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升:七星關散記

2020-12-24 貴州文化網

隨著畢節地區更名畢節市,原地區所轄縣級畢節市更名七星關區,「七星關」,這個古老而又富於傳奇的地名又熱了起來,好些文化人追蹤溯源,揮毫提筆,敘寫這個古老的關隘。作為畢節市民,因創作中的採風和喜歡畢節掌故,對七星關的歷史略有了解,故忍不住也要對其記述一二。

(橫跨七星關的川滇東路老橋和畢威高速大橋)

古黔地貴州,出入境有三大關隘。一是婁山關,又名婁關、太平關,位於大婁山脈中段,海拔1576米,在遵義、桐梓兩縣的交界處,南距遵義市城區50公裡。因其北拒巴蜀,南扼黔桂,故稱之為黔北咽喉,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婁山關重崖疊峰,峭壁絕立。據《明史紀事本末》載,萬曆年間,總兵劉臣與播州土司楊朝棟曾激戰於此,明軍取勝後改稱「太平關」。但因其系大婁山主要關隘,故婁山關之稱仍流傳並固定下來。婁山關素有黔北第一險要,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長徵時期毛澤東揮筆寫下「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的名句,又使得此關蜚聲國內外,成為追蹤紅色文化人群的神往之地。

二是勝境關。其位於雲南富源縣城東南7.5公裡滇黔交界,又稱界關。老黑山南北縱貫100餘公裡,山勢陡險,惟勝境關山勢較低,僅一條驛道通向貴州,是古代由黔入滇的重要關隘。關口立有一座界坊,坊匾上書「滇南勝境」四個大字,故名「勝境關」,有「全滇鎖鑰」之稱,至今還殘留秦漢時期修築的五尺道遺蹟。明朝景泰年間,雲南巡撫洪弼為「助風水之興」,「補山川之勝」,派人建界坊於嶺上。勝境關現存界坊系1923年重建,高14.8米,寬11.2米,為三開間木石結構牌樓。牌樓正樓較高,兩側樓稍低,由12根楹柱支撐,上有9級牌樓鬥拱託起飛簷。琉璃瓦的坊頂上有8條造型別致的吻龍與坊頂正中的金黃葫蘆交相輝映,十分壯美。牌樓上繪有清新秀雅、超凡脫俗的松、竹、蘭、梅圖案。正中書寫著「滇南勝境」四個大字。

勝境關之奇,在於以「天」為界的界坊。界坊坐西向東,西邊是雲南,東邊為貴州。雲南一邊晴天多,雨天少,乾燥多風;貴州一邊雨天多,晴天少,溼潤多霧。明代楊升庵《滇程記》中寫道:「日月之陰,經寸而移,雨場之地,隔壟而分。」數百年來,過往勝境的騷人墨客都有這樣的感受。「雨師好黔,風伯好滇」在同一座界坊上也顯得很分明,界坊前後的兩對石獅子,面對貴州的一對身覆鬱郁青苔,面向雲南的一對卻身披薄薄塵土。從前,界坊的楹柱上還懸掛著這樣一副對聯:「咫尺辨陰晴,足見人情真冷暖;滇黔原唇齒,何須省界太分明。」 

第三,便是位於畢節、赫章交界處的七星關了。此關的得名,一方面是因在其東北面,有幾座綿延起伏的山峰,宛如夜幕中懸掛天上的北鬥七星;另一方面是因為歷代文人墨客的懷古幽思,憑藉《簡明歷史傳記》中「(孟獲)蜀御史中丞、為建寧(曲靖一帶)大姓。先主崩,獲隨雍闓反。蜀相諸葛亮親徵,百戰百捷。聞得有孟獲者,向為本地的夷、漢所服,與之戰,擒之於盤東。亮納參軍馬謖策,赦孟獲以服南方。後南中平,獲隨亮歸成都,任御史中丞。終亮之世,南方不敢復反」的記載,追蹤歷史的細微,翻閱史書以考據,認為諸葛亮率軍深入今天的雲南,七擒七縱彝族首領孟獲前後,是由七星關渡河南徵往返;大軍駐紮七星關時,諸葛亮曾沐浴更衣,祭祀七星。歷史的朦朧,寄託了後人對古代先賢的紀念,「七星關」之名,亦是如此。

