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夏至1987(siweidebianjie)
這些年,據我對身邊親屬、同事、朋友的觀察,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炒房和炒股的心態,差別挺大。炒房者趾高氣揚,牛逼哄哄,儼然一副成功者的樣子。炒股者畏畏縮縮,羞於啟齒,好像是幹了什麼見不得人的事。開始也覺得莫名其妙,以我直男癌的思維來看,同樣是投資,同樣是為了賺錢,怎麼還分出高低貴賤來了?
時間久了,融入一些自己的思考,覺得這個問題挺有趣,很值得仔細推敲一下。
我們想像一個場景:隔壁張大媽給你介紹對象,問「小夥子,家裡條件怎麼樣啊?」你說:「阿姨,一般般啦,名下也就兩套房,一套自住一套投資,總價300來萬吧,背一點兒貸款,不礙事兒,湊合過過日子還行。」張大媽對你投來讚許的目光,說小夥子可以呀,一表人才年少有為。你如果說的是:「投了點兒股票,市值一兩百萬。」大媽的臉色可能就不好看了,說年輕人應該踏實一點,多幹點兒實事,完了還對你報以同情,順便再問問你2018年的收益,就悲劇了。
有意思吧,同樣是一兩百萬的資產淨值,買房買股,別人對你的看法可能迥然不同。
中國股民相對於炒房客來說,更不願意去透露自己的資產狀況,社會地位也顯得比較低下,原因是多方面的。這裡我想到幾點,拋磚引玉,股友們還有其他觀點的可以在評論裡補充。
首先是社會對二者歷史收益率的直觀感受不同。過去二十年,買房的人100%賺錢,這個沒有疑問吧,甭管是全款還是按揭,自住還是投資,一二線還是N線,房產的收益秒殺了各種理財渠道。相對來說,買股就相形見絀了,按一賺二平七虧的規律,真正賺錢的才10%,在這10%裡,能超過買房收益的股民,更是寥寥無幾。這裡還沒考慮房產投資天然具備的高槓桿優勢。
「中國股民」長期戴著「韭菜」的帽子,綠油油的,甭提多慘了。相對來說買房者要牛氣的多,前有溫州炒房團,中有房哥房嫂,後有拆遷戶(涉房),哪一個不是響噹噹的帶有褒義色彩的詞兒?所以在公眾認知層面,買房=賺錢,買股=賠錢,賠錢和賺錢,口碑自然不同。只要你買了房,就好像融入了上流階層,腰板都要硬一些了。反過來如果是買了股,那不好意思,大兄弟,最近手頭緊吧,今晚的飯我請。
第二點是作為一個普通股民,大部分缺乏必要的投資技能,炒起來基本靠懵,投機的成分居多。像我平時所見,身邊的股民言必談「炒股」,從來不用「投資」一詞,反映了其心態確實是急功近利的。這種賭徒的特質,在我們的文化裡面,是不受歡迎的。你整天和一幫賭棍兒在一起玩兒,所謂近墨者黑,你說你不賭,誰信呢?對吧。你成了賭徒,玩的再大都有點兒抬不起頭的感覺。啥?你說你是搞投資的?別逗了,投資怎麼不買房呢?知道隔壁吳老二吧,去年不聽勸去炒股,奧迪進去奧拓出來,全村都知道了,兄弟你就說實話吧,虧了多少,走今晚陪你喝兩盅,我請。
第三點呢,就是老百姓的金融知識太匱乏了,對股票既熟悉又陌生。這不,才富起來沒幾年,對投資這件事認識比較粗淺,除了銀行理財,就剩房子了。資本市場的發展也不夠成熟,很長時間都只是融資市場,而不是投資市場。身邊的朋友,談起股票,也是一頭霧水,壓根不知道是個什麼概念。這個問題就有些嚴重了,為啥這麼說,我給大家舉個例子。
看看我們手裡的一百元紙幣,都知道這張紙可以換兩袋大米回來,但事實上一張紙本身沒什麼價值,是人為賦予了它價值,支撐它的是背後的國家信用、國家機器、經濟法律體系,否則它就一文不值。再看股票,這個東西,普通老百姓又沒有見過,舶來品,虛無縹緲的,看不見摸不著,現在的股票又都是電子憑證,你說它值五塊錢,說是在什麼交易所備了案託管的,我也不太信啊,漲漲跌跌的,誰知道明天什麼價。你說它代表了公司的所有權?那啥是公司啊?你看,給一般老百姓,解釋不清楚這個道理,越解釋越糊塗。看出來了吧,紙幣和股票,本身無價值,都是人為賦予了意義的憑證,但因為紙幣有實體,且有官方背書,馬上就比股票要顯得真實的多,可靠的多。
