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帶的東西越來越多。
單身的時候,一個超大容量多功能攝影包就可以滿足我5天左右需求,經常瀟灑背個包就出門了。
我和媳婦旅拍婚紗的時候,一個背包變成了兩個20寸登機箱+一個攝影雙肩包的組合。
去年紐西蘭旅遊的時候,這個組合又升級為一個26寸行李箱+一個20寸登機箱+一個攝影雙肩包+一個輕便的雙肩包,不過這個26寸行李箱質量並不過關,一路顛簸回來就壞了。
這次自駕川西小環線+稻城亞丁的混合路線,一共12天,由於第一次嘗試自駕高海拔地區,東西準備的相當豐富,原本26+20的組合方式可能應付不了這次自駕,難免又要升級行李箱,原先20寸的登機箱留給出差用,這次直接上兩26寸,這套組合方式我個人感覺完全可以應付15-30天的自駕。
川西自駕,道路兩旁早晨隨處可見這種雲霧繚繞的美景。
我這次選擇的行李箱是地平線8號,個人對這個品牌的認知最早源於老羅,後來公司老闆和同事也分別採購了一臺20寸鋁合金登機箱,印象深刻。
此次選擇的兩臺26寸分別是大旅行家系列和旅行者系列兩款,兩者的區別在於前者拉杆做了優化設計,能更好的收納行李,其他方面兩者在細節上有差異,前者更加人性實用化一些。
產品外觀&內部細節
相對於鋁合金款的登機箱,PC+聚酯纖維材質的託運行李箱更加耐用,很多航空公司託運行李箱都是暴力運輸,我們這次也是遇到這種情況,上飛機前還是好好的,下飛機後各種剮蹭的痕跡。
相對來說東航南航這些大航空公司會好一些,一些託運都限制10kg以內的航空公司會差一些,廉航就更不用說了。
先來簡單看看大旅行家26寸行李箱。
26寸這個尺寸更適合長時間旅遊,短途旅遊一個登機箱,兩個人各背一個雙肩包也足以應付,但是長途跋涉要考慮的東西更多,比如這次攀登海拔4700米的稻城亞丁最高峰,我背著自重差不多就有1kg的攝影雙肩包,帶著三個相機和三腳架,差點沒把我累癱瘓,相對於之前在海螺溝冰川森林公園換了個更輕便的單肩包,後者要輕鬆很多,平時的時候這個單肩包也是丟在行李箱裡的,如果是之前20寸和24寸,空出多餘的空間很難。
媳婦很喜歡這個黃黑拼色的配色,中間是地平線8號的logo,個人覺得很像一個倒過來的老式膠片攝像機,很應景我這次攜帶的拍攝器材。
表面依稀可見細微的交織紋路。
背面,可以看到和行李箱等寬的拉杆,這樣的設計可以讓箱體內部平整,放置一些非衣服類別的物品可以更好的貼合行李箱。
邊緣有四個防滑橡膠腳墊 ,紋路細緻清晰可見,手感抗壓能力都不錯。
整個寬拉杆設計,幾乎佔據了整個行李箱的箱體寬度,可以實現兩個人一推一拉,方便雙人推行;並且可以比較徹底地將推動力直接傳導到輪子,感覺推行起來更省力。
另外拉杆也是挺結實的,沒有出現晃動的曠量,後期這個箱子滿載基本接近20kg,拉杆甚至可以單獨提起整個行李箱,當然平時還是儘量不要這麼做。
側面拼色,採用的3:7比例設計, 7這塊比例可以堆放大物件,3這塊比例可以規劃放置小物件,這一面同樣也設置了四個橡膠腳墊。
另一側則是提手和TSA認證的密碼鎖,帶logo的靜音滾輪也很顯眼。
密碼鎖細節,配置密碼過程還是比較簡單方便的,相對於我之前用的小米90分要更輕鬆一些,這個鎖如果忘記密碼,可以直接淘寶購買相應的海關鑰匙去開鎖,也可以諮詢售後客服開鎖的方法。
這個靜音滾輪不得不稱讚一下,20公斤的箱重,除了平時的光滑平整地面,亦有水泥地和粗糙不平的柏油路面,比如我們入住的塔公景區某酒店,雖然整體價格挺高,但是服務真的跟不上他家的高價,包括停車場地面也基本沒修整過,好在地平線8號這個滾輪足夠優秀,推拉順暢,沒有浪費我們太多的力氣,而且相對比較靜音,免去了路上的尷尬。
