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終止自殺那些年

2021-02-07 橙報


文 | 陸玲

對於52歲的陳思來說,人生就像一道選擇題。

2000年,陳思去南京進貨,在南京長江大橋上看到一個女孩:一米五,臉色憔悴,絕望地爬上橋欄。沒有行人停下,陳思做出了相反的選擇。當他去橋頭堡管理處求救無果後,他便奮力抱下了女孩,就像抱一床被褥一樣輕。

連他自己也沒想到,這一救,就是16年。

從2003年起,陳思每逢周末都會去南京長江大橋尋找那些可能自殺的輕生者,並將被救者的經歷寫在他的《大橋日記》中。16年,他騎壞了9輛電瓶車,自費92萬餘元,收集了351人的故事。

▲陸玲 攝

面對生死

接受過許多媒體採訪的陳思,面對鏡頭依然有些緊張。他端坐著,雙手合十,說到口渴了,就迅速拿起茶杯抿上一口。不時,他會請求暫停採訪,好讓他有時間在陽臺上抽菸。私底下,陳思是一個非常健談的人。

最初決定上大橋救人的動機是什麼,陳思也說不清楚。最常應對媒體的說法是2003年9月10日,他親眼在電視上看到一名男子跳江的全過程,當時的他正在炒菜,發了一會兒呆,菜就糊了。

大橋南堡向北數第13根路燈杆,是陳思所知橋面上自殺最多的地方。「從那兒往下看,漩渦又大又多,我在那個地方就救了5個人。」據媒體的不完全統計,南京長江大橋自建橋50年來,已有超過3000多人從大橋上一躍而下。他們來自中國的各個地方,從他們認為暗無天日的生活中「解脫」,絕望地投入了長江母親的懷抱。

▲南京長江大橋 圖源 陳思朋友圈

曾經有一名男子在霧氣瀰漫的大橋上,掙扎了半個多小時後,還是鬆開了手,從高150m的正橋處縱身跳下。撐開的雙手在空中迎接氣流的衝擊,翻轉180度,背朝江面,落入水中,濺起了3m高的水花。一個生命被長江吞噬,整個過程用了不到3秒的時間。

16年來,陳思在大橋上遇見過各種各樣的人,失戀的少女、破產的商人、身穿喜服的新娘、無路可走的打工者、喝斷頭酒的老人、癌症晚期的患者……這些人,有的大罵「關你什麼事」,有的流著淚不肯說話,有的聊了幾句轉身就走,也有的與陳思成為了熟識的好友。、形形色色的人從陳思的生活中路過,除了常常對媒體提起的幾個故事,他對大部分被救者已經沒有了印象。他們是開始新生活,還是仍舊選擇結束生命,陳思也不知道。

但救人的時間久了,陳思從背影就能判斷出橋上的人是否有自殺的念頭:「如果那個人背影僵直,看著就像沒有靈魂的空殼,那麼他一定正在考慮怎麼解脫。」這是陳思用每次猜測失敗後遭到的白眼,逐漸累積成的經驗。

▲陸玲 攝

「我女兒和你們一樣,也是大學生。」陳思看上去很高興。在採訪過程中,他會偶爾分析我的心理特點和家庭環境,這似乎已經成為了他的「職業病」。

「三分鐘熱度」

陳思停下了電瓶車。他發現橋欄上繫著一件黑色的舊T恤,T恤旁磨出了一道很深的擦痕,向橋下看去,一名男子的身體正在浪中沉浮。當水警的打撈船聞訊趕來時,水面早已經恢復平靜。

一張3元的南京公交車票、9元錢和一個打火機,是男子包在T恤袖子裡的全部家當。很快,它們都被清潔工扔進了垃圾袋裡。

陳思說,大橋上60%的輕生者都是外地打工的人。從宿遷來南京謀生的陳思,幾乎什麼都做過,也曾經做苦力挖土方,被工頭欺騙後身無分文。但大城市沒法同情他的渺小。他撿過垃圾、賣過水果,也曾有一家自己的小賣部。現在,已經52歲的陳思在三聖物流公司做副調度,他太清楚在社會底層的人們是怎樣在大城市裡生存的。

