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覺得是鄉,現在是真香。」
上周,跟一位西固土著聊起「陳官營怎麼樣?」這個話題,得到的答案耐人尋味。
沒過三天,「陳官營」再次出現在我跟另一位朋友的聊天中。「萬科·星光都會那兒的房子怎麼樣?我想買!」雖然眼下有房,但是面積偏小不寬敞,為了老了之後能住得舒適些,朋友將眼光投向了不限購的西固陳官營。
一路走來,陳官營並不是人們眼中的香餑餑,如果不是有交通動脈的加碼,時至今日它可能還是藉藉無名。
明洪武二十四年,千戶長陳超帶領一眾軍民在此處安下營寨,後人便以陳姓為名,把這座營盤稱為「陳官營」。由於此地處於軍事要塞、交通要道的位置,陳官營在此後漸成聚落。
從第五區第六鄉到分立的陳坪鄉和陳官營街道,這得從上世紀50年代算起,30年間陳官營幾經更名。而後,2004年,鄉和街道合併成陳坪街道,中間又花了約莫20年。
進入近代,頂著灰撲撲的舊貌,陳官營歷經了50載。
古語云,五十知天命。然而,彼時的陳官營還處在工業的襁褓中,前半途風光無限,但接下去的天命怎樣它還無從知曉。
新中國初期,考慮到國防安全、經濟效益、地理等因素,蘭州西固成為西部最大石化重工業的選址地。蘭煉蘭化,也在半個多世紀的時間裡撐起西固工業的大半邊天。
2011年,陳坪街道工業初步形成了以石油化工、建築材料、塑料製品金屬製品加工為主的工業體系。
地裡種上西紅柿、番瓜、豆角和茄子,絲毫不耽誤在蘭煉、玻璃廠或者鄉鎮企業上班;家裡的房子也可以出租給在附近工廠和市場的外來打工者;水費有村委會交;陶瓷市場和蘭煉的汙水處理廠也每年按戶口給村民分錢……
一邊是人均4分的小幅農地、一邊是聲勢浩大的工廠企業,新世紀前後,陳官營的村民聚居在大片的自建房裡,日子過得富足滋潤,收入頗豐。
坦白說,即使身處主城西的陳官營,曾是個默默無聞的小卒角色,但借勢工業的紅利,在過往的年歲裡也算光彩照人。
又有地鐵作頌,且圖錦上添花。
2019年,蘭州地鐵時代來臨。地鐵1號線一期工程東起東崗,西通西固陳官營。這條城市交通大動脈的開通,在便利了蘭州東西交通的同時,讓昔日名不見經傳的陳官營迅速被人知曉。
當然,地鐵帶給陳官營的遠不止於此。
「出城入園」戰略不斷深化,西固作為曾經的「工業集中營」漸趨向生活區轉變。
而有了地鐵的加持,一眾房企們在陳官營、甚至是西固腹地的布局也有了充足的理由。
今年年初,料峭的春寒還未散去,蘭州房地產市場就傳來了龍湖集團與市政府籤約的消息。首進蘭州,龍湖就將目光投向了以地鐵這個交通樞紐為核心的陳官營,意圖打造一個集購物、出行、居住及城市客廳為一體的一站式購物中心。
前不久,陳官營地鐵站前廣場局部土地控規調整的方案進行了公示,原本大幅的交通樞紐用地和城市軌道交通用地,被調整為居住用地和商業用地,不禁讓人聯想這片地塊性質調整是否跟龍湖有關。
10月中,萬科又相繼出手,在西固陳官營落下第五子,打造住宅項目。
而沒過多久,藍天與萬科合作開發原藍天浮法玻璃廠地塊的消息傳出,新的生活社區項目也有了眉目。
為配套未來居民的生活,原西固城市運動公園的改擴建工程也提上日程:招標、建築工程設計方案公示……建成後,它將是一個集體育、健康、娛樂、文化於一體的多元體驗中心,含綜合館、羽毛球和桌球館、體育培訓中心、運動員公寓等,預計2023年建成使用。
近日,位於西固的甘肅寶石花醫院又被評為三級甲等綜合醫院,意味著此處的居民還將享受到實力強勁的醫療資源。
新項目的建設如火如荼,另一邊的土拍市場也沒閒著。
進入12月,土拍市場又傳來西固與大灘接壤處,約43畝的G2012號宗地出讓的消息。該地塊最終順利被甘肅澤謙盛景公司拍下,後續將開發建住宅和商業。
接連的重磅消息,正式敲響了陳官營走向現代化生活社區的戰鼓。
已經成形的、以及正在醞釀中的諸多項目,都來為此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藍天萬科生活社區、龍湖金城光年、萬科星光都會、天慶國際新城,還有一些待開發項目,將這些點一一勾勒起來,就是未來陳官營生活藍圖的大致模樣。
曾幾何時,西固沒有好樓盤和好物業,天鵝湖也沒有湖和鵝,陳官營大片自建房還沒有下水和天然氣,但聽到這裡要拆遷的消息時,居民並不如意料中的驚喜,有人甚至不大情願。
這裡的房子自住方便、還能出租,也不用交物業費……大家處在一片工業王國裡獨樂樂。
