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喜劇系列回顧 - 《老娘舅》

2021-02-21 魔都人加油站

《老娘舅》是由上海文廣傳媒公司(東方電視臺前身)投資拍攝的情景喜劇,從其1995年9月首播到2007年12月最後一集播放,總共經歷了12年的時間,著眼於上海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受到了廣泛的好評。

《老娘舅》系列經過前後4次改版,分5季,總共901集,每集長度10-20 分鐘,後期延長至30分鐘一集。隨著時代的發展,《老娘舅》本著與時俱進的宗旨,不斷改版、更新,先後經歷了弄堂篇、家庭篇、社區篇、兒孫篇,在留住老觀眾的同時吸引了更多的年輕觀眾,成為一個常辦常新的欄目。

1995年9月,東方電視臺創建了《百家心》,起初是每兩周一集,取材於市民百姓的日常生活,在石庫門實景拍攝。播出後,收視率迅速上升,甚至超過了當時流行的幾部電視劇。此版本無網上資源。

1998年7月,東方電視臺準備創立一個能與北方我愛我家系列情景喜劇抗衡的情景喜劇,依託原老娘舅系列在觀眾中的影響力,推出了以直接以「老娘舅」命名的室內情景喜劇,劇情上延續了原版老娘舅貼近民生的風格。它標榜自己為「海派室內喜劇」,全局以吳語(上海話)作為主要語言,這在當時中央提倡說普通話的情況下是很少見的,也間接推動了後期南方一大批打方言特色的情景喜劇的興起。第一次改版後的老娘舅獲得了很大的成功,收視率一度突破23.61%,總共100集。

2000年7月,為了適應上海快速的發展,老娘舅也適時推出了第二次改版,並重命名為《老娘舅續集》,總共111集,第一百零一集為特別版,續集的第一集為第一百零二集,由於續集中的2個第144集是電視屏幕製作時列印錯誤,其實是續集中的第四十五集和第四十六集,故事中的錯誤2集為手下留情和越幫越忙。老娘舅與他的家庭成員的活動不再局限於老娘舅家的客廳,而擴展到了整個居民小區,幸福小區。在一個劇集中,幸福小區曾被提示位於上海徐家匯區域內。小區內有一咖啡吧,由新增角色阿德、阿毛經營。而另一版本中從未提到的老娘舅的「鄰居」也作為新增角色在老娘舅與鄰居們中出現。這一版本的老娘舅特別注重針砭時弊,一些當時流行的新聞都給幸福小區的居民帶來一些影響。播出後,收視率也名列前茅。

2002年10月,為了與上海人的生活節奏同步,老娘舅第三次改版。並重命名為《老娘舅和兒孫們》。本劇中,此次改版被看作是其歷史上最成功的一次改版,雖然李九松對片中過於年輕化的一些元素不滿而退出劇組,但由於劇組新加入了阿慶這一角色在觀眾中廣受歡迎,本劇第一集為三喜臨門,新改版的老娘舅依舊保持了8%的收視率,且贏得了不少年輕觀眾。

2004年左右,老娘舅劇組再次進行了一次小型擴容,重新裝修了一下室內布景,名稱與主要人物設置並未做改變。

2006年,老娘舅再次改版。由於收視率的下降,促使老娘舅劇組再次改版擴容,名稱再次改變,主要人物設置也基本沒有變動,並重命名為《老娘舅家的鄰居們》。本劇中其實是將老娘舅改版,計劃拍攝的新作品《阿德與阿慶》,但播出頻率從每周2集增加到每天1集。由於播出頻率的增加,導致劇組工作量加大,劇本開始出現一些粗製濫造的局面,漸漸脫離實際生活,例如一些角色重複離婚-結婚-再離婚-再復婚等等。遭致不少批評,導致收視率更加下滑。後期,老娘舅為了吸引更多年輕觀眾,邀請了不少選秀明星擔任客座嘉賓,但收效甚微。整個系列在2007年中秋節後停播。

《老娘舅》以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為宣傳宗旨,以室內喜劇為載體,以貼近生活、講述老百姓的故事為創作定位,以和社會同步為發展目標。節目製作精良,藝術性強,社會、經濟效益雙佳。該欄目自開辦以來,深受電視觀眾喜愛,儼然成為人們茶餘飯後一道美味、獨特的開心果。

