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為書香滿杭城 杭州圖書館館長劉冬全力推進「讀者側」改革

2020-12-23 浙江新聞

  「杭圖是一個非常溫暖的地方,平等、免費、無障礙的服務理念印在每一個杭圖人心裡,我只是接過接力棒繼續往前跑而已。」劉冬很低調,2012年從部隊轉業到杭州圖書館工作以來,他一直被這個地方感動。

  從2003年開始免費向公眾開放,到後來廣為人知的「不拒乞丐和拾荒者入內」態度,杭州圖書館始終堅持的理念就是以人為本、以讀者為本。因此劉冬在今年6月成為杭州圖書館新任館長後,力推的「一鍵借閱,滿城書香」改革也被外界評價為一項「讀者側」改革。目的只有一個:努力讓讀者借閱圖書的全過程更加舒服便捷。

  劉冬(左)在檢查圖書郵寄工作。 記者 姚穎康 攝

  親身體驗

  改進線上借閱

  劉冬是個操心的人。每天只要有時間,他都要跑一個地方——杭圖文獻借閱中心悅借書庫。

  進門處,三摞打包好的圖書包裹已近腰部。劉冬拿起包裹一個個仔細檢查,並向工作人員囑咐:「要包嚴實些,萬一下雨打溼就不好了。特別是書角,固定不好,運送路上容易彎折。」

  這個11月,杭州圖書館以「最文藝」的方式參與了「雙11」:讀者從網上借書,可免快遞費。「11月活動開始到現在,我們接到了1600多個訂單,共有超過1萬本書從網上借了出去。」劉冬介紹,這個數量,是去年的6倍多。

  事實上,杭州圖書館是國內最早推出線上借書模式的圖書館之一。但因為用戶不多,這一被稱為「悅借」的服務從2016年上線後一直沒有大面積推廣。今年3月21日,疫情期間閉館的杭州圖書館恢復了第一項服務,就是「悅借」。「受疫情影響,圖書館不開放,網上通道就派上了大用場。」劉冬說,這讓他們意識到,隨著線上借書常態化,進一步提升借閱體驗提上了日程。

  曾經身為軍人的劉冬,將一絲不苟的態度和習慣,帶到圖書館管理與服務改革中來。他先自己通過支付寶使用「悅借」,結果一本書從市民中心寄到黃龍體育中心附近用了3天。「送書的速度能不能再快一些?借閱的入口能不能再顯眼一些,流程能不能再簡化?」劉冬說,站在讀者的角度換位思考,先用用看。一次次體驗下來,他不斷對線上借閱服務提出新的建議和要求。幾輪改進後,今年9月,更新後的線上借閱功能開始試運行:在線借閱的操作步驟由原先的5個縮減至1個,真正實現「一鍵借閱」;杭州地區快遞送達的時間從3至7天縮短至1至3天;網借書籍從2萬冊增加到10萬冊……

  今年諾貝爾文學獎公布,美國女詩人露易絲·格麗克獲獎。劉冬第一時間關注到這件事:這位冷門作家一夜爆火,網上、實體書店都找不到她的書籍,但在杭州圖書館,有8本館藏。第二天,就有一位讀者通過「一鍵借閱」借走了一本。「恐怕她是當時杭城第一個拿到新諾獎著作的讀者。」點開「悅借」後臺,劉冬指著借閱記錄,開心地笑了。

  讀者反饋

  每一句都看過

  「借書如買菜、還書小哥帶、讀書更愉快。」前不久,劉冬為杭州圖書館服務改革拍了一條宣傳片,片中他說的這句話,就來自讀者對杭圖的真實評價。

  從和工作人員一起理書、上書開始熟悉圖書館事物,從杭州圖書館到杭州少年兒童圖書館,現在回到杭圖擔任館長,8年間,劉冬參透了一個道理:「做圖書館其實就是做公共服務。」他說自己是一名「服務員」:「我們希望用圖書館人的辛苦指數,提高杭州市民的閱讀幸福指數。」

  杭州圖書館微信公眾號的留言區,劉冬定期「追更」。好的評價他看著開心,建議與意見他更仔細地記在心裡,時刻想著如何讓讀者更舒心、便捷地看書、借書。

  正是這份一直記掛著讀者的心,讓劉冬沒有停下改革的腳步。比如之前推出「悅讀」活動,讓讀者不僅能在圖書館借書,而且可以在新華書店借新書,再還到圖書館裡。「後來有讀者給我們提意見,有時在書店找到了心儀的書,卻被告知因為副本量有限已經被借滿,對於暢銷類圖書能不能提升副本量。」劉冬說,這些意見和建議,成了他們提升服務的新起點。

