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的完美表達。
散發著生命力死去,反而讓葬禮更有意義。
現場切忌熱鬧喧譁,也不必悲怮四起,許是一個輕鬆乃至幽默的氛圍。
與其說是辦一場葬禮,倒不如說是開一個死亡主題的Party。
要全程循環我早已選定的歌單,《If I Die Young》是最先敲定的一首。
If I Die Young
The Band Perry - 2010s Hits (Explicit)
極愛這首歌,唱著生死,旋律卻輕鬆歡快,歌詞意境悠長,或許正與我的靈魂契合。
過往無遺憾,今後不虧欠,哪怕比預想中過早地撒手人寰,也不枉走這一遭。
「假使我年少棄世 請以綾羅綢緞掩埋我
讓我躺在嫣紅芬芳的玫瑰花床之上
讓黎明晨光伴我葬入河流
真情愛曲為我送別」
十幾人圍坐在長桌邊,憶起曾發生過的趣事,談笑風生,同我享用這頓最後的晚餐。
舉杯,輪流與我道一句簡單的別離,再由我細數往事,饋以綿薄的感恩之情。
或許避不了熱淚盈眶,但至少並非絕對的悲哀,更多的是溫馨情誼。
任何東西,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倒不如將一生中視若珍寶之物,當做最後一份伴手禮。
那可能是我多年來環遊各地收集的郵票,可能是我此生最後一次烘焙出的曲奇餅乾,也可能是存有我在雨天偷偷錄下來的嘀嗒雨聲的錄音帶……
若是可以預見,就在生命旅程終結的倒數第二天舉辦,那樣,興許在眾人尚未酒醒,黎明剛探出頭時,我就得以滿足地悄聲離去。
3
無需反感,不必忌諱
我想,總會有些人對於閱讀此類的文章頗為抗拒,這倒也正常。
因為每每涉及死亡這個話題,我們總不可避免地心生恐懼。
「對死亡的恐懼是自然的,但不是理性的。」要知道,只有學會了死,才能學會生。
「生前葬禮」其實是個不錯的選擇。
「生前葬禮」這一活動,或許你難以理解,可實際上,它已在西方國家逐漸流行。
身患絕症的病人或壽命將盡的老人,藉此機會與親朋好友相聚,表達感恩與謝意;徘徊於絕望邊緣的年輕人,以此在生死的界限裡,找尋活下去的意義。
這對所有人而言,都是一個「動情的日子」,可以傾訴那些害怕來不及說出口的玫瑰色話語,甚至能提前定下心儀的墓地,可能也會讓你感受到生命最後時刻的美好,讓身邊的人,更能和諧地接納這遲早的分離。
「生前葬禮」,關於死亡,但又蘊藏著強烈生命力,不失為說再見的一種新穎告別式!
沉默、低氣壓,並非葬禮的唯一可能性。
傳統的葬禮,暗沉的服飾,悲傷的奏樂,窒息的氣息四溢。實際上,它也可以是可愛、歡樂、帶著些許活力的。
美國有一位販賣冰淇淋的老人——哈裡,他每天都會開著播放音樂的冰淇淋車穿過整個城鎮,幾十年如一日,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是吃著他的冰淇淋長大的。
而這個老人在去世前,主動聯繫了一家喪葬公司,拜託他們為他舉辦一場冰淇淋葬禮,最後一次請城鎮裡的小孩子們免費吃冰淇淋。
在葬禮當天,那輛熟悉的冰淇淋車行駛在隊伍前頭,不止是孩子們,所有曾是哈裡顧客的市民都參加了這場儀式。
就在路的盡頭,每一個人都得到了一個免費的冰淇淋。
談起這最後的善意,大家說:「無論生前還是死後,哈裡都是個甜蜜的人啊。」
而日本知名作家《櫻桃小丸子》的作者櫻桃子,在她的葬禮上,是和小丸子相似的自畫像,四周是小丸子的好朋友花輪、小玉等。
「吃關東煮是讓人羨慕的事!」這是櫻桃子生前常說的一句話。
而在葬禮的接待區,竟是一個還原動畫的關東煮小店,鍋裡是熱氣騰騰的食材,桌上是擺放整齊的清酒,好像這並不是一場葬禮,而是櫻桃小丸子的私人宴會。
「我是三年四班櫻桃子,大家都叫我小丸子!現在,我已經變成天使啦!」這是她留下的最後一句話,沒有悲痛的情感,而是熟悉的那份可愛。
你看啊,死亡不該只有一種調調,這樣溫暖又甜蜜的謝幕,或許會更有意義。
4
所謂樂觀
人們常說,要以樂觀的態度,微笑面對人生。
類似的雞湯,我們早已聽得耳朵起繭了,可究竟看待生死,怎麼樣才算樂觀,又該如何做到真正的樂觀呢?
其實就如此話所言,「我們無法選擇如何出生,但可以選擇如何死去。」
死亡是最誠實的,它會揭開生命的遮羞布,對於死者來說,任何的假象和掩飾都毫無意義,一場葬禮,足以看出人最真實的一面。
無論是生前的人緣痕跡,亦或是看待生死的觀念拓印。
所以事實上,葬禮是我們告知這個世界,告訴所有人,我們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的最後機會。
這樣看來,能夠自己選擇如何離開,是極具幸福感的一件事。
而若是有勇氣面對死亡,甚至開玩笑般地告別,這也許,才是所謂樂觀的最好詮釋。
文 | 毒哥&初沫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