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淘氣幫》是一部由勞倫·泰拉德執導,馬克西姆·戈達爾、凱德·麥拉德、瓦萊麗·勒梅西埃等主演的喜劇、家庭類型的電影,尼古拉(馬克西姆·戈達爾 Maxime Godart 飾)深受父母寵愛,在學校也與一幫朋友玩得開心,這其中包括:想當大官的亞斯特Alceste(Vincent Claude 飾)、以後會繼承父業的傑夫Geoffroy(Charles Vaillant 飾)、夢想成為自行車冠軍在班上卻總是被罰站的克勞岱Clotaire(Victor Carles 飾)、長大要當黑道的奧德Eudes(Benjamin Averty 飾)、希望跟老爸一樣成為警察的魯夫Rufus(Germain Petit Damico 飾)以及全班第一名永遠不會被罰站也是老師(Sandrine Kiberlain 飾)的最愛學生同時是其他同學眼中討厭的大蟑螂的阿南Agnan(Damien Ferdel 飾)。「我的爸爸曾對我說過他的致富經歷。」「有一天……他撿到一個蘋果並把它賣了,賺了一法郎。」「然後呢?」「他用賺的一法郎買了兩個蘋果,並以兩法郎的價格賣出了兩個蘋果。」「再然後呢?」「他繼承了他叔叔的遺產……………………
片子色調幽默輕鬆,尼古拉他們讓觀影者不自覺的聯想到了自己的童年。擔心爸爸媽媽有了小弟弟小妹妹就不要自己了、上體育課總有那麼幾個愛走同邊路、體檢時覺得大白褂的醫生是會吃人的怪物、女孩愛玩家家酒男孩則愛扮成威風八面的英雄。導演將小朋友的直白幼稚揣摩的很到位。很可愛的人片子有一段,老爹寫字,娃在後面玩陀螺,老爹說安靜,娃停了一秒,繼續玩,老爹說安靜,娃停了一秒,繼續玩,老爹說安靜,娃停了一秒,繼續玩……如果你家裡也有個這麼大的娃,一定也會熱淚盈眶的……
這部由短片故事集改編的影片中,還是清晰但不濃重的突出了主線-一個孩子式的心理歷險。小尼古拉誤以為自己將要有個小弟弟,會被父母嫌棄了。他趕緊聯合死黨們商量對策,一群小傢伙居然鋌而走險,琢磨各種方式攢錢,想僱個「壞人」搶走未來的小弟弟。爸媽知道了孩子們的古怪念頭,自然是哭笑不得,小尼古拉也最終明白了當個哥哥是多麼的「帥呆了」。就在這簡單的劇情中,導演把原著裡各個小段子串了起來,體檢,買花,測驗,請客,掃除等等十來分鐘的小鬧劇繼而連三的上演,一個多小時的影片流暢歡快,在孩子們旺盛的活力和想像力下大團圓結局。不,還不是大團圓,因為小尼古拉最後發現,媽媽居然沒給他給弟弟,可又不能退回去了。
電影裡尼古拉滿懷童真地瞪著一雙大眼睛,水汪汪地不知道自己將來要做什麼,水汪汪地皺著眉頭擔心他也要有個弟弟了,再水汪汪地想方法取得父母的關愛或者偷回賭錢工具以期達到賺錢買「兇」拖走他為出生的弟弟。這是一個多麼愛動腦筋的孩子呀!我們或許都記得童年的時候時不時會來這麼一下,原本期待來自大人的笑容和一個獎勵的吻,可是結果總是和我們期待的相反。
《巴黎淘氣幫》講的是沒有早戀、不會打王者榮耀、作業不多的法國小學生們的童年故事。電影由法國作家勒內·戈西尼,漫畫家讓·雅克·桑貝陪畫的系列同名漫畫改編,講述的是法國版「馬小跳」小尼古拉因誤會爸爸媽媽生小弟弟而不要他,四處尋求幫助而衍生的故事。
影片一開始就由老師出了一個題目,問大家長大想幹什麼來引出小尼古拉身邊的「好基友們」。主角下尼古拉不明白自己以後想幹什麼,所以鏡頭就切換到他的小胖子朋友阿爾切斯特
童年時很多人都喜歡胡思亂想,我也是,小時候愛拿著唐老鴨公仔等和一堆石頭瓦片自導一齣好戲,還被村裡一個大哥哥說是神經病。好吧,我想如果這是神經病的話,世界上一定不只我一個。長大後還是愛編故事,而且職業也與此相關,就是說至今還是個神經病。電影的小男主最後說想到自己的理想是什麼了,就是帶給人歡樂。我的理想,大概是編織各種自以為有意思的故事,然後讓更多人喜歡上吧。
影片像一個放大鏡通過這些樸實的小故事,真實、豐富的反映出一個大社會的風貌和時代特徵。讓我們看到那個時代裡的人和人際關系所具有的普遍特點;看到孩子們簡單而又真誠的交往,單純而又真摯的友誼;影片又像一部顯微鏡,給我們一個機會認識兒童豐富的內心世界,讓我們知道他們的小腦袋是如何思想的。讓我們驚異的發現成人幼稚的一面、兒童成熟的一面。特別是影片開頭和結尾的銜接平實自然但又寓意深刻。
觀影的過程中,總是會被尼古拉特色各異的朋友,父母,老師所感染,故事則圍繞父母升遷,老師病假,以及尼古拉歡幻想家中添丁展開。由於尼古拉的家庭是一個中產階級家庭,你或多或少能找到自己的影子。只是想問一下中國人什麼時候能拍出除出類似的電影呢?印象中童年總是晴天多於陰天,也會對生死,未來感到困惑,同樣是短暫的,只一個夢便到了秋天。小時候也是思考過未來要做什麼這個問題,尼古拉說是給人快樂的人,你的呢,實現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