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布是《三國演義》裡的頭號猛將,人中呂布、馬中赤兔,皆是極品。呂布最大的功績是誅殺了國賊董卓,《三國演義》為此設計了王允獻貂蟬,挑拔董呂反目成仇的情節,但正史只記載著呂布與董卓的婢女有染,至於他為什麼要殺董卓,史書並沒有指出明確的原因。
事實上,呂布殺死丁原投靠董卓後,吞併了丁原的兵馬,再加上他的本部,實力至少是與董卓接近的,兩者的關係更類似於盟友。而在古代,婢女甚至侍妾都只是隨時可以送人的「物品」,董呂為了婢女而翻臉的可能性不能說沒有,但應該不會很高。
那麼,呂布到底是為何殺死董卓呢?有一種說法認為,是因為董卓只顧著自己斂財,用貶值上萬倍的銅錢發軍餉。可以想像一下,當呂布手下兵士們發現剛拿手的軍餉已經變得一文不值時,能不找董卓算帳嗎?
▲呂布與貂蟬之戀是三國最悽美的愛情故事
一、東漢五銖錢
東漢銅錢的質量和幣值一直比較穩定,一百多年沒有發生過大的貶值。由於劉秀統一天下主要是依靠各地豪強的力量,因此東漢朝廷的權威性遠遜於西漢,連鑄幣權都沒有壟斷,地方豪強都可以自行鑄幣。
據專家考證,東漢期間私鑄的銅錢達到大約300億枚,質量比西漢五銖錢差一些,但還算過得去。朝廷鑄幣的數次很少,史書上只記載了劉秀鑄過一次,然後直到東漢末年的漢靈帝才重新鑄銅錢。
▲東漢開國皇帝劉秀得到後世很高的評價
漢靈帝是個有名的昏君,以賣官鬻爵而出名,黃巾起義就是在漢靈帝晚年爆發的,東漢可以說是亡在漢靈帝手中。他把朝廷最高級別的司徒官職以五百萬錢價格賣給了崔烈,冊封時還後悔沒有賣出一千萬錢。由此誕生了一個新詞語「銅臭」。
漢靈帝賣官是中國歷史上唯一完全合法和公開的,皇帝下詔書明碼標價,童叟無欺,一點臉面也不要。可這樣一個皇帝鑄的錢卻貨真價實,被稱為四出五銖,重量達3.5克,僅比西漢五銖錢少0.5克。
▲東漢鑄造的五銖錢,份量足成色好
而漢靈帝鑄錢的目的可不是為了發展經濟,就是為了滿足他自己和宮廷的巨大開支需要。朝廷沒錢不要緊,自己印……,不,自己鑄唄。好在經辦的東漢官員還算負責,鑄出來的銅錢質量超過私鑄,維持了朝廷的臉面。
漢靈帝前後鑄幣三次,保證了皇帝的奢侈生活,天下黎民百姓卻陷入了極度的困苦之中。全國近三分之一的郡縣遭災,流民達數百萬,無數人「裸行草食」,隨時可能倒斃于田間街頭。這才有了張角登高一呼,黃巾軍呼嘯而起的漢末亂世。
二、無字小錢
漢靈帝死後,少帝劉辯即位,何太后監國,卻寵信十常侍,被他們把持了朝政。外戚大將軍何進想引董卓進京除掉十常侍,哪料想被十常侍先下手為強,誘殺了何進。
奉命勤王的董卓趁機迎回逃離皇宮的少帝,從而掌握了朝中大權,然後又毒殺少帝,立陳留王為漢獻帝,成為東漢朝廷的實際掌權者。別看董卓權勢燻天,可有個很實際的問題擺在了他的面前——朝廷沒錢。
▲董卓原本以為進京可以大賺一筆,卻發現朝廷只是個空殼子
東漢一向是個很窮的朝廷,有史料稱太尉這樣的高官居然要「食麥蔬」,吃飯沒有一絲葷腥。他們吃全素餐可不是為了健康著想,而是因為吃不起。漢靈帝在位期間鑄的銅錢早被他揮霍一空,國庫空空,連發軍餉的錢也沒有。
於是,董卓放縱兵士搶劫洛陽和周圍縣城,搶錢搶糧搶女人,奸淫擄掠無惡不作,比土匪還不如。董卓的暴行激起了各路諸侯的公憤,組成聯軍前來討伐。董卓從洛陽逃走時,掘開所有皇陵和高官墓,還一把火燒光了這個兩百多年的都城。
▲東漢都城洛陽城是當時最繁華的城市,被董卓燒成白地
呂布是在董卓進京把持朝政後不久便歸降於他的,董卓對呂布非常信任,認他為義子,又讓他充當貼身保鏢,因此很難說這些惡行呂布和他手下的兵馬沒有參與過。
董卓逃到長安後,大概吸取了教訓,不再明著搶劫,改為更有技術含量的斂財方式——鑄錢。這是東漢朝廷最後一次鑄錢,同時也是最有名的一次,這種銅錢被後世稱為「無字小錢」,達到了銅錢質量的下限。
▲無字小錢達到了鑄造工藝的下限,一般人真看不出這是銅錢
這種銅錢最輕只有0.3克重,是五銖錢的十分之一。由於此錢太輕太薄,無法鑄字,可能也是為了趕工期,以加快搜刮速度。按照當時的鑄造技術,這應該是方孔圓錢形狀的極限重量,再減料就無法成型了。
