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外測溫槍體溫33度?教你怎麼測更準確

2020-12-23 騰訊網

今天,你被「槍」擊了嗎?

疫情當前,測體溫成為了日常常態,進小區要測,進公司要測,進商場要測,只要是不同場合,必須要經歷的一定是露出手腕或額頭,隨著企業的陸續復工,額溫槍也緊隨腳步,成為口罩,酒精,消毒水同級別的緊俏防疫物資。

常用的體溫計,圖片來自南京市計量監督檢測院

檢測人體體溫的溫度計有接觸式和非接觸式兩種,常用的接觸式體溫計是玻璃和電子兩種,非接觸式有紅外耳溫和紅外額溫兩種。

接觸式的體溫計測量準確度較高,對使用條件要求較低,但測量時間較長。

非接觸式溫計測量方便快捷,但容易受到環境條件、皮膚表面的發射率、光路系統汙染程度以及測量距離等因素的影響,對測量條件要求較高。

相比之下,紅外耳溫槍使用時還需輕輕插入耳道,額溫槍通常距離額頭3-5cm就可以測量。因此,額溫槍成為了這次疫情中最受歡迎的測溫儀。

「你的體溫36.2℃」「你的體溫35.3℃」……這是大部分進入工作場所和回到住家小區時,測得前額體溫的常態。

我們知道,健康成年人的體溫是相對恆定的,約為37℃,因測試部位、時間、季節及個體差異等因素影響略有差異,當體溫超過正常值時被稱為發熱。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體溫超過37.3℃的須如實報告,並自駕車或聯繫120救護車到發熱門診就診。

我們外出時面臨的這「溫柔一槍」, 可是你有沒有想過「紅外測溫槍」是怎麼測溫的?所得的這些紅外體溫檢測數值靠譜嗎?會不會存在誤差?如果誤差普遍偏大,會不會不利於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那「一槍」對準哪裡,測得數據可能更準確?

紅外測溫槍是怎麼測量得出數據的?

紅外測溫儀一般由光學系統、光電探測器、信號放大器及信號處理、顯示輸出等部分組成。光學系統匯聚其視場內的目標紅外輻射能量,紅外能量聚焦在光電探測器上並轉變為相應的電信號,該信號經過放大器和信號處理電路,並按照儀器內的算法和目標發射率校正後轉變為被測目標的溫度值。

其中,紅外探測器是對紅外輻射信號進行量化的設備,是整個紅外測溫技術的核心,主要用於採集紅外輻射信號並量化,其核心部件是紅外焦平面陣列。這個陣列採集到強弱不等的紅外輻射信號後,將其轉換為電信號,再經過電壓放大、轉換等一系列處理,最終量化出不同的數值。

紅外測溫儀的構成是哪些?

為什麼復工了紅外測溫儀還是採購不到,一個方面是需求的持續增大,另一個方面是額溫槍產能的提升需要產業鏈上上百家公司的相互協作,既需要單點提升,也需要統籌協作。

與口罩、消毒水等原材料種類不多的緊缺防疫物資不同,生產一臺額溫槍需要上百個組件,組裝線的產能能夠快速增加相對簡單,核心組件晶片產能的提升則需要更長時間。

額溫槍拆解圖,圖片來自唯樣

具體而言,生產一臺額溫槍需要MCU(微控制單元)、ABS塑膠外殼、PCB電路板、IC、電阻、電容、紅外傳感器、LCD、背光源和電池線扣等上百個組件。

額溫槍上常見的紅外傳感器是熱電堆傳感器,這種傳感器由兩個或多個熱電偶串接組成的熱釋紅外線傳感器,通過將人體輻射的紅外線轉換為電信號的變化,從而顯示出人體溫度。

紅外測溫受哪些外部情況影響?

紅外測溫儀的使用,有時候會測出33℃左右,這與我們平時所測,比水銀溫度計差別非常大,那麼又是哪些原因引起誤差了?

