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仲夏。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例毛骨悚然的真實案例。
時隔33年,《殺人回憶》的元兇被逮捕歸案。
電影結尾的那一幕,宋康昊飾演的刑警多年後重回案發現場,在迷茫與不甘中直視鏡頭——與真正的兇手對視。
當時,電影與現實之間的交疊,令我驚奇了一身的雞皮疙瘩。
當時真的很震驚
而這種駭人聽聞的事件並不是電影,確確實實的發生在現實生活中。
韓國80年代以來最大的懸案,《殺人回憶》的原型——「華城連環殺人事件」
這次案件中,共有十位女性遭到迫害,最大的71歲,最小的只有14歲;
1986年9月15日受害人1,71歲老人。
同年10月20日受害人2,25歲家庭主婦。
同年11月30日受害人3,45歲女子。
同年12月12日受害人4,24歲主婦。
同年12月14日受害人5,21歲公司女職員。
1987年1月10日受害人6,18歲女學生。
同年5月2日受害人7,29歲主婦。
同年9月7日受害人8,54歲主婦。
1990年11月15日受害人9,14歲女學生。
1991年4月3日最後一位受害人,69歲女子。
當時為了調查,警方出動了超過百萬的警力,調查對象兩萬多人,指紋對照了四萬多人。
卻依舊沒有查到真兇,直到最近,才通過DNA比對,找到了有利犯罪嫌疑人,受害者的家屬也得到了一點寬慰。
韓媒公布的犯罪嫌疑人高中時期的照片與通緝照對比
我找了很多資料,儘可能的還原了當時華城連環殺人案的案件細節,以及所有你想知道的案件最新動態。
「 兇手的雙手沾滿了罪惡 」
故事發生在韓國西部一個叫京畿道華的城郡,那只是一個人口不到兩萬的小縣城。其中的臺安邑更是一片鄉村景象,隨處可見農田與山野。
八十年代的臺安邑,已經稀稀拉拉的建立了幾個工廠,流動人口也多了起來。
當時,當時魚龍混雜的社會下,每天都會發生幾起強姦案件。
《殺人回憶》劇照,就在案發地附件的工廠
1986年9月19日,一個平凡的下午,第一個受害者出現了。
正式秋收的時節,麥穗金黃,一位村民正在割草料餵牛,忽然間,一具下身赤裸的屍體映入他的眼帘——那是案件的第一個受害者,已有71歲的李某。
幾天前,李某帶著自家種植的蔬菜到市裡去買,順便到臺安邑看完已經出嫁的女兒。
在女兒家裡休息了一晚之後,由於掛念家中秋季繁忙的農收,連早飯都沒吃,清晨六點,便急急忙忙的趕回家中。
但是在一條人跡罕見的小路上,兇手襲擊了她,並把她拖入草叢中,鞋子和襪子散落在周圍。
《殺人回憶》的劇照,小縣城的秋天,四周都是金色的麥田。
法醫經過屍檢,確定死因是扼死,屍體沒有遭到性侵的跡象。不過警方在死者的襪子裡檢測出了陰液,疑似嫌疑人曾對死者進行了猥褻。
因為當時秋天多雨,犯人並沒有留下了犯罪痕跡,調查也一度陷入了瓶頸。
但噩夢並沒有醒來,僅僅只過了一個月,第二名受害者出現了。
第二位女性是村子裡的村花,長得頗有幾分姿色,被人發現時,正一絲不掛的躺在田地邊的水渠裡,年僅25歲的淑賢就這樣被殺害了。
據調查,死者是被兇手用絲襪勒死的。
此外,死者的胸口還被螺絲刀之類的東西刺傷,已有遭到性暴力的跡象。警方還在案發現場發現了,菸頭,牛奶盒,頭髮等物證,由此推斷犯人是b型血。
《殺人回憶》劇照,第二起案發現場。
雨天的陰霾並沒有放晴,同年的12月21日,警方發現了第三具屍體,那是22歲的桂淑,死因和前者類似,同樣是被絲襪絞殺,雙手被反綁在身後,緊身短褲套在頭上,並遭到性侵。
死者遇害當天晚上下著大雨,兇手還為赤身裸體的死者披上外衣。
但桂淑並不是第三位受害者。
四個月後,警方在田埂裡發現了25歲的權謀,屍體已經嚴重腐爛了,難以辨認。由於權謀是在12月12日左右失蹤的,所以推斷是在桂淑之前遇害的。
短短的四個月之內,竟有了四名被害者,而且案發現場相距不遠,行兇手法也極其相似。此時警方才意識到,這不是巧合,而是一起「連環殺人案」。
命案發生地都相距不遠。圖源韓聯社。
負責這個案件的是調查組組長河昇均,正是從第四起案件開始參與調查的。
看到一位位死者悽慘的死去,河昇均感到十分的憤慨。《死亡回憶》有這樣一句話「(看到那種場面)不生氣的人簡直就不是人。」
