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0元一張的線上演唱會,你會買嗎?
近期,TFBOYS七周年線上演唱會門票開售。多位早早做好心理準備的粉絲袒露,「買票不怕」。面對「線上不該免費嗎」的聲音,一位TFBOYS多年老粉直言:「偶像公司怎麼可能為愛發電」。而票價分30元、158元和860元三檔,顯然都超出她們的預期。
事實上,突破免費已經是一道坎。今年3月以來,以公益之名的免費線上演唱會並不在少數。五月天、陳奕迅等一次次刷屏同時,哪怕是線上,音樂人也已從臥室走向萬人體育館,自行吹拉彈唱到燈光、音質等「硬體」一一俱全。
經費在燃燒,線上也正在加速商業化探索。據不完全統計,截止目前,國內線上付費演唱會已近30場,最早的一場出現在4月初,票價普遍集中在10元-20元之間。
然而,TFBOYS七周年線上演唱會門票開售打破了行業平靜,最高860元一張不僅引發粉絲吐槽,更有人擔心此舉長此以往會過度透支明星價值、引發粉絲低制。不過目前看,TFBOYS作為娛樂圈頂流,粉絲們還是給足了面子,首場演唱會就售出了50萬張門票。
「線上收費的這種趨勢肯定會越來越強。」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目前我們最最主要的一個問題,就是說我們還沒有真正的把這些事情給做起來。」
「高票價,分等級」引發粉絲吐槽
「我太快樂了!人生中第一次演唱會門票」、「買票沒問題,就是還分清晰度這個就過分了」……
對於七周年線上演唱會「明碼標價」,早就做好心理準備的TFBOYS粉絲也呈現出不同的心理。
相較於去年現場官方票價,低則480元,高則1880元,加上一票難求,線上則完全賦予了更多的粉絲購買能力。「終於能買到一張票」之餘,最高檔860元一張與享受權益之間的區別也讓部分TFBOYS粉絲心有不甘。
此次30元、158元和860元票價相應地享有各自的「觀看權益」和「虛擬權益」,860元最高票價則在這兩者基礎上增加「周邊權益」——限定實物周邊和主題盲盒購買特權。
由於是三人團體,在「觀看權益」中,30元票不能享有單人機位,回放也不如後兩者的「豪華版」。「虛擬權益」的不同主要體現在擁有觀看平臺的會員時間長短。
860元究竟合不合理?這背後其實是一場無關線上還是線下的博弈,摻雜著對聲光電、技術設備「硬體」、場地、員工等「軟體」與贊助商情況多重影響成本因素的考量。選擇錄音棚還是萬人體育館?高清輸出還是普通輸出?對於主辦方而言,都是一場抉擇。
但從收益角度來看,主辦方無疑成為了大贏家。50萬張門票如果按照最低票價30元計算,門票收入至少也有1500萬,1500萬已經接近線下演唱會最高收入水平了,更何況主辦方的收入遠不止1500萬。
據悉,在TFBOYS之前的演唱會中,老闆李飛就採用了花300元成為會員,會員才有搶碼的資格,搶到碼之後才能有機會購買門票,這一系列的炒作也不得不讓粉絲感嘆李飛真是「商業鬼才」,怪不得是中央財經大學畢業的。
「音樂先聲」創始人範志輝認為:「目前市場上已經有了不少線上音樂付費的嘗試,價格也差不多在30元上下,TFBOYS這場價格這麼貴,應該跟不同套餐的內容有關,有實物禮包。當然,國外偶像團體比如BTS(防彈少年團)的線上音樂會的付費定價其實更高,互動和觀看體驗反饋不錯。」
範志輝肯定粉絲的牴觸心理與國內還沒有形成為線上內容付費這種習慣有關係。「(國內)線上音樂付費還沒有被普遍接受,視頻付費、遊戲付費就好很多。」範志輝進一步分析稱,「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人們花在音樂上的時間被擠壓的很厲害。」
多贏局面暗藏風險,三大問題引發關注
2020年受疫情影響,很多演唱會紛紛取消,對於歌迷來說不能目睹偶像們的風採,屬實遺憾,對於音樂人來講,失去和粉絲溝通的機會,也是難過。於是不少音樂平臺將目光瞄準了線上,騰訊音樂就推出了TME Live超現場演出,通過線上Live的形式,重建樂迷和歌手的溝通橋梁,重塑傳統演唱會的經營模式。
騰訊音樂也在一波又一波的大牌演唱會中,收穫越來越多的流量,公司股價在一季報之後也是一路上揚。8月11日,騰訊音樂娛樂集團發布2020年Q2財報,在騰訊音樂MAU同比和環比均下滑的情況下,在線音樂付費用戶達4710萬,同比增長51.9%,增速再次創下歷史新高。騰訊音樂財報中特別提到,創新在線演出品牌TME live成績亮眼。
今日晚間,網易發布Q2財報。結合此前Q1,網易雲音樂在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均實現了同比三位數的營收增長。
目前來看,線上演唱會讓疫情中無法「開業」的明星獲得了「工作機會」,也讓在線平臺獲得了流量和收益,粉絲也獲得了跟偶像連接互動的機會,看似多贏的局面卻隱藏著諸多風險。
首先,這次是TFBOYS這樣的頂流,粉絲變現尚無難度,換做別人還能不能有這樣的魅力,吸引數十萬乃至百萬的粉絲花大價錢隔著屏幕觀看偶像開唱?
