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在《破浪》第二次公演中24位小姐姐可謂是「嗨爆」了全場,姐姐們顯然已經進入到了一個極佳的狀態中。
吳昕,昕昕子的那一個「劈叉」驚翻了全場,就連隔屏的我們都能感覺到她的人生已經達到了巔峰。
張萌,萌萌子的「海豚音」也是唱得那叫一個漂亮,讓人覺得她就是一個被製片事業所耽誤的歌手。
然鵝…然鵝…這都不算什麼。
因為最終奪冠的是張雨綺組,而組裡的隊員王麗坤更是在「二公」中找到了自信,「秀」出了自我。
其表現力和整個人所呈現出來的狀態都和首秀,以及「一公」時判若兩人。
這除了自我實力擺在那裡以外,想必和兩位隊友張雨綺與李斯丹妮的鼓勵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這就在無形中為大家營造出一種寬鬆的氛圍,而身在其中的王麗坤顯然就在這樣的氛圍中卸下了所有的心理負擔,專心地投入到練習中,並逐漸找到自信、找到自我。
這才有了她在「二公」中驚豔的表現。
與此同時,也讓人聯想到伊能靜曾對她「五音不全」評論的話語。
這話在現如今看來有一種「伊能靜被無形中扇耳光」的感覺,畢竟「五音不全」這4個字讓人印象過於深刻,想遺忘都很難做到。
因此,在得知王麗坤所在組得了第一名時,大家就很自然地想到了這四個字。
其實平心而論,伊能靜在整個「一公」中的確付出了很多,她的兩位隊友王麗坤和王智也在她的指導之下進步了不少,只可惜她所有付出最終都敗在了自己的「公主病」上。
因此,本文就想藉此和大家聊聊原本讓大家產生好感的伊能靜是如何一步步敗在「公主病」上的,以及「公主病」到底給人一種怎樣不好的感受?
不得不說伊能靜剛開始參加節目時,因格外照顧王麗坤與王智兩位隊友而圈粉無數。
在節目中看到她不斷在鼓勵沒有多少歌唱基礎的兩位隊友,並耐心細緻地教他們一字一句發音時,的確很讓人為之感動,只叫人覺得這是兩位小姐姐的福氣。
最為關鍵是她在節目的採訪中也說得特別的溫馨與真誠:
「我在這裡找到了價值感,她們給了我信任,我給了她們愛。」
感覺這是發自肺腑的感言,當時我就在想倘若是重情義的姑娘,在這樣的關鍵時刻能遇到伊能靜小姐姐,的確會在瞬間就會把她當成了知心姐姐。
難怪在她「人設」崩塌之前,有人專門寫過類似於「伊能靜是『公主『,但是她沒有病』」的文章。
我看過之後也以為伊能靜「公主」在經歷各種磨難之後,外加現如今和秦昊婚姻生活幸福的緣故,心智的確是成熟了許多。
然鵝…然鵝…
沒過幾天的時間,伊能靜就讓對她持有好感的觀眾們「啪!啪!啪」打臉。
在《破浪》之後,她在另一個採訪中就像是換了一個人似的說道:
「跟我同宿舍的那兩個女孩(王麗坤和王智),我們選擇了一首最難唱的歌。」
她特別強調歌曲不是她們選的,是沒得可選而被分到的歌曲。
她這樣說似乎要強行讓觀眾們都變成健忘症患者一般,要我們忘記她在看到《推開世界的門》這首歌時的反應:
「這首歌太適合我了,」並主動選擇了這首歌,之後分組時又說道:
「這個簡單,這是楊乃文的歌。」
當然,這樣出爾反爾的說辭並不算上什麼,可是接下來她所說的話就讓人聽上去很辣耳朵了。
「她們兩個完全沒有音。」
直白說來就是:「五音不全」。
最為關鍵的是她說話時的神情就好似一名老師在評論剛轉學過來的兩名差生一般,這就讓觀眾們很是受不了了。
畢竟大家都知道參加節目的小姐姐們都是有頭有臉的藝人,她這樣像指責「小白」的方式確實有欠妥當。
更何況她在節目中還特意強調自己的嗓子啞就是連續教她們10個小時的結果。
寫到這裡的我突然想弱弱地問一句:「參加這個節目的小姐姐們,有哪一個不辛苦的?