▲圖源 陳思朋友圈

「我媳婦說我做啥都是三分鐘熱度。」笑容出現在陳思的臉上,「寫書法、拉二胡都沒撐過三天的。」令陳思自己都感到驚訝的是,救人這件事,他的熱度始終沒有冷卻。

採訪期間,陳思的妻子來了電話,詢問他是否回去吃飯。「家裡都是我媳婦在打理,她也有工作,好補貼家用。」陳思覺得,在物流工作和大橋救人之間來回徘徊忙碌的他,實在虧欠了家庭太多。妻子在反對之後,最終選擇了妥協。

「把人從橋上拉下來那一刻不是結束,而是開始。」據陳思統計,平均每年他能救26人,但他需要負責所有被救者的善後工作,將每月4000多的工資拿出一大半,直到將他們真正安頓好。

▲圖源 陸玲

2006年,為了給被救者提供短期的住宿和心理疏導,陳思自費租下了一套不大的屋子,他稱之為「心靈驛站」。四周的牆上隨處可見綠色的臨時貼「淚一定要流,飯一定要吃」、「這個世界允許別人不要你,但自己不能放棄自己」。

再往裡走,是陳思的「開導室」,裡面掛滿了他與名人的合照,魯豫、馮鞏、孫儷。「有了這些照片,他們就能相信我不是騙子了。」陳思憨憨地笑了。

▲和魯豫合影

圖源 陳思朋友圈

消解戾氣

一個杭州畢業生正敲擊著蘋果電腦的鍵盤。他盤腿坐在橋欄邊,鎮定自若,遮掩著電腦屏幕,地上是一些撕碎的照片。看見他的時候,陳思剛救下一位淚流不止的安徽女人,他向行人呼救卻無人理會。僵持之下,他決定將女人先送到南堡。20分鐘後,橋中間空空地放著一臺電腦和一雙拖鞋。一個老人正打電話報警:一名男子已跳下大橋。

這是陳思常常面臨的生死抉擇。

「我站在低矮的地方,數著天上的星星。」在陳思的《大橋日記》中,他將輕生者比作星星。而星星的隕落,是他幾乎每個星期都能看到的。生死訣別帶來的戾氣,讓勢單力薄的陳思一度感到沮喪。

▲陳思

後來,機緣巧合,他找到了排遣和淨心的方式——去寺廟修行。「你救了一個人你就是菩薩,其他的事情還是要靠那個人自己的能力轉化。」棲霞寺的高僧這樣點撥他。現在,陳思開始學會從負能量中擺脫出來,尋找他的生活樂趣。

熟識陳思的朋友都會知道,他是個無酒不歡的人。幾瓶酒,加上些花生毛豆的下酒菜,再陌生的人都能夠談天說地了。那些輕易不願意說出「秘密」的輕生者,會在酒精的催化下,一吐為快。「酒是媒介,拉近距離,喝兩杯就稱兄道弟了。」陳思瞥了眼心靈驛站角落裡的幾箱啤酒說。

「人生五十日向西,天命人命已略知。全程不過三萬天,一半實來一半虛。」修行的禪意,讓陳思開始喜歡寫詩。他用「水盡涼亭魚上路,無限熱浪漫金陵」寫夏天酷暑難忍,「白日豔梅陰冷天,走起晨練別畏寒」道冬天晨練寒冷,「人在橋上不識霧,滾滾仙氣江中來」說大橋霧氣朦朧。而在雨天喝茶讀書,對陳思又是另一種樂趣。

▲陸玲 攝

現在,如果你問陳思,為什麼要守望大橋,他一定會這樣回答你:「我離天很遠,近日好澆花。堅守尋常事,只為百姓家。」

「平凡世界」

仔細看陳思就會發現,陳思的臉、脖子和胳膊上布滿了紅色的斑點,他說這是十幾年在大橋上曬出來的。陳思說,由於長期騎電瓶車,他的腰和胸椎盤嚴重突出,很可能近期要經歷一次手術。