在雲南勝境關下客棧裡,在搖曳昏黃的油燈下,揮毫寫下《滇程記》的楊升庵先生,在旅途中輾轉駐足於七星關時,於碑記中撰寫道:「(七星關)乃孔明禡牙(古代軍隊在駐紮的地方舉行的祭禮)之地,衛名畢節。」清代學士曾壁光也題記說:「相傳漢武鄉侯仗節南徵,禡牙於此,因之得名。」《畢節縣誌》則稱:「七星關在城西九十裡,明洪武十九年建關。」具體來說,古代從畢節經烏撒(今威寧)至雲南,必經七星關這一險關隘道。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奉命徵南的大將軍、穎川侯傅友德「城烏撒,得七星關以通畢節」。其後在此建關,駐重兵把守。關口外坊額刻有「黔服雄關」和「漢諸葛武侯祀七星處」。明人張鯤在此題詩曰:

七星何事久留名,

舉禡峰頭望遠旌。

天造雄關臨北鬥,

地連洱海想南徵。

心存漢業終難遂,

功在蠻鄉尚可存。

惆悵當年擒縱處,

書生無計請長纓。

繼傅友德之後,永樂十四年(1416年),畢節指揮僉事秦光將原夾谷渡口處的竹纜浮橋,改建為鐵索浮橋,在橋頭右巖壁上刻摩崖碑銘《應星橋》記,在歷史更迭中,雖飽受歲月風雨的衝刷,但至今大部分字跡仍清晰可見:「夫惟山水者蜀也。蜀道西南關之雄險者七星也。七星之城,成於山巔。四壁懸崖,摩空屹立,中有七山列秀,若蛇蟠兔走之形,鳳飛雲屯之勢。下臨長江,石道盤旋而上,曲屈如北鬥焉。昔諸葛駐師七營於茲,故號其名也。關河之渡,應星橋也。竹篾為纜,排船為橋,以通滇之要衝。其如春和景明,波瀾未興,風清月白,如練如鑑,絡繹從步,悠悠而樂也;其或陰雲不開,驟雨經日,山高江狹,洪流暴至,驚濤拍空,怒浪吼雷,則必解纜拆橋以避水勢。或有驛馳飛報者,尚阻其行,趨公務而役於此,悉違其期。於是,御關武略朱公曰:我受國恩,分守茲土,豈不立法,以便經行乎?莫若以鐵代竹,連環為鎖,鑄雙柱立於兩岸之石,橫纜於中,分索持航,布船為梁,奚畏江漲洪濤之險,實為久長之計乎。乃文陳衛司需鐵鳩工立爐,冶造鐵纜貳拾伍丈,斤重壹仟貳佰;鐵柱貳,重貳仟陸佰;鐵分索柒,各佰斤。侯又親率健卒,登山伐木,造船伍艘,不叄月而成功。以永樂拾肆年捌月拾肆日巳時,舉纜橫江,繫於雙柱,移時橋完,江面如履平地焉。」

從此之後,明、清兩朝各代的官員,均不斷參與了七星關這個交通要道、軍事重鎮的重建。那時的七星關,可謂是滇黔川要道上的一大勝境。據《畢節縣誌》描述,乾隆年間七星關不但有武侯祠、文昌閣、楊泗洞、關帝廟、鎖水亭、七星城等建築;南來北往的文人墨客,還就七星關奇異的山川形勢,形象地對諸多景觀賦予了詩情畫意的名字。如「七星映鬥」、「三山拱瑞」、「翠屏旭日」、「斧柄仙蹤」、「石柱當陽」、「印浮江面」、「魚躍龍門」、「獅象挽水」等八大景。還有「應星橋牌」、「董公德政碑」(清畢節知縣董朱英)、「七星碑記」等等摩巖石刻。就連那不知絡繹不絕地走過了多少騾隊馬幫、商賈行人的石板道,也遺留下了川鹽下雲南的背背籮之人歇腳的拐耙石孔、馬幫們的馬蹄留痕、驛道轉拐處的「一步七道坎」等等。

