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長今》作為一部韓國經典古裝劇,曾一度火遍了全亞洲。
主題曲「烏拉拉烏拉拉」的旋律至今能都回想起來,長今從一個失去父母的小女孩到一人勇闖宮廷,靠著聰明才智和勤奮努力一步步往上攀爬,最終完成了母親的遺願,還得到了一個女性在當時社會不可能得到的殊榮,看得人緊張又感動。
這部片子當時由湖南衛視引進播放,那幾年可以算得上是韓劇的「黃金期」。
00年「童話四部曲」之一《藍色生死戀》誕生,作為四部中最經典的一部迅速火遍全亞洲,裡面的主演宋慧喬宋承憲等人如今都已經成為演員中的「大咖」。
第二部曲《冬季戀歌》又成功將「韓潮」進一步擴大,不但很多中國觀眾為之瘋狂,03年在日本播放後,更是讓這部劇達到了白熱化的階段,甚至因為這部劇特意建立了一座「冬季戀歌」主題公園。
然後,2003年下半年到04年,《大長今》出現了,這部劇在當時韓國的收視率高到保持在50%左右。
引進中國後,這股「韓流」成功席捲了大片觀眾,韓劇中一道道令人眼花繚亂的美食看得人食指大動,令人很想去韓國嘗嘗電視上展現的美味佳餚,好奇它們到底會有多麼美味,這部韓劇不但成功輸出了韓國的飲食文化,也塑造了一個全新的擁有眾多現代女性特徵的古代女子。
在長今身上所展現的堅強、勇敢、刻苦等精神都是內斂的,隱忍的,和許多外在強勢的女強人有很大反差。而且整部劇的基調非常唯美,背景樂至今拿出來聽都忍不住會被感染情緒,這部片子能火成這樣確實有其道理。
《大長今》作為一部女性勵志題材劇,她跌宕起伏的宮廷奮鬥史讓許多人感到很有「勁兒」。這就跟現在瘋狂流行的「爽文」「爽劇」一樣,女主一路過關斬將,打通一個又一個關卡,將看似絕境的場面一個個進行反轉,揪住觀眾的心理,吸住觀眾的眼球,仿佛一個喘息之間就會漏掉重要情節。
然而,撕開那層勵志的皮,在各種各樣的「幸運」之下完成整個逆襲人生必須得有個大前提。
幾乎是所有爽文爽劇雷同的一點。
你的大男主或者大女主,首先她得是個「天才」。
若是玄幻類題材的主角,他必是會有一番奇遇,然後擁有特殊能力開始俯瞰眾生。
然而這些爽劇爽文帶給現實的我們又是什麼?除了觀看過程中心理上愉悅了一把,還有其他實際意義麼?
這些劇真的能讓你感到熱血沸騰想要去模仿或者能推動去為自己的人生拼搏奮鬥?
倒也有可能。只不過因為一時的情緒上來努力一陣後,再回頭看看長今,再看看自己,便會迅速敗下陣來。因為你看,長今是天才,是神童,而我們多數人,只是資質平庸的普通人。她能解決的事,一般人還真解決不了。
看長今小時候她娘一開始不讓她學認字,給她灌輸賤民學習認字只會帶來危險思想,就明白當時社會身份等級劃分有多森嚴。
然後長今立即反駁說「可是我們又不是賤民」。從這裡開始就反映出,長今作為整部劇的中心人物,她的起點就和普通人不一樣。
爹是軍官,娘是宮裡尚宮娘娘,轉換成今天的地位,毫無疑問都是「達官貴人」級別。有了這樣高的起點為鋪墊,才有了日後在宮廷內「橫衝直撞」的可能性。
入宮成為小宮女後,在眾多「中等階級」的小宮女中,長今也是最為突出的天才。不但比其他小宮女識得更多的字,還能舉一反三。在她犯下了重大錯誤差點被趕出宮,勉強才被允許參加小宮女刪選考試,卻被故意刁難,提出的問題連大人都答不上來,她卻以諸葛孔明般的智慧成功解答,令在場所有人嘆服。
你看,天不天才?看得爽不爽?再想下如果這個情境下換成是你呢……
長大後因為一些意外,長今被調到了號稱永無出頭之日的「多栽軒」,然後沒多久她就成功栽培出了幾十年都沒人栽培成功的百本。
之後順利回到了原來的御膳廚房,諷刺的是,她回去的時間,正好是離御膳競賽僅剩一周的時候。更倒黴的是,沒有通過御膳競賽的宮女是要被趕出宮的,這對長今而言,立功而回反而成了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
但不用擔心,人家是天才,哪怕只有一周,也能靠凡人難以想像的智慧克服各種艱難險阻,贏得最終勝利。
在多栽軒的時候沒能學習到馬上要考試的知識,即便有好友的幫助在理論知識上還是吃了虧,選擇食材的順序是由前面的考試成績來定,因而長今只能挑別人剩下的牛股肉進行烹飪。
然而一個難題未解,另一個難題又來了。
被最高尚宮叮囑過要好好保管的珍惜食材「麵粉」沒了。
如果普通人的麵粉沒了,只能自認倒黴就此離開宮廷。但長今是誰,人家是天才,難過不了幾秒鐘就想出了絕妙的點子,以大白菜代替麵粉皮子,成功讓宮裡地位最高的太后娘娘稱讚連連,順利過關留在了宮裡。
正式成為宮女後,長今就能進到退膳間,那裡還有她母親研究了半生的飲食手札。
長今在宮裡,雖然危機重重,但那地方是她母親從小長大的地方,也是她自己長大的地方,教導她的尚宮娘娘又是她母親這一生最好的摯友,這個表面看上去令人提心弔膽的宮廷,實際上卻也是她的保護傘不是麼?
