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年蒙古貴族召開大會,建立大蒙古國,推舉鐵木真為最高領袖,並奉上尊號「成吉思汗」,意思是強壯、無畏、不可動搖。以規模來說,1206年的蒙古已經算是帝國。它的面積相當於歐洲,涵蓋整個蒙古高原,並且向北越過貝加爾湖,向西擴展到今新疆地區。在這片土地上,生活著約100萬遊牧民、2000萬牲畜,以及一支強悍的騎兵。誰也沒想到,未來六十年,這支騎兵將橫掃歐亞大陸,建立世界帝國。
1211年,成吉思汗主動出擊。面對蒙古鐵騎,金兵節節敗退,金朝皇帝嚇破了膽,一口氣把首都從今天的北京遷到開封,只能苟延殘喘。
這是個大國,疆域從中亞延伸到黑海,囊括了今阿富汗、烏茲別克斯坦、伊朗、伊拉克等廣大區域。東亞與西歐的貿易通道,即絲綢之路,就掌握在花剌子模手中。這是成吉思汗決意要奪取的。1219年,成吉思汗發動第一次西徵。如撒馬爾罕、布哈拉、大不裡士,相繼陷落。第一次西徵歷時七年,蒙古鐵騎一直衝到高加索山脈,初次震撼了歐亞大陸。1227年,成吉思汗在攻打西夏時病逝,終年六十六歲。他一生娶了近40名妻妾,子女無數,其中有4個被承認有繼承權。臨死前,成吉思汗任命三子窩闊臺繼承汗位。
在鞏固權力之後,窩闊臺繼續擴張,方向仍然是:南面和西面。向南,蒙古人滅了金朝殘餘勢力,隨後入侵南宋。向西,則發起第二次西徵。
1236年蒙古鐵騎越過伏爾加河,對俄羅斯各公國發起猛攻。短短三年,蒙古騎兵席捲俄羅斯和烏克蘭,攻佔莫斯科、基輔,還一路殺進匈牙利平原。要不是窩闊臺忽然病故,蒙古大軍撤退,東歐恐怕也難保。此後為爭奪汗位,蒙古帝國陷入了短暫的內亂。1851年,成吉思汗之孫蒙哥繼位,局勢得到穩定。次年,蒙哥派弟弟旭烈兀發起了第三次西徵。
歐洲太窮,打贏也無利可圖,這一次,蒙古大軍將目標換成佔了阿拉伯帝國。數百年來,阿拉伯人佔據了阿拉伯半島及北非部分地區,並通過波斯灣,同亞洲進行著貿易往來。對此,蒙古人垂涎已久。
戰爭打了六年,蒙古大軍攻下當時伊斯蘭世界最大、最富裕的城市巴格達,阿拉伯帝國滅亡。第三次西徵基本結束。西徵順風順水,向南卻打成了持久戰。從1235年開始攻宋,到1279年崖山之戰,南宋小朝廷撐了足足45年。即便如此,蒙古人只用六十多年,就把歐亞大陸上的一系列政權消滅乾淨,建立起空前龐大的蒙古帝國,成績也非常驚人了。要知道鼎盛時,蒙古騎兵不過區區十幾萬人。
蒙古人戰無不勝的奧秘究竟是什麼呢?
