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視頻資源介紹摘自: 百度百科
為拍攝這部時長6個小時的紀錄片,攝製組在中國實際拍攝近兩年。這兩年裡,他們輾轉中國各地,接觸不少中國人,屢屢被中國打動 。
攝製組聚焦中國普通人,認為中國人民才是中國歷史的最大主角,是他們創造了歷史,雖然統治者的故事也很精彩。
拍攝過程中結識的中國人給伍德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們不論走到哪裡,中國百姓都會跟我們講述他們的故事,這真的很好。我記得最清楚的事情是跟中國百姓見面交流。」
「在中國,歷史非常重要,人們對歷史非常著迷,」他說,「我們去的每個地方,如紹興、杭州、西安、開封等地,都看到有數千人在那裡參觀以了解相關的歷史。在紹興,我們問遊人,你為什麼來這裡?他們說,我來看魯迅(的故鄉) 。」
他們深入廣西桂平附近山區,在當地小村莊尋找對太平天國歷史存有記憶的家庭。結果令攝製組不可思議。「我們當時就像在和歷史的現場目擊者交流。村民在2014年和我們談論一個半世紀前發生的事情,感覺就像在談論昨天剛發生的事情。我們在很多不同的地方都有這種經歷 。」
多布斯則對拍攝期間獲得的幫助印象深刻。「從實際情況看,我們去中國拍攝反而出奇地容易。我們受到歡迎,很多人幫助我們,很多人想跟我們講述他們的歷史,很多人對當地景觀和風物感到自豪,博物館也很歡迎我們,因此,在中國拍攝令人愉悅,比我預想的要簡單很多。」
拍攝中的見聞堅定了伍德的觀念,即現在是中國最開放的時候。「我上次離開中國是在1991年,從那時到現在,中國的變化太大了,例如在文化方面,現在中國文化很現代,」他說。「最大的變化還是人的變化,中國人在過去30年裡經歷了巨大的變化,每個中國人看上去都是一個個不同的個體,每個人都個性鮮明,泰然自若 。」
歷史學家麥可·伍德介紹,BBC Two的新地標系列紀錄片的故事中國(6x60)探索世界上最古老的連續狀態的歷史,從遠古到今天。
麥可·伍德踏上了偉大的歷史冒險,探索已經幫助超過4000年創造中國獨特的個性和天才的故事,人物和風景。
●第1集: 祖先
Michael Wood探索了世界上最新超級大國的歷史,從古代到現在。從無錫開始,Michael 加入秦氏家庭的團聚會,300個親戚聚集在一起膜拜他們的祖先秦觀。·為了尋找中國國家的起源,他參觀了二里頭的發掘,看到了公元前2000年精美的綠松石龍杖。中國最早的文字是在20世紀20年代安陽商王陵墓中挖掘出的「甲骨文」上發現的。在北京天文館,麥可回到了過去,當時天文學家正在繪製古人認為預示著商朝被推翻的行星聯結。·接下來是哲學家和孔子的時代,根據一些人的說法,他的著作《論語》在世界範圍內比聖經的影響更大。
●第2集:絲綢之路與中國船艦
Michael Wood講述了中國在唐代第一個偉大的國際時代(618-907)的故事。他從風景如畫的老城洛陽,沿著絲綢之路,來到中亞的集市,沿著中國僧侶的足跡進入印度。這個故事至今仍深受中國人的喜愛,被說書人、電影和皮影戲帶到了生活中。
隨後,在西安的街頭和市場,麥可遇到了中亞和波斯商人的後裔,他們沿著絲綢之路來到中國。他在大清真寺與中國穆斯林交談,在城鎮的另一頭聽到了令人驚嘆的故事,即635年基督教首次受到接納。
在南方,麥可看到了中國作為一個經濟巨人的開端。在大運河上,一個605英寸的船閘每天仍能處理800艘駁船!這部電影跟蹤了絲綢業的興起和世界上最受歡迎的飲茶。
麥可也很重視中國文字、語言和文化在東亞的傳播。他說,中國對東方的影響與羅馬在拉丁美洲的影響一樣深遠。
●第3集:黃金時代
這一集講述了被廣泛認為是中國最具創造力的王朝—— (宋朝960-1279)的故事。Michael Wood在十九世紀之前前往開封,這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城市。
在雙龍巷,當地人告訴他小男孩們成為皇帝的傳說。他在中國最著名的藝術作品《開封畫卷》的幫助下,探索了使宋朝成為世界文化最偉大時代之一的思想和發明。一位廚師給麥可開了一本宋代食譜中的食譜,而1085年出版並仍在出版的《如何為老人過上幸福、健康的生活》一書則與當地婦女進行晨練。宋朝也是中國科學進步的偉大時代。米迦勒駕駛一個巨大的工作複製品的天文鐘,這是由「中國的達·文西」蘇頌發明的。緊接著在中國聯賽中,麥可告訴我們中國人發明了足球!
