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創事記
歡迎關注「創事記」的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劉珊珊
來源:極點商業(ID:jdsy2020)
從目前市值、公司體量對比來看,周鴻禕已快連雷軍的背影都無法看到。不過,好鬥始終是周鴻禕本性,他的內心,恐怕不甘於無情現實——他還有機會,追上雷軍的背影嗎?
2021年初,年滿50歲「知天命」的周鴻禕,走在了命運十字路口。
1月5日,360發布公告,稱以非公開發行方式,向17家對象發行3.81億股,定價12.93元/股,共募集資金49.3億元。其中,有國家隊股東、國有資本參與。
這個看似利好的消息,因為募資金額只達原來一半,耗費兩年之久才推出等諸多原因,被業界評價為「慘澹」。同時,還被質疑為「解禁割韭菜」。
「慘澹」原因和360在資本市場的表現有關。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國內外網際網路科技巨頭股價大多一飛沖天情況下,360以全年34.41%的下滑率,超過愛奇藝、攜程等,成了2020年國內超百億市值網際網路企業股價下跌之王。
壓力不僅如此,周鴻禕在3年前帶領360從紐交所私有化,借殼江南嘉捷回歸A股時所籤下的對賭協議,已到最後期限——2017年至2020年,360需在四年內完成130.5億元的扣非淨利潤。否則,面臨股份及現金賠償。
至2020年,還有28.64億元需要完成。不過,2020前三季度,360隻完成14.97億元。這意味著,在第四季度,360必須要實現13.67億元的扣非淨利潤。
「目前情況來看,360應很難完成了,進行股份及現金賠償恐在所難免。」一位A股市場資深分析人士如此表示,在股價、營收、淨利潤等業績持續下滑下,360想在一個大環境艱難的季度完成三個季度的工作量,基本不太可能。
種種壓力下,活躍網際網路20來年,喜歡懟天懟地的「紅衣大炮」周鴻禕,最近兩年變得格外沉寂——就連媒體,也似乎將他遺忘,沒有人再給他寫下一篇「人民懷念周鴻禕」。
而經常與周鴻禕進行對比,只比他大一歲的湖北老鄉雷軍,卻帶領小米一路高歌猛進,手機銷量全球排名達到第三,市值也在屢創新高后躋身「千億美金俱樂部」。「春風得意」的雷軍,還親自參與直播帶貨為小米11站臺。
作為同出湖北的知名企業家,網際網路圈響噹噹的風雲人物,20多年來,外界總是津津樂道於周鴻禕和雷軍的恩恩怨怨和直接交鋒——曾有媒體就在2015年統計,周鴻禕與雷軍之間至少有過5次互有勝負的商業對決。
因此,儘管從目前市值、公司體量對比來看,周鴻禕已快連雷軍的背影都無法看到。不過,好鬥始終是周鴻禕本性,他的內心,恐怕不甘於無情現實——他還有機會,追上雷軍的背影嗎?
01
周鴻禕之敗開始於「最後榮光」
回頭看去,周鴻禕徹底落後於雷軍,竟是從2018年的「最後榮光」開始。
2018年2月底,在花費巨大代價後,360正式回歸A股,此後市值一度超過4400億元,成為當時A股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
如果這個市值能持續,那麼48歲的周鴻禕,將在本命年以近千億身價,登上胡潤百富榜前列,直追馬雲、馬化騰和雷軍。
彼時,周鴻禕難以壓抑激動心情,發了一條「紅紅火火」的置頂微博:「上市不是終點,是一個新的起點,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周鴻禕顯然忘記了一句話:所有命運饋贈的禮物,早已暗中標好了價格。他尚未來得及品味榮耀,資本市場就開始急劇變化,360股價一路下跌,2018年底已從最高點66.5元下跌到20.37元,直到現在都未能翻身。周鴻禕個人持股財富也縮水了900多億元,首富之夢徹底破滅。
周鴻禕衝刺A股同時,終於帶領小米渡過艱難時刻的雷軍,也在當年2月年會上放出豪言:小米手機要用10個季度重回國內第一!