在案件進行的調查期間,他沒有一個晚上是可以入眠的,曾經38天沒有回家洗澡,「這是對兇手有仇恨才做的到的。」
可惜的是,在80年代,所有的信息技術都不發達,沒有電腦,沒有手機,沒有閉路電視,使得調查沒有一絲進展,警察當時由於條件受限,又缺乏大型的犯罪案件的經驗,警察的破案手法相當的粗暴,原始。
正如《殺人回憶》中提到的,「用腳調查」。
為此,警方派出了大量的人手,分散到各個村子裡,對村子裡的居民進行逐一排查,向村民打聽有沒有奇怪的人或事。
只要有可疑的男性,或者有前科的,就不分青紅皂白的抓起來,打一頓。
當時的警察正在審問嫌疑人。
當時的警察和無頭蒼蠅一樣到處亂撞,耗盡了人力物力,但卻毫無進展。
華城郡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即便真的用腳跑遍了,也是大海撈針,難有頭緒。
接下來又接連發生了第五起,第六起兇殺案,兇手並沒有因為他們的無能而停下自己的腳步。
轉機出現在第七期案件。
1988年的9月7日,52歲的主婦安某給經營飯店的兒子送泡菜,在回家的途中遇害。
她是被自己的上衣勒死的,雙手被胸罩反向綁在身後,下體還被塞入了六、七塊桃子的碎片。據警方推測,兇手在行兇之後,很有可能在屍體旁邊吃起了桃子。
《殺人回憶》劇中被害者下體中的桃子。
但和以往不同的是,這次的案件有了目擊證人。
在案件發生的當晚,一輛開往水原市的公交車疾馳在鄉間的小路上,突然,從路邊衝出了一個男子,截停了公交車,一邊罵著髒話,一邊上了車。
儘管當天晚上沒有下雨,男子的汗衫卻已經溼透了,路上,男子一直向司機師傅借火點菸,期間司機師傅還注意到他的手上沾上了一點桃子汁。
一直隱身在黑暗之中的兇手,終於有人目睹了他的真面目。
更具司機和售票員的回憶,一點一點的拼湊出了嫌疑人的長相特徵:
「年齡24~27歲之間,身高165~170cm,體型偏瘦,單眼皮,眼神犀利,有一點駝背……」
第七次案件後發布的嫌疑人畫像。來源:韓聯社。
警方這是也又有看似重大的突破,發現了一名倖存者。
原來在第二、三起案件之間,有一位曾經被兇殺搶劫,卻幸運的逃過了死神命運的女子。
這女子姓金,當天晚上,她在去教會的路上,突然被一名男性撲到並遭到了強姦。然後,男子讓金姓女子交出錢財,她示意自己的錢包剛剛在搶劫的過程中掉落在路邊。
趁著兇手去撿錢包的空隙,金女子瞅準時機,拔腿就跑,才逃脫了魔掌。
唯一倖存者建築的事情經過
在警方的詢問仲,金姓女子和司機都不約而同的說出了一個兇手的特徵:兇手他有一雙柔軟的手。
而就是這雙看似柔軟的手,奪取了無數女孩的生命。
有了兩位目擊證人,警察帶著司機,進行了長達一個月的摸排搜查。
調取了當地15萬名有相似特徵的男姓居民的資料,並讓司機通過圖片來做進一步的確認。
結果可想而知,像這種大規模的搜查,難免會有漏網之魚。
案件,再次走進了死胡同。
惡毒的作案
在進行了長達幾個月的搜索,終於,引起了韓國國民的嚴重不滿,對警方的無能指責也越來越多,對兇手的恐懼和不安情緒,籠罩了整個韓國。
「下雨天千萬不要出門。」、「外面現在有個和警察有關係的殺人魔」等一系列的話語使得本來就沒有頭緒的案子,更有了一些恐怖的色彩。
1990年的臺安,因為連續的殺人事件,村民都陸續離開家鄉。
倒數第二起案件發生在1990年的11月15日,事件的受害者是14歲的初中女生。
兇手時隔兩年之後再次犯案,而犯罪的程度也隨之升級。
會想起當時的被害者的慘狀,所有人至今都咬牙切齒,怒不可洩。
女學生被發現時,手腳被綁在身後,被上衣和襪子窒息死亡。胸口還被用小刀劃出了格子花紋,整整38道。
另外,死者的下體被塞進了原子筆,鋼勺,叉子等物件,而且據法醫調查結果顯示,死者的肚子裡還有沒有消化完成的食物,證明當時死者在死前的兩個小時內進過食。
《殺人回憶》劇照中,遇害的女學生。
在警局服務了半輩子的河昇均,一共處理過292起殺人案件,大部分殺人犯在犯案後都會急忙逃離,只有華城案的兇手「在強姦和殺人之後,把斷氣的小孩弄得傷痕累累,真是超越常識的惡魔。」
河昇均更是沒有一點掩飾地直言:「如果被我抓到了,不用上法庭,我會直接送他去見閻王。「
河昇均更是萬萬沒想到,到了1991年,這起駭人聽聞的殺人事件卻不知因為什麼原因戛然而止。
一共有10名被害人,除去第八起時間後來被證實為模仿作案以外,這個兇手,已經確確實實的殺害了至少九名女子。