歲月在馬蹄聲中慢慢走遠,可謂「轅門振烏撒,衣帶越牂牁,巨險久已平,故關尚陂陀。」歲月沒有將這些名勝古蹟的古樸與滄桑磨損湮滅,但其後在短短的時間裡,這些集能工巧匠智慧、中原文化與邊地文化精華的古蹟,被人為損毀,淡出了人們的視野。而今,除摩巖石刻那依稀的文字能讓人揣摩昔日渺渺古蹟、舊時風景外,更多的則是在一些零星散存的文字中,引發人們的無限遐思。

除山川形勝、城閣雄偉外,僅就七星關橋梁建設而言,方寸之地可謂集橋梁建築史之大成。清初,將明鐵浮橋改建為木橋。嘉靖年間,又在木橋之地募建石橋,後橋為酋長阿克所毀。順治十三年(1656年)雲貴總督卞三元重建,十八年(1661年)橋孔自毀。康熙五年(1666年)復建,二十七年(1688年)復毀於水。三十七年(1698年)再改建木橋,五十四年(1715年)再毀。乾隆九年(1744年)再於老橋下方建四跨石礅木樑橋,橋上建廊。十九年(1754年)毀於火。二十年(1755年)知縣董朱英復建,改為雙跨石礅木伸臂梁橋,橋上建風雨屋14間,兩端闢橋門,並各建牌坊一座。鹹豐十年(1860年)毀於兵燹。同治八年(1869年)復修,當它承載著上雲南、下四川的不停步履67年之後,1936年,當地大地主朱益齋為阻止紅二、六軍團過河,將木橋損毀了。

1939年,中國進入抗日戰爭的第三個年頭,國民政府為保障抗戰運輸,在雲貴高原搶修了「史迪威公路」的延伸線——川滇公路。這條抗戰物資輸血線,東北起至赤水河,西南止於雲貴邊界杉木箐,在畢節境內全長359公裡,公路沿古驛道仍從七星關穿越。修築跨河橋梁時,工程隊將被毀的橋梁改建為石礅鋼架、上鋪木枕作橋面的鋼木大橋。在抗日烽火硝煙瀰漫的歲月裡,長龍般的汽車隊夜以繼日,載著數以萬噸的美國援華物資,從七星關橋滾滾通過,經畢節轉入川南、再馳往重慶,然後這些抗戰物資源源不斷地被再分配到各大戰區,支持著抗日戰爭。那時,重慶戰時政府國防運輸部,專門在畢節設立了川滇公路運輸局,配備了機動快速的軍隊護路隊。這個護路機動團,把七星關作為重點守備對象,派出一個加強連常駐七星關。那時,橋梁四周戒備森嚴,入夜碉堡上探照燈亮如白晝,巡邏哨穿梭交織,且配備了高炮(高機)防空,另有一個工兵排參與日夜護衛七星關鐵橋,足見險關狹隘處這座橋梁在抗戰運輸線中的重要性。

(抗戰時期鐵架橋橋墩)

1965年,為抗美援越的戰備需要,七星關橋又經重建,在原鋼架橋下遊50米處,新建了一座長50米寬6米的六孔石橋。2007年,在畢威公路改建中,再在六孔大橋的上方,又一座鋼筋混凝土大橋宛如長虹、凌空飛躍東西河岸,從而避開了兩岸公路的陡下陡上、輾轉盤旋,直接拉平了谷隘險阻。從六孔大橋倚欄眺望,石橋、鐵橋遺址、臥虹大橋接連躍入眼帘,不但景色壯觀,而且是橋梁博物館的寫意。七星關橋梁的變遷生動地說明,貴州高原的橋梁史,具有豐富而深遠的文化內涵。故又有人說,今天的七星關之美,美在橋梁。

鬼斧神工闢險景,自古雄關多傳奇。七星關不僅有古典的歷史文化沉澱,而且在近代的紅色歷史中,更有它耀眼的一筆。

(夏曦烈士紀念碑)

1936年2月27日,紅二、六軍團告別了以畢節為中心的川滇黔根據地,結束了自湖南桑植開始戰略轉移以來在畢節度過的「黃金時期」,攜帶著新入伍的五千多名黔西北各族「幹人」,跨過七星關,進入了烏蒙山腹地,與十倍於己的國民黨五個縱隊展開了被毛澤東稱之為「了不起的奇蹟」的烏蒙山迴旋戰。歷史的那一刻,蒼天灑雨垂淚,苗嶺披霧致哀,烏蒙蒼松俯首,七星河水嗚咽。七星關河流湍急的浪濤,致使夏曦長眠在這裡。他是紅軍長徵時期犧牲的高級將領中革命資歷最老、級別最高的領導人。