其次,粉絲的能力也是有限的,現在粉絲經濟興起,無數的經紀公司都想靠著粉絲變現,但這樣無止境貪婪的變現方式也會引起粉絲的抵制,這次TFBOYS購票中也有後援會發聲明不建議購買860價位的門票。很多人擔心,這樣的線上演唱會很容易過度透支明星價值,影響明星形象,如果真的引發粉絲低制,最終又將帶來多方受損,也必然得不償失。
最後,在線下演唱會恢復之後,還有多少人願意為線上演唱會買單?
當然,即便是現在的線上演唱會也問題頻出。就算前期敲定了呈現方案,真正等到正式演出時也頻生問題。作為平臺方,網易雲音樂官方在接受採訪時就提及「觀眾的觀看設備千差萬別。想推更高清的畫面,很多觀眾就會說卡;降低一些畫質,又有觀眾說不清晰。」
除了設備上的問題,今年以來,各大平臺上幾乎隨處可見「雲蹦迪」。「隨著音樂直播演出越來越多,內容趨同漸漸成為問題。音樂人、觀眾和網易雲音樂其實都想看到更新鮮的內容。」網易雲音樂官方補充道,「很多音樂人都表示不想做重複內容的音樂直播。」
獲利依賴會員付費,商業模式探索尚在路上
線上演出還在尋求個性化表達。8月12日,文化和旅遊部市場管理司印發「劇院等演出場所上座率開放至50%」,演出行業復甦在即。線上演唱會能否持續火爆尚未可知,但盈利模式上已經暴露問題。
縱觀這支彎道趕車布局線上付費的隊伍中,以BAT為背景的出品方,如愛奇藝、大麥、騰訊音樂、網易雲音樂仍是中堅力量。演出經紀公司摩登天空表現也頗為顯眼,其B輪、C輪投資方分別是復興和君聯資本。此外,北京、廣州和湖北等多地的劇院也參與了這次紅利期的「爭奪戰」。
而押注在線演出給予這些公司的反哺也確實明顯。以「勁敵」騰訊音樂、網易雲音樂為例,8月11日,騰訊音樂娛樂集團發布2020年Q2財報,在騰訊音樂MAU同比和環比均下滑的情況下,在線音樂付費用戶達4710萬,同比增長51.9%,增速再次創下歷史新高。騰訊音樂財報中特別提到,創新在線演出品牌TME live成績亮眼。
不過,按照此前平臺承諾,演出的收入100%給到音樂人。也就是說,作為平臺方,變現模式仍主要體現在會員上,平臺至少目前並不指望通過線上演唱會本身盈利,更多是希望通過線上演唱會吸引更多用戶加入到付費會員的大軍中來。但面對線上紅利衰退、高票價引發粉絲不滿、線下演唱會競爭等問題,這樣的盈利模式顯然不能長久維持。
陳少峰在線上演唱會的商業化探索形式上提到「應該是多種方式的結合,包括多種收入方式的結合,跟粉絲經濟的結合等等」。在TFBOYS七周年票價中,會員權益終於開始被捆綁進票價構成中。
當然,網易雲音樂也透露,「隨著音樂付費直播的價值凸顯,品牌方也會向其靠近」。而大麥線上演唱會商業模式的摸索方面則更為成熟,不僅有簡單的直播打賞為音樂人創收,還結合實體周邊的電商解決了變現結構單一的難題。以大麥旗下演出內容廠牌平行麥現場乃萬專場為例,大麥上線了30元的打call福利包。用戶購買產品,可獲得點播觀看電子票、乃萬衍生品抵扣券及乃萬定製直播禮物。此外,大麥還聯合阿里魚推出官方衍生品禮盒。而在B端變現上,大麥「平行麥現場」迅速吸引了廣告主的注意,成功拿下海信、韓都衣舍等商業冠名。
與此同時,國外大型娛樂公司JYP和SM在積極試水線上付費演唱會後,選擇強強聯手「燒錢」,傾入文化資訊製作能力、技術和全球網絡。這或許為國內主辦方在技術、資源上瓶頸提供了解題思路。
眼下,「線上獨霸」的紅利期告急,未來以直播形式「輔佐」現場,成為行業和研究學者普遍看好的一點,只是在商業模式上,可能還需要繼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