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票是郵資憑證,面值是郵票上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人們常說面值是郵票的「眼睛」,此話說得很貼切。一套好的郵票,設計者對面值進行精心構思、設計後才進行安排處理。面值在郵票上的安排既要突出,使人一目了然,又要與主題圖案協調統一,使票面成為一個完整無缺的畫面。現就幾套郵票的面值安排,來看其巧妙的藝術處理。
1982年7月31日我國發行了T.77《明·清扇面畫》特種郵票(圖1)全套六枚,六幅古代扇面畫,在白底的襯託下顯得十分古樸典雅,尤其是該套郵票的設計者,我國著名郵票設計家許彥博先生,匠心獨運,巧妙地將各枚郵票不同的面值安排在扇面畫面的下方,數字的大小恰當,並處理為與扇面相應的顏色,一眼看去仿佛是扇面的扇柄,很像一把完整的扇子,極有美感,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這套郵票面值的藝術處理就比1973年臺灣發行的《扇面古畫郵票——摺扇》(圖2)要高明得多。
許彥博先生設計的2000-8《大理風光》特種郵票(圖3),全套四枚。許先生以水彩的表現手法將「蒼山洱海」、「崇聖寺三塔」、「雞足山」、「石寶山」刻畫得淋漓盡致,美不勝收。這套郵票的邊框,他一反常態,採取較大幅度的圓角銀線組成,下部中間用反凹弧線讓出空間安排郵票的「眼睛」——面值,很是得體,既沒破壞美麗的面畫,又突出了面值,銘記和票名分別安排在面值的兩邊,有一種對稱的美感。這種面值的藝術處理是不多見的,設計者是花費了一番心思的。
我國已故著名郵票設計家孫傳哲先生設計的特57《黃山風景》郵票,全套16枚,以影雕套印方式印刷,是一套享譽海內外的大套風光郵票,令人百看不厭。這套郵票的面值處理孫老也是煞費苦心。為了突出面值而又不損壞美麗的畫面,不管橫幅畫面或是豎幅畫面,均將面值安排在郵票上面的左角或右角的天空中,一種郵票的整體藝術美感展現在人們的面前,使人回味無窮。
1980年我國發行的首枚生肖郵票T.46《庚申年》金猴郵票,已成為集郵愛好者夢寐以求的郵票之一,集郵者都以擁有這套郵票而感到自豪。之所以如此,除了它的發行量少外,原畫生動、設計成功、雕刻精美、套色得當、印刷上乘等都是使它熠熠生輝的原因。此外,設計者——我國著名郵票設計家邵柏林先生對此票的銘記、票名及面值的上下左右對稱變化的藝術安排,也使這枚郵票看起來非常完美。可見一枚郵票面值合理而得當的藝術處理,是非常重要的,絕非輕而易舉將面值一安就可了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