同年7月,小米正式登陸港交所,雷軍以絕對C位,迎來了屬於他的敲鐘時刻。儘管小米股價先抑後揚,甚至在2019年第三季度,從「年輕人的第一隻翻倍股」變成了「年輕人的第一隻腰斬股」。但小米基本盤仍然穩固,手機銷量超過了1.2億部,坐穩世界第四。在2018年全球億萬富翁個人財富增加最多排行榜中,雷軍以86億美元位列增長榜第二名,僅次於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
花費巨大代價回歸私有化,卻沒能讓360走上正軌,周鴻禕的內心滋味,從他在朋友圈的感嘆,可見一斑:
「我的人生竟然如此失敗,沒有任何意義。」
幾乎沒有網際網路大佬,說過這樣對人生失去希望的話,何況還是「鬥士」周鴻禕。儘管周鴻禕後來解釋為挫敗感源自平衡不好工作和家庭的無能,但大家都不信,以至於真實原因至今是個謎。
所有猜測中,或許最接近的是,當周鴻禕從借殼到排隊IPO,又回到借殼,籤下影響至今、中概股私有化最為昂貴的一份對賭協議不久,CDR試點意見就下達,意味著像阿里、百度、京東等概念股,只要滿足市值不低於2000億人民幣的要求,都有望通過發行CDR直接回歸A股。
儘管CDR很快不了了之,但隨後港交所《上市規則》正式生效,加上科創板和註冊制改革消息傳出,業內普遍認為,概念股回歸或二次上市再無障礙。後來的事實也證明,境外上市中概股,無論回歸A股,還是直接登陸港交所,都沒有360所付出的代價巨大。
相比周鴻禕的「生不逢時」,運氣也幫了雷軍一把——雷軍原本希望帶領小米在香港和內地一起上市,成為國內第一家CDR企業。資本市場風雲突變下,小米的CDR計劃不得不突然擱淺,不過港交所卻送來了及時雨,一路大開,小米得以閃電速度在港上市,成為港股市場首家執行「同股不同權」機制的上市公司。
而從結果來看,360堪稱代價最大、最失敗的一次中概股私有化。過去兩年間,其市值從最高峰下滑到現在的1170億,蒸發了3300億。業績上,營收、淨利潤、扣非淨利潤均為同比下滑狀態,2020年前三季度財報營收只有79.74億元,同比下滑16.26%。甚至,就連2018年看起來不成問題的對賭,也困難重重。
作為曾經的中國第四大網際網路公司,如此持續下滑的市值、股價、業績數字,確實慘澹了些。不說市值先後突破6500億美元的騰訊、阿里巴巴,就連美團、字節跳動、滴滴、快手這些後起之秀,也超過360太多,成為趨之若鶩的明星公司。
最讓周鴻禕受傷的,或許是兩家公司。第一家顯然是小米,另一家或許是從360分拆、獨立上市的奇安信,在曾和周鴻禕多年並肩作戰、最終分道揚鑣的齊向東帶領下,奇安信已成為網絡安全市場增長最快的企業之一,最新市值也超過了925億元,幾乎與360持平。
倘若當初360不那麼急迫,而是排隊IPO或去港交所,那麼就不用背負巨額債務和高昂的對賭協議——360會不會迎來另一種命運?
