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報導,非洲疾控中心的數據顯示,自10月以來,非洲疫情基本趨於平穩,然而從11月底開始,疫情再次惡化。納米比亞、剛果(金)、南非等非洲多國紛紛收緊疫情管控措施,應對二次疫情。10月日增確診千人的南非,11月底增至每日新增確診萬例;肯亞表示庫存試劑盒不足,對於二次疫情出現後的檢測狂潮難以招架;剛果(金)重新宵禁;納米比亞加強政府執法力度,呼籲民眾嚴格遵守防疫規定。
就在這一關鍵時刻,非洲大陸卻突然出現一種神秘未知病原體。據海外網援引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剛果(金)的一名女性患者出現了與伊波拉出血熱類似的症狀,但其伊波拉病毒檢測至今仍為陰性。當地醫學專家稱,這位女性可能感染了某種致死率高達90%的未知病原體。
報導稱,這名女患者來自剛果(金)西北部的一個偏遠小鎮,已經出現了與伊波拉出血熱類似的高燒和腹瀉症狀,但其埃博利病毒檢測始終呈陰性。
當地專家懷疑,她感染的不是埃博利病毒,而是一種症狀類似的未知病原體,而這名女性可能是這種神秘疾病的零號患者。專家還擔憂道,這種神秘疾病的致死率可能和伊波拉一樣高達50%至90%。
伊波拉病毒發現者、剛果(金)國家生物醫學研究所所長塔姆弗姆也警告稱,這不是科幻小說的情節,而是基於科學事實進行的判斷,非洲的熱帶雨林中潛藏著很多未知病原體,會給人類帶來巨大的威脅。
據央視新聞此前消息,11月中旬時,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對剛果民主共和國(剛果(金))第11輪伊波拉疫情宣告結束表示歡迎。
世界衛生組織表示,此次疫情發生在茂密的雨林和擁擠的市區社區中,這給後勤方面帶來了挑戰。在世衛組織和合作夥伴的支持下,政府和地方社區通過其領導力將這些問題克服。
世衛組織非洲區域主任馬奇迪索·莫提(Matshidiso Moeti)說:「在偏遠和難以抵達的社區環境中克服世界上最危險的病原體之一,這證明了將科學與團結相結合的可能性,我們針對一種疾病積累的許多專業知識可以轉移到另一種疾病上,並突顯出投資於應急準備和在當地能力建設的重要性。」
據悉,自1976年以來,這是該國暴發的第11輪伊波拉疫情,也是赤道省兩年內暴發的第二輪疫情。截至目前已確診病例達119例,疑似病例11例,死亡55人,其中包括2名兒童,75人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