當年,每個在上海生活過的人都會對《老娘舅》系列情有獨鍾,對裡面的人物也非常熟悉。

目前網上在線的資源極少,才100多集。我本人從網上購買了相對全的版本,在本公眾號免費送給大家。

- 全5季,百度雲共891集(理論901集),共100G大小

- 滬語中文字幕

- 資源相當稀缺,網上有人甚至高賣500人民幣。

 福利時間

相關焦點

  • 情景喜劇系列回顧-《噱佔上海灘》
    上次和大家分享了《老娘舅》,很多網友私信我要我幫忙整理《噱佔上海灘》的資源,今天我來了,帶著內容走來了。 走過了13年的歷程,海派情景喜劇《老娘舅》正式退出上海螢屏,從2008年1月6日開始,由《老娘舅》原班人馬打造的反映上世紀
  • 指路《老娘舅》阿德哥阿慶哥,最受歡迎的情景喜劇
    「超市是你家,東西隨便拿」就是《老娘舅》中「阿慶」的著名臺詞,還有那句有名的廣告詞:「珍珠奶茶真好喝!」《老娘舅》於95年9月開播,集上海及長三角地區的優秀滑稽戲、影視表演及戲曲表演特色於一劇,以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為宣傳宗旨,以室內喜劇為載體,以貼近生活、講述老百姓的故事為創作定位,以和社會同步為發展目標。
  • 老娘舅和他的兒孫們
    《老娘舅》,是由SMG(上海文廣傳媒公司)(東方電視臺前身)投資拍攝的情景喜劇,海派室內喜劇《老娘舅和兒孫們》,經過不斷改版,已然成為上海一檔廣受觀眾喜愛,頗具影響力的螢屏品從其1995年9月首播到2007年12月最後一集播放,總共經歷了12年的時間,著眼於上海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受到了廣泛的好評。其中一些角色,如「老娘舅」、「阿德」、「阿慶」等角色在上海觀眾中擁有頗高的知名度。
  • 那些年,我們追過的情景喜劇
    海派情景喜劇《老娘舅》一播就是12年,因此也比《我愛我家》有了更長的時間跨度,講述出更多的上海市井變遷。它從「老娘舅」講到他的家庭、鄰居和兒孫,一口吳儂軟語,也帶來了更多地方文化內涵。《我愛我家》大火後,英達接著嘗試不同場景的情景喜劇。上個世紀,中國人出行最常見的方式就是慢悠悠的火車,《候車大廳》的故事就發生在齊齊哈爾火車站。
  • 老娘舅、阿木林、阿慶……儂記得伐?
    《老娘舅》從其1995年9月首播到2007年12月最後一集播放,總共經歷了12年的時間,著眼於上海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受到了廣泛的好評,被譽為「海派」室內情景喜劇的經典之作。可以說老娘舅伴隨了一代人的成長!
  • 盤點豆瓣評分最高的10部經典情景喜劇,笑得死去活來啊啊啊
    小七今天整理了大陸豆瓣評分裡最高的10部情景喜劇,大家看一看笑一笑放鬆放鬆啊~TOP10:《麻辣隔壁叄》《麻辣隔壁》系列是導演李洪綢繼《毛騙》之後的又一力作,原創班底「挑大梁」,眾多新鮮血液加入,從劇本到拍攝無不展現出年輕人的「青春活力」。
  • 上海人心目中的老娘舅走了!小時候都是看他的節目長大的……
    童年記憶的「老娘舅」一路走好!青年時代即顯示出他不凡的滑稽才能,多次在文藝匯演中獲獎,特別擅塑造各種小人物的喜劇藝術形象。 他領銜主演的電視系列小品《老娘舅》收視率更是名列前茅,成為東方電視臺的名牌節目。
  • 上海老娘舅滑稽名家李九松逝世
    原標題:活躍在舞臺和螢屏數十年為觀眾帶來歡樂上海「老娘舅」滑稽名家李九松逝世李九松(右)與王汝剛是長達40年的合作夥伴,在臺上為觀眾奉獻了許多節目。(資料照片)本報訊(首席記者黃啟哲)南北曲藝界在昨日痛失兩位藝術家。
  • 上海人心中的「老娘舅」離世!一路走好
    今天(29日)下午,主持人曹可凡在微博公布,上海市人民滑稽劇團表演藝術家、江南地區家喻戶曉的」老娘舅」李九松去世。曹可凡在微博上說,「上海人心中的「老娘舅」走了。願李九松先生,一位畢生為大家帶來笑聲的大好人,一路走好。」李九松是江蘇海門人,1934年11月出生。
  • 再見李九松丨上海人心中永遠的「老娘舅」,願您在天上依舊還是那個可愛的老頑童啊
    他尤其擅長塑造各種小人物的喜劇藝術形象。在滑稽戲《蘇州兩公差》中扮演小公差,《孝順兒子》中扮演老年痴呆症患者,各類角色均惟妙惟肖,恰到好處。我們滑稽戲講究說、學、演、唱。說,說各種故事,學,學各種方言,唱、演他都很在行,你別看他在臺上動作不多,但全部到位,尤其做下手的,有句話說上手扔下來一千斤託得住,扔下來四兩也照樣託住,這個真是了不起。