可惜沒有假設。畢竟,當初周鴻禕也是在A股暴風影音300倍的刺激誘惑下,不惜花費巨大代價也要加速回歸。
02
移動網際網路風口不敵小米是落後根源
從公司體量看,周鴻禕現在就快連雷軍背影都看不到了。具體到業務,360還在一些細分業務上,與小米苦苦競爭多年。
那就是被周鴻禕看成360大安全戰略中面向家庭安全解決方案的智能硬體。在最新財報裡,360智能硬體業務收入為16.76億元,僅次於網際網路廣告及服務排第二。
如果只是單純看數據,似乎還不錯,若和小米對比,顯然也不是一個量級。2020年第三季度,小米在ALOT部分業務的營收同比增長16.1%達到181億元,超過360的整整十倍。
與此同時,360智能硬體業務近兩年的毛利率正在連續下滑,從2017年的20.74%,下降到2018年的17.77%,再到2019年的14.98%。而小米IoT的毛利率,則由2019年第三季度的12.8%升至2020年第三季度的14.2%。兩者相當接近,考慮到小米IOT產品的出貨量,其盈利相當可觀。
IOT布局中,早在2013年,360就以兒童手錶開始涉足智能硬體領域,隨後又在2015年拓展出路由器、攝像機、記錄儀、智能門鎖、門鈴攝像頭、掃地機器人等IoT產品線,高調對標小米生態鏈,兩者因此大打出手——雷軍剛宣布小米智能硬體利潤壓縮至「1元錢」,周鴻禕就隨即表示要「倒貼錢」。
私有化後,360的IoT業務回歸理性,主要聚焦家庭安全場景定位尋求單點突破,以兒童手錶、路由器、記錄儀等為主,並未打造全品類的IoT生態規劃。但這同樣是小米生態鏈重點布局的領域,兩者仍在暗中較勁。
在IoT產品的思路與邏輯上,兩者思路一樣,都是依託性價比+爆品策略搶佔市場。不同之處是,360隻有部分產品是來自生態鏈企業,至今沒有建立生態,小米的核心是自建生態,產品大多來自生態鏈企業。最新數據顯示,小米投資的公司已經超過300家。去年12月,小米生態鏈企業石頭科技股價一度進逼900元,被網友稱作「科技股茅臺」。
從智能硬體技術和品牌優勢來看,360顯然也不如小米。
「360在IoT上的品牌積累不足,產品沒有鮮明特色,定位也大多是亦步亦趨。」一位長期觀察智能家居的行業人士就表示,相比之下,作為頭部手機廠商之一,小米手機對生態鏈企業帶動作用明顯,無論是品牌影響,還是渠道優勢,或者供應鏈話語權等,在業界都處於領先地位,大部分企業在初進入loT領域時,無論被動還是主動,多多少少都會被宣傳為「對標小米」,而沒有聽說過誰會「對標360」。
以智能家居為入口實現人物互聯、萬物互聯,早已成為巨頭布局loT領域的共識。除了雷軍宣布要投入100億元,讓「手機+AIoT」雙引擎戰略成為小米未來10年、20年的核心戰略,還有華為、OPPO、百度、阿里等眾多競爭,360智能硬體的未來並不樂觀。
與小米、華為相比,360最大短板是,IoT業務沒有手機這一重要流量入口和獲客渠道。
對周鴻禕而言,這又是一個不敵雷軍的「悲傷故事」——360手機業務最早可以追溯到2012年,當時小米手機出貨量剛過百萬,360嘗試與華為、海爾、阿爾卡特等品牌聯合推出「360特供機」,周鴻禕甚至為此以一人之力與整個小米高管團隊燃情撕逼,「小3大戰」持續多個回合。
上述合作失敗後,2014 年周鴻禕又聯手酷派組建合資公司「奇酷」,營銷模式與小米及其類似,周鴻禕在亮相發布會上調侃雷軍,「不說幾句湖北英語,都不好意思說是搞機的」。甚至,就連現場WiFi名稱都是「360-areyouok」。
到2016年,在經歷與酷派、樂視的「三角戀」糾葛後,「奇酷」品牌不復存在,360手機選擇堅守線上,但此時小米已經開始鋪設小米之家,360手機與風口再次擦肩而過。此後,360手機再沒了消息,直到2019年傳來暫停的消息。
可以看出,從抓移動網際網路風口角度來看,360和小米之間本相似,兩者都有手機以及IOT業務,甚至模式也差不多,但最終結果是一家從零開始,十年間成長為全球前三,一家錯失移動網際網路紅利,陷入苦苦掙扎之中。