每到春天,陳思幾乎要把所有的精力花在大橋救人的事情上,因為春季是心理疾病的高發期。分身乏術時,他會呼籲更多的志願者參與到勸生的行動中。目前,陳思的「心靈驛站」團隊已註冊的志願者達5700多人,大多數是大學生,其中700多名是專業的心理輔導師。

 

16年的「大橋志願」,改變了陳思的人生軌跡。第一次接受媒體採訪時,原名陳後軍的他就想起用「陳思」這個名字,既希望將思考帶給別人,又有點「做好事不留名」的意思。

▲圖源 陳思朋友圈

當陳思逐漸被人知曉後,他收到的心理諮詢電話也開始增多。2008年,他的電話甚至被印在全國八年級中學生的政治課本上,這讓陳思的手機幾乎從來不關機。「我只能在橋上救人,但我救不了全國的人。」陳思坦然地說。

陳思認為幫助就像是一副手套。曾經,在寒風刺骨的大橋上,他把手套送給了騎車凍僵的青年,希望那青年也能把手套遞給其他需要溫暖的人。「做黑夜裡的一點燭光」,是陳思的心願。

2015年,陳思的故事被導演Jordan Horowitz拍成紀錄片《天使在南京》,Jordan Horowitz這樣評價陳思:「要知道陳最偉大的就在於,他以平凡之驅,為不平凡的事,這真的值得我們所有人反思。」

今年元旦,為了迎接新年,陳思在崇福禪寺撞鐘祈福:「願天下沒有自殺之人,願每個人都健康平安。」

文章 | 陸玲

編輯 | 徐辰昕

圖片 | 陸玲、陳思朋友圈

——  END  ——

本文版權歸橙報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讀者來稿可投至郵箱:727565858@qq.com