夏曦,字曼伯,化名勞俠,1901年生於湖南益陽桃江鎮(今屬桃江縣),毛澤東的同學。1919年,加入新民學會。1920年,參加湖南俄羅斯研究會,學習、研究俄國十月革命的經驗,積極傳播馬列主義。同年10月,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1年加入剛誕生的中國共產黨。同年秋天,參加莫斯科召開的遠東各國共產黨、民族革命團體第一次代表大會,是中共黨員中受到過列寧接見、並聆聽列寧教誨的極少數人之一。

1922年回國後,在毛澤東組織的馬列主義湖南自修大學任教員。1922年至1923年,任湖南學聯幹事部主任,主編《湖南學生聯合會周刊》。1924年,任中共湘區委員會(後改為湖南省委)委員。曾出席在廣州召開的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中共五大、六大上,他都當選為中央委員。會後分別擔任過中共湖南、浙江、江蘇三個省的省委書記。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後,參加了「八一」南昌起義,曾在益陽、寧鄉等地組織農民軍。1931年3月,被派往洪湖革命根據地,任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書記。紅二、六軍團會合後,任中共川滇黔省委委員,六軍團政治部主任。夏曦從1931年到1934年,由於積極貫徹執行王明的「左」傾冒險主義,犯了肅反擴大化的嚴重錯誤,給洪湖革命根據地的黨團組織和中國工農紅軍第三軍造成了重大損失。

當紅二、六軍團跨越七星關的時候,過河時因疲勞過度、身體虛弱而不幸溺水犧牲。在其犧牲後,毛澤東曾給夏曦的父親夏墀燮先生寫信說:「東與曼伯,少同硯討,長共驅馳,曼伯未完之事,亦東之責也。」

「埋骨何需家鄉土,忠魂到處有青山。」畢節人民沒有忘記夏曦,1984年3月,畢節在隆重紀念紅二、六軍團創建「黔(西)大(方)畢(節)根據地」暨「中華蘇維埃人民共和國川滇黔省革命委員會」成立50周年前夕,在夏曦犧牲的七星河畔建起了由開國上將、原六軍團軍團長蕭克所書的、通高11米的「夏曦同志紀念碑」。

駐足七星關,給人的感觸是多層次、多層面的。這裡不但能領略大自然秀美的山川形勝,還能激發無盡的懷古幽思。揣讀摩崖石壁你能即興與古代文人吟詩會話,瞻仰烈士紀念碑你也許會思索人生的價值與責任。

縣級畢節市改名七星關區,是一個文化內涵的創意,既秉承又創新了一個極富歷史文化淵源的地域品牌。但是,真正抽象出七星關意義上的品牌,不應該僅僅停留在一個行政區域的稱謂上。有一句話可借鑑,即讓旅遊背靠文化前進,讓文化依託旅遊彰顯。由此而論,則應該讓七星關區背靠七星關前行,讓七星關依託七星關區彰顯。因為而今的城市,僅靠鋼筋水泥的森林來塑形象,那是蒼白而無神韻的。僅依靠外表的「復古」,即是人為的做舊和外地城市形象的生搬硬套,錢花了而不具本城文化特色。要具有一個城市的「精氣神」,更多的則需要城市的歷史悠久,文化底蘊的厚重。隨著川滇黔渝經濟融合區的擴大與構成,七星關區將顯現出三省一市間交通樞紐的重要位置。它在給予南來北往人們物質上享受的同時,更多的則是精神上的感悟與感悟中的記憶。

一個城市知名度的傳播,要靠對自身文化認識的自覺與自信上來加以建設。一個讓人們嚮往的旅遊目的地,既是七星關區發展文化產業的重要內容,又可以輻射和帶動整個文化產業的繁榮與發展。

七星關,是一個不需要更多策劃、概括、提煉和抽象的老品牌,我們期待她昔日的風採重現。(李東升)

(作者單位:畢節市作家協會)

(責任編輯:劉涵)

