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作為一個象徵性的美國文化的代表,向世界輸出了一大堆的典型性的文化形象。
米老鼠,唐老鴨,白雪公主,小飛象,小鹿斑比,灰姑娘,愛麗絲漫遊仙境,睡美人,小熊維尼,美女與野獸。或多或少的大家都會接觸到迪士尼的文化。
今天上映的《Frozen2》,一開始我是沒怎麼抱期望的,前作的影響力實在是太大了,電影還未上映的時候,就憑藉一曲《 Let it go》在全世界先聲奪人了,這首曲子的傳播度大家一定能夠體會。很多人聽姚貝娜的中文版本,姚貝娜唱功也是非凡。
如此一來,《冰雪奇緣》截止至2014年7月16日,該片以全球12.74億美元的票房成為全球動畫史票房冠軍,成為影史票房榜第五名。
《冰雪奇緣》在2013年上映,取得的成績算是在動畫電影界算是前所未有的。
那麼這樣一來,時隔6年,迪士尼再一次推出續作,那麼這一次到底怎麼樣呢?
一開始,坦白的說,我抱的是這樣的想法:二不如一,是肯定的。畢竟前作表現實在是太優秀了,另外就電影上映之前對於《Frozen2》的電影原聲帶也只是基本聽了一下下,並沒有什麼餘音繞梁的感覺,總之,我覺得迪士尼這一次就是賣情懷,說白了,靠消費前作積累的粉絲量來撈錢。
我自己對於電影呈現出來的特效是十分執迷的。
看一場演出,通過屏幕轉播,和坐在現場,身臨其境觀看,那種體驗一定是迥然不同的,一旦你坐在現場,你就很容易被現場才獨有的氣氛所帶動,這一點是隔著屏幕永遠感受不到的。就像平時我坐在電視前,看歌唱綜藝節目,裡面有的觀眾涕泗橫流啊,我呢,無動於衷。
這不是誰對誰錯的問題,沒在現場,就沒有那個氣氛。這個,是傳統電視傳媒永遠無法解決的問題——代入感。
就單純地奔著迪士尼的特效去,我買的是3D,IMAX票。
不得不說,視覺上,這絕對算得上是一次有趣的體驗。
對比來說,我覺得《海上鋼琴師》4K修復版還是少了那麼一點味道,我並不能直接感受到4K真正的魅力。
第一部的特效,我覺得,已經很令我震撼了。我記不起看《冰雪奇緣》具體的情節了,但是我卻深深記得那種視覺震撼感受。像「大地冰封」,「冰雪消融」等動態場景,無疑不是代表了當時最高動畫電影的最高工業水平。現在看,我相信,我還會收穫一次酣暢淋漓的視覺體驗。
到了《Frozen2》,我敢說,這一部,絕對不會輸給前作!
對於「水」的描繪,本片可謂細膩之至了。尤其是那一隻「水馬」,如何將它從海洋剝離出來形成一個獨立的本體,又要將它儘可能地表現得恰到好處。同時電影各個視角的切換,無一例外都向觀眾展示了其優秀的特效水平。
至於Elsa變化出冰韁繩套馬那一段,哇哦,這估計就是我今天視覺上最大的最優體驗了,配合音樂的鋪排,表現力超級強。
說到服裝,主要是Elsa的服裝啦,Elsa用「冰魔法」變化出來的那一身裝扮。這就是仙女嘛,簡直不要太!漂!亮!
雖然我不懂設計,但是我好色啊,這裝扮就是好看,真的好看,仙氣十足,雍容華貴,鍾靈毓秀。
最後講一講影片隱含的兩大主題,這裡全是個人想法啊。
疑似同性題材,Anna無數次表達的都是一個觀念:這個世界上除了Elsa最重要,其他任何人,任何事都無足輕重。我不知道這樣的臺詞是不是一種暗示,但是通過影片呈現給我的內容來說,我覺得,這裡的用意很明顯。
我在貓眼下面就看到有這樣的評論:希望Elsa和Anna能在一起。
哎……作為Anna的丈夫的男朋友不知道該自閉到什麼程度啊。
但是總的而言這不是一個討論Lesbian的片子。(我前天才看完《斷背山》……或許才有這種強烈的想法。)
女權主義的問題,從這部片子,我看到的是一個完全的,自內而外的強大的女性的形象——Elsa公主。
第一部就初現端倪,因此今天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有特別留意影片的臺詞部分。Elsa在前往就是在表達女性的那種獨立精神。這一點,在Elsa穿過海面尋找那個聲音的那一部分表現得尤為突出。
那麼,這部片子值不值得看呢,我的建議是:You can『t miss it.
劇情,主題,特效,音頻的處理上都不會輸給前者。
總之,是我低估了迪士尼啊……
另外有一點,Disney Plus和Apple TV的商業爭鬥,我還是看好Apple TV。畢竟,迪士尼還是情懷為主。最後關於詳盡一點的影評,感興趣的可以看這裡。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5919258/answer/894683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