03
周鴻禕終究還是不如雷軍
2012年,在一個論壇上,周鴻禕以重要嘉賓身份上臺演講,其主題是《移動網際網路的生存、轉型、布局和共贏》。1年後,在360主辦的全國大學生應用大賽上,周鴻禕又致辭說:移動網際網路是未來創業重要方向。
這多少有些諷刺。過去8年,無論是成立20年的騰訊、阿里巴巴,還是2010年才成立的美團、小米,更晚才成立的快手、字節跳動、滴滴等新勢力,都抓住了移動網際網路風口,成為時代主角。在2012年甚至更早就侃侃而談移動網際網路的周鴻禕,除了手機安全外,至今找不到一個有點影響力的移動網際網路產品。
手機、信息流、直播、短視頻等風口,周鴻禕的嘗試都很早,但最終一個都沒抓住:花椒直播活過了「千播大戰」,但最終偃旗息鼓;通過戰略投資成為第二大股東的熊貓直播,未能活過2019年……
如果時間倒退到2010年,這幾乎難以想像。彼時,高舉免費大旗進入殺毒軟體市場的360,讓所有殺毒軟體企業差點全軍覆滅,甚至就連雷軍回歸金山,也難以阻止周鴻禕的攻勢。
努力到最後,為何仍是一無所有?一位熟悉360的網際網路觀察人士就說,周鴻禕或許應負大部分責任,「比如直播,花椒方向不斷改變,從全民直播到娛樂直播、社交直播,定位從未明確,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周鴻禕不確定自己到底想要什麼。」
另外,在PC時代的「創新者、顛覆者」周鴻禕,在最需要創新的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失去了創新力,變成了跟隨者。這一點,在直接和雷軍競爭的手機業務、IOT業務上體現最為明顯——無論是手機業務,還是智能硬體生態鏈、渠道商城,都是在跟隨雷軍,相比提出「鐵人三項」的雷軍,周鴻禕又缺少這種戰略思維能力。
還有一點,也相當重要,那就是性格影響命運。從創辦3721開始,周鴻禕以無所顧忌、廣泛樹敵著稱,CNNIC、百度、阿里、騰訊,雷軍、李彥宏、馬雲、馬化騰,沒有周鴻禕不打的企業,沒有周鴻禕不懟的人。
這甚至包括美團創始人王興。這個被媒體廣為提及的故事,甚至還得追溯到15年前,初出茅廬的王興回國創辦校內網與紅杉接觸時,周鴻禕只看了王興一眼,就斷定王興是一個自大的 「海龜」——現在,美團市值是1.72萬億港元,約合1.43萬億人民幣,是360市值的整整14倍。
同時,他還是一個控制欲極強的人,無論是與外界的合作,還是內部管理上,都是「一旦他心裡認定了,就算遇到不同意見,也會強行推進他的意見。」自2018年2月A股上市以來,360就陸續爆出核心高管離職,就連合作十多年的齊向東,也最終分道揚鑣。
這導致的結果是,在雷軍組建「復仇者聯盟」時,周鴻禕卻越來越有點「孤家寡人」的感覺。
周鴻禕不是沒意識到這一點,他不止一次談到:個人精力有限再加公司內部並非真正的創業機制——因此在2019年,360內部向阿里和華為學習,成立了一個由七八位高管組成的EMT(經營管理團隊),但360顯然仍然是周鴻禕一個人說了算。
兜兜轉轉之後,360不得不回歸「老本行」,讓TOB安全市場成為「救命稻草」。這意味著將在政企安全市場上與奇安信展開正面競爭——在TOB業務市場,奇安信目前以18.1%的市場份額穩居行業第一。周鴻禕想要擊敗齊向東,並非易事。
命運有時就是如此有趣。如今承載著360未來希望的兩大業務,智能硬體和TOB安全市場,最大競爭是與周鴻禕恩恩怨怨糾纏最深的那兩個人。
2012年,在知乎,一位網友如此提問:「周鴻禕和雷軍相比,誰強?」彼時回答中,大部分選擇了周鴻禕。
時間給出了最終答案——如今的小米和雷軍,早不是十年前被360窮追猛打的金山和雷軍,甚至雷軍的目標也早不是國內市場,而是放眼世界。周鴻禕,又該如何去再講一個「反敗為勝」的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