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榮幸是,誰都是造物者的光榮。不用閃躲,為我喜歡的生活而活。不用粉墨,就站在光明的角落。我就是我,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
世界因不同而多姿多彩。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缺點,也都有屬於自己的閃光點,無論站在世界的哪個角落,我們都有理由讓自己盛開,做最燦爛的花朵!
職業沒有高低貴賤,就像美國前總統卡特的母親曾說的"當總統的兒子值得驕傲,當農民的兒子也值得驕傲"!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而把一樣東西玩到極致,本身就是一種成功。平凡不是因為事件本身而平凡,只是我們做得還不夠好。
只要能把手中的活做到極致,世界總會看到你的光芒,如曾給毛主席理髮17年的周福明,平凡的手藝人,也有不平凡的光芒!
01理髮結緣主席
自古揚州有"三把刀"聞名於世:一廚刀二剪刀三便是理髮刀!
周福明把便是誕生在人傑地靈的揚州的理髮師,他心靈手巧,20歲剛出頭,便是杭州小有名氣的理髮師,他是杭州美髮師的理髮員,雖然年紀不大,但手藝精湛令人稱道。
你若盛開,蝴蝶自來!只要你足夠優秀,總會遇見屬於自己不平凡的經歷,從而讓自己的人生發生驚天逆轉。
我們從小到大,理過的發不計其數,儘管很多時候,我們都算不上講究人,但在遇見的大大小小的理髮師中,卻不得不說有人手藝棒極了,但有的人手藝實在糟糕透了,且不說髮型的好與壞,有時候理髮的過程就很糟心。
腦袋上動刀子剪子已讓人很沒安全感,而糟糕的理髮師一會理髮刀磕傷了耳朵,撞傷了頭皮,那簡直不是在理髮,簡直在上刑,一路你是跟著心驚膽戰!
給領導理髮,除了過硬的理髮技術,還要有過硬的心理素質,不然你緊張得手抖,領導也跟著心顫,這個過程於彼此來說就都成為煎熬。
周福明會來給毛主席理髮多少有點巧合,但何嘗不是兩人的緣分,1959年底主席來杭州,結果生日那天原來的理髮師剛巧發燒,事不宜遲,只能找人頂上,而周福明便成為了最佳人選。
他沒有家庭和歷史的問題,而且思想進步是預備黨員,又有過硬的理髮技術,是理髮室的標兵,他有幸給主席理髮,是偶然又何嘗不是必然?
在杭州王莊對面的南屏晚鐘的室內遊泳池,周福明與主席首次見面,得知要給主席理髮,說不緊張是假的,不過主席卻對他非常和善,不僅與他握手,還與他一起聊天,說些家長裡短。
其實他的資料主席早已熟悉,只是為緩解他的緊張情緒,等他放鬆後,才開始履行今天的主要職責。
02細節決定成敗
周福明有一特點,不論在什麼場合,只要開始理髮就無所畏懼,在國家大事上主席是行家,但在理髮的手藝上他是專家,因而在本質工作面前,他極為淡定,相反緊張的是主席。
在刮鬍子時,主席老是憋著一口氣,鼓著嘴巴,主席配合周福明的動作實在有趣,有經驗的人一定知道,憋氣刮鬍子其實更費勁,特別是主席下巴上有一顆標誌性的痣,稍有不慎就容易出問題,因而此時周福明反過來緩解主席的情緒讓他放鬆別憋氣。
兩人的初次合作極為愉快,3個月後,主席再來杭州,便與周福明說:小周啊,把你帶到北京去,你同意不同意啊?
能給主席理髮是多麼至高無上的榮耀,但面對他急切的表態,主席卻和藹地讓他徵求單位領導和家人的意見。
周福明就這樣成為主席身邊的專用理髮師,而主席之所以會跨過杭州將他帶到北京,是因為之前在北京找的理髮師,在理髮時,總會不由的手發顫,渾身冒冷汗,緊張情緒是會傳染的,這樣主席也跟著緊張,這讓整個理髮過程都變得極為不舒坦。
他也沒有辜負主席的厚愛,為人聰明,極其重注細節,解決了主席身邊的很多困擾。
主席的頭髮硬,用主席自己的話說就是"怒髮衝冠",如此的發質並不好打理,但他卻在從不用吹風的情況下,將主席的頭髮打理的井井有條。
細緻的他總會用熱毛巾敷,然後再用蓖子反覆蓖。他給主席理髮的工作平時極為清閒,因而主席還培養他做自己的衛士,主席操心國家大事,他便替他操心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廬山的天氣潮,香菸也總會受潮,這對有著極大菸癮的主席來說實在太煎熬,於是他在煙盒下放一個燈泡,吸菸前開五分,一切剛剛好。
主席坐在床邊吃飯時,床高桌子矮,總要跪著雙腳,弓著背,看著就極其不舒坦,於是他便重新設計一張新桌子,還在桌子下設計了一個腳踏板。
為了讓衣服更符合主席省時、方便、舒適的原則,他還為主席做了很多假衣領和假袖口,不失體面還方便快捷。
他了解主席的生活習慣,還為主席縫補衣被,是主席生活中的得力助手!
03最後的衛士
主席晚年時身體變弱,無法在沙發上久坐,不然就會倚著靠背慢慢下滑,但作為國家領導,他肩上挑著是國家的重擔和責任,並不能累了就休息。
周福明便與工作人員一起想辦法,製作特製的沙發,在沙發座墊上掏洞,再將海綿墊打成蜂窩狀,讓主席坐得舒心,還特意送給周總理幾個,在與尼克森、田中角榮等重要外賓的會面中,兩人便是坐在這個奇特的沙發上完成的。
歲月不饒人,周福明就這樣勤勤懇懇地跟隨毛主席工作了十七年,在主席的教導下學會了很多,而主席的闔然長逝也讓他悲痛萬分,於是懇請為主席理最後一次發。
他就這樣跪著、躺著,為主席理完最後一次發,隨後,便再也壓抑不住眼中的淚水,哭得不能自已。
主席說他的名字好,既有福又有光明前途,但主席才是他生命中的貴人,事業上的伯樂,因為有主席才有今天的他,因為有主席及時送來的救命錢,患敗血症的兒子才能及時轉危為安……
主席的恩情他一直記得,他為主席扶柩守靈,每年主席生辰紀念日,都會前往紀念堂,在主席面前深深鞠三個躬,即便是1996年,他從中央警衛局辦公室退休後,也沒有離開主席,反而出任主席故居的管理,是主席名副其實的最後的衛士。
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知遇之恩一生難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