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比亞迪暫成為中國車企市值第一,但新能源車估值尚未完全體現

2020-12-27 深圳智通財經
公司

中金:比亞迪暫成為中國車企市值第一,但新能源車估值尚未完全體現

2020年7月10日 08:33:35

中金研究

本文源自微信公眾號「金車研究」。

公司近況

截至2020年7月8日,比亞迪暫站上中國車企市值第一的位置,是資本市場對其背後一條完整新能源產業鏈的估值重構,但我們認為比亞迪作為整車部分的估值還尚未完全體現。

評論

截止至2020年7月8日,比亞迪成為中國車企市值最大的公司。第二至五名分別為上汽集團、蔚來汽車(考慮可轉債和戰投攤薄)、吉利汽車和廣汽集團。比亞迪暫站上中國車企市值第一的位置,是資本市場對其背後一條完整新能源產業鏈的估值重構,但我們認為比亞迪作為整車部分的估值還尚未完全體現。

比亞迪今年以來的股價上漲可以分成三個階段:

刀片電池拓展鐵鋰適用車型,比亞迪重回熟悉賽場。刀片電池通過能量體系比的提升(從251Wh/L提高至332Wh/L),將鐵鋰路線電池從A00/A0級別車型拓展至A級及更高級別市場,可以使A級車載電量達到60kWh,對應續航裡程達500公裡。且我們預計鐵鋰刀片電池較622三元成本下降幅度可達25%以上,性價比突出,也進一步提升外供預期。自從1月11日電動汽車百人會上比亞迪首次提及刀片電池,電池格局預期反轉帶動比亞迪開啟了第一階段的上升通道。

車載半導體完成重組,自主IGBT有望實現外資替代。比亞迪半導體包含晶片設計、晶圓製造、封裝測試和下遊應用的垂直一體化產業鏈,下遊覆蓋了汽車、工控、消費等領域的應用,特別是依託汽車業務,2019年我們預計IGBT供貨量約為20萬套,測算自供部分營收或在6億元,疊加外供公共領域及其他品牌新能源車,我們預計19年比亞迪半導體IGBT模塊營收超10億元。截止2020年7月8日,國內可比公司斯達半導交易在55倍P/S TTM,對應市值415億元;海外可比公司英飛凌長期交易在3倍以上P/S TTM,目前市值約2200億元。我們認為若按照2025年比亞迪半導體能做到15%全球市佔率對應100億元營收,按照4倍P/S,市值可至400億元。自4月15日公司宣布比亞迪半導體擬引入戰投,至5月26日公司宣布引入戰略投資者,此為股價的橫盤調整階段。

寄託於「漢」實現品牌向上,目前訂單較為飽滿。作為公司今年重磅車型,旗艦轎車「漢」預售價為23-28萬元,分為插混和純電兩套動力系統,目前已經獲得超過2萬個訂單,我們預計其在7月中實現交付。市場普遍看好「漢」的造型和背後的技術實力,自「漢」發布來不斷增加的訂單數成為了股價上行的催化劑。

目前按照我們對比亞迪的分部估值,傳統汽車及雲軌給予估值0億元,新能源整車788億元,比亞迪半導體400億元,比亞迪電子312億元,電池1090億元。其中2020年新能源整車估值僅60(萬元/輛)的 EV/銷量,相較於目前的特斯拉400(萬元/輛)和蔚來汽車360(萬元/輛),仍有向上空間。目前新能源整車估值的抑制因素主要有3點:1)比亞迪2019年銷售新能源泥頭車約3000輛,但這部分長期看不具有可持續性;2)2019年公司銷售新能源車中網約車比例為36%,個人消費者偏好程度並不高。3)2020年上半年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售6.1萬輛,同比-58%,降幅較大。