為了多鑄這種無字小錢,董卓將長安城和未央宮裡的銅器搜刮殆盡,還把秦始皇收天下金而鑄的12銅人中的9個給熔化了,每個銅人重24萬斤,可以鑄出天量的無字小錢。
▲據傳說,秦始皇鑄的十二金人也被董卓用來鑄小錢
董卓拿這種無字小錢收購民間物資,馬上引起了超級通貨膨脹,《後漢書》等等都記下長安城的糧價飛漲到一斛值百萬錢,一斛約為30斤,而同時期其他地方的糧價一般為每斛百錢。
有人認為史書的這個記錄可能是誇張,百萬枚無字小錢按0.3克計算,也有五、六十斤重,應該比一斛糧食更值錢,後世史家多認為這是誇張的寫作手法。
但更有可能是因為長安城居民對無字小錢徹底失去了信心,天知道下一刻的糧價會漲到多高,所以才會導致如此離譜的價格。如果這個價格是真的,那就創下了中國古代通貨膨脹之最。
三、沒錢就沒義父
董卓鑄無字小錢用來斂財也就算了,最不應該的是,他還用這錢發軍餉。當士兵們喜滋滋地拿到軍餉後,卻發現這些錢已經買不到任何東西,你說他們會是什麼反應?
呂布不是董卓的嫡系,原先是并州刺史丁原的部將兼義子。丁原也接到了何進的命令,領兵赴京勤王。可丁原的動作慢了一步,被董卓搶了先。
▲呂布是個沒有道德原則的武將,有奶就是娘
丁原和董卓的官階和軍力本來是差不多的,僅僅因為進軍速度的差異,不但喪失了立功的機會,還搭上了性命,誰讓他有個「好義子」呂布呢,這種見利忘義、連主公加「義父」都敢殺的小人,又有什麼壞事做不出來。
呂布殺丁原、吞併他的兵馬後實力暴漲,雖然名義上是董卓的部將兼義子,可兩者的真實關係應該是盟友。東漢時期兵為將有,要不然哪來那麼多的軍閥。呂布的兵馬只聽呂布的,董卓不一定指揮得動。
▲貂蟬是個虛構人物,卻名列中國古代四大美女
既然不是嫡系,董卓用無字小錢給呂布兵馬發軍餉,也就可以理解了。長安左近的五銖錢已經全部被董卓搜刮去鑄無字小錢了,當然只能用這種錢來發軍餉。
可沒想到的是,由此引起的超級通貨膨脹一下子使這些軍餉變得一文不值。當兵吃糧、領軍餉養家是天經地義的,可董卓這麼一搞,呂布的兵馬能不憤怒嗎?作為主將,呂布又當如何處之,不安撫好手下,他的話有誰會聽,難保不會發生譁變。
▲長安城家家都有百萬銅錢,卻買不到糧食
即使董卓願意發更多的軍餉也沒用,長安城的無字小錢早已泛濫,不但本地無糧,外地人更不願意販運糧食來長安,當時有首民謠:你雖有千金,不如我一鬥糧食,一鬥糧食可延我性命,黃金萬兩又有何用?
正是在這種兵情激憤的背景下,再加上大臣王允的離間,呂布認為董卓已經引起了天下人的公憤,再跟著他便會連累自己,這才起了殺心。而婢女的事情可能只是個導火索,最終導致呂布痛下殺手,幹掉了第二個義父。
▲民國的金圓券超級貶值,同樣葬送了一個王朝
因軍餉而內鬥、甚至殺死主將的情況,古今中外層出不窮,此乃真正的兵家大忌,呂布自然也不例外。遠的不說,近如解放戰爭時期,重慶號巡洋艦從英國接收剛剛回到國內,艦上官兵根據國民政府的命令,把身上攜帶的美元英鎊統統換成了金圓券,然後去東北參加內戰。
等他們到了東北時卻發現,這些金圓券因為瘋狂的通貨膨脹而變成了一把廢紙。官兵們對此怒不可遏,從而激起了對國民黨反動派的仇恨,毅然決定起義,駕駛重慶號投奔了革命。
▲重慶號剛剛從英國接收回來,就捲入了內戰和金圓券貶值
雖然不能說金圓券貶值是起義的主因,但確實讓重慶號官兵們認清了反動派的本質和真面目,對起義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兩千年前的呂布所部兵馬,顯然更無法忍受自己的軍餉變成一堆廢銅爛鐵,也許這才是呂布殺董卓的深層次原因。
當然這只是一家之言,由於史料欠缺,後世已經無法推導出呂布的真實想法,但古人和今人的行為模式總體上是相通的,董卓用無字小錢這種濫貨幣發軍餉,不出事才是奇怪的。
參考書目:
《後漢書》
《三國志》
《中國貨幣史》
《中國是部金融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