點擊閱讀原文,獲取最新一期橙報

相關焦點

  • 陳思的遠行
    那一陣鄉村夜生活比城裡還要闊綽放縱,陳思代銷店象個吞人吐人的老虎機,咔嚓咔嚓充滿了非凡誘惑力。陳思代銷店吸引著附近幾個村子的年輕人,晚上成團結夥來打撞球。附近村子的代銷店見撞球能掙錢,就學著擺了一個,但老是落滿了麻雀屎。那些代銷店慢慢明白,年輕人捨近求遠不是陳思的撞球桌漂亮,而是陳思漂亮!撞球打得最好是安家莊村支書的兒子安培,象撞球王子威廉士。
  • 大連姑娘陳思25日唱響「足跡」
    這是原創歌曲《足跡》中的歌詞,既是對祖國幾十年曆程的回眸,也是歌者陳思這些年藝術道路的寫照。大連姑娘陳思,中國歌劇舞劇院獨唱演員。從2004年離開家鄉,求學、工作、參賽、登臺、創作,卻一刻也沒有忘記家鄉的哺育,每有《跨年演唱會》等重大演出的呼喚,她總是推掉手頭的工作飛回來,獻上她對家鄉的問候和祝福。
  • 陳思《沉思》又如花容!
    陳思,青年女高音歌唱演員,民族唱法。      第一名考入瀋陽音樂學院附中師從於楊立軍教授,第一名考入並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本科音樂系以及學術碩士研究生,並獲得全年專業一等獎學金,研究生優秀作品,師從於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聲樂教育家萬山紅教授,本科師從於著名聲樂教育家鄒文琴教授。
  • 【今天舉行】海外學子私享會:鋼琴博士陳思——暢談留學英德那些年
    陳思, 出生於大連,1999年考入瀋陽音樂學院附屬大連音樂舞蹈學校,師從王小強教授。在校學習期間,琴藝顯著提高,連續7次獲得該校一等獎學金並多次舉辦個人獨奏音樂會。2006年,她以全額獎學金,(且每年6000英鎊生活費)考取英國皇家音樂學院,師從該院鍵盤系主任,克裡斯多夫·埃爾頓教授。
  • 兒子燒炭自殺後,父親潛入「自殺群」臥底2個月
    作者|小明2018年6月7日,武漢的一間出租屋內,21歲的胡靖(化名)與兩名同齡青年燒炭自殺。平日裡十分正常的人,為什麼會突然選擇結束自己年輕又美好的生命呢?為了尋求真相,胡靖的父親胡建明(化名)登陸上了兒子的QQ...
  • 17年勸生403人:生死一線的靈魂擺渡人
    也正是這個時候,陳思知道了大橋上有人自殺。也正是這次,陳思明白自殺的人原來是可以救的。2003年,陳思從電視上看到,一名宿遷女大學生抱著畢業證書,從南堡一躍而下。同年,電視上頻頻傳來跳橋的新聞,自殺者大多為宿遷老鄉。幫自己在南京立足的是老鄉,頻頻跳橋的也是老鄉,陳思心裡過意不去,決定有時間就上橋救人。
  • 創新院陳思:在「遊戲」中延展軍事智能前沿 | 榜樣力量
    2017年,為落實國家關於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要求,創新院群體智能技術創新研究團隊應運而生,重點圍繞多智能體自主協同、多智能體對抗博弈、虛實映射未來自主作戰系統等方面開展前沿創新研究。團隊成立初期困難重重,如何儘快找到開展創新研究的切入點和抓手,成為團隊負責人陳思的心頭大事。
  • 潛夢追兇袁不解結局是什麼 袁不解最後和陳思在一起了嗎
    《潛夢追兇》中宋洋飾演的袁不解是一位解夢師,通過解夢術來查找案件的線索,和陳思相識之後,倆人發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也幫助解決了陳思心中的謎題,那麼袁不解和陳思在一起了嗎?下面帶來介紹。潛夢追兇袁不解結局是什麼?宋洋飾演的袁不解,正是故事中的一位「解夢師」,故事裡的各種謎團在他夢境間緩緩展開。
  • 田野、陳思:十年——畫家和作曲家夫妻記事
    十年很長,十年很短,相濡以沫,兩個人,兩隻貓咪,美術和音樂想寫一寫田野和陳思,是因為這倆人的結婚十年紀念照,他們的眼神、身姿自然地透露著安靜溫和和幸福:發現了理想人生樣本啊,拿到資料很久,找不到太合適的詞句描述,第一次有點無力感,美好的東西你過一分的描述就是唐突,欠一分的表達又覺不對,最後選擇尊重,尊重他們自己的表述:「田野,處女座的畫家,慢,愛乾淨,敏感,溫和
  • 《自殺小隊》小丑曾試圖終止華金《小丑》項目,可他自己的小丑生涯似乎終止了
    前段時間報導過,因為華納啟動了華金·菲尼克斯的《小丑》,這讓
  • 庹宗華稱沒喝酒向老婆陳思道歉 弟弟庹宗康管不了(圖)
