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利川網 全媒記者 周洵 石進
蕭洪恩
如何打好「巴蔓子」文化牌?華中農業大學社會發展學院教授蕭洪恩提出建議,應以「拿證據」來的文化研究原則與「人道是」的文化開發原則來彰顯巴蔓子精神,促進新時代巴蔓子精神整理髮掘、詮釋與弘揚,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他說,巴蔓子文化開發應正確地認識和處理四大矛盾:
一是對老百姓來說,要認識和處理好傳統文化的保護與現代生活方式追求的矛盾。
二是對各級政府來說,應正確認識和處理硬實力與軟實力的關係。
三是對不同地區來說,應正確認識和處理區域性開發與文化統一性的關係。
四是對於政府、企業、大眾、學者、文化藝術團體等不同主體來說,要正確處理好嚴肅研究與產業發展的關係。
利川市應該如何促進巴蔓子文化的產業化發展?他建議:
一要樹立大文化觀、大旅遊觀、大產業觀,圍繞「民族文化生態旅遊產業」對全部資源進行重新定位,對巴蔓子文化進行「形象」定位、「主題」定位。
二要挖掘民族文化、生態文化的原生資源,進行研究、整理,形成「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優勢資源品牌。
三要把握當代旅遊發展的兩種趨勢——點、線、面、網的趨勢與單獨點狀旅遊的趨勢,對整個巴蔓子文化區域發展進行規劃,並且以「旅遊」為主線,整合所有第一、二、三產業,進行區域規劃。
四是要結合武陵地區旅遊的整體發展與湖北民族地區旅遊在整個湖北旅遊發展中的定位,進行雙向的政策爭取,形成全域旅遊的新格局。
五要強調巴蔓子文化在城市建設、城鎮建設中的特色,不僅要爭取現代化,而且更要注重民族化,轉變城市建設觀念,建出特色,建成品牌。加大巴蔓子文化現象的挖掘力度、開發力度。
(值班總編:傅小棠 責任編輯:陳玄瑛)
【來源:中國利川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