  今年,除市區內四家合作書店,杭圖將悅讀活動延伸至「市民的家門口」(進企業、社區等),將中外文學類、少兒類深受市民喜愛的圖書類型的副本量增到100冊上限(以前為30冊),其他類目增加到80冊上限(以前只有20冊)。每人每年可借量從36冊增加到60冊,等於每個人全年平均一個月可以看五本新書。同時將「悅讀」服務推廣到9家區、縣(市)公共圖書館。

  「有時圖書館還沒來得及上架的新書,書店有了,能在書店直接借到新書看的杭州老百姓是幸福的。」劉冬笑著說。

  提升服務

  給你家的感覺

  在杭州圖書館內,劉冬最喜歡的莫過於讀者閱覽區:「杭圖90%的面積用於對讀者開放,閱覽區的書桌、沙發,玻璃牆映射進來的陽光,乃至柔軟的地毯,都讓人有一種回家的感覺。」

  對於熱愛閱讀的新老杭州人來說,杭圖就像一個永遠敞開懷抱的心靈家園。從2003年開始全國首創免費向公眾開放,杭州圖書館一直保持著「平等、免費、無障礙」的服務理念。11月開始,杭州圖書館作為全省首家試點,率先實現省、市圖書館文獻借閱服務通借通還。

  「這個問題也是讀者反映上來的。浙圖與杭圖相距不到10公裡,但文獻資源、借閱方式之間卻有著『遙遠的距離』,讀者和文獻從哪裡來,只能回哪裡去,數字閱讀與各類讀者活動也無法共享。就像是一座城市裡的兩座島嶼,如此相似卻又不能聯通。」劉冬說。在這次提升過程中,省市兩館合作開發數據交換平臺,克服了不同系統之間不兼容、無法連通的問題。「目前的試點只是第一步,期待不久的將來在全省範圍內實現,讓『數據多跑路、讀者少跑路』」劉冬說。

  作為杭州公共文化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杭州圖書館跟上數字城市的腳步,持續收集用戶的反饋數據並加以分析,比如通過對讀者構成、偏好的數據分析,進一步拓展「集成式」的線上服務,以覆蓋更多用戶群體;比如用大數據對讀者人群畫像、分析,推出更精準、有針對性的服務舉措,舉行更豐富更受讀者喜愛的圖書館文化交流活動等。

  偶爾午間難得的閒暇,劉冬喜歡到圖書館裡走走、坐坐,像一個普通讀者一樣。在書架中穿行,觸摸書籍時,他眉眼間滿是欣慰;而在書桌前坐下時,身姿挺拔,那份認真就如他對待工作的態度。

  「『有形』的圖書館是有限的,而『無形』的圖書館服務永遠在路上。如何讓溫暖持續的久一點?如何讓圖書館離家再近一點?」劉冬在一次次體驗中,不曾停止思考服務提升。他說,在縮短愛書人與書之間的距離上,杭圖的服務將會永遠在路上。