當然,這也不是全部。在另一些不曾從那個時代穿過,心裡沒有絲毫工業情懷之人的記憶中,兒時回憶裡最重要的是陽光、柳絮、貓貓狗狗和小夥伴,破敗的平房磚牆代表的不是童年,而是生活的不便利。
「直到現在,還會害怕家門前那條又黑又深的巷子。」有網友這樣說。
多少年來,在西固人的眼中,繁華又成熟的福利區是大都市,因而受到偏愛。而陳官營雖然是西固的東門戶,但昔日的它棚戶區遍布,以典型的農村形象包圍著城市,故此不被重視。
地鐵1號線一期工程的開通,讓一切有了轉變的契機。諸多項目臨線而建,緊密布局。
出了陳官營地鐵站口,左手邊不遠處便是一直未投入使用的陳官營高鐵站,而腳下就是前文所推斷的龍湖地塊了。以西固東路為軸,在龍湖地塊的街對面呈三角形分布的即是已經動工中的萬科星光都會項目。
沿著西固東路往西前進,左手邊靠近街面的地方,是頗多瓷磚家居用品店面以及商城的主陣地。從街邊的巷道裡穿進去,緊挨著南側鐵路的地塊目前還未經熟化,荒草叢生,有零星幾座高層矗立其中,沒有住人跡象。
儘管眼下的陳官營離成熟生活區還有一段距離,但地鐵效應已然顯現。
「那是一條神奇的天路,把人間的溫暖送到邊疆,從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長……」十五年前,一曲《天路》紅遍大江南北,歌中對「天路」青藏鐵路的讚頌,從側面說明這條鐵路的修建猶如一個福音,給青藏高原上的牧民帶去了新的希望。
建一條路,便一方民,富一方地的例子不勝枚舉。
蘭州地鐵1號線一期工程的建成通車,帶給陳官營的輻射效應雖不至此,但也可圈可點。
原本陳官營人流量十分有限,大部分成熟區的西固人不情願去,其他主城區的人更不用說。
公開資料顯示,截止今年6月,蘭州地鐵開通一年來,1號線日均客運量達17萬人次,最高日均客運量達24.9萬人次,累計客運量超過4900萬人次。
雖說地鐵每日的客流不一定都以陳官營為目的地,但由於1號線二期工程還未開通,因而西固人坐地鐵必然要從此處出發,外人流入也要途經此處換乘其他交通工具,這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陳官營的人流。
目前,地鐵1號線一期工程只通至陳官營,因而對於居住在西固西的人而言還有諸多不便。規劃中1號線二期工程將在西固再設4站,直達石崗,但由於人口不達標等因素制約,短時間內該項目還無法面世。
地鐵的既得利益者不止陳官營。
早在2014年馬路中間的圍擋立起之時,老百姓的憧憬油然而生,興衝衝等待著蘭州地鐵時代的到來。這憧憬之中包含的不僅是出行方便,還有地鐵對沿線土地開發、房價以及城市建設等的賦能。
從城東頭到城西頭,坐地鐵是坐公交所需時長的將近一半,且無需換乘;再者,地鐵開通,很多樓盤迅速貼上了「地鐵盤"的標籤,被當成重要賣點反覆在各種樓盤廣告中提及,相應樓盤的房價也是揚塵直上。
除此之外,對區域的帶動、資源的盤活和城市建設的催化作用,才是地鐵的重頭戲。
最鮮明的例子,莫過於曾經一籌莫展的大灘因為地鐵而打的翻身仗。幾乎在地鐵開通同期,塵封多年的大項目終於落地,沿線土地加緊打包出讓、幾千畝的項目緊急動工,一種「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驚喜撲面而來。
地鐵不僅讓大灘變了樣,也讓蘭州人對奧體十幾年的念想有了回應。
如今的地鐵1號線已經發揮了巨大作用,但由於還未形成軌道交通網絡,因而能量還遠未發揮出來。
政府早期關於地鐵的暢想中,蘭州全境將布局5條地鐵線。從東崗到石崗,青白石到市區,榆中到雁灘,市區到新區,東西南北全線會大貫通,形成一盤大棋。
這些年,關於蘭州地鐵的緋聞頻出,經常是隔一段時間就熱鬧一次,引得民眾心裡頗癢。然而,蟄伏多年,緋聞還在頻鬧,但暢想卻遲遲不見兌現的蹤影,失落者眾。
如世聯地產董事總經理周曉華所言,地鐵,是城市的生命線,也是城市交通的骨架。它的建成可以改變城市格局,實現城市人口的遷移和商業配套的轉移。
不難看出,在蘭州地鐵的遠景布局中,它不是主城區的單機遊戲,而是聯動周邊區域整體協調運作的網路遊戲。如果這個網路遊戲能開局,那蘭州將徹底立體起來。
早晨,孩子坐上1號線去往西固上學;上班族乘2號線在西客站下車,走進街邊的寫字樓;周末,年邁的父輩坐上4號線從榆中趕來,一大家人打算一起乘5號線去新區遊玩。
這是蘭州人最平淡的生活寫實,也是對地鐵的美好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