側面來看,寬拉杆升起最高高度,比較適合身高在1.7-1.8m左右的用戶。
一些其他細節,可以看到四個滾輪四個角位置做了大量的加強設計,用以應付超負荷的負載。
黃色部分箱體內置了一個網格袋,一個PVC防水拉鏈袋,細節好評,我們這次出行自帶了毛巾,因為一天換一個地方,一次性毛巾只用一天就扔了也是挺浪費的,所以平時我們會用兩天,毛巾早上用了幹不了就直接丟在這個位置,防水的設計挺實用。
傳統的網格袋設計,可以方便一些零碎的物品。
另一側只是網格隔層,適合放一些外套毛衣甚至床單等大件。
大旅行家系列26寸行李箱內置了一塊分隔板,可以收起,類似下圖形式,也可以打開,類似上圖形式,如果你有各種旅行袋,內衣袋,多功能袋,也可以裝好衣服後扔在上半層。
內部一些細節,其中拉鏈採用了定製了地平線8號logo的YKK拉鏈,質感、開啟手感都不錯。
而做工上表現也是很不錯的,拉鏈手感也是很順滑。
旅行者系列顏色上和大旅行家有差異,不過整體設計風格元素都接近。
外觀最大的差異除了配色外,就是拉杆採用傳統的小拉杆設計,曠量比大旅行家要大一些,但也小於1cm,在可接受範圍之內。
內部的差異在於第一沒有PVC防水袋乾濕分離設計,第二多了X型束衣帶設計,也沒有大旅行家內部的分割擋板。
實際體驗
這次出行兩個行李箱帶足了衣物和床單,因為高海拔地區氣溫偏低,包括我們要攀登的兩座高山,海拔均在4000以上,所以羽絨服也不能少,除此以外,其他景區為了輕便出行,我還單獨丟了一個單肩攝影包、一個單肩日常小包,無人機和三腳架也都塞入了行李箱內。
除此以外還有兩雙換洗的鞋子,常備的感冒藥、高原康膠囊等一堆藥品和補給品,補給品有巧克力、葡萄乾、奧利奧以及士力架。
還有便攜保溫燒水杯、排插以及各種洗漱用品以及化妝品。
最終的結果是一個行李箱完全塞滿,另一個也只空出了大約1/4空間,兩個箱子重量均接近20公斤,基本接近航空公司免費託運的上限了。
只有這個箱子頂部大約頂部空出了一些空間。
我們租的車是雪佛蘭的7座SUV科帕奇,算是一臺老車了,2.4自吸搭配四驅,載著兩個人,在高海拔地區超車還是有一些動力欠缺。
不過放倒後排座椅後,兩個26寸行李箱毫無壓力,如果豎起來放置三個也不在話下,空間相當充沛。
這是我們從磨西鎮出發,前往康定市途經的第一個高海拔地區,海拔4000米左右,初期下車有輕微高原反應,後續這個高原反應的高度出現在了4700米。
不同於G318上大車特別多,我們走的這條路大車非常少,一路向上爬到寂靜安靜的4000米高海拔,第一次感受到壯闊。
基建狂魔的稱號名不虛傳,一路信號非常優秀,除了後續走在稻城亞丁的路上有極少數區域無信號。
大旅行家的黃黑雙色,和雪頂的藍天倒是搭配的相得益彰,黃藍自古出CP。
整體箱子的抗壓性倒也是不錯,一個標準體重的人可以直接坐在箱子上,旅行中如果沒座椅,可以臨時徵用。
可以看到靜音滾輪已經有一些灰覆蓋在上面了,不過12天行程下來,雖然有一些破路拖著跑,但地平線8號並未掉鏈子。
總結
對於長線自駕的用戶來說,24寸規格是起點,28寸也不會太大,當然26寸我個人看來是最佳尺寸。
東西寧願多帶也不能少,而我兩個箱子,託運的時候一個重達19.2kg,一個接近19kg,這都是基本在滿負載的場景下,如果換成28寸行李箱,估計會超重。
地平線8號新推出的26寸規格,除了這款黃黑拼色,還有黑色和藍色,總體來說這次自駕遊旅途中表現還是非常優秀的,未來應該還會有這種深度自駕,不出意料依舊會是我的好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