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18年鳴放界最大的事件,就是菅野衝彥先生走了。
當時俱樂部前元老,「校長」寫了長文悼念。這個附在本文最後,供大家欣賞。
而昨天在發布了2018鳴放10大唱片後,古強的話,再次勾起了我對先生的懷念。這張照片來自於1976立體聲雜誌的春季刊,古強說長得像燒總,風度翩翩啊。
菅野衝彥唱片演奏家論摘抄:
沒有良好的器材,說什麼都是空話;但是更重要的還有使用器材的人,也即是人的感性和音樂觀。即是說『你要從音樂中得到什麼?』只有明白了這個核心問題,器材的存在才會變得有意義。也可以說最重要的因素不是器材,而是我們自己的問題。
菅野先生一個日本人,我從未謀面,認識他就是從日本STEREO SOUND雜誌。尤其是他的家訪。
雖然很多家訪,讀起來也不是都有趣,至少可以看到日本HIFIER的器材搭配,也可以推測他們的審美走向。耍器材本性又暴露。作為一個資深新聞工作者,對於對話式的文字表述,覺得太小兒科了,我試圖寫得更有趣,更現場。
再後來,是Dragon同學,在2005年幫我從日本帶來一張唱片。就是這張。在當時,算比較貴的唱片,記得好像是300多。
帶到古強家進行過鳴放,我們都認為欣賞的價值不大,但是可以知道大佬們對聲音的認知標準。後來聽了聽,就出給了張氏國際的「校長」。當時買這種唱片不太容易,「校長」如獲至寶,應該保存到現在。
這張唱片其實歷史在日本很悠久,比如在1992年的STEREO SOUND就有它的廣告
後來隨著自己聽的音樂類型越來越多,也越來越正點,主要是在古強的指引下不斷飛升。巴洛克時期本真演繹的古樂,藝術歌曲,歌劇尤其是華格納和威爾第,後來幾種在鋼琴奏鳴曲,直到勳伯格。。。。。。如果說菅野先生為我打開了一扇鳴放大門,那麼古強先生打開了很多扇音樂的大門,他影響了我們周圍一個群體。
沒開門的,可以去聽聽他的音頻節目。
我後來,器材也逐步升級,從12寸搞到了15寸,從小箱體,變成了大箱體TANNOY AUTOGRAPH。
現在看來先生當時的選曲,其實頗能體現出他們對系統的鑑別,和聽音的美學走向。我大體把他們分為三類:
1, 人聲、樂器、樂團的關係
第二軌到第七軌都屬這一類。
歌劇中的人聲獨唱、合唱和樂隊的關係,比如第二軌的「新教徒」選段
藝術歌曲中的鋼琴和演唱者的關係,比如第三和第四軌。尤其是家訪蜜蜂提到的舒伯特的藝術歌曲,阿美玲演唱。
這類錄音,對聲場、音色、定位、層次、分析力,都有著很好的參考。
2, 鋼琴的重播是否完善,平衡。
比如8-16軌道。鋼琴是一個系統中基本的平衡保障,先生的選取覆蓋了幾乎所有頻段。
3, 大編制是否全面
18-22軌道,圖畫展覽會和馬勒,就可以體會到。
其實,從我的角度,應該再選一個布魯克納,為什麼沒有選?不得而知。
這張唱片後來還推出了LP版本,圖片來自老鬱。也許對LP系統來說,也是很好的考驗。
後來STEREO SOUND雜誌,還出了很多片子,比如以下這些。我都沒買。其實有一些在古強那裡聽了還是不錯的,比如那套JAZZ。圖片來自俱樂部某出片的燒友。
但是,我其實對菅野先生家能出來什麼聲音,一直持有懷疑態度,主要是空間,註定不會太全面。以下是先生1976年時候的陳設。
換個角度
後來進入2000年代後,他家的系統一直是這樣,比較穩定。
還有他1976年一起共事的一位大神先生是這樣的。當時都很年輕啊。
這個是他1976年的系統。菅野先生的採訪吧,應該是。
同一期雜誌裡,也看到AUTOGRAPH,居然是這樣擺放的,上面還放滿了酒!這個根據我的經驗,是完全不可能出來全面的聲音的。那時還沒發明CD機。
菅野先生有本專著,應該名字叫《唱片藝術論》?
