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會山歌,
會送快遞……和你一樣,
愛吃酸湯魚」
「未來跟傳統,都全部搞歸一;
幻想跟科學,我們家鄉最牛皮!」
電影《我和我的家鄉》電影推廣曲《山那邊》上線,由主演黃渤全程貴州話演唱。歌曲以婉轉清亮的貴州山歌開場,黔南苗寨風情迎面撲來……
貴州話
又一次出現在了影視劇裡
聽完這首歌,作為貴州人
你有沒有「跟(hao)到(shang)唱(tou)」呢?
要說貴州話出現在影視劇裡
已經不是第一次啦
不信,你看
↓↓↓
《無名之輩》
《無名之輩》是一部荒誕喜劇。該片圍繞一把丟失的老槍,講述了一對低配版的劫匪,一個落魄的保安,一個身體殘疾卻性格彪悍的毒舌女,這些「無名之輩」身上發生的一系列荒誕故事。
該片口碑爆棚,創下了貴州方言電影的票房紀錄,全片使用的是西南官話,電影插曲《瞎子》使用的是貴州話。影片取景地在都勻市,電影播出後,都勻這座低調的美麗小城被更多人了解。
《地球最後的夜晚》
《地球最後的夜晚》講述了一個中年男人重回貴州故鄉,開始一段尋找12年前戀人的夢幻之旅。該片由著名影星黃覺、湯唯主演。湯唯在片中全程挑戰貴州方言對白。
獲得第52屆中國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及最佳攝影、最佳音效、最佳原創配樂三項大獎提名。該片於2018年5月15日在坎城國際電影節首映,入圍了第71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獎!
《麥子的蓋頭》
《麥子的蓋頭》不僅全部在貴州取景拍攝,三位貴州籍的實力派演員徐岑子、王挺、劉孜,他們用地道的貴州方言和讓人擊節讚嘆的演技演繹了一個充滿黔北高原風情色彩的人性故事。
該片獲得第42屆蒙特婁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特別推薦獎」,入圍第5屆美國舊金山新概念國際電影節。
《四個春天》
《四個春天》裡也使用了大量貴州方言對白,以真實的生活細節和可愛的人物獲得喜愛。導演用4個春天的時間,記錄下自己年邁雙親的點滴日常,凝聚成了一部105分鐘的家庭影像。
2018年,第12屆西寧FIRST青年電影展青年電影盛典上,《四個春天》獲最佳紀錄片大獎;還榮獲第55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大獎及最佳剪輯提名。
貴州
越來越頻繁的出現在影視劇中
究其原因是
大貴州發展的越來越好
貴州話越來越多的出現,
也是因為
貴州話說起來確實
朗朗上口,意韻深長......
網友評論:
貴州話不僅朗朗上口,
更神奇的是:
還能直接與普通話穿插交流……
不知你發現沒?用貴州話能與北方人對得上話,不僅能聽得懂他們說的話,說慢一點兒,他們也能聽得懂貴州人說話。這是為啥?
明清時期,漢族大規模移民貴州,漢文化在貴州得到廣泛傳播,這樣一來,貴州話地區也就成了「官話區」,這就是為何川滇黔方言雖然是西南官話,卻又屬於北方方言的原因。
貴州話的聲調也有不同。除了黔北和黔東北習水、桐梓、務川、沿河、印江、思南、德江等九縣的西南官話岷江片保留了中古漢語的入聲,有5個聲調外,其他片也有保留入聲的,如都勻、丹寨、黎平、麻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