1、騎兵:蒙古騎兵驍勇善戰,且不知疲倦,令對手聞風喪膽。而蒙古人養成騎兵的方式,紮根於草原部落的生活方式,是其他社會無法複製的。2、兵員足:在蒙古,無論男女,剛會走路就要學習騎馬。等腿長得足夠長、夠得著馬鐙,他們會練習騎馬射箭、用套索捕捉牲口。這樣長到十幾歲,蒙古人就已經是經驗豐富的騎手了,能直接拉出去打仗。3、機動性強:蒙古人有本事連續奔馳幾天幾夜。他們隨身攜帶幹奶團、幹肉和幹凝乳,一邊行軍一邊吃喝。累了就趴在馬背上睡覺。所以十幾萬蒙古騎兵出動,完全用不著後勤。這讓他們的行蹤具有高度的隱蔽性,總能出現在對手料想不到的地方。4、作戰技巧靈活:蒙古騎兵還掌握了許多小技能。比如冬天,蒙古獵人會把野獸的骨頭綁到馬腳上,這樣,馬就能在結冰的水面上追逐獵物了。5、火器應用於實戰:蒙古組建炮兵部隊,投入攻城戰。事實上,很多城市是被蒙古人的炮火轟塌的。6、成吉思汗的軍事改革,正是通過改革,蒙古社會擁有了無與倫比的組織動員能力,再配上蒙古騎兵的戰鬥力,才能天下無敵。7、新的首領制度:從前,血緣和宗族在蒙古社會中佔主導地位。一家之長對家庭擁有絕對權力、一族之長對宗族擁有絕對權力,服從家長和族長是首要的,至於部落首領,倒可以往後靠。成吉思汗打破了這一傳統。他將蒙古人劃分為95個千戶,由他任命的千戶長管理。千戶長承擔各項職責,如分配牧場、徵收稅負、統領軍隊等,並且絕對服從成吉思汗。千戶之上設萬戶,萬戶長也由成吉思汗親自任命。那必須是忠心耿耿的名將,成吉思汗還挑選了一萬名勇士,組成禁衛軍。
蒙古版圖究竟有多呢?1279年,忽必烈率領的蒙古大軍滅亡南宋,蒙古帝國的版圖格局正式確立。那就是:四大汗國和一個帝國,即佔據今俄羅斯大部分地區的金帳汗國,佔據中亞的察合臺汗國,佔據原阿拉伯帝國廣大區域的伊利汗國,佔據蒙古草原西部的窩闊臺汗國,以及幾乎囊括整個東亞的元帝國。鼎盛時期,蒙古帝國總面積3300萬平方公裡,總人口約1億,擁有世界上最富裕的地區。
蒙古帝國給人類歷史帶來了怎樣的影響?首先是蒙古殺戮問題:蒙古帝國的擴張過程,充斥著血腥和殺戮。長久以來,在人們心目中,成吉思汗就是一群暴虐的猛獸,以殺人和毀滅為樂。
其次,蒙古人對待平民和精英的態度不一樣。平民只要服從,一般不會被刁難,而王室、貴族、富人被剝奪了權位、財富乃至生命,恨透了蒙古人。而這些精英斷文識字,有關蒙古人的文獻材料,相當一部分是他們整理撰寫的。很自然地,他們傾向於保留對蒙古人不利的陳述。蒙古帝國建立後,各區域的統治者都極力促成貿易往來。北亞草原的牛羊、馬匹、奶製品大量輸入元帝國,中國的絲綢、瓷器、柑橘,通過海路出口到波斯和中東。相應的,那裡的香料、珍珠、駱駝也不斷地運往東方。歐亞大陸被編織成一張巨大的商貿網絡,整個蒙古帝國,都在做生意。貫通歐亞的商貿網絡,一方面促進了商業繁榮和文化交流,另一方面,也將負面效應急劇放大。比如可怕的瘟疫。
14世紀30年代,元帝國爆發鼠疫,人口銳減二分之一。而一支接一支的蒙古商隊,又將鼠疫傳遍了歐亞大陸。這就是讓歐洲人聞之色變的黑死病。從1340年到1400年,世界總人口多損失了7500萬以上,平均每年超過100萬人。
但蒙古帝國的影響仍然存在。比如,明清兩朝繼承了元朝的疆域和制度。而在伊利汗國的基礎上,形成了現代伊朗;在金帳汗國的基礎上,形成了今天的俄羅斯。這種延續,比語言、宗教和生活習慣上的影響,更加普遍。
感謝閱讀、點讚、分享、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