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黎漢娜女士的Fenty Beauty開了新浪微博,炸炸趕緊去關注了。
雖然啥都沒發,也只關注了黎女士本人的官博和小紅書官博,但看這架勢,進駐中國市場指日可待。
前腳剛發現有官博,後腳就有朋友來舉報,在淘寶發現了假店。
就是這個叫「FENTY BEAUTY直銷店」的。
中招的不止黎女士,另一個網紅品牌Huda Beauty,也被扒出假店。
……真當我們的錢是大風颳來的嗎?
好氣哦,本炸今天就要來打打假,給你們扒一扒,淘寶天貓上的所謂「旗艦店」,誰是真,誰是假。
別上當,這些「旗艦店」都是假的!
FENTY BEAUTY直銷店
前面我們講到的假FENTY,就是這個啦。
黎漢娜女士的牌子大紅大紫後,就有人在淘寶上發現這個叫「FENTY BEAUTY直銷店」。
除了官方炫酷高級的畫風垮成9塊9淘寶風之外,還有一些破綻。
首先,它不是入駐天貓的官方旗艦店。
怎麼看?
像YSL、M.A.C、阿瑪尼這些正經大牌,官方旗艦店入駐的是天貓,店名下方會有「品牌直銷」的標誌。
而這家「FENTY BEAUTY直銷店」,只是一家淘寶個人店。
產品也只有零零散散的兩件,其中一個還是贈品。
光這兩點,就可以讓這個假FENTY在圈內禁言了。更何況當本炸想要向客服小姐姐諮詢授權的事時,人家假裝看不到,遲遲不回應,大概是被質疑得多了吧。
想無障礙買FENTY的爆米花們,官網溫馨提示,目前只有在外國的絲芙蘭和Harvey Nichols有售。
中國內地的絲芙蘭暫時還沒有,想要的只能找靠譜代購。
HUDA BEAUTY品牌企業店
還記得上個冬天,Huda的沙漠玫瑰盤風很大的時候嗎,炸我身邊就有幾個姐妹入了這個眼影盤。
連帶著整個代購圈也默契地一起漲價,官網價格是68美元,再怎麼打折,目前代購價也是400+才正常。
燃鵝,前陣子就有姐妹興衝衝跑來說Huda來中國開店了,還降價了,200塊有找。
炸我一聽差點起立鼓掌,結果……好吧又是個假的。
店鋪乍一看還挺一本正經的亞子,店名寫著「品牌企業店」,信誓旦旦的官宣體。
點開「所有寶貝」,嚯!不光賣自家產品,還好心給隔壁各大國牌帶貨,感動中國獎頒給你。
點開工商執照,發現主體叫「艾妃兒化妝品有限公司」。
抱著可能是授權代理的想法,炸炸去1688網上搜了一下。
1688網,不開店的可能不熟悉,它是阿里巴巴旗下的一個大型批發網站,也是淘寶店主們進貨的源頭。
輸入供應商「艾妃兒化妝品有限公司」,好傢夥,進貨價54塊,淘寶上扭頭賣100+。
退一萬步,即使貨源是真的(Huda的產品 ,有些確實是中國工廠代工),但一個品牌,是不會容許官網、實體店一個價,其他渠道另一個價,學過一點經濟商科的北鼻都知道,結果會導致兩方的價格逐漸趨同。
假貨蓋章!
契爾氏
這是一場「科顏氏」和「契爾氏」的恩怨情仇。
早在Kiehl's金盞花水剛火起來的時候,品牌中文名還叫契爾氏。
但那時候官方還沒入駐中國,也沒有在中國註冊商標的意識。
就有人惡意搶註了「契爾氏」的商標,再利用品牌效應,打擦邊球,給自己貼上「無添加、安全、溫和、修護」的標籤。
直到真正的Kiehl's某一天開竅了,進軍中國才發現,這個名字早就被人霸佔了,才官宣改為「科顏氏」。
所以現在Kiehl's的官方中文名就是科顏氏,在天貓也有官方旗艦店。
而這個不安分的「契爾氏無添加」,畫風是這樣的,也賣各種護膚品,大部分人一眼就能認出它們不一樣。
安耐曬
老網紅ANESSA小金瓶防曬,最開始也是被叫「安耐曬」叫到濫大街。
和科顏氏相似的苦情劇,也是等到風很大,品牌才進軍中國,結果安耐曬的名字早就被惡意搶註,還不要臉地也賣起了防曬產品。
仿冒品長這樣:
不過因為太惡劣,現在安耐曬在淘寶已經關門大吉了,就剩下空蕩蕩的微博。
那就,讓我們忘記這個它,默念三次「安熱沙」。
真正的ANESSA,大名是叫安熱沙,在天貓也有官方旗艦店了,認準它。
愛麗小屋
這個來自韓國的品牌,現在實體店也開得隨處可見。
很多人叫它「愛麗小屋」,其實它的官方中文名叫「伊蒂之屋」,敲黑板,請大家小本本記下。
淘寶上也有一個叫「愛麗小屋官方店鋪」的,長這樣:
logo、配色,看起來哪哪都像,但仔細看看這英文名:
假的叫ERISE,真的是ETUDE。
原版在天貓的官方旗艦店長這樣,認準「品牌直銷」。
之所以一直被誤會,還有另一個原因,就是山寨品牌的產品,從修容棒到眼影盤,不是視力5.0都分不清。
赫拉
前兩年韓系彩妝火的時候,HERA的氣墊也是風很大。
當時國內就複製粘貼,搶註了一個叫「赫拉」的牌子。
現在這個「赫拉」厲害了,直接入駐了天貓,還有「品牌直銷」的標識,看起來有模有樣,騙得好多媽媽阿姨跑去囤了一大堆貨。
其實此赫拉不是你以為的那個赫拉,這個叫HOLA。
別看商標下面寫著「澳大利亞」,店鋪主頁也打著澳洲進口的標誌:
在CFDA(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網站上一查,產地廣州,妥妥國貨。
我們熟悉的韓國品牌其實叫HERA。
目前HERA已經改名「赫妍」,同樣有天貓官方旗艦店。
說白了又是搶註商標的典型案例,利用品牌效應,取了一個同款中文名,經營成了一個假洋牌。
無印良品
無印良品也有假店你們知道嗎,就叫「無印良品旗艦店」,不是康師傅和康帥傅的關係。
連產品畫風也一模一樣,即使你買過MUJI也可能會被坑。
之前被曝出不是我們認識的那個MUJI,而是中國搶先註冊的品牌。相比MUJI,除了是簡體字之外,還省略了"MUJI"的英文。
連連看,你們眼睛累了嗎。
要我說,不應該叫「無印良品」,應該叫「無良印品」。
學會這些,就能擁有火眼金睛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搶註商標、碰瓷大牌的事?