    庹宗華和妻子陳思結婚10周年驚傳家暴50歲的演員庹宗華25年前因電影《報告班長》系列一炮而紅,才剛滿結婚10周年的他,昨卻傳出因動手打老婆陳思鬧家變,陳思向警方備案後躲在友人家中,並揚言離婚,昨庹宗華透過經紀人表示懊悔,透露太太陳思已回家,雙方會好好溝通,庹宗華強調:「說離婚是氣話,沒什麼事比小孩更重要,我真的很後悔。」
  • 陳思:「國門警花」展芳華
    隨著經濟的發展,我縣許多企業開設了涉外業務,為更好地服務發展,陳思經常主動聯繫,了解企業在外發展經營情況,定期對企業展開實地走訪,宣傳涉外法律法規。    今年9月份,某公司計劃組織一百餘名員工赴印尼工作,但挑選的這100多名員工大多數沒有護照等出入境證件,且其中有很多外省籍人員,公司計劃10月包機前往印尼,還要留出辦理籤證的時間。
  • 復旦大學圖書館館長陳思和邀你一同閱讀生命!
    復旦大學圖書館館長陳思和邀你一同閱讀生命!復旦大學圖書館館長、資深特聘教授陳思和通過視頻的方式發表讀書節活動開幕致辭,並介紹了本屆讀書節活動「閱讀生命」的主題和主要活動安排。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此次讀書節主要在線上開展,包括書評徵文大賽、高校開放數據創新研究大賽、經典朗讀大賽和圖書館讀書會等系列活動。
  • 那些毛骨悚然的自殺事件
    今天我們就說說那些毛骨悚然的自殺事件。  【下地獄吧】  臺北市敦化北路上一家知名酒店驚傳女子上吊自殺,警方獲報到場,發現女子在房間浴室內、身著紅衣與紅褲,吊掛在浴廉橫杆上,已明顯死亡,身邊遺留有遺書,根據遺書內容,警方研判女子可能是遭到網路霸凌因而想不開,用極端手段結束自己生命,並詛咒霸凌加害人。
  • 17年403條人命,電視臺曝光引4000萬人圍觀:這個男人,該上熱搜了!
    陳思救了幾百個人的命,怎麼看都是一個功德無量的故事。有人質疑不該救:「人家下了很大決心,救上來也改變不了他們的痛苦。」花費無數時間、精力和金錢,以一己之力,挽救萍水相逢的生命。即在橋上想尋短見時,她的左手手腕上有一個刀口,剛剛結痂。宋女士被陳思救下來的時候,右胳膊全是淤青,太陽穴下方腫了個大包,跟雞蛋一樣大。等他弟弟趕過來,才知道他在2008年的股災中虧死了,萬念俱灰,才導致想不開。於是,他手機也沒帶,來到長江大橋,想瞞著家人悄無聲息赴死。一個黑衣服的大姐,看著江水不停地擦眼淚、擦鼻涕,也不用紙巾,隨手抹在了黑色運動鞋上。
  • 那些矽谷的孩子為何選擇自殺?
    五年前,一群高中的孩子在帕羅奧圖(Palo Alto)集體自殺,這意味著一個開端,也由此引發了關於矽谷自殺潮的討論。從2014年10月到今年春天,又有4名高中生被報導自殺。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United Stat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表示,帕羅奧圖一市15歲到24歲的年輕人6年來就出現了兩次自殺潮,自殺率為全國平均的6倍。而甘恩高中從2009年到2010年1月連續5名學生於市區臥軌自殺。為什麼矽谷的年輕人頻頻自殺?
  • 那些在微博「宣布」自殺的年輕人
    這其實是凡凡第二次自殺。第一次是2017年7月,因為感情問題,凡凡接連兩次戀愛分手,一時情緒失控割腕自殺。所幸刀口沒有割得太深,血流了一會兒,他被及時發現保住了性命。第二次自殺後,凡凡昏睡了一段時間,醒來發現自己已經躺在醫院。他頭痛欲裂,依稀記得吃完藥慢慢暈過去,失去了意識。
  • 又一童星自殺上吊,僅16歲生命終止,生前曾遭上司性騷擾,可憐
    為此大本感到很大的壓力,也讓她絕望了,至此,她心情越來越抑鬱,最後選擇了在家上吊自殺了,只有16歲的她生命就這麼終止了,真的很可憐了~大家都來說說自己的看法吧(以上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 《唐人街探案3》終於定檔,看清上映日期,陳思誠敬你是條漢子
    大圖模式我們都知道2020年是個非常特殊的年份比較典型的應該就是電影院吧,每年過春節的時候,都是電影院最忙碌的時候,在這個時候,無論是導演還是演員,甚至是電影院都會賺的衣缽滿盆,可是2020年的春節電影院就關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