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音愛樂微信帳號:shangyinaiyue
編者導語
看過【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家常》那段的人們可能會對那位從小背井離鄉由母親在上海陪讀的沈子珏印象深刻,有人戲稱這一集為舌尖上的上海音樂學院附中。我想紀錄片裡的畫面會勾起很多琴童和家長、以及為音樂付出和正在付出的人們的同感:即,追求音樂的路,這其中有諸多不容易,然而,活在音樂中的人們肯定是幸福的。沈子珏就是這群不易而又幸福著的人之一。祝福她笑著、走著,伴隨著青春的氣息邁向更加多彩的明天!!!
文|鄒 彥
2013年,上海音樂學院附中年僅十五歲的沈子鈺同學獲得了在英國曼島舉辦的第十一屆萊昂內爾·特蒂斯(Lionel Tertis)國際中提琴比賽的第一名。英國廣播公司(BBC)用了「震驚世界」來形容她的獲獎,因為她刷新了這項國際最高水平的、年齡在三十歲以下均可參加的中提琴比賽中年齡最小的獲獎記錄,而且這一記錄恐怕很難再被打破。
2013年的特蒂斯中提琴比賽已經是第十一屆了,在此之前,中國人所取得的最好成績是第九屆上的第二名。本屆比賽的評委主席是布萊恩·霍金斯(Brian Hawkins),我們這個時代最偉大的中提琴演奏家尤利·巴什麥(YuriBashmet)和華裔美籍中提琴演奏家、美國亞利桑那大學音樂學院終身教授蕭紅梅等五位專家組成了評委會。
很難想像一位年僅十五歲的從未有過任何國外學習經歷的小女孩會在這樣一個頂級賽事中獲得桂冠。不過在和她略微有些接觸之後,就會明白她的獲獎原因:一是勤奮,二是天賦。自從來到被小提琴家艾薩克·斯特恩稱為「音樂家搖籃」的上海音樂學院附中之後,她就一直跟隨年輕的盛利副教授學習。盛老師從學業到生活上無微不至的關懷也成為了這位小姑娘不斷前進的動力。和每一位改學中提琴的學生一樣,沈子鈺在決定放棄小提琴的時候也有過很激烈的思想鬥爭,畢竟小提琴家有著更加耀眼奪目的光環。考進上音附中之後,盛老師簡單的一句話「跟我學中提琴吧!」改變了她和她一家人的命運和生活。沈子鈺的父親沈建彬先生用略帶調侃的語氣和我說道:「盛老師說讓沈子鈺改中提琴,我們家長都不知道中提琴是什麼樂器!中提琴該怎麼拉啊?」然而事實證明,這個選擇是正確的。上海音樂學院有著可以說有著中國最優秀的中提琴演奏和教學傳統,從已故王人藝先生到目前泰鬥級的中提琴教育家、演奏家沈西蒂教授以及藍漢成、盛利等青年骨幹教師構築了上音驕人的中提琴發展史,剛剛提到的評委蕭紅梅教授和盛利副教授也都是出自於沈西蒂教授的門下。即便是在國際中提琴界,上音也可謂雄霸一方。獲獎之後的沈子鈺坦言:「就我目前這種水平、這個階段,上海音樂學院附中肯定是最好的,這裡的教育資源與發展平臺不輸給任何一所世界名校。所以我特別感激母校,與國外的音樂生接觸越多,越覺得我們附中老師教的方法好。」此言不虛。
在參加特蒂斯比賽之前,年僅十四歲的沈子鈺就已經在美國華盛頓特區舉辦的第六屆詹森中提琴比賽中獲得了第一名的佳績,並且在2012年北京現代音樂節的閉幕式上首演了上海音樂學院常務副院長徐孟東教授的新作《幻想曲——為中提琴和交響樂隊而作》。面對這樣的成績,是否繼續去參加英國第十一屆特蒂斯比賽成為擺在沈子鈺及其老師和家人面前的選擇。後來在父親的支持下以及盛利老師的全程陪同下,沈子鈺踏上了這次給所有人帶來驚喜的比賽。沈建彬先生和我不無自豪地說:「她去參加比賽的時候覺得自己第一輪就會被淘汰,所以只帶了一身演出服。沒想到,她就是穿著這一身演出服走到了最後。」在比賽進行到決賽的時候,沈子鈺面對的三位對手分別來自於美國朱利亞音樂學校、柯蒂斯音樂學院和法國巴黎國立音樂學院。第一個出場的沈子鈺毫無爭議地獲得了第一名。比賽之後,盛利老師感慨沈子鈺的勤奮和天賦:「這個女孩的生活除了練琴還是練琴!在連續三輪的比賽中,她的演奏簡直完美到極致,甚至連一點點最小的瑕疵都沒有!」顯然盛老師覺得這句話的分量還不夠,他緊接著又重複了一句「真的一點點瑕疵都沒有!」
沈子鈺的演奏的確令人震驚,她一臉的稚氣實在令人難以想像出那成熟的演奏,舞臺下的開朗活潑與舞臺上的成熟冷靜令人感到這簡直是判若兩人。在她摘得此項著名的國際賽事的桂冠之後,她得到了不少音樂會和音樂節的演出邀請,其中便包括今年初在倫敦的兩場音樂會。