品牌就像公眾號名稱一樣,都有個先來後到,誰先註冊了就是誰的。
當一個外國品牌風很大又還沒入駐中國時,就有一些人蠢蠢欲動搶先把名字註冊、佔坑,賣自家產品或者出各種山寨高仿,蹭品牌效應,讓不知情的買家上當。
所以就導致真正的品牌某一天突然開竅,覺得得進軍中國開店了,才發現,自己的名字早就被人註冊了,只能改名。
前面說的科顏氏、赫妍、伊蒂之屋、安熱沙,都是血淋淋的慄子。
那怎樣才能判斷一個「旗艦店」是不是真的?炸炸教你們幾招。
1、看產品畫風和正確名稱
這對經常混在網上的年輕人來說不是難事,像Fenty,炫酷的黎女士怎麼可能垮成淘寶9塊9包郵風格?
盜版契爾氏和正版科顏氏,也是兩個世界。
認準代言人昊然弟弟就行了
名字也很重要,很多國外品牌,中文名不一定就是你熟悉的那個,直接打開品牌官網,對應的中文名才是正宮。
2、看官網連結
有些品牌,像SK-II,在官網點購買,會出現購買平臺的連結,轉跳到的平臺,都是有授權的。
但這個方法只適合一部分品牌,有些沒有跳轉連結就只能靠其他方法了。
3、看標識和營業執照
前面說過的來複習一下,如果是官方的天貓旗艦店,而不是個人淘寶店之類的,那在電腦端首頁會顯示「品牌直銷」。
有些在手機APP上還會顯示「官方」。
但這個方法,對無印良品這種借用名字發展自己的品牌,並且做得紅紅火火的就判斷不了。
同樣都是「品牌直銷」。
這個時候可以看營業執照,在電腦店首頁頂端找到企業信息。
點開企業資質,就能看到是哪個企業在運營這個店。
我們認識的MUJI,稍微百度一下,就知道是上海的、有限責任公司、外國法人獨資。
而國內這個,是北京的投資公司。
如果是雅詩蘭黛這些大集團的品牌,就更容易判斷了。
比如M.A.C,看到雅詩蘭黛家就知道是真的。
但還有一種情況,如果品牌是官方的,運營方也可能不是自家,而是找的代理,就像明星經紀人一樣,幫忙打理事務。
比如歐萊雅家,就是百庫代理運營。
像科顏氏、HR赫蓮娜、蘭蔻,都顯示廣州百庫運營。
SK-II則是一商宇潔運營(寶潔的核心分銷商之一)的。
無論是品牌直銷,還是正經代理運營,貨源就都是品牌提供的,放心購買。
4、旗艦店VS專賣店
除了前面的官方旗艦店,有些剛打入中國的進口牌子,只能通過海外旗艦店購買,比如城野醫生。
相比官方旗艦店,海外旗艦店的產品一般是原產國或者國內保稅倉發貨,而且無法查到工商執照。
相比官方旗艦店,就少了一層保護屏障,偶爾會曝出假貨新聞,買起來還是要多留個心眼。
除了這兩種旗艦店,還有一種是專賣店。
專賣店就是獲得品牌授權,整個店只賣這個牌子的。一個品牌只有一個官方旗艦店,但它可以有很多專賣店,只要授權了就行。
像美寶蓮,一查就有不少專賣店。
是不是有點看糊塗了?
其實也不難,給你們總結一下,除了被老王扒出來的假品牌店,大家自行判斷的時候,先圍觀一下店面畫風、品牌名稱找茬,再查看是不是官方直營、工商執照信息。
按靠譜可信度排名:
官方旗艦店>海外旗艦店>品牌專賣店
大家剁手的時候,優先選官方旗艦店就行啦。
各位爆米花們有什麼被假貨坑過的經歷,歡迎來留言區分享,給其他人提個醒兒。
點在看,永遠不被假貨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