而我們認為DM4.0降本提質,PHEV有望迅速平價,目前整車部分估值尚未完全體現。我們測算,DM-p系統成本將從DM3.0的5.5萬元降至4.5萬元:刀片電池的採用可降本約5,000元,發動機降本約2,000元,電控、高壓線束等零部件通過設計優化和採購成本降低可節省約3,000元成本。同時,我們預計DM-i系統將通過傳動系統的精簡(無需DCT變速箱)和動力、電控系統的成本控制,額外降本約8,000元。因此,DM-i系統和傳統燃油系統成本差額將降至2萬元左右,若考慮PHEV一萬元以上的購置稅優惠和8,500元補貼,我們認為PHEV車型將迅速走向和燃油車的平價,並帶來比亞迪汽車業務競爭力的大幅提升。

估值建議

維持公司盈利預測不變。基於SOTP,考慮公司多項業務估值提升(新能源車、半導體和電池),我們提升A股目標價13%至95元(15%上行空間),H股目標價23%至86港幣(16%上行空間)。維持A/H股「跑贏行業」評級不變。

風險

新車銷量不及預期,電池外供進度不及預期

(編輯:宇碩)

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均竭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和可靠度,但不能保證其絕對準確和可靠,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不管是否侵權法下的責任或合約責任又或其它責任)