如果不在宮內,以一個賤民身份生存的長今生活又能好到哪裡去?就會一帆風順什麼危險都沒有麼?
長今從小宮女最終變成大長今自然離不開自身的勤奮努力,可如果沒有那般天才般的頭腦和父母無形中的「加持」,再怎麼努力刻苦也無濟於事。
回到現實,看看近幾年對寒門的論調。
在「寒門難再出貴子」的論調之下,偶有例外,就有與之相對的駁論。但那種雖然沒有任何身份背景,以自身努力上了一流學府的人能有多少?努力確實是敲門磚,但天賦卻仍是核心。在資源匱乏的偏遠山區,能脫穎而出的,哪個不是聰明過人?
但這樣的人才幾個?和絕大多數資質平平的「我們」有什麼關係呢?
不否認大長今是一部經典的宮廷電視劇,內容飽滿,劇情緊湊不拖沓,音樂好聽,長長几十集依然能讓人津津有味看下去。
但所謂的勵志,怕還是逃不過掛羊肉賣狗肉的噱頭,等你自身進入社會想要躋身某個和原先身份格格不入的圈子的時候,大概才能真正意識到,如今電視屏幕上播放的許多爽劇真的只是天馬行空的幻想而已,於現實而言,能借鑑的實際意義少之又少。
與之對比想起一部日本電影《墊底辣妹》,女生是個標準的太妹加學渣,甚至連基本常識都沒有,但最終靠老師和母親的鼓勵以及自身的努力上了一流大學,乍一看似乎有些誇張,也有點「爽劇」的意思,實際卻不然。
整個片子很真實的和我們展現了整個努力的「痛苦」過程。畢竟不是什麼天才,想要進步唯有腳踏實地努力,每天學習到凌晨,又在凌晨時間起床繼續學習,可即便這麼努力了,還是看不到成績有點起色。
這是現實中很多學生身上會出現的問題。明明很努力了,明明比其他人花了幾倍的時間在複習了,每天忍著瞌睡拼命用功,為什麼每次成績還是不如他們?要是長時間看不到成果出來,任誰都會陷入崩潰吧。
這樣的劇令人有共鳴點,看著沙耶加痛苦掙扎彷徨迷茫,仿佛看著自己。然後再看到她在絕望中繼續前行,用無數個熬夜的夜晚和無數次的痛哭流涕將橫亙在面前的無形之牆敲出了裂縫,最終打碎,成功給自己打拼出了一條希望的人生道路。
很多同樣陷入學習瓶頸工作瓶頸的人看看沙耶加,也許更能帶來力量。在看不到希望的時候,看看沙耶加就明白了,痛苦是個必經過程,熬過去就好了。資質再平也沒關係,再多努力再多堅持,黎明的曙光必將來臨。
而《大長今》這樣的電視劇雖然在觀看過程中會有很多「爽點」,趣味性也很強,但如果是打勵志牌的話,和普通老百姓的距離真的很遙遠。
畢竟你看,從劇一開始小宮女們剛入宮的時候,教導她們的訓育尚宮就說了,這些宮女都是中等階級的孩子,和那些賤民出生的不一樣。
勵志是沒怎麼感覺到,倒是感覺揭露了一個事實,這分明是一部中產階級子女奮鬥史。
你看著這些宮女一生在宮中奉獻,老了沒用了就去廟裡孤獨老死很可憐,其實想像下把自己放進這部劇裡,不好意思,人家根本瞧不起你們這些賤民,畢竟你連宮女的資格都達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