格林尼治時間2014年1月30日18點30分,國內早已經跨過了除夕,然而在位於倫敦南岸的皇家節日音樂廳,沈子鈺正在用自己的方式慶祝著新春的到來。比賽組委會特意安排了這場音樂會,皇家節日音樂廳是倫敦重要的古典音樂演出場所之一,這個可以容納兩千五百人的音樂廳是著名的倫敦愛樂樂團的駐地,能在這樣規模的音樂廳進行演奏無疑非常有助於年輕的沈子鈺積累演出經驗。組委會還將這場音樂會安排在倫敦愛樂樂團和指揮家尤洛夫斯基的正式音樂會之前,免費對公眾開放。這些善意的舉措無疑都是為了幫助這位青年演奏家的成長。在這場只有四十五分鐘的音樂會上,沈子鈺演奏了普羅科菲耶夫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勃拉姆斯的《中提琴奏鳴曲》和瀋陽音樂學院關慶武教授創作的《草原之歌》。她的琴聲傳遞到了這個大廳的每一個角落,她那自然真摯的音樂徵服了在場所有的英國觀眾,不得不佩服這位個子不高的小姑娘的琴聲和盛利老師科學的演奏和教學方法。在音樂會之前的排練中,我沿著整個音樂廳的四周走了一圈,發現無論是在哪個方位,即便是在靠近管風琴的舞臺後方,琴聲依然是那麼清晰,和鋼琴之間的平衡幾近完美。音樂會之後,許多英國觀眾走到舞臺前熱情地向沈子鈺表示祝賀。
2014年2月2日,沈子鈺的第二場獲獎音樂會在倫敦最著名的室內樂音樂廳威格摩爾音樂廳舉行。這個音樂廳不是很大,僅能容納五百四十人,但在演奏聲音上卻要求更高。或許是混響時間不夠的原因,如果不加注意的話聲音會很渾濁。此外,由於來自英國皇家音樂學院的鋼琴伴奏安東尼·休伊特博士拒絕將琴蓋開小,因此,如何在強奏的時候使中提琴的音量能夠不被鋼琴巨大的聲音所掩蓋,也成了擺在沈子鈺面前的一個難題。從音樂會的效果而言,休伊特博士堅持將琴蓋開大的做法顯然並不明智,特別是在強奏的時候,鋼琴的聲音聽起來並不是那麼清晰,反而失去了應有的層次。令人欣慰的是,即使在這樣的狀況下,沈子鈺無論在演奏的聲音還是音樂的處理上都牢牢控制了主動權。在演奏拉威爾《悼念死去公主的帕凡舞曲》時,她那氣若遊絲般的弱奏牢牢牽制住了鋼琴的聲音,並且緊緊抓住了在場所有觀眾的心。演奏欣德米特具有強烈戲劇性的《中提琴奏鳴曲》時,跌宕起伏的音樂有如神助般地在她的手中化現出來,這令我想到了巴什麥大師對她演奏所發出的讚嘆:「這麼小的年紀竟有如此成熟的音樂理解。」
令在場所有英國觀眾特別感動的是兩首中國作品《草原之歌》和返場演奏的《飛雲碧》(沈西蒂教授移植),特別是在演奏《草原之歌》的時候,很多英國觀眾甚至隨著音樂輕輕搖晃起身體。音樂會之後,休伊特博士的媽媽非常激動地對我說,她以前以為中國的作品會很難理解,沒想到中國的音樂這麼好聽,有這麼多豐富的變化,那段馬蹄疾馳的音樂如此形象,簡直就像是置身於草原之中。在沈子鈺演奏《飛雲碧》的時候,如泣如訴的旋律在中提琴的各個音區輪轉,美妙的音樂在這位十五歲女孩的演奏中顯得尤為純淨,不禁喚起了我這個獨在異鄉的異客濃濃的鄉愁。
音樂會的上半場剛剛結束,沈子鈺的父親沈建彬先生和我還未及起身去後臺,一個英國人走過來說:「中國大使來了,他要見你們。」原來讓我們完全沒有想到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劉曉明大使及其夫人胡平華女士也撥冗前往音樂廳觀看了音樂會,這無疑是對沈子鈺在英國獲獎及演出的最好的支持與鼓勵。
音樂會結束之後,當沈子鈺步入宴會廳的時候,在場所有人向她報以極其熱烈的掌聲。大使大大稱讚了沈子鈺的演奏,讚嘆她能在十五歲的年齡摘得這個國際頂級賽事的桂冠非常不容易。劉大使還盛情邀請沈子鈺參加於2014年2月3日晚在倫敦特拉法加廣場舉辦的華人春節晚會的演出,曲目就是《草原之歌》。大使真會選曲目,這首作品中所包含的「春風得意馬蹄疾」不正是寓意著已經到來的美好吉祥的中國馬年嗎?也正是在這個酒會上,包括溫布爾登音樂節在內的多位英國音樂節的音樂總監都向沈子鈺發出了演出的邀請。
面對著這些讚美和邀請,「春風得意」的沈子鈺表現出了成年人都難以具備的沉穩。難怪在宴會上有好幾位英國朋友笑著和我說:「子鈺已經是大明星了,你看她自己還沒有感覺到呢!」但在我看來,並非是沈子鈺不了解這些榮譽和邀請的分量,而是在她心中,音樂才是一切。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曾將春天比作小姑娘,「笑著、走著」。而沈子鈺正是這樣一位可愛的小姑娘,心無旁騖地與音樂結伴,笑著、走著,伴隨著春的氣息邁向更加多彩的明天。
註:原文刊登於《音樂愛好者》2014年4月號,平臺轉發有刪節,特此感謝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