相關焦點

  • 超越比亞迪,蔚來成中國市值最高的車企
    超越比亞迪,蔚來成中國市值最高的車企大鵬評汽車我要分享新能源狂漲的勢頭還在繼續。上周五收盤,蔚來汽車股價以54美元/股收盤,總市值達728.4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788億元),超過比亞迪的4696億,成為中國市值最高的車企。
  • 蔚來汽車成為中國市值最高車企,股價飆升背後是泡沫嗎
    近日,以蔚來汽車(NIO)為代表的造車新勢力股價飆升。截至11月27日美股收盤,蔚來汽車總市值為728.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788.4億元),超越比亞迪成為中國市值最高的車企。因此就中長期來看,蔚來汽車的估值表現將與其市場佔有率相關聯。在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看來,新能源車目前在美國資本市場價格較高,存在一定的泡沫。估值是資本市場評價,對企業的發展沒有實際的促進意義。不過,高估值折射了投資者的心態和預期,資本市場有泡沫是也是對未來充滿期待的體現。
  • 中國車企資本市場的江湖地位,是蔚來、小鵬和理想給的
    11月27日,蔚來汽車美股收盤總市值達到728.41億美元(約合4799.57億元人民幣),作為對比,位居中國車企市值首位的比亞迪汽車11月30日收盤總市值為4696.50億人民幣,因此,蔚來在美股周一尚未開盤交易的時間內,得以暫時超越比亞迪成功登頂中國市值最大車企,位列全球車企排行榜第四位,排在它前面的分別是特斯拉
  • 解碼電動車造富神話:比亞迪、蔚來股價瘋漲 馬斯克成首富
    銷量不足老牌車企的百分之一,市值卻是對方幾倍,帶有互聯科技基因的新能源車企在2020年的股價表現,被部分投資者認為顛覆了以往的估值邏輯。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同樣深耕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北汽藍谷,因不具備互聯科技屬性,其股價在這一波浪潮中,始終沒能大幅上漲。
  • 中國網際網路車企為何扎堆新能源車?忽悠別人還是忽悠自己?
    但新能源車的機會和危險究竟在哪兒?整個行業嚴重依賴新能源車製造業高增長的拉動。所以比亞迪也有兩手準備,董秘李黔此前透露公司決定布局和擴容三元鋰電池產能,旗下的秦、唐、宋等產品也早在使用三元鋰電池了。中國車企為何煞費苦心鑽營新能源車?它們又是怎麼「創新」的?至於國內網際網路車企,三電系統(電池、電機、電控)的基本思路都是逆向特斯拉!
  • 理想,新能源車領域的懂王?
    一邊是市場需求的增長,一邊是市值的不斷攀升。商務部公布的1-11月累計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110.9萬輛,同比增長3.9%,歷史上首次由負轉正。且個人用戶對新能源汽車的需求佔比也在穩定上升。中金公司研報顯示,2020年三季度,新能源車的個人需求佔比為70%,同比漲幅12%。
  • 寧德時代、比亞迪股價齊創新高 新能源車又迎新起點?
    除了兩大龍頭外,當天新能車板塊其他產業鏈個股同樣表現不俗。華友鈷業、洛陽鉬業一度漲停,天齊鋰業、贛鋒鋰業漲幅居前,杉杉股份、德方納米、國軒高科、湘潭電化等漲超5%。國內產銷環比向好 國外特斯拉股價再攀高峰近期,新能車行業利好消息不斷。上周五(13日),高工產業研究院(GGII)通過發布的《動力電池月度資料庫》統計顯示,2020年6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生產約9.1萬輛,同比下降29%,環比增長21%;動力電池裝機量約4.70GWh,同比下降29%,環比增長34%。
  • 看不懂的新能源汽車股:市值翻倍暴漲超百年車企,銷量僅為零頭
    據全球上市公司市值排行網站companiesmarketcap11月25日最新股價數據統計,除新能源汽車龍頭特斯拉依靠超5000億美元市值坐穩了全球第一大車企的位置以外,在全球十大車企名單中,中國新造車企業蔚來也以729億美元的市值牢牢佔據了第七位。此外,以中低端燃油車起家的比亞迪,也正是搭上了最近這趟新能源快車,成功躋身全球十大車企行列,並排名第六。
  • 從特斯拉股價暴漲看車企估值變化 科技創新附加值不容忽視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助理許海東認為,特斯拉在美國市場銷售火爆、中國工廠的快速建成投產、準備將model Y引入中國生產等利好條件,以及擁有一些傳統車企所不具備的創新能力,讓特斯拉獲得了資本市場追捧。「我認為,特斯拉市值的上升是其品牌效應和汽車行業向電動化發展的趨勢導致的綜合結果。」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顧問杜芳慈表示。
  • 新能源車大爆發:寧德時代兩年暴漲11倍 機構最新研判來了