現在測溫儀測的都是人的額頭、手心、臉部等部位,測量結果屬於人的體表溫度,而體表溫度可能受人活動狀態的影響產生波動,因此它並不一定能真正代表人體溫度。最近天氣相對全年會是比較低,如果在室外活動一定時間之後,體表溫度會相對低一些,因為紅外測溫儀測量的就是體表溫度。

測溫儀的測量準確度首先與儀器本身的準確程度及儀器自身質量有關;關鍵元器件控制單元,紅外測溫元件的質量穩定性都會影響測量效果,生產廠家出廠校準標準的不一樣也會一起差別。

測溫距離的不一樣,直接影響測溫器件對於輻射的感知能力,如果被測對象溫度是確定的,在測量距離、目標物發射率、環境溫度的影響下,測溫器感受到的物體溫度也會出現差異,這必然會降低測量的精度。

紅外測溫儀多久可以恢復供應?

復工的逐步加快,測溫儀的需求會持續一段時間,元器件的緊缺會延伸這個時間段,網絡諮詢查詢得知一些數據,有新京報報導提供的圖表如下:

市場的急需和零配件的質量會影響我們手裡的測量數據,那麼我們的標準又是怎麼樣的,不達標的產品我們肯定是沒有使用價值的。

按照體溫槍相關的製作規定:體溫槍熱傳感器醫療級別為±0.2度,工業級別的材料是±0.5度,用於人體測溫的體溫槍必須採用±0.2度的醫療級別傳感晶片,體溫槍製造商必須持有醫療生產許可證和計量證。

我們怎麼去測溫,才是靠譜的,需要注意一些什麼?

事實證明,脫離了使用方法和測試環境去談靠不靠譜,本身就是件不靠譜的事。我們只能在相對穩定的情況下,使用正確的方法,才能避免太大的誤差。建議在使用環境不理想的情況下,酌情尋找適合的室內場所再次測量,具體按照產品說明書的要求進行。

儘量校準紅外測溫儀溫度,保持測溫儀的使用環境;先以未發熱人群測出一個參考溫度,將其作為基準。採用溫度不太高的暖寶寶貼在測溫計外側,幫助其維持正常工作使用溫度。

紅外測溫槍與額頭不能距離太遠,不然的測溫槍的紅外探測器能夠收集到的紅外幅射能量會變小,從而影響測量的結果。最理想的情況下是距離額頭大概5cm至8cm左右。

紅外測溫槍需要儘可能的與額頭保持垂直,這樣可以確保收集的紅外幅射能量是從目標測量區域散發出的。

不要讓紅外測溫槍處在溫差相差20度或更高的環境下,不然的話測出來的數據將會是不準確的。

被測者所在車輛(火車、飛機、輪船)內長時間開暖風或被測者長時間處於室外低溫環境中,都可能導致其額頭表面溫度的暫時偏高或偏低,應當等人體溫度平衡後再進行測量。被測者如劇烈運動過,應當休息調整幾分鐘,擦去額頭的汗水後,再進行測量。

