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初,魯妮·瑪拉親口承認了《龍文身的女孩》續集夭折的噩耗;同一時間,她在《星球大戰》外傳的選角中敗給了英國女星菲麗希緹·瓊斯,前景堪憂。
然而隨著坎城大幕拉開,劇情發生了大逆轉。憑藉與凱特·布蘭切特合作的女同題材電影《卡羅爾》的精彩表演,她與法國前輩艾瑪紐爾·貝克特一同獲得了坎城電影節最佳女演員大獎。就在所有人都期盼著,她與布蘭切特能一斬各種大獎之時,二人卻在金球獎及剛剛頒發的演員公會獎上顆粒無收。
在這之前,很多人對魯妮·瑪拉的印象還停留在「美國版龍女」。那部炫酷的影片為她打開知名度,《卡羅爾》則證明了她的實力。有人說這是她獻上的職業生涯最佳表演,在這個瘦小的女演員身體裡,似乎蘊藏著你永遠無法預測的爆發力。
魯妮·瑪拉每次出現在紅毯上,幾乎總是穿著黑白裸色,再搭配利落短髮和復古妝容,混搭出一種讓人過目不忘的、有著古典氣質的暗黑系風格。對此魯妮解釋說,「我總穿黑色衣服也不全是因為朋克,還因為這樣早上起床打扮起來比較方便……」直到有一次出席聖芭芭拉電影節,魯妮選了條剪裁簡潔的綠色連身裙,結果第二天的新聞標題統統是「魯妮·瑪拉終於穿帶色兒的了!」
她是最難搞的採訪對象
只有神秘與未知,才讓人蜂擁而至
與90後偶像詹妮弗·勞倫斯那絲毫沒有矯揉造作的熱誠不同,魯妮·瑪拉從不會給人留下熱情洋溢的第一印象。冷淡、高傲、戒心重、疏遠、捉摸不透、讓人讀不懂,是大多數記者用在她身上的形容詞。事實上,魯妮並不是故意想讓自己很獨特,「上中學的時候,別人就覺得我高傲自大,因為我不大與別人說話,但這是因為我膽小又害羞。雖然我知道別人是怎麼想的,可我真想告訴他們,你們都錯了我人好著呢!」
是的,從小她就是大家族裡最古怪的那類孩子,她說,「我生活在那麼一個大家族,比如慶祝聖誕節,會有三十多張面孔一起在你眼前晃……」四歲那年萬聖節,其他孩子都裝扮成漂亮的小公主或小動物,她卻扮成了兒童文學書《海蒂》裡的殘廢女孩克拉拉,叫母親把她放在童車裡推著她走。
成名以後的魯妮依然不愛派對,不愛社交。她認為演員需要與觀眾保持一定距離,她也不願意與其他明星頻繁應酬,更不會與粉絲假裝十分親密地互動。她甚至承認,自己會把前來採訪她的記者分成三類:還行、可以忍和無法忍,而大部分人都屬於第二三類。她永遠不會回答關於自己最喜歡聽的音樂類型、最喜歡的電影、最想合作的導演這類問題,「人們想要了解這些是因為他們試圖通過這個來定義你」,而她,永遠不要被人定義。
據說導演託德·海因斯之所以選中魯妮在《卡羅爾》中飾演特芮絲,就是看中了這個女孩的倔強和羞澀;而當初人們質疑她在《龍文身的女孩》選角中的爆冷勝出,導演大衛·芬奇也理所當然地說,「薩蘭德是一個邊緣人物,她被深深傷害過,不能與人進行目光接觸,魯妮完全符合了這一特質。」作為演員,她根本不會小心翼翼地經營自己的形象。因為對於這一點,她聰明得有些尖刻:「沒錯,我不熱情,也沒那麼招人喜歡。難道不正是神秘和未知,才讓人蜂擁而至嗎?」
她是體育世家的白富美
嚴格的家規造就了長大後的「叛逆」
初走紅時,常有媒體稱她為富二代,因為「魯妮·瑪拉」這個名字在美國分別代表著橄欖球界的兩大豪門家族:她父親一方的瑪拉家族創立了紐約橄欖球巨人隊,是曾祖父蒂姆·瑪拉當年花500美元買下的,如今市值接近6億美元,而她母親一方的魯妮家族則創立了匹茲堡鋼人隊,那是一個更有名的橄欖球隊,不但是超級碗上的常客,市值也超過了12億美元。不過魯妮·瑪拉卻攤手說,「我是在郊區長大的,上的是公立學校,我的父親只是爺爺11個孩子中的一個,到了我這一輩更是多達四十多個孫子孫女。」
雖說並非如很多人揣測的那種集萬千寵愛於一身、身嬌肉貴大小姐,但那般「由他去吧」的灑脫個性,顯然還是與魯妮的家庭出身脫不開干係,也讓她說話時遠比那些為了實現表演夢想跑到紐約或是洛杉磯的小姑娘們底氣足得多。