相關焦點

  • 身邊的答卷人丨杭州圖書館館長劉冬:全力推進「讀者側」改革 只為...
    初次見到杭州圖書館館長劉冬,記者就覺得他很親切,沒有距離感,有著一種溫潤的氣質。「杭圖是一個非常溫暖的地方,平等、免費、無障礙的服務理念印在每一個杭圖人心裡,我只是接過接力棒繼續往前跑而已。」劉冬很低調,2012年從部隊轉業到杭州圖書館工作以來,他一直被這個地方感動。
  • 最是書香能致遠!浙報點讚嘉興市圖書館館長沈紅梅
    這個不到1.6米的小個子,是嘉興市圖書館館長,小到書架位置擺放,大到圖書館二期項目推進,她都安排得妥妥噹噹。「讀者第一,服務至上,與時俱進,開拓創新。」貼在嘉興市圖書館一樓牆面上的12個字,道出了沈紅梅的心聲。
  • 杭州褚樹青支持拾荒者看書,湖北農民工「識惠東莞」,書香滿人間
    「如果有天堂,那裡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博爾赫斯。博爾赫斯,前阿根廷圖書館館長,同時也是《交叉小徑的花園》作者,很多人認為他是一名作家,但在我看來,博爾赫斯其人語言,文風,思想風格等等,頗具哲學家內涵。
  • 「傳遞書香 致敬軍人」│建軍節山西省圖書館圖書流通活動進軍營
    8月1日,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3周年之際,山西省圖書館走進武警某連隊開展了「傳遞書香 致敬軍人」圖書流通活動。
  • 杭圖勾畫「天堂模樣」 圖書館成為市民的「精神高地」
    杭州圖書館館長劉冬表示,「平等、免費、無障礙」的服務理念一直是杭圖人的初心,無論從我們館獨樹一幟的空間風格(90%的面積用於開放讀者,國內首創無障礙空間布局和家居式的閱讀風格),還是我們「零門檻」的惠民政策(「雙免一降」服務:聯合全市各區、縣(市)公共圖書館,在全國率先推出免押金、免逾期費服務,同時一改遺失外借圖書加倍賠償的傳統,降為一律按原價賠償,並免除文獻加工成本費),都體現著「以讀者為中心」不斷提升面向市民的服務理念
  • 這個「書香寶寶」滿一周歲了!為TA打CALL!
    2019年12月,在徐圖的書香部落,草嬰讀書會舉行了成立以來的第一場活動,如今這個「書香寶寶」已經滿一周歲了!此後,為紀念著名的英籍翻譯家戴乃迭先生的百歲誕辰,讀書會分別在北京的魯迅書店和上海圖書館的音樂沙龍舉行了特別活動。在北京,活動邀請到了作家李輝、雷音、張郎郎、羅雪村等,在上海,邀請到周德明、陳子善、周立民、章潔思、王聖思、馮春和樓乘震等來賓。
  • ...浙江省未成年人讀書節啟動 全省首家少兒紅色書房落戶杭州圖書館
    通訊員 李鏡媛 首席記者 張磊8月24日上午,第十六屆浙江省未成年人讀書節啟動暨杭州圖書館少兒紅色書房落成儀式在杭圖少兒分館舉行。省文化廳、市文旅局、省市圖書館、專業出版社相關領導嘉賓出席。啟動儀式由杭州圖書館館長劉冬主持。
  • 吉林省圖書館館長趙瑞軍:最大限度發揮圖書館的社會價值
    原標題:趙瑞軍:最大限度發揮圖書館的社會價值 安靜的閱覽室,海量的館藏資源,溫馨雅致的學習氛圍……走進吉林省圖書館,便進入了一個色彩紛呈的精神世界。濃鬱的書香,浸染了人們的生活,也使這裡成為很多人心靈的棲息地。 吉林省圖書館新館是我省重點文化項目,於2010年8月開工建設,2014年9月28日正式開放。
  • ...兩隻牛皮衣箱,捐回故鄉杭州!浙江圖書館首任館長「先生歸來」
    想來在晚清的杭州名人圈,僅相差一歲的陸元鼎和林啟,應當是認識的。1900年,62歲的林啟病逝,安葬於杭州孤山放鶴亭。後來擔任浙江省學務議長、主持浙江學務的陸元鼎,為林啟寫下題詩:「教育及蠶桑,三載賢勞襄太守;追隨有梅鶴,一龕香火共孤山。」陸家後人為這詩句而來?顯然不是。
  • 高曉松,你在杭州開的公益圖書館美哭我了!
    不過,今年的春天與以往有所不同,因為杭州又多了一處打卡聖地,高曉鬆開的公益圖書館——曉書館,不僅成為了一個全國性的文藝地標,而且在顏值上美出了新高度!!!多麼應景的一段話啊,雖然曉書館是高館長繼北京雜書館後開的第二個公益圖書館,他也曾多次在節目裡表示,要把雜書館做成「實實在在的詩和遠方」,但比起前者,後者似乎更婉約、更迷人,更契合我們心中所嚮往的詩畫般的情致。
  • 在家閱讀書香戰「疫」 湖北省圖書館開啟「線上講書」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通訊員劉虹)為配合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防控部署,湖北省圖書館發起在家閱讀•書香戰「疫」線上閱讀活動,長江讀書節積極倡議領讀者和講書人在戰「疫」期間發揮各自優勢,用書香逆風領跑,引導社會正能量,與讀者朋友們一起,共克時艱。
