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娘舅》是由上海文廣傳媒公司(東方電視臺前身)投資拍攝的情景喜劇,從其1995年9月首播到2007年12月最後一集播放,總共經歷了12年的時間,著眼於上海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受到了廣泛的好評。
《老娘舅》系列經過前後4次改版,分5季,總共901集,每集長度10-20 分鐘,後期延長至30分鐘一集。隨著時代的發展,《老娘舅》本著與時俱進的宗旨,不斷改版、更新,先後經歷了弄堂篇、家庭篇、社區篇、兒孫篇,在留住老觀眾的同時吸引了更多的年輕觀眾,成為一個常辦常新的欄目。
1995年9月,東方電視臺創建了《百家心》,起初是每兩周一集,取材於市民百姓的日常生活,在石庫門實景拍攝。播出後,收視率迅速上升,甚至超過了當時流行的幾部電視劇。此版本無網上資源。
1998年7月,東方電視臺準備創立一個能與北方我愛我家系列情景喜劇抗衡的情景喜劇,依託原老娘舅系列在觀眾中的影響力,推出了以直接以「老娘舅」命名的室內情景喜劇,劇情上延續了原版老娘舅貼近民生的風格。它標榜自己為「海派室內喜劇」,全局以吳語(上海話)作為主要語言,這在當時中央提倡說普通話的情況下是很少見的,也間接推動了後期南方一大批打方言特色的情景喜劇的興起。第一次改版後的老娘舅獲得了很大的成功,收視率一度突破23.61%,總共100集。
2000年7月,為了適應上海快速的發展,老娘舅也適時推出了第二次改版,並重命名為《老娘舅續集》,總共111集,第一百零一集為特別版,續集的第一集為第一百零二集,由於續集中的2個第144集是電視屏幕製作時列印錯誤,其實是續集中的第四十五集和第四十六集,故事中的錯誤2集為手下留情和越幫越忙。老娘舅與他的家庭成員的活動不再局限於老娘舅家的客廳,而擴展到了整個居民小區,幸福小區。在一個劇集中,幸福小區曾被提示位於上海徐家匯區域內。小區內有一咖啡吧,由新增角色阿德、阿毛經營。而另一版本中從未提到的老娘舅的「鄰居」也作為新增角色在老娘舅與鄰居們中出現。這一版本的老娘舅特別注重針砭時弊,一些當時流行的新聞都給幸福小區的居民帶來一些影響。播出後,收視率也名列前茅。
2002年10月,為了與上海人的生活節奏同步,老娘舅第三次改版。並重命名為《老娘舅和兒孫們》。本劇中,此次改版被看作是其歷史上最成功的一次改版,雖然李九松對片中過於年輕化的一些元素不滿而退出劇組,但由於劇組新加入了阿慶這一角色在觀眾中廣受歡迎,本劇第一集為三喜臨門,新改版的老娘舅依舊保持了8%的收視率,且贏得了不少年輕觀眾。
2004年左右,老娘舅劇組再次進行了一次小型擴容,重新裝修了一下室內布景,名稱與主要人物設置並未做改變。
2006年,老娘舅再次改版。由於收視率的下降,促使老娘舅劇組再次改版擴容,名稱再次改變,主要人物設置也基本沒有變動,並重命名為《老娘舅家的鄰居們》。本劇中其實是將老娘舅改版,計劃拍攝的新作品《阿德與阿慶》,但播出頻率從每周2集增加到每天1集。由於播出頻率的增加,導致劇組工作量加大,劇本開始出現一些粗製濫造的局面,漸漸脫離實際生活,例如一些角色重複離婚-結婚-再離婚-再復婚等等。遭致不少批評,導致收視率更加下滑。後期,老娘舅為了吸引更多年輕觀眾,邀請了不少選秀明星擔任客座嘉賓,但收效甚微。整個系列在2007年中秋節後停播。
《老娘舅》以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為宣傳宗旨,以室內喜劇為載體,以貼近生活、講述老百姓的故事為創作定位,以和社會同步為發展目標。節目製作精良,藝術性強,社會、經濟效益雙佳。該欄目自開辦以來,深受電視觀眾喜愛,儼然成為人們茶餘飯後一道美味、獨特的開心果。
當年,每個在上海生活過的人都會對《老娘舅》系列情有獨鍾,對裡面的人物也非常熟悉。
目前網上在線的資源極少,才100多集。我本人從網上購買了相對全的版本,在本公眾號免費送給大家。
- 全5季,百度雲共891集(理論901集),共100G大小
- 滬語中文字幕
- 資源相當稀缺,網上有人甚至高賣500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