  • 今晚起,《老娘舅和他的兒孫們》重播
    而「老娘舅」這個稱呼,最早也是起源於他和王汝剛合作的作品《頭頭是道》,這一叫就逐漸叫出了名聲。從1995年開播到2007年最後一期,《老娘舅》伴隨著上海電視觀眾,走過整整12個年頭。從那以後,他就成了「老娘舅的代言人」。
  • 上海再無「老娘舅」
    沒有老娘舅的童年是不完整的!在上海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李九松,老娘舅,藏在上海人的青春裡。老娘舅,就是這樣一位有威望、講公道的年長者,他為人正直善良,熱心社區事務活動,但也因為喜歡管閒事,惹出不少笑話。老娘舅的劇就是上海人的生活百態都說,「北有趙本山郭德綱,南有王汝鋼李九松」,在阿拉上海人眼裡,老娘舅的劇為什麼總是讓我們笑不停,那是因為他演的都是上海這座城市的生活百態。
  • 情景喜劇,迴光返照
    如今,情景喜劇已經很少出現在大眾視野中。除了紅黑參半的《愛情公寓》系列,近年可以叫得上名字來的相關作品屈指可數。 作為國內第一部室內系列喜劇,該劇單集獨立成篇的創作方式、淋漓盡致的京味幽默,開創了國產系列劇的先河,為後來中國式情景喜劇的發展埋下了伏筆。
  • 情景喜劇德雲社情景喜劇《能耐大了》上線
    德雲社的情景喜劇《能耐大了》上線,這個《能耐大了》是網劇《林子大了》的續集,《能耐大了》不僅延續了之前在情節和人物設置方面的工作,而且在製作上也有了很大的提升。這部情景喜劇不僅由德雲社班長郭德綱監製,還由《屌絲男士》導演劉嘉殷,德雲社青年相聲演員張鶴倫、張雲雷、欒雲平、孟鶴堂、楊九郎、李鶴Biao主演。儘管郭德綱之前參與的電影和電視劇大部分,但他執導的喜劇電影《祖宗十九代》的票房也突破了1億。
  • 上海小囡熟悉的「老娘舅」一路走好!一場特別的追思會今天為他舉行
    上海小囡的記憶裡一定有一位熟悉的「老娘舅」。從1995年9月首播到2007年12月最後一集播放,情景喜劇《老娘舅》著眼於上海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也成為了幾代人無法抹去的回憶。隨著劇集的熱播,李九松扮演的「老娘舅」也深入人心。今年1月,李九松在上海中山醫院病逝,享年86歲。今天,李九松先生生前好友、同事等約百餘人來到上海福壽園人文紀念公園,參加李九松的落葬儀式,追思這位帶給上海人無數歡笑的老藝術家。
  • 淺析中國情景喜劇發展之路
    自2000年開始,情景喜劇的發展逐漸繁榮,2000年到2009年,平均每年播出的情景喜劇約為10部左右,除了英達導演之外,尚敬導演、寧財神編劇等情景喜劇創作者也逐漸進入觀眾的視野。其中,2002年到2004年間,每年更是有不少於15部情景喜劇播出。然而,到了2010年以後,情景喜劇的發展不盡人意,除了播出數量少之外,創作也停滯不前。
  • 上海人最牽掛的「老娘舅」李九松走了
    從上個世紀80年代即顯示出他不凡的滑稽才能,多次在文藝匯演中獲獎,特別擅塑造各種小人物的喜劇藝術形象。在滑稽戲《蘇州兩公差》中扮演小公差,《孝順兒子》中扮演15歲兒童,各類角色均惟妙惟肖,恰到好處。
  • 除了《老娘舅》,原來有這麼多上海臺的電視劇陪伴我們長大!
    首播時間:1995年1995年9月首播到2007年12月最後一集播放,總共經歷了12年的時間,並改版到老娘舅的2.0、3.0版本,毫無疑問,它是「海派」室內情景喜劇的最強經典。在3.0版本《老娘舅和兒孫們》之中,老娘舅、老舅媽就很少出現,轉而代之圍繞的是阿慶、阿德、杜祿冠的故事。
  • 2020上海影視四季沙龍:讓人思考的喜劇,現在太少了|情景劇|沙龍...
    不少平臺願意為了好的喜劇砸下重金,據演員閆學晶透露,《鄉村愛情故事》《劉老根》這樣的口碑系列喜劇,在劇本成型前,網絡平臺就迫不及待要出錢購劇,就是因為喜劇的點擊率不容小視。但是在整個市場中,最缺的影視劇作品也是喜劇。芒果TV文學總監朱麗美坦言,芒果TV最近幾個月某劇場欄目收到共303個項目,喜劇只有8個,而這8個裡面,「也不能說都是完完整整的喜劇,而是大概念層面的輕喜劇。」
  • 2020上海影視四季沙龍:讓人思考的喜劇,現在太少了
    不少平臺願意為了好的喜劇砸下重金,據演員閆學晶透露,《鄉村愛情故事》《劉老根》這樣的口碑系列喜劇,在劇本成型前,網絡平臺就迫不及待要出錢購劇,就是因為喜劇的點擊率不容小視。但是在整個市場中,最缺的影視劇作品也是喜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