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5 16: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我叫李尚禹,是安順經開區小屯小學的一名教師。脫貧攻堅工作伊始,這樣一戶人家走進了我的生活,或許應該說是我走進了他們的生活。
牟錦雲和牟大伯,夫妻兩人加上三個孩子,居住在典型的農村的平房裡,第一次走進這裡,映入眼帘的是黑壓壓的房間,昏黃的燈光,我已分辨不清那牆壁是光線導致的還是原本的灰黑色,不時還有一絲絲奇怪的氣味溜進鼻子。一想到在這樣的環境下,還有三個讀書娃,心裡倍感難受。回家後輾轉反側,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三個孩子就是這個家庭的未來和希望,牟大伯年近六十,二女兒和小兒子還在讀小學,正好在我們學校就讀。說幹就幹,從那時起,我開始向兩個孩子的班主任了解了他們在學校的學習情況,放學後,我會去家裡為他們答疑解惑,還教他們如何打理家裡的環境。學習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堅持不懈的努力,在我們共同的堅持下,孩子的性格變得開朗了,更願意表現自己了。一次學校組織誦讀比賽,牟大伯的小兒子牟慶勇站在班級隊列前面,作為領頌者,還獲得了不錯的名次呢!看著孩子的成長,我心裡甭提多開心了。
時間一晃,我們迎來了特殊的2020年。牟大伯家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白色節能燈下映著雪白的牆壁,堂屋也歸置得井井有條,廚房、後院已然乾淨整潔,還餵了好幾隻雞。牟大伯說:「大女兒現在讀職業學校,國家政策好,讀書有補助,可是每個月的生活費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餵幾隻雞過年賣了好幫補點。」牟大伯已年過六十了,還患有嚴重的痛風,外出辦事、幹活也多有不便。我想,既然雞是要賣的,那我也可以買,我立馬讓牟大伯的妻子鄭大娘逮一隻雞賣給我,牟大伯連連說:「哪能賣給你呀,李老師,你直接逮走就是,怎麼好要你的錢,硬要說買,那你就到其他地方買去吧。」「大伯,馬上過年了,我們家正好也要買雞,外面市場的雞沒你家這個好,自己家餵的是真正的實在的好雞。」最終牟大伯拗不過我,我如願的買到了雞,當把錢遞到鄭大娘手裡時,我的心裡湧入一陣暖意……
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疫情的突然來襲,我也只能在電話裡關心著這個家庭。最讓人擔心的莫過於小兒子牟慶勇的學習情況了,網課的學習,又加上是六年級,即將小升初,我真是心急如焚。四月中旬,可以出門了,來到牟大伯家,第一時間了解孩子們的網課學習情況,問他是否能正常的按時的聽課,能否按老師要求提交作業,有哪些其他問題弄不清楚……牟慶勇笑著說:「李老師,我覺得你比我們還緊張,我們一切正常。」我先是愣了一下,看著孩子那麼鎮定,才放鬆下來,「好長時間沒見到你們了,怕你們不聽話呢。」我拍了拍他的肩。
轉眼,來到了年尾,村委已經為牟大伯家辦理了低保,牟大伯很開心,「年紀大了,幹不了活了,這是國家在養著我,等這幾個娃長大,有知識有文化,他們有能力了,我會教育他們用自己的能力去報答國家。」從這質樸的話裡,我似乎也看到了這個家庭的未來,必定是美好的。
牟大伯喜歡講民間故事,我喜歡聽民間故事;幾個孩子喜歡學普通話,我喜歡教他們說普通話。我們做著對方喜歡的事,你溫暖我,我也溫暖著你……一切從我走進他們生活的那天起就註定了,這就是一份緣,一份情,一份牽掛。
撰稿:李尚禹
原標題:《【我的扶貧故事】李尚禹:一份緣,一份情,一份牽掛》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