  • 群眾喜聞樂見是書香浙江「金字招牌」
    本報記者 黃琳通過H5進入中國數字閱讀雲上大會,在互動體驗區,杭州市民蘭燕拍了一張自己捧書閱讀的照片,隨後生成了一張大會合影漫畫照並分享在了朋友圈:我是閱讀大使,我為2020悅讀中國年代言。閱讀共享空間建在城鄉居民家門口為深入推進書香浙江建設,2019年,浙江省委宣傳部決定在全省設立「書香浙江·共享空間」。
  • 中國首位「圖書館館長」是誰
    我國圖書館的雛形始於周代,那時不叫圖書館,叫「盟府」,《左轉·僖公五年》曰:「勳在王室,藏於盟府。」意思是說,有功之臣受到王室封賞的記錄,都收藏在盟府裡。盟府是當時保存盟約、圖籍、檔案等與皇室有關資料的地方,可視為最早的王室圖書館。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圖書館館長」為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司馬遷《史記》上說,老子「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 台州灣時評丨圖書館「出圈」 讓書香漫城
    一方面,以書為本,通過更多元更豐富的集體性活動來培養私人化的閱讀習慣,讓圖書館成為吸納男女老少讀者的「熔爐」;另一方面,提升借閱的便利度和惠民度,讓城鄉的角角落落都變成一塊塊「小磁鐵」,隨時隨地吸納讀者。如果用當下比較時髦的一個詞形容,就是圖書館要學會「出圈」,打破以往「只是借書、看書之所」的觀念壁壘,進入到「起於書籍,但不止於閱讀」的良性文化生態圈。
  • 全省70多家圖書館館長、書店店長接力 直播「帶貨」
    根據她的介紹,安仁書院除了古色古香的建築,還有一項其他書店難以望其項背的資源:一萬多冊由四川省圖書館捐贈的圖書。散花書店的幾個連鎖店都設立在成都幾個著名的古蹟所在地,像文殊院、鐵像寺以及寬窄巷子。幾家書店從建築設計,圖書策劃到書籍擺設都非常有成都特色。
  • 為國家盡一點力!浙大圖書館101歲高齡老館長為抗疫捐款
    杭州日報訊 近日,浙江大學教育基金會抗擊新冠肺炎專項基金收到了一筆愛心捐款。捐款人,是浙大圖書館退休老館長遊修齡,今年已101歲高齡,是一位有著63年黨齡的老黨員。說起捐款原因,遊老先生說:「為國家盡一點力!」僅僅7個字,短小卻動容,這不僅是捐款,這更是一種力量。雖已是期頤之年,但百歲遊老思路清晰,精神矍鑠。他的心始終和抗「疫」中的國家、人民在一起。
  • 「最美圖書館」陷盜版書風波停業 義務館長道歉
    京郊的籬苑書屋,被美國一家網站譽為「中國地區唯一上榜的『世界最美圖書館』」。書屋位於懷柔交界河村,外側覆蓋有木柴,與周圍樹林環境融為一體。近年來,籬苑書屋名氣越來越大,吸引不少讀者前往參觀。昨天,一篇題為《滿是盜版書也能當最美圖書館,籬苑書屋打了所有讀書人的臉》的文章則讓書屋陷入「盜版書風波」。文章稱籬苑書屋充斥大量盜版書,引發網絡熱議。對此,籬苑書屋昨天回應表示道歉。昨天上午, 北京市懷柔區文委執法人員已經對書屋進行了現場核查。目前,執法部門已責令書屋暫停營業,並對涉嫌侵權盜版圖書進行取樣鑑定。
  • 圖書館館長李新碗一行調研復旦大學圖書館和同濟大學圖書館
    為充分了解同行先進的辦館經驗,增進交流學習,做好我館「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6月19日,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館長李新碗,副館長潘衛、郭晶、董笑菊,以及各部門主任和業務骨幹一行共13人,赴復旦大學圖書館和同濟大學圖書館展開調研。
  • 杭州圖書館向流浪漢開放 拾荒者借閱前自覺洗手
    在被贊「史上最溫暖圖書館」的杭州圖書館,就有一群每晚閉館才肯離場的流浪、拾荒者。拿起書,他們和其他讀者一樣安靜閱讀;放下書,他們依舊流浪。對他們來說,閱讀既非單純源於求知,也不等同於消遣。那些為數不多、可供他們日復一日沉浸其中的圖書館,成為他們了解世界和獲取精神慰藉的唯一「窗口」。而杭州圖書館恰巧打開了這扇窗,「溫暖」由此得名。
  • 張老師、張廳長、張館長,杭州這些地方有他的影子
    1950年10月,浙江圖書館全體工作人員合影。前排左7為館長張宗祥。1949年底,張宗祥在給沙孟海的信中提到,既是為社會服務,又在自己家鄉,非常榮幸,「惟年近七十,雖精神未衰,深憂不勝職事外一切煩擾」,因此只想當一個編輯。在眾望所歸之下,張宗祥接下了館長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