無奈,我看不懂日文,也沒有買到,他發明了一個新詞,叫「唱片演奏家」,非常高明。這是他另外一部作品。南方資深發燒友老鬱在朋友圈曬過,他是2008年買的。
內文
想辦一本中國的STEREO SOUND雜誌這年頭10幾年前就有,當時我也是一個雜誌人,也出版發行過幾本現在還活著的雜誌。不容易啊。前幾天和布魯斯和硬總又探討起這個問題,發了個朋友圈,很多朋友點讚,老鬱又回話了,大致意思是,「只要放棄功利,就能成功」。
其實STEREO SOUND雜誌,也沒有放棄功利,應該說是平衡得很好,我手邊有很多70年代他們創刊時候的雜誌,一路看下來,他們也在探索不同的商業模式,曾經一度還有俱樂部模式。但是,主要還是廣告和售賣雜誌,這本雜誌定價很貴!大概300-400人民幣,但是,這個價格對發燒友來說,貴嗎?顯然不貴。
STEREO SOUND對於日本本土的器材,從來都不吝嗇地進行讚美,比如金嗓子,比如ESOTERIC。但是,他們能做到一點,就是,任何一次獲得STEREO SOUND年度大獎,和登上封面的器材,都算銘器,很多,到現在還為資深發燒友追隨,比如ESOTERIC P0
這樣的產品無論是藝術還是技術,都是劃時代的
比如來自瑞士的STUDER A730。在90年代的雜誌裡,幾乎是每期都要提到的。
知名手藝人Pure大神,不僅更換全部失效電容,還對它的散熱還進行了改造,機殼還進行了鍍銅處理。這個會有專題報導。
菅野先生不知道是不是STEREO SOUND的Owner之一,但是,每次年度評選,他都排在頭一個,我想這種堅持和理念,應該是來自於他。
跨年的朋友圈是不安的,很多人透露出討厭2018,再也別來了,其實無論精彩還是不精彩,時間都回不了頭,關鍵是像菅野先生一樣,能堅守這麼多年,在這麼小的一個亞文化領域,還能獲得別人的紀念。
菅野先生僅僅是我從雜誌上認識的一個日本人,值得敬畏。
2019新年,這篇小文,算立一個「相對論」的Flag吧。(完)
華麗的分割線後,以下都是附錄
唱片曲目如下。
1、威爾第「麥克白」序曲,西諾波利指揮柏林歌劇院樂團。
2、梅耶貝爾「新教徒」選段,Julius Rudel指揮倫敦愛樂,Samuel Ramey男低音。
3、舒伯特「天鵝之歌」中的「她的肖像」,費歇爾-迪斯考演唱,布倫德爾鋼琴。
4、舒伯特「致音樂」,阿美琳演唱,鮑德溫鋼琴。
5、塞圭地拉舞集中的歌曲,貝爾崗扎演唱,Moreno吉他伴奏。
6、卡魯裡的吉他協奏曲作品140,Pepe Romero吉他演奏,聖馬丁室內樂團。
7、德沃夏克Dumky三重奏,第三樂章,美藝三重奏。
8-14、貝多芬鋼琴變奏曲WoO70,布倫德爾鋼琴。
15-16、普羅科菲耶夫「羅密歐和朱麗葉」鋼琴改編曲中的兩段,達維多維奇鋼琴。
17、拉赫瑪尼諾夫「練聲曲」改編曲,Heinrich Schiff大提琴。
18-22、穆索爾斯基「圖畫展覽會」中的5段,穆迪指揮費城交響樂團。
23、馬勒第五交響曲第一樂章「葬禮進行曲」。小澤徵爾指揮波士頓交響樂團。
校長文
新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