第十起案發現場
這個兇手有自己的一套獨特的作案模式。
他一般都是先藏在鄉間的小路上或稻田裡,隨機捕獵路過的女性。另外,兇手從來不使用兇器,而是使用被害者的絲襪,胸罩等道具將被害者的雙手拷在身後,並實施性侵之後,再將其勒死。
可是,兇手為什麼突然之間停止了殺戮,眾說紛紜,有人說兇手可能已經死了,有人說兇手被抓了,當然,一切都沒有依據。
當時河昇均認為,兇手只要沒死,就一定會繼續殺人的。他曾經甚至對兇手隔空喊話:「我一定要見你一面,所以先不要死。」
隨著時間的流逝,警方的線索越來越少,案件也越來越難以找到證據。案件也就不了了之了。
2006年,追訴期即將到期,刑警正在翻看當年的記錄。
由於當年的怨,河昇均一直沒有放棄調查此案。
直至今日,河昇均還清楚的記著每一位被害者的樣貌,年齡,遇害地點,周圍的環境及當天遇害的天氣狀況。
只要一聽說韓國發生了性暴力時間,河昇均就會第一時間衝到現場,詳細的詢問嫌疑人的年齡,身高,與相貌特徵。
但這些努力似乎老天也不領情,兇手真如同人間蒸發一般,沒有了一點消息。
2006年,華城連環兇殺案到追訴期,河昇均也懷著怨恨帶著挫敗感退休。
「雖然別人都認為我是忠實的刑警,但我覺得自己是失敗的,刑警的任務不就是抓住犯人嗎?「
從此以後,華城連環兇殺案這一懸案,逐漸被人們所淡忘,淹沒到了新時代的建設中。
原第二起事件的案發地點,現在已經建起了高架橋。
而對於所有的受害者和當年的警察來說,此案始終是心中隱隱作痛的一根刺。
2003年,電影《殺人回憶》上線。河昇均從片名就開始感覺不滿:
「對於10條無辜的生命和他們的家屬,以及在案發現場日以繼夜地辛勤調查的數萬名警察來說,那是無法回憶的噩夢。」
然而,看著電影,當年關於兇殺案的記憶卻又一件一件的回想起來,河昇均禁不住的留下了眼淚。
水落石出
整整過去了三分之一個世紀,藉助今日先進的科技,當年焦頭爛額的案件終於有了進展。
近日,韓國警方通過DNA的比對,發現在釜山監獄中服刑的犯人李某,與華城連環殺人案中的第5、7、9起殺人案件現場搜到的DNA吻合。
而且,李某在案發期間,一直居住在1986~1991年,一直居住在華城郡臺安邑,距離案發現場僅僅5公裡。就在警察的眼皮子底下。
雖然曾經被警方列入嫌疑人名單之中,可是李某是O血型,不是警方當時認定的B血型,從而逃脫了抓捕。
專家分析,由於DNA一致的證據是強有力的,因此不排除當年案發現場沒有得到恰當的保護,導致證物被汙染的可能性,這方面還需要進行更詳盡的調查。
李某在1991年結婚生子,1993年移居清洲,並於1994年姦殺了妻子的妹妹拋屍,手法和當初的華城連環殺人案如出一轍。
然後李某被判無期徒刑,鋃鐺入獄了。
當時的李某被捕前的照片。
根據當時逮捕李某的刑警回憶,李某的妻子曾經哭訴,丈夫有變態性傾向,並且常常無緣無故的毆打她,還把孩子關在房間裡拳打腳踢。
儘管這起案件和之前的連環殺人案有很多相似之處,但清洲警方並沒有眼前的殺人犯,與之前的連環殺人案聯繫起來。
現如今,雖然已經找到了有力的真兇嫌疑人,無力感卻沒有消失——十五年的追訴期早已過去,嫌疑犯已經不會因為案件而受到懲罰了。
河昇均憤懣地說,「這不是只保護兇手的人權,而不保護受害者的人權嗎?」
釜山監獄
甚至,訴訟期已經過去,李某有權利拒絕向警察回答,警察也無權強制審問。
當時目前為止,李某三次都配合了警察的審問,然後他卻否認了華城連環殺人案的指控。
有專家研究認為,李某是出於自保,雖然已經被判處無期徒刑,但李某服刑已經超過了20年,且表現良好,是一級勞模犯,有很大機會獲得假釋。
據稱,李某在監獄裡過著平靜的生活,連聽到和自己有關的新聞都無動於衷。
《殺人回憶》劇中曾通過手部特徵來確定嫌疑人。
另外,現在環繞在大家腦海裡的最大的疑問就是,李某是否看過《殺人回憶》?
釜山監獄裡是有電視的,會不定期播放教育宣傳片,在節假日是會反映電影。據知情人士透露,監獄曾經播放過三次《殺人回憶》,但李某是否觀看就不得而知了。
曾記得《殺人回憶》的導演說過怎麼一句話:
「記憶的本身,就是懲罰的開始。「
一個殺人犯的出現,十幾個人的死亡,一代人的陰影。
殺人的回憶是無法磨滅的,時代的傷痛是無法掩飾的。
我是仲夏,我們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