    來源:中國基金報新能源車大爆發!寧德時代大漲12%,市值突破7000億進A股前10,兩年暴漲11倍!比亞迪漲停周末利好刺激下,新能源車大爆發!新能車雙雄中,比亞迪漲停,電池一哥寧德時代迎來高光時刻。新能車雙雄大爆發,比亞迪漲停,寧德時代市值躋身A股前十。此外,科達利、三花智控、銀輪股份漲停;格林美、杭可科技、星源材質等紛紛跟漲。消息面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會議確定了2021年要抓好八大重點任務,其中包括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這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
  • 中金公司:產品差異化是造車新勢力成功範式
    我們梳理了在第一階段發展較好的新能源車企,各車企均擁有其特色標籤:特斯拉以科技感為標籤、蔚來以豪華品牌為標籤、理想以高性價比二娃家庭用車(大型SUV)為標籤、小鵬以高性價比的自動駕駛為標籤、上汽通用五菱以超高性價比代步車為標籤。而失敗的車企則產品千篇一律、目標客戶模糊。擁有鮮明標籤是成功的基礎,在此之上還需要解決痛點、創造需求。
  • 新京報:新能源車補貼延長 政策庇蔭車企能否躺贏?
    這次國常會出臺的延期政策,對亟待拉升銷售的新能源車企,特別是造車新勢力們無異於「雪中送炭」式的重大利好。以至於新能源龍頭車企特斯拉的中國區對外事務副總陶琳在其微博歡呼:喜大普奔。新能源車在全世界範圍內都受到各國政策大力扶持,去年,歐美日韓等多國出臺了力度更大的補貼政策,意在加大新能源車的市場份額,此舉在歐洲車市上已有體現,今年2月份歐洲新能源車的上牌量已經超越此前長期領先的中國,悄然成為世界新能源車上牌量位居第一的地區。
  • 以1%的銷量撬動數千億美元市值,智電化攪動車市資本漩渦
    而2019年一度徘徊在退市邊緣的蔚來汽車,也在今年漲成超10倍大牛股,並先後將2019年銷量規模是其376倍和234倍的通用、本田,拋諸其後,前者市值已漲至後兩者的約1.3倍、1.5倍。今年以來,這樣極具戲劇化的反轉和顛覆屢見不鮮,而背後,傳統燃油車和智能新能源車被時代放在對立面,電動化、自動駕駛成為資本市場的強力催化劑。
  • 特斯拉自造電池,會對國內新能源車造成壓力嗎?
    「矽谷基因」遇到「中國速度」,特斯拉市值一路突破900億美元,已經超過美國兩大傳統汽車巨頭通用與福特市值之和。中國媒體界也普遍開始了一種「特斯拉焦慮」,關於「狼來了」的聲音不絕於耳,將特斯拉入華看作是壓垮中國本土造車新勢力的最後一根稻草,也是傳統車企轉型路上的「野蠻人」。
  • 造車「三劍客」突然不香了?
    三大造車新勢力市值不斷狂飆,截至12月2日收盤價格,蔚來汽車總市值已經達到611.9億美元(約4016億元),僅次於比亞迪,成為中國市值排名第二的車企,市值也趕超上汽集團等傳統車企。小鵬汽車(XPEV)總市值已經達到376.9億美元(約2473億元),理想汽車市值達291.5億美元(約1913億元),被資本市場更加看好。
  • 比亞迪汽車業務慘澹?如此漲法一定會產生泡沫?
    在其帶動下,中外新能源車企漲勢令人矚目:蔚來今年漲了944%;理想、小鵬上市後漲幅分別為173%、189%;比亞迪A股、H股漲幅分別為251%、349%。如此漲法一定會產生泡沫!如果業績能夠跟上估值,泡沫會逐漸變得「堅硬」,否則早晚會破裂。比亞迪、特斯拉都是新能源車的先進者,如今守得雲開見月明,底蘊較「造車新勢力」不可同日而語,應當是穩健投資者的首選。
  • 特斯拉市值超越九大車企總合
    新能源汽車龍頭特斯拉儘管銷量不到全球1%,但市值卻超越此前一直獨霸全球榜首的豐田,躍居第一。12月15日,特斯拉市值在一天內增長了28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850億元),總市值達到606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97萬億元),一舉超過了包括大眾、豐田、日產、現代、通用汽車、福特汽車、本田汽車、菲亞特克萊斯勒以及標緻等九大汽車製造商的市值之和。
  • 價值回歸2020·第一集|跨十年全球車企市值TOP10
    五年後的2020年,特斯拉取代豐田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車企,並率領其「追隨者」——銷量同樣完全無法與傳統主流車企相提並論的新勢力們,集體強勢上榜,將傳統車企擠下榜單; 其二,中國車企近兩年上榜頻率提高。TOP10的中國車企中,不再只有「老大哥」上汽和比亞迪的身影。到今年12月1日,比亞迪排名第5、蔚來汽車第7。
  • 市值年內增長250%,比亞迪狂飆突進下亦有隱憂
    那天發生在11月5日, 比亞迪(002594.SZ)在A股和H股漲幅分別高達10%和16%,成為第一家在A 股市值突破5000 億元的車企,距全球車企市值第三的大眾汽車只有一步之遙,位居全球第四。一時間,比亞迪的市值成為業內熱議話題。
  • 特斯拉市值破千億,成全球車企新霸主:疫情或成「神助攻」?
    特斯拉市值超越豐田成為全球最有價值的汽車製造商,這個消息幾乎令人感到震驚,因為比起豐田、大眾這些擁有數百年雄厚歷史沉澱的傳統車企來說,特斯拉成立至今也不過17年,幾乎還是一個懵懂少年,而就是這家年輕懵懂的新車企,在實現盈利不足一年的情況下,股價在一年內翻了五倍,市值一路飆升,以至於超過豐田,成為全球汽車製造業的新的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