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來炒一頓冷飯。
郭德綱和楊志剛這一對師徒的恩怨曾經鬧得人盡皆知,甚至不惜對簿公堂。古語云:清官難斷家務事,具體的恩怨到底如何各人自有評說,觀眾站在不同立場也有不同認知。
師徒的恩怨由來已久,這和學藝的過程有關係。徒弟在師父家學藝,首先做的是打工做家務,更有甚者,經常遭受師父師娘的打罵,像是京劇界的程硯秋,相聲界的郭榮啟,都有著相似的可憐的學藝經歷。這也是為什麼一些段子中多拿師父師娘做包袱的原因,只為一解心頭之恨。
要提起郭德綱和楊志剛的矛盾,有一個人不能不提他的名字,叫做靳金來,他的孫子叫做靳鶴嵐,是郭德綱的鶴字科子,也是郭德綱為報答先生而厚待先生後人的做法。郭德綱說過靳老先生對自己的勸誡:離開天津,不然你會被這些老人打壓死。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俗話說:不欺白頭翁,莫欺少年窮,滄海桑田,風水輪轉,有恩必報,有仇不饒。
在關於在為衝突的採訪視頻中有這樣一段話:本來郭德綱要拜靳金來,但靳金來不會教學,便拜在楊志剛門下,這叫一門兩不絕。
這句是天津紅橋文化館龐某人說的。郭承認楊志剛教過他。但沒擺知。相聲行裡沒擺知就得不到公眾及行裡承認。郭德綱當年進京報楊志剛徒弟,拜全福徒孫,結果讓楊志剛給否了。
當年範振鈺老師問楊志剛,郭德綱是不是你徒弟?楊志剛答:也是,也不是。所以當範振鈺的徒弟在範家遇見郭德綱,問範振鈺,他是誰?範答:相聲愛好者。範老是郭德綱乾爹,要是師承明晰,他能那麼介紹郭嗎?
楊志剛自然有自己的一種說法,當時師徒的叫法不普遍,也不被認可,因此二人就以師徒相稱,也沒有舉行拜師儀式,導致了郭德綱心中的誤解。但這種誤解和沒有師父好似是一致的。
作為相聲大師侯寶林的兒子,侯耀文自然知道師徒名分在相聲界的重要性,也知道跳門對師父和徒弟的雙重不利影響。如果郭德綱有師承,侯耀文不會冒天下之大不韙,再去收郭德綱為徒。最終的結論就是,楊志剛教過郭德綱活,但兩人只是師生,不是師徒。
事情最後鬧的很僵,但總有人想幫郭德綱緩和他們兩人的關係。郭德綱的師哥陳寒柏,在侯耀文都幫郭德綱打圓場的時候,堅決的站了出來,痛批郭德綱跳門的行為。為了彌補郭德綱的錯誤,拜楊志剛為乾爹,替郭德綱道歉。
郭德綱的二大爺侯耀華也是愚蠢到極點,竟然親自跑到天津舉行發布會,向楊志剛道歉,說自己的弟弟收了郭德綱是一時頭痛腦熱的行為。侯耀華把楊志剛捧的多高,侯耀文的口碑就有多慘;侯耀華把曾經說的多不堪,侯耀文就有多可憐。口口聲聲想念自己弟弟的人,真正的打了自己弟弟的臉。
估計郭德綱做夢都能笑醒,有人替自己去道歉,有人把矛頭引走,反正最後與郭德綱無關。現在的相聲族譜上,郭德綱的名字赫然在列,師父的名字叫做侯耀文。
郭德綱也受過楊志剛的恩惠。一是受教之恩,大部分能耐是跟楊志剛學的,這不假,跟侯耀文學的不多,也沒錯;二是填補空白之恩,據說郭德綱在文化館工作的時候,做過一些錯事,是楊志剛給他擦的屁股。但這些恩惠報答的前提,是師徒的名分,而不是對簿公堂的原告被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