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城訊(段守毅 王顒 通訊員李善喜)「前幾天您給俺送藥送口罩,還教俺搞好衛生防疫病,今天又帶人給俺檢查身體,掃地洗衣啥都幹,您說啥也得留下吃頓飯,讓俺表表心意啊!」4月9日,河南省方城縣博望鎮池莊村貧困戶趙先貴眼含熱淚,伸手攔著正要離去的鎮衛生院院長李可等人,那個親熱勁兒就甭提了。
博望鎮衛生院承擔著全鎮13萬多人口的衛生保健任務,疫情來襲之時,正是2020年的新春佳節。接到全面防控命令的大年三十晚上,院長李可狼吞虎咽般吃了碗餃子,急匆匆趕回四十多公裡遠的博望鎮衛生院。經過連夜組織,逐人電話通知,大年初一上午,全院醫護人員就迅速返回了工作崗位。成立專門領導小組,儘快採購防控物品,抽調骨幹防疫人員趕赴新設立的主幹公路卡點,明確專人騰出隔離病房,部署醫院內外防控工作,各項準備都在短時間內安排到位。
眼見得疫情嚴重,從大年初一開始的40多天時間裡,身為院長的李可,帶領全院醫護人員,每天奔波於院區、卡點和51個村,沒睡過一個安穩覺,沒吃過一頓應時飯,有時一連好幾天徹夜不眠,因為白衣天使的使命告訴他,大疫當前,防控工作來不得半點馬虎,他要用自己的行動帶出鋼鐵般的隊伍,為全鎮人民的安危築起一道密不透風的銅牆鐵壁。
博望鎮在主幹公路入口處設立的疫情防控卡點前不挨村,後不著店,倒春寒的天氣風雪不斷來襲。防疫人員頂著刺骨寒風,晝夜值守,為來往人員測體溫、搞消毒,一刻也沒有離崗。身為院長的李可、主抓防疫工作的副院長王付合一有工夫就到卡點帶班值守,王天明、王朝建等副院長及科室骨幹各司其職,以身先士卒的表率作用為值守卡點人員樹立了標杆。
穿上隔離衣,戴上口罩、護目鏡,你認不出他是誰,但你知道他們為了誰。他們是共產黨員,是醫生、護士、公共衛生人員,無論是在卡點檢查,還是在衛生院接診疑似患者,都有著被疫病感染的危險。副院長王付合是全院的新冠疫病初篩專家組成員,疫情防控之前,他的妻子剛做過手術,需要照顧,但他把一顆心傾注在疑似症狀患者的篩查、轉診、鑑定以及其他病人的診治工作上,每天24小時值班,困了、累了就在值班室稍加休息,兩眼熬的通紅,可他從未想過伺候心愛的妻子。
疫情防控是一場無硝煙的戰爭,是考驗每一位抗疫工作者的試金石。博望鎮衛生院的公共衛生部主任陳文科也是眾多逆行者的楷模。2月10日,有著武漢市旅居史的司窪村村民孫恆超出現了發熱等疑似症狀,結合CT檢查,懷疑其有感染新冠病毒的可能,急需對孫恆超進行流行病學調查。面對同事的忐忑不安,陳文科主動請戰,他毫不畏懼地面對面詢問孫恆超的活動軌跡,做好詳細記錄,並安撫其配合治療,居家隔離。整個工作流程做的細之又細,一絲不苟。嚴密的防護服使他汗流不止,護目鏡出現的水霧使他視線模糊,但他一直耐心地把工作作深做細,整整忙了兩個多小時,類似的情況不勝枚舉。
戰疫,博望鎮衛生院人員展現出「白衣天使」的卓越風採。在脫貧攻堅工作中,該院承擔著2800多名貧困戶的健康扶貧任務,貧困戶大多是體弱多病的弱勢群體,保護他們的生命健康,是實現脫貧目標的的前提條件。幾年來,院領導班子一直秉承為了貧困戶保駕護航的原則,挑選最好的醫護人員組成健康扶貧專業隊伍,除了為就醫的貧困戶提供多種優先服務外,還為長期臥病在床的貧困人員建立了詳實的個人檔案。院長李可及領導班子成員輪流帶隊下鄉,在搞好健康檢查的同時,為行動不便的貧困戶上門體檢、上門診治、送藥上門成了一條不成文的規矩,從而確保了貧困戶的生命健康安全。連續三年,博望鎮衛生院被市縣評為健康扶貧先進單位。
戰疫,他們不顧個人安危衝鋒在前;戰貧,他們用一顆赤誠的心守護著貧困群眾,他們才就是新時代人們心中「最可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