一些紅外額溫計具有物溫模式和體溫模式,測量人體溫度時,應確保紅外額溫計處於體溫模式。

在室外時,測量被衣服覆蓋的部位,比如手腕或者脖子,會更準確,測量時,建議3次左右,平均值為準。

圖片部分來源於網絡,侵權聯繫必刪。

相關焦點

  • 「紅外測溫槍」是怎麼測溫的?我的體溫怎麼才33℃!
    今天,你被「槍」擊了嗎?疫情當前,測體溫成為了日常常態,進小區要測,進公司要測,進超市要測,只要是不同場合,必須要經歷的一定是露出手腕或額頭,可是你有沒有想過「紅外測溫槍」是怎麼測溫的?測出來的溫度真的精準嗎?
  • 吉布斯人臉識別測溫一體機紅外熱像儀測體溫原理
    2、 測溫算法:吉布斯測溫模塊來自於寶島臺灣,採用日本精工、歐姆龍等一線廠家的sensor。在測溫算法沉澱了10餘年,相關成品用於嬰兒測溫系統長達5年,並獲取了相關專利。可在環境溫度15℃~35℃準確測試出37.3℃以上異常溫度。
  • 慢新聞·調查|體溫測量多次難超36.5度,為什麼我們「變涼」了?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朱婷 文/圖疫情防控期間,不少公共場所、企事業單位、小區門崗都採用額溫槍或者測溫儀來測量進出人員的體溫。被測試得多,不少人也開始留意自己以前未曾關注過的體溫。這不,南岸區的秦先生就因為被測出體溫是33.3度,懷疑自己是「冷血動物」。使用額溫槍測出的體溫真的準確嗎?天冷時和天熱時,在戶外測出的體溫,會不會有變化?
  • ​「紅外測溫槍」是怎麼測溫的,靠譜嗎?
    有時工作人員會嘟囔「怎麼這麼低,35 度不到」,碰到高溫的,工作人員就緊張了,「37 度?來重量一下!」。大家對這種測溫槍應該不陌生了,它的好處其實也很明了,非接觸式測溫不會傳染病毒,快速,便於大規模應用,但是這種簡易快速方法測出來的體溫靠譜嗎?還是要從它的原理開始講起。為什麼是「紅外」?我們剛說的測溫槍,基本上是採用紅外測溫法。為什麼會是「紅外」呢?
  • 有問有答:「紅外測溫槍」是怎麼測溫的,靠譜嗎?
    有時工作人員會嘟囔「怎麼這麼低,35度不到」,碰到高溫的,工作人員就緊張了,「37度?來重量一下!」。大家對這種測溫槍應該不陌生了,它的好處其實也很明了,非接觸式測溫不會傳染病毒,快速,便於大規模應用,但是這種簡易快速方法測出來的體溫靠譜嗎?還是要從它的原理開始講起。為什麼是「紅外」?我們剛說的測溫槍,基本上是採用紅外測溫法。為什麼會是「紅外」呢?
  • 防疫測體溫:額頭、手腕、耳道…哪種測量更準確?
    先介紹一個物理常識:自然界中的絕大多數物質(高於絕對零度-273.15℃),都在向外界不斷的發出紅外能量。通過對這種能量的測量就可以實現讀取物質表面的溫度。這就是紅外線體溫計的工作原理。目前的工業技術水平,早已能夠實現高精度的測溫。由於多數情況下,物質無法向外界輻射其全部的紅外能量,因此儀器會根據物體的紅外輻射率(95%)進行讀數修正。
  • 百科丨你家小區測體溫為啥不太準?原來它是這樣的測溫槍!
    「你的體溫36.2度。」「你的體溫35.3度。」這是記者17日進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現場和回到住家小區時,分別測得的前額體溫。我們知道,健康成年人的體溫是相對恆定的,約為37℃。
  • 紅外熱成像人群測溫篩查系統
    測量過程中不需要和被測對象接觸,不會因為消毒不徹底出現交叉感染的情況;因此,在公共場所如車站、地鐵站、高鐵站、機場、輪渡碼頭、學校等場所,通常選擇採用非接觸式體溫測量方式,用於對出入口行人進行快速測量,及時發現體溫異常人員,執行快速幹預手段,防止病毒疫情在公共場所下出現大範圍感染人員擴散的危險。
  • 熱成像儀可以測人體溫嗎
    打開APP 熱成像儀可以測人體溫嗎 網絡整理 發表於 2020-02-27 10:40:03   熱成像原理   通俗的說,紅外熱成像是將不可見的紅外輻射變為可見的熱圖像。
  • 疫情反彈,快來學習測溫的正確操作!
    雖然額頭測溫準確度較低於其他部位的測溫準確度,但在其測量過程中,測溫儀器與被測對象不接觸,在測體溫時不會造成不必要感染;並且測溫快速,通常測量時間小於一秒,十分適合應用於疫情防控期體溫測量。測溫槍學名「紅外線測溫儀」或者「紅外線輻射測溫儀」,一般分為醫療測溫槍與工業測溫槍。
  • 玻璃體溫計、電子體溫計、紅外體溫計 這樣使用才正確!