北宋的黃金時代於1127結束,侵略者佔領了開封,但宋朝在南方倖存下來。伍德在新的首都杭州,和當地人一起在西湖邊跳舞。
●第4集:中國最著名的王朝之一的故事始於洪武,一位農民反叛者,創造了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時代之一——明朝。
●第5集:末代王朝
中國最後一個朝代,清朝,從公元1644年一直延續到公元1912年。它開始於滿族侵略北方的時候,建立於暴力和戰爭之上,但侵略者最終成為了皇帝。
●第6集:變革年代
Michael Wood認為,「革命」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無法逃避的事實。在1850到1950年間,三次大革命將中國搖撼到核心,但 也是從那時起,中國就出現了。今天,中國又一次以全新的面容出現在了世界人民的眼前。
BBC在古代史挑的事件還是相對典型。可能因為篇幅有限,所以略去了很多我們本以為很重要的事件,竊以為夏商周的敘述有些繁瑣,但相比之下我覺得下面的情節不妨一提:周朝的宗法制確立了中國重視家庭的重要傳統,還有之後的商鞅變法,在制度上完成了超越從而使秦國統一六國,三國時期的英雄故事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下蘊藏的浪漫主義色彩,唐詩則是中國古代文學中最典型的瑰寶,還有打破階級固化,每個人都可以公平競爭的科舉制。再往後的歷史就敘述的比較全面,作為一個外國的非專業學者能理解到這樣的層次實屬不易,尤其是百家爭鳴,和對宋朝經濟體制的解釋特別到位。即使在天朝內部大家都無法對自身的歷史觀達到相對的一致。所謂的元朝清朝不屬於中國,這個在當時也許只緣身在此山中,但是後來事實已經證明我們的眼光應該放眼於生活在這個土地上的所有民族,和影響著這些民族的共有文。
中國自己的近代史自己都難以說清,尤其在當下大部分人對歷史皆一知半解,知悉點稗官野史就開始站隊,開啟日常互諷甚至謾罵。當然我們作為普通人都有認知局限,而且因為時間離得太近,大家未免會根據自身經歷去帶著感情看歷史。但不管我們的怎麼看待,尊重現有的研究成果,少用陰謀論,也少無事跟風,儘自己可能的去了解更為準確的歷史才是最正確的。歷史自有後人評說。BBC在言辭裡輕微表達了自己不完全是鴉片戰爭中國走到轉折點的始作俑者,這話我不完全反對,但是正如林則徐信件裡說到「重利而失德」,在這裡東方的儒家思想和英國的重商主義產生了不可調解的矛盾,好多矛盾的發生一定有其背後根深蒂固的思想隔閡,並不單純是經濟因素。對於現代部分說實話自己也有很多不是很確定的事件,但歷史自有後人評說,我們再怎麼客觀也不過是為儘可能靠近自己利益的過程中掩人耳目。
自己看完這部紀錄片之後還是有些自然而然的感動。除了看到許多熟悉的景色,也看到了一個外國人如何站在第三視角來審視中國。現在中國人正處在一個認識自身歷史和社會的時期,出現爭論正是審視自己觀念的機會。如果只是無腦的站隊和謾罵那就真的辜負了這個難得的第三方視角了。
後臺回復關鍵詞: 中國故事 就可以免費領取這一份中英文字幕視聽資源了。無論從了解歷史角度還是從練習聽力口語角度,都是一個不錯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