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碁鎮凌邊小學
「凌邊乞巧」作為我區民間傳統文化代表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每年乞巧節前,凌邊村都會「擺七夕」以傳承乞巧文化。近幾年,凌邊村舉辦的大型「七夕文化節」中,凌邊小學組織了100多名少先隊員參加了此次活動的開幕式、文藝匯演及巡遊,受到了村民及觀眾的好評。少先隊員們也在活動中深化了對七巧文化的認識,激發起他們熱家鄉和愛家鄉傳統文化的熱情。
石碁鎮凌邊小學是一所農村小學,學校領導以本地乞巧文化為根基,深入打造「能巧教育」品牌,同時結合文明校園建設,致力於培養具有傳統文化素養的「會學習、能做事、巧發展」的「能巧」人才。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努力營造文明氛圍
舒適的校園環境,濃鬱的文化氛圍,能淨化學生心靈,陶冶學生情操,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既是積極推進學校文明建設的基礎,也是番禺校園文明的血肉骨幹。因此,學校以「能巧教育」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理念,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間創造整潔、綠色、美麗的校園環境,做到合理布局、精心設計,設置文化牆、宣傳櫥窗,在醒目位置書寫富有春風化雨般的教育性文化標語,在校園內建設主題鮮明、積極向上的樓層文化和書畫作品展示臺……讓「每一面牆壁都會說話、每一個角落都有文化、每一處地方都能育人」。
同時重點打造乞巧手工藝室、乞巧展覽館、「乞巧」廣播站、乞巧閱讀漂流站、乞巧牆等「五個一」學習場景,讓校園、教室、走廊等每一處地方都裝滿「乞巧」文化精髓,使校園的每一角、每一處都洋溢著乞巧文化的薰陶氣息,使學生耳濡目染,自覺浸潤其中。「我們認為,一草一木皆是學習,一景一物都是陶冶。孩子們在這樣的氛圍中產生的是發自內心的「乞巧」願望,激揚的是熱愛學習、嚮往成長的熱情,體驗的是詩意溫馨、生活美好的感受。」石碁鎮凌邊小學負責人介紹說。
記者了解到,在關注校園文化建設的同時,該校也重視班級文化建設,定期開展班級文化評比活動。各班教室的布置體現了各班的特點,營造了生動活潑,健康文明、催人奮進的良好育人氛圍。各班教室內牆、黑板報上的主要內容包括「傳統美德、勵志故事、正能量成語故事」以及「智慧角」「展示園」等內容,學生在此通過學習、吸收、內化,可以品味人生真諦,爭做文明新人。
以「能巧教育」為主線
開展德育活動
乞巧文化是凌邊的特色傳統文化,學校在各類校園活動中始終以「能巧教育」為主線,滲透德育內涵,培養「能巧」學生。
學校通過對凌邊乞巧文化的挖掘、傳承和發展,以乞巧文化為基礎,打造了具有學校特色的能巧教育,並以此遷移到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去。如2017學年第一學期舉行的「凌邊小學生活技能大賽」,包括綁鞋帶、洗臉刷牙、製作餃子比賽和野炊勞動實踐活動。學生每一年都要學一個不同的菜式在同學中展示,同學們從一年級入學開始到畢業的六年時間裡,最起碼可以學會做六道菜品,廚藝也隨著逐步提升。同學們響應「自己事,自己做」的號召,疊衣服不但疊得整齊,而且速度也快。通過這些活動的評比,大大促進了孩子們的生活技能提高。
一年一度的校運會體育節也巧設蘊涵乞巧文化精髓的趣味開幕式,讓每班選定一個主題來進場參加檢閱,有的班級設定環保主題,學生們穿著用簡易環保材料自製的服裝,高聲呼喊環保口號,大力宣傳環保;有的班級則選定以本土文化——乞巧故事作為主題,在檢閱臺前表演乞巧舞蹈,再現故事的精彩……在體育節上,全體師生全情投入,充分體現了學校師生積極進取、拼搏向上、團結一心的精神風貌。
每月底,學校進行當月的「爭當能巧之人,做美德少年」評比活動。本活動根據當月學生的表現評選出「能巧星」「文明星」「學習星」「閱讀星」「進步星」,每星評一人,簡稱「五星」評比,以激勵多數學生奮發向上。「為使榜樣更具有代表性和說服力,我們實行班內評選上報——校園公示(接受監督)——少先隊大隊委審查確定人選的全員參與評選辦法,使榜樣的產生公開透明,並注重對「榜樣學生」的教育和培養。最後通過大力宣傳,把「五星」展示在校園醒目位置,予以大力宣傳。這樣做,既輻射帶動了新的「五星」層出不窮,又培養提升了榜樣的人格素養,更使廣大學生把學習榜樣化為自覺行動。」石碁鎮凌邊小學相關負責人說。
為了傳承凌邊乞巧文化,宣傳環保理念,學校還定期舉辦主題為「爭做能巧星」親子環保手工製作大賽。該活動結合「能巧教育」和環保理念,讓同學們體驗了一把親子合作的樂趣,同時還增強了同學們的環保意識,懂得環保的重要性。
據了解,凌邊小學一共開設了乞巧社團(該校最大的社團)、毽球社團、電腦社團、書畫社團、三棋社團、粘土社團、七巧板社團、科技社團等八大社團,每周開展一次社團活動,每個學生都能按照自己的興趣和愛好自由參與。建團之後,通過不斷磨練,在參與社會服務活動中展現了越來越大的影響力,其中乞巧社團被評為品牌社團,毽球社團和書畫社團被評為優秀社團。學生在社團活動中展現了特長,張揚了個性,參與不同層面的比賽屢屢獲獎。
「孩子是社會的一面鏡子,文明教育要從小抓起。」校領導介紹,近幾年,學校通過開展一系列豐富多彩的德育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實踐體驗和潛移默化中立志向、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 (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