    玻璃體溫計具有示值準確、穩定性高的特點,並且價格低廉,不用外接電源,但玻璃體溫計易碎,可能會造成水銀汙染,使用不是特別方便。使用方法:1、使用前先將溫度計度數甩到35℃以下;2、把體溫計有液體的部位夾在腋下,測量3-5分鐘;3、取出溫度計,將刻度面向自己觀察液體到達的刻度。
  • 無人機小區上空盤一圈測體溫,背後技術靠譜嗎?
    另外,目前常見的測溫機芯,搭配黑體,基本可以達到0.3度精度,不用黑體基本就是0.5度,商場火車站也是採用這種紅外測體溫的方法。很多人對紅外線測溫原理並不清楚,因此會覺得非接觸式測量往往不準確。但實際上,這種擔心是完全不必要的,因為目前紅外熱像儀技術已經相對比較成熟,紅外熱像儀作為非接觸型測溫工具,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很方便的測溫方式。
  • 體溫檢測方式有多種,室外測手腕比測額頭更科學?幾點需注意
    全國各地都進入了警戒狀態,出入體溫測量更是不能缺少的防控措施。特別是針對小區、辦公樓、超市等人流量較大的地區,都會上演一場「無間道」劇情。每次被額溫槍對準頭部的時候,大家的潛臺詞都是「我想做一個好人」。然而,額溫槍的測試似乎並不準確,特別是剛從室外進入室內時,體溫甚至會低至34℃。
  • 開學測體溫不用排長隊 鞍山9所高中配上「測溫ETC」
    學生開學測體溫不用排長隊!2日,陽光智園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大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等愛心企業為我市高中捐贈高科技測溫儀,助力學校疫情防控和安全復學。目前這些科技測溫儀已經在鞍山市區9所公立高中「各就各位」。
  • 額溫槍體溫計研發到生產一站式解決方案
    一、紅外線體溫槍產品介紹紅外線體溫槍又稱為紅外測溫儀,可以在1秒內準確地測量出人體的溫度。測體溫時,將體溫計感溫頭探入耳中按動開關,1秒鐘後就能得出結果。據了解,相比傳統的測溫計,紅外線體溫槍具有安全、快速、準確等優點,嬰幼兒、老人使用很方便。紅外線體溫槍測體溫只需要1秒鐘,而且得到的結果誤差只有正負0.1℃。
  • 每次進小區,我都被人用「槍」指著頭|一文看懂紅外熱成像技術
    而升級版的額溫槍——紅外體溫熱像儀則能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具有非接觸、遠距離、大面積、快速篩查體溫等優點。一位做熱紅外成像儀器的行業人士曾經向虎嗅的記者做了非常形象的解釋——比起市面上的「額溫槍」「耳溫槍」,熱成像測溫就像是「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然後你的體溫就被記錄下來了」,既不用機器接觸,也沒有人工幹預。
  • 榮耀Play4 Pro上手體驗:獨創紅外測溫技術,讓生活更有溫度
    隨著科技的發展,手機除了在性能上更近一步,也越來越重視人性化功能。近日,榮耀旗下定位酷玩科技的Play系列發布了首款5G手機——榮耀Play4系列,因其搭載了行業獨創的紅外測溫技術,引發了國內外媒體熱議。
  • 樂普小藍點額溫槍強勢出擊
    且今年受新冠疫情的影響,體溫類產品迎來了快速發展的機會,更是將紅外額溫槍產品迅速推進了市場,成為全世界最搶手的防疫物資之一。體溫計雖好,但市面上品牌雲集,價格從高到低,功能令人眼花繚亂,我們如何選擇一款性價比高,同時又適合自己的體溫計呢?  目前體溫計產品主要分為水銀體溫計,電子體溫計,紅外額溫槍和耳溫槍。
  • 中小學迎來開學潮 賓果智能推出HiBingo紅外測溫教育機器人助力...
    目前的體溫測量,多為工作人員手持測溫儀進行單獨檢測,費時費力不說,較低的精度也不具備參考性,且這種近距離/接觸式測溫,還有交叉感染風險。事實上,此前已有教育部門發出過「必要時學校要配備紅外熱像體溫測量儀器,對有關人員進行體溫檢測」的通知,這種利用紅外熱成像原理的體溫篩查,就是指通過熱像儀(非接觸式方式)初步對多個人體表面溫度進行快速檢測。
  • Comper智能紅外額溫儀-精確度,是測溫儀的靈魂。
    如果連體溫都說謊,誰還能對你說真話?即使1℃的體溫變化都會牽動神經變得緊張。正確使用Comper智能紅外額溫儀,不讓體溫欺騙你。在這場疫情中,紅外額溫儀具備非接觸、測量快、使用場景靈活等優勢,成為快速篩查體溫異常人員的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