我們再看房子,也是一個道理。我曾經聽過不止一個朋友和我談起他買房的理由,其中一條就是:「我也知道房價不低,但這個房子吧,就算他價格跌了,至少它還是個東西,我還能住它,對不對?你再看你的股票,跌沒了就什麼都沒有了。」這一套理論,在我缺乏經濟金融常識的時候,還真的會被他唬住,覺得他說的挺有道理的,但現在我知道他就是自我安慰罷了,當然也不會戳穿他。你看,因為有實體,房子就顯得比股票更有價值了,人這種動物,喜歡的就是一個眼見為實,看不見的,想讓他相信,那可得不知道多少年的培養和教育呢,不容易。
以上三點原因,一是公眾形成的「股票=賠錢」的直觀感受,二是對投機賭博這種行為的天然厭惡,三是對股票這個概念沒有具象化的認識,疊加起來,就成了現在我們這個社會「談股色變」的根源,拿著股票的股民們自然也就不招人待見了。
這種情況還要持續多久,未來能不能改變呢?會不會有一天,假如我買了幾十萬股票,也能像現在的買房客一樣坦坦蕩蕩,和別人聊一聊,暢想一下它的增值空間呢。
我覺得這一天應該會來的,只是早晚的問題。隨著人民財富的積累,需要更廣闊的投資渠道,房子總有不靈的時候,這時股市和債市就必須發展起來,承接這個巨大的投資需求。這不,養老金社保公積金,已經開始行動了,各種摩拳擦掌準備入市。
如果房子真那麼好,怎麼不給他們成立一個房地產共同投資基金搞一搞呢?不行的,一部分傻一點兒可以,有些人可不傻,你見過開賭場的自己下場賭博的嗎?
人民群眾的姿勢水平也在提高,對股票這個新鮮事物有一個逐步接受的過程,以前覺得洪水猛獸的東西,慢慢的熟悉了,也可以談了,談的多了,就可能愛上它。投資房產,是一條擁擠的路,人人都做,未來收益必然不會太好。相反,做股票的人太少了,賽道又寬又長,允許自由發揮的餘地很大。也許現在投點兒股票,公眾還難以接受,未來呢?
馬雲怎麼說的:「公眾對於新事物的幾個認知階段,看不見,看不起,看不懂,來不及」。現在投資股票,我覺得就在「看不起」階段,所以才值得你去好好做,先行者是有優勢的,只需要意志堅定,頂住一些的壓力。凡不能打敗你的,終將使你變得更強大。就像90年代下海創業,00年代貸款買房,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都不是能被大眾普遍接受的事兒,後來的結果如何呢,相信也不需要我多說。
所以各位股民,也不用太糾結,想理直氣壯一點兒呢,除了慢慢等待社會風氣發生變化,還可以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主動和賭棍兒劃清界限。多談談「投資」的事兒,少說「炒股」這種lowB才幹的活兒,儘量裝的高大上一點。在股市裡時間長了,你什麼大風大浪沒見過,給他們講講你千股跌停而面不改色的英雄事跡,唬住一般的人民群眾還是綽綽有餘的。如果最後能賺到大錢,那就最好了,質疑的聲音會越來越小,掌聲和鮮花會越來越多。
本來打算以普通股民的身份和你們相處,可換來的卻是疏遠,不裝了,我是中國股神趙菲特,我攤牌了。
謹以此文,獻給飽受冷眼的千千萬萬中國股民,祝未來的幾年,否極泰來,市值長虹吧。
鳳凰網財經官方微信 ID:finance_ifeng
喜歡此文,歡迎轉發和點好看支持鳳財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