相關焦點

  • 李東升《我的歌》新書出版發布會在泰安召開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郭健 孫茂寅12月26日上午10點,導演、作家李東升《我的歌》新書出版發布會,在泰安山海大酒店召開。原總政話劇團團長王宏、全國十大著名導演王文杰等老藝術家出席此次發布會。李東升在發布會上表示,從藝58年,他見證了時代變化萬千,祖國的變化在他腦海裡留下了不可泯滅的印象,退休之後,就開始梳理寫過的詩詞文章,最終整理出版《我的歌》這本歌詞集。該作品集合了歌詞、詩文,是李東升近兩年大量創作的部分精選,詞集分「頌歌獻給黨」「向祖國告白」「父母恩澤」「泰山,我心中的神山」「新時代、新農村」等8個部分120首作品。
  • 鄭州「信義哥」李東升辦晚會 農民工成為「座上賓」
    河南信義集團董事長李東升是一名土生土長的河南農民,他走南闖北,做過很多買賣,吃過很多苦;他對工人的要求很高,他說只有把活幹好了,才會有飯吃,才能得到開發商的認可,「農民工兄弟辛苦一年了,不管遇到啥樣的困難,咱不能欠農民工兄弟的錢。」李東升也因誠信守諾被農民工兄弟稱為「信義哥」。
  • 【誦讀】鄉「愁」是我心上一個「秋」(外一首)(詞/李東升 主播/燕姐)
    【歌詞誦讀】鄉「愁」是我心上一個「秋」詞/李東升
  • 【七星續命術】
    最近呢,看到很多讀者在評論區和後臺留言,說想要看關於七星續命的故事。 七星續命,在咱們民間傳說裡邊兒,幾千年來確實有人用過這種法術,最廣為人知的,那便是三國時期的武侯諸葛亮了。 諸葛亮,咱們從小都知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陰陽八卦無所不通,一手奇門遁甲神機妙算,他也算是已知的第一個使用七星續命的人。
  • 北鬥七星是什麼星座 北鬥七星屬於哪個星座
    北鬥七星是什麼星座?
  • 七星高照指的是哪「七星」?丨原創
    七星高照就是祝願一切好運常伴,在了解了「五福」和「六順」後,我們來看看七星高照中的「七星」是指哪七星呢?七星原本指的是「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而老百姓心中的七星指的是:「福星、祿星、壽星、文曲星、武曲星、七政星、月老」,是能帶來「福、祿、壽、文、財、喜、姻緣運」的七種吉祥的星鬥。
  • 北鬥七星圖片,北鬥七星形狀會發生改變嗎?
    北鬥七星在大熊星座,是由大熊座 的七顆明亮的恆星組成。大家都知道北鬥七星現在是不會變的,一直是勺狀,但是在不同的季節、不同的時間,北鬥七星 在北方天空的位置略有不同,鬥柄所指方向也會變化。季節不同,北鬥七星在前半夜夜空中的位置也不盡相同。因此,我國古代人民就根據它的位置變化來確定季節。《甘石星經》:"北鬥星謂之七政,天之諸侯,亦為帝車。"皇帝坐著北鬥七星視察四方,定四時,分寒暑。
  • 北鬥七星...(轉載)
    北鬥七星又簡稱「北鬥」。離北天極不遠,排列成鬥形的七顆亮星(見圖)。除δ(天權)星為3等星外,其餘六星都是2等星。把北鬥七星鬥前二星連接,並朝鬥口方向延長約五倍距離即可找到北極星,常被用作指示方向和識別星座的標誌。此外,按照北鬥七星鬥柄曲線延伸,畫出一條弧線後,會遇到21顆亮星之一的大角,即牧夫座α星。
  • 七星神途下載
    七星神途是一款經典傳奇玩法的RPG魔幻動作類型手遊,高度自由的開放性規則設定,讓玩家在這裡能夠隨心所欲的享受熱血戰鬥,紅名PK體驗激情澎湃的指尖傳奇,王者降臨逐鹿沙城,兄弟齊聚血戰瑪法,來七星神途,追尋昔日傳奇歲月。
  • 論北鬥七星
    北鬥七星是北方天空的大熊座,,北鬥七星(實為北鬥十星,一般修道之人也頂多認為是九星)圍繞北極星旋轉時鬥杓與鬥柄也跟著旋轉
