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大橘財經訊(文/周昊 編輯/周遠方)華為擴充賽道的步伐正在加快。
12月21日,華為在廣東東莞召開了2020年最後一場線下發布會,餘承東正式公布華為智能家居戰略及全屋智能解決方案。同時推出的還有「十年不過時」的智慧屏 S系列以及車載智慧屏新品。
依託自身雲、端、邊、芯的強大自言能力,華為正在從單品、單系統智能向全屋一體化智能的創新演進。在擴充自己賽道的同時,也為消費者帶來全場景、智慧化、可成長的高品質生活體驗。
「智慧家庭」升級進行時
智能家居產業主要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早期主要由水電基礎設施和傳統家電構成,僅滿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傳統家居階段,後來逐漸演變為當下依託數字寬帶為家庭基礎設施,引入帶有遠程控制和網際網路訪問功能的智能家電產品的數字家庭階段。
隨著AI、IoT等技術的升級發展,產業將面向全屋智能體驗與智慧場景有機結合的智慧家庭階段持續演進。
餘承東認為,傳統的智能家居面臨組網複雜、安裝調試成本高、維護困難、人員素質要求高等四大困境,可以稱之為「偽智能」。而華為將主要通過高集成、模塊化、智慧化、可拓展等特點解決上述困擾。
在華為智能家居戰略中,華為對未來智慧家庭的四類關鍵要素進行了詳細解讀,包括1個運營門戶,3類核心產品,4項基礎能力和5大智慧場景。
1個運營門戶指華為的智慧生活APP,是消費者全局掌控智慧家庭的管理平臺、靈活設計各種智慧場景的創作平臺。「交互、計算、連接」3類核心產品和「全屋組網、全屋協同、全屋AI、全屋影音」4項基礎能力,構成了智慧家庭的核心架構。在此基礎上疊加相應的場景化體驗,便能實現「影音娛樂、安全看護、居家健康、生活起居、教育辦公」等5大智慧場景。
在華為的構想中,四類關鍵要素有機結合可以將家庭打造成一個超級大終端,用戶可以根據需求不斷地增加新設備和新功能,靈活設計家庭智慧生活場景。
為了成功實現全屋智能化,華為還推出了ALL IN ONE解決方案,從組網、生態、體驗、渠道等四個方面進行生態重構。
其中,重構組網分為網絡融合和設備融合。在網絡融合方面,華為用PLC-IoT技術把電力網和窄帶通訊網合一,將布署成本、管線成本大幅度降低,一位電工就可以完成組網,並能實現對設備的統一管理。
在設備融合方面,華為將傳統的光貓、路由器、插線板等設備合一,同時將智能主機嵌在牆內,完全不佔用住房面積。
「華為的解決方案只要一根電線便可實現,有電的地方,就能實現全屋智能。」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說。
目前,華為聯合了包括行業機構、高校科研院所及設備品牌商等42傢伙伴,建立了從基礎設施、服務商到渠道端到端的生態體系,促進PLC全屋互聯的標準化。同時HUAWEI HiLink生態的疾速發展也為全屋智能提供了更多國際大牌選擇。
根據華為公布的數據顯示,華為智慧生活APP已經擁有4億APP裝機量,活躍用戶5400萬+,每天智慧生活APP請求數達到10.8億次。
智慧屏產品「十年不過時」
除了全屋智能外,餘承東還在此次大會上發布了全新的智慧屏S系列以及車載智慧屏產品。其中S系列智慧屏是繼X與V系列產品後的又一條分支產品線。
在智慧屏產品上,華為分別以X、S、V三個系列瞄準了高端、中端以及年輕化市場,產品矩陣初步成型。
華為方面表示,智慧屏 S系列擁有55/65/75寸三種屏幕尺寸共6款機型,支持120Hz高刷新率(55寸暫不支持),還新增了分布式遊戲、智慧屏K歌、可視門鈴等創新功能。
同時,基於鴻蒙系統的分布式能力、趨於完備的生態、以及持續更新等屬性,華為智慧屏 S系列突破了傳統電視的硬軟體升級局限,致力於實現智慧交互不過時、跨屏體驗不過時、IoT控制不過時和影音娛樂不過時,從而達到「常用常新」的使用體驗。
「常用常新」理念的落地,標誌著華為持續加碼AI、分布式等技術研發已取得有力突破,未來也將在縮短研發周期、提升軟體複雜度、降低售後成本等方面為智慧屏產業鏈提供參考方案。
工信部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發布的《2020智慧屏白皮書》內容顯示,智慧屏將是智能電視的創新演進形態,是AI和IoT等新興技術推動下的家庭智慧交互終端。
目前,國內已有20多個品牌推出了智慧屏產品,市場上在售產品的型號達到上百個。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在年初曾預測2020年中國智慧屏營收規模將達450億元人民幣,相較於硬體消費的天花板,軟體服務也有望帶來更大的市場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