可誰又像她這樣叫苦叫累的?」
再者,在第一次組團測試中,被評委趙兆老師點評表現得有點過了,不夠投入的伊能靜瞬間就當著30多人的面兒流下了委屈淚水,這已經讓人有些受不了了。
畢竟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即便她不做任何解釋,在節目播出後,大家自然也會明辨是非的,她這樣急於叫委屈的方式反而讓人覺得她一丁點委屈都不能承受似的。
當然啦,她猝不及防的落淚方式與女兒在家哭鬧不止有關,作為女性的我們也能體會到她的不容易。
然鵝…還是然鵝…
這30位小姐姐中有很多都是當媽媽的人了。
像萬茜的孩子才2歲8個月,比她家小米粒要小一些,人家來參加節目家裡都沒出什麼「亂子」。
這麼一對比反而讓人覺得伊能靜在應對一些事件時,能力真的沒有她自己想像中的那麼強。
她這麼接二連三的一「鬧」,反而顯得年過半百的她過於矯情,畢竟很多時候我們不得不承認:
「同一件事情,小姑娘做了能受到人們的憐愛,可像我們這樣30+的老阿姨做了就會遭到人們的質疑。
更何況她已經50+,在演藝圈裡也摸爬滾打已經長達36年的時間,再怎麼也不至於那麼『玻璃心吧?』」
……
因此,伊能靜的一些言行真的很難讓人對她產生好感。
更何況在另一條視頻中,還踩到了更到的「雷區」,那便是為了證明自己「先找到愛,再去完成自我價值才是人生圓滿」的觀點,不惜拉出離開人世多年的梅豔芳進行一番評論:
「那就會像梅豔芳,因為她一輩子都在尋找愛,連她最後已經瘦成那樣,站在臺上都要穿白紗,人生不能倒過來。」
此話一出,立馬上了熱搜,並引起了「群憤」。
有人評論說這是她的表達欲和表現欲極強的反應。
其實這話說得很表皮,實際上這是建立在對自我沒有清晰認識之下產生的一種表現,直白來說就是自我感覺過於良好。
其導致的不良後果往往是覺知力下降,從而引起一系列的麻煩。
伊能靜的「人設」崩塌便是最好的證明。
實際上,但凡看過視頻的朋友都不難發現,在採訪中主持人的目光已經幾次閃現出詫異的神情,只不過感覺過於良好的伊能靜姐姐根本就覺察不到自己的言語有不當之處。
因此,才會在自我感覺良好的狀況之下一再地「踩雷」。
讓人感到十分的無奈。
當然,對於她本人來說這樣的言行都只是「病灶」而已,真正的「病根」仍舊是源於「公主病」。
那何為「公主病」呢?
大家還真不要簡單的認為「公主病」是一個流行詞彙,它其實還真是一種心理亞健康的表現。
那讓我們簡單的來科普一下:
公主病,指一些自信心過盛,要求獲得公主般的待遇的女性。
它實際上是彼得潘症候群,是由於在成長的過程中,受到創傷或對生活的懷疑而找不到正確解答,產生的一種不願長大的心理,主要與社會和家庭教育環境有關。
有顯著的自戀傾向,心理年齡小,對自我評價失衡,以自我為中心等特質。
在遇到問題時經常歸外因,遇到困難往往選擇逃避抱怨,感受他人情緒及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弱等表現。
而很多人都知道伊能靜其實出生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中,在她出生之前已經有6個姐姐了。
因此,她一出生便註定是一個「不受歡迎」的人。
之後又因父親賭博,母親改嫁而使得她的原生家庭變得更加複雜。
她也曾不止一次向公眾談及自己受原生家庭的影響很大,並表示第一次婚姻失敗也正是出於這樣的原因。
因此,在結束第一段婚姻關係之後,她就曾遠赴印度去接受專業的心理療愈課程。
本以為她的「公主病」也在療愈過程中得以治癒,可就目前她在節目中的表現來說,顯然還沒有,這才讓我們看到她一反常態的各種言行舉止。
其實平心而論,伊能靜一路走過來的確很不容易,並且在年過半百,遭受過各種質疑聲之後,還能再次走到大眾的視野當中挑戰自我,的確讓人由衷的感到敬佩不已。
可就是因為自己的「公主病」而遭到觀眾們的「群嘲」,還真的讓人感到沒有必要。
因此,就想用一句:「有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有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話語,隔屏送給伊能靜姐姐。
但願一直勇往直前的她能治好自己的「公主病」,不再受到大家的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