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O Max 暫時
下架經典電影《飄》
據 哥倫比亞廣播公司 報導 經典電影《飄》(Gone With the Wind,又譯《亂世佳人》)再次引發爭議。根據多份報導,這部1939年上映的內戰題材電影曾廣受好評,但由於該片對奴隸制和種族主義陳舊描寫的引發非議,HBO Max 暫時將該劇從流媒體播放清單中撤下。
《飄》曾經是希特勒最喜愛的電影。他非常欽佩美國「對黑人和整個有色人種的厭惡」,並發出警告「德國文化被否定了」。(參見Johnpeter Horst Grill和Robert L. Jenkins所著《納粹與1930年代的美國南方:一個鏡像?》,編者注)
HBO Max是AT&T旗下華納媒體娛樂公司推出的美國訂閱視頻點播流媒體服務,今年5月27日才推出。據報導,在服務推出兩周後,HBO Max 已經決定重新評估其流媒體內容,此舉正值全國範圍內抗議美國社會的系統性種族主義。
這部電影長期以來一直受到電影評論家們的尊敬,而且在根據通貨膨脹調整票房總數後,它是有史以來票房收入最高的電影。最近,《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一篇由《為奴十二年》(12 Years a Slave)編劇約翰·雷德利(John Ridley)撰寫的高調專欄文章,對這部電影提出了譴責。
裡德利呼籲 HBO Max 撤下這部電影,這部電影講述了兩個富有的南方貴族之間的愛情故事,背景是南北戰爭的結束和南方聯盟的毀滅。雷德利認為,這部電影「不僅在表現手法上『落後』,而且美化了內戰前的南方。」
「這是一部在沒有無視奴隸制的恐怖時,暫停片刻只是為延續一些對有色人種最痛苦的刻板印象的電影。」裡德利寫道,「作為『失落的事業』敘事的一部分,這部電影繼續以一種浪漫主義的方式將南方聯盟美化,從而證明了這樣一種觀念的合法性,即分離主義運動比它過去更好、更加高尚——這是一場維護擁有、出售和購買人類的『權利』的血腥暴動。」
點擊播放 GIF 0.5M
點擊播放 GIF 0.5M
《飄》囿於時代,對黑人形象進行刻板化的描繪,長期以來一直因此受到各種爭議。上圖是黑奴小女孩在梅蘭妮臨盆時吹牛誇口但最後啥都不會,最終被斯嘉麗抽了耳光。另外還有斯嘉麗險被解放黑人強姦,3k黨人為她復仇擊斃犯罪黑人等情節。(編者注)
然而, HBO Max 的一位發言人解釋說,這部電影最終會回到他們的流媒體目錄中,同時還會增加一些內容,將有爭議的歷史描述和故事的元素放在背景中。
這位發言人在發給《截稿日期》(Deadline)的一份聲明中表示:「《亂世佳人》是那個時代的產物,描繪了一些不幸在美國社會司空見慣的民族和種族偏見。這些種族主義描述當時是錯誤的,現在也是錯誤的。我們認為,如果不對這些描寫進行解釋和譴責,就保留這個內容是不負責任的。」
「這些描述肯定違背了華納媒體(WarnerMedia)的價值觀,所以當我們把這部電影重新在 HBO Max 上架時,它會回過頭來討論它的歷史背景,並譴責這些描述,但會按照最初創作時的樣子呈現,因為如果不這樣做,就等於宣稱這些偏見從未存在,」聲明繼續說。「如果我們要創造一個更加公正、公平和包容的未來,我們必須首先承認和理解我們的歷史。」(編譯 文婉秋)
谷歌更新Chrome 棄「黑名單」
去年十月已制定細則修改
為表達支持反種族歧視運動,科技巨頭Google旗下的瀏覽器Chrome團隊近來用詞考究,細微到如「黑名單」和「白名單」等詞彙也要棄絕使用。
Google Chrome自去年十月起在官方程序風格指南中,納入「如何編寫種族中立代碼」的條文細則。這份文件明確規範Chrome和Chromium的開發人員,避免使用「黑名單」(blacklist)、「白名單」(whitelist),而改用中性詞彙如「阻擋名單」(blocklist)和「允許名單」(allowlist)。
美國近來爆發反種族歧視和反警察暴力執法示威遊行,最近有開發者向Goolge提交新的程序碼變更,希望在不破壞瀏覽器任何部分下,安全替換每一個涉及「黑名單」的詞彙。一旦這個程序語言變更經過審視且被採納,總計共有二千多個「黑名單」一詞被替換。
非裔美國詩人朗斯頓·休斯曾在其撰寫的文章《黑色那個詞》中,以輕鬆但略帶尖銳的方式闡述這個問題。他寫道:「諸如『黑名單』及『白名單』之類的詞彙,會強化『黑等於壞,白等於好』的概念。」
「黑名單」詞最早出現在十七世紀英國劇作家馬辛格(Philip Massinger)一六三九年的劇作《非自然戰役》,而英王查理二世1660年流亡歐陸返英即位後,也曾使用此字形容處死其父查理一世而遭處決與受罰的人。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