  • 七星高照是哪七星?
    「七星高照」是人們常說的祝福語,「七星」是能給人們帶來福、祿、壽、喜、財、姻緣、文運等七種吉象的星鬥,在道教的星宿信仰中,「北鬥七星」就具有這七種吉祥的含義。北鬥是由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七星組成的。古人把這七星聯繫起來想像成為古代舀酒的鬥形。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組成為鬥身,古曰魁;玉衡、開陽、搖光組成為鬥柄,古曰杓。
  • 北鬥七星
    古人認為北鬥七星各有所指,《晉書天文志》說北鬥七星在太微北,樞為天,璇為地,璣為人,權為時,衡為音,開陽為律,瑤光為星。道教稱北鬥七星為七元解厄星君,居北鬥七宮,即:天樞宮貪狼星君、天璇宮巨門星君、天璣宮祿存星君、天權宮文曲星君、玉衡宮廉貞星君、開陽宮武曲星君、搖光宮破軍星君。
  • 武當七星劍
    武當七星劍,是基於流傳千年的劍文化底蘊,由師行道長融合玄門劍、八仙劍、太極劍的特點創編而成。
  • 七星神途官方下載
    七星神途官方下載火爆來襲,快來18183遊戲庫下載吧!七星神途官方下載特色系統:七星神途官方下載遊戲玩法有趣,新手玩家也可以很快上手,簡潔的界面一目了然。
  • 雲丹府之七星劍
    將軍道:「一生得七星一人足矣。」七星聞言舉劍鉸下自己與將軍各一綹頭髮,綰成同心結笑道:「常聽聞凡人有言:交絲結龍鳳,鏤彩結雲霞,一寸同心縷,百年長命花。今日七星與將軍結髮為誓,百年修好,不負將軍厚愛。」將軍舉手向天立誓道:「今日天地為證,我與七星結髮為夫妻,恩愛兩不疑。」言罷抱起七星入室,二人耳鬢廝磨,滿室春光旖旎。
  • 七星神途官網下載
    對此類遊戲感興趣的玩家,快來挑戰七星神途官網下載吧七星神途官網下載版本記錄:最具創意、歡迎和期待七星神途官網下載,值得下載試試!七星神途v1.0 七星神途v1.21七星神途官網下載玩家評論:遊戲畫面ok,人物動作流暢,平民體驗友好,職業平衡ok。各方面來說都是難得的佳作了。
  • 七星神途正版下載
    找遊戲上18183遊戲庫,最新七星神途正版下載震撼上線啦!七星神途正版下載官方介紹:七星神途正版下載再現經典,別在猶豫,來下載試試吧!七星神途是一款採用次世代技術研發而成的玄幻題材即時戰鬥的手機遊戲,極致的遊戲畫面,華麗的技能特效,豐富多彩的遊戲PK體驗,演繹出奇幻的遊戲世界。
  • 春天的故事——七星瓢蟲
    回到教室後,小朋友都圍過來看七星瓢蟲,澤澤說:「太擠了,我都看不清楚了。」「那老師   找一些七星瓢蟲的照片給大家看一看好不好?」       孩子們看到七星瓢蟲的圖片開始議論紛紛       玉婷說:「背上是紅色的。」
  • 冬天野釣鯽魚必備長竿短線七星漂 解析七星漂調漂
    七星漂是傳統釣沿用已久的浮漂。七星漂又名,蜈蚣漂、碎漂、臥漂。在沒有成品七星漂的時候,七星漂都以家禽羽毛後部的粗羽毛製作而成。七星漂適宜無風浪的天氣做釣,適宜靜水。七星漂其優點:揚竿時驚擾不到釣點的魚,魚中鉤後出水時產生的阻力非常小。如釣點深淺不一,調好的七星漂不需要挪動星漂位置。
  • 北鬥七星的神奇傳說
    這七顆星中有6顆是2等星,一顆是3等星。他們的名稱是: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前四顆星叫「鬥魁」,又名「璇璣」;後三顆星叫「鬥杓」「鬥柄」。北鬥七星-基本資料北鬥七星從圖形上看,北鬥七星位於大熊的背部和尾巴。通過鬥口的兩顆星連線,朝鬥口方向延長約5倍遠,就找到了北極星。認星歌有:「認星先從北鬥來,由北往西再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