在魯妮的家庭教育裡,連「放屁」兩個字都被視同髒話,所以她在長大之後頗為叛逆,喜歡髒話,覺得這樣很有力量。進入電影圈之後,她幾乎在每部電影裡都有裸露鏡頭,魯妮對此的解釋是,「如果這個角色需要在電影裡脫衣服,這麼做是有意義的,並且我信任這部影片的導演,那麼一切對我都不是問題,我當然不會拍一些純粹為了滿足觀眾感官刺激的電影,但同時也不覺得裸露身體有什麼可羞愧的,我身上有的東西,這個地球上一半人身上都有,沒什麼可奇怪的。」
魯妮的首個電影角色來自《都市傳奇:血腥瑪麗》,拿到女一號的姐姐凱特·瑪拉提攜妹妹客串了一個小角色,隨後她在很多影片中出演配角。《新猛鬼街》是魯妮第一部擔任女主角的影片,該片讓她獲得關注,且贏得漢普頓國際電影節年度突破表演獎,之後不久,她便遇見了導演大衛·芬奇。
她是令人震驚的龍文身女孩
大衛·芬奇的第一反應「根本沒可能」
與大衛·芬奇合作《社交網絡》其實並沒有對魯妮·瑪拉產生多大的改變,因為她前後僅在劇組呆了四天。以至於當《龍文身的女孩》選角導演無意中提起她時,大衛·芬奇的第一反應是「根本沒可能」,這樣的軟妹子演演愛情電影沒問題,但是出演麗斯貝斯·薩蘭德?別鬧了!
在原著小說中,薩蘭德從小看著母親被父親虐待直至重傷不能恢復,她12歲起便被關在精神病院786個日夜,其中的380個晚上被綁著,青少年時期幾乎是在酒精、性亂和毒品的交錯中度過,被社會孤立,被非法剝奪所有公民權。這個角色面無表情,遍身生刺,天賦異稟,聰明機敏,清醒異常,像復仇天使般行於世上。而當時魯妮演過的所有角色,幾乎全是乖乖女。該片的選角在當年曾引發諸多猜測,克裡斯汀·斯圖爾特、凱拉·奈特莉、凱利·穆麗根、斯嘉麗·詹森和娜塔莉·波特曼等一線大咖都曾傳聞加盟,最後大衛·芬奇卻選擇了毫無名氣的魯妮·瑪拉。
「試鏡拖了整整兩個月。某天導演突然把我帶進辦公室,跟我閒聊各種不該演薩蘭德的理由,說那會如何影響我的生活。接著他把iPad拿給我,屏幕裡是一篇關於我被選為女主角的新聞稿。他說,他們當天就要發出新聞,我只有一個半小時的時間決定到底要不要演。我毫不猶豫地答應下來。」
接下來,豪門家族的文藝小清新一夜之間變身為有吸毒前科的貧民窟不良少女,魯妮不僅要減重、練習滑板、自由搏擊、騎重型機車、抽菸、學習方言和粗口,剪龐克髮型,還要漂白眉毛,在耳朵、眉毛、鼻子、唇邊甚至乳頭上打洞,戴上屬於薩蘭德的金屬環。
看過《龍文身的女孩》的觀眾都會記得那場令人震驚的強姦戲,這場戲前後拍攝了整整一周,每天工作16個小時,出演監護人施暴者的演員約裡克·范·韋傑寧甚至「在賓館房間裡哭了整整一天」。最終完全的投入成就了出色的表演,並為魯妮贏得了諸多讚譽,包括金球獎和奧斯卡獎的最佳女演員提名,以及各種最佳銀幕變身和最具突破女演員獎提名——據說當魯妮的父親聽說她被提名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後大喊大叫大哭一場,之後跑去教堂禱告。
她是沒去領獎的坎城影后
聽說是和布蘭切特合作,居然有點害怕
2015年5月,得知自己獲得坎城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時,魯妮·瑪拉正在「一邊倒時差,一邊洗衣服」,於是她缺席了領獎儀式,沒有去走坎城的紅毯。迄今才主演過五、六部電影,《卡羅爾》中的特芮絲一角,便讓她在30歲這年獲得了一生中第一個「影后」獎項。
在《龍文身的女孩》後很長一段時間,魯妮出演的角色總或多或少帶點薩蘭德的影子。她在索德伯格的心理驚悚片《副作用》中飾演一個假裝抑鬱、外表柔弱的拉拉,與自己的心理醫生相戀並密謀殺掉了老公查寧·塔圖姆,據說拍戲時不知是塔圖姆入戲太深,還是魯妮自帶的詭異氣質,使得前者一見到她就覺得害怕。
《卡羅爾》是個發生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的唯美女同故事。百貨店兒童玩具區內,戴著聖誕小紅帽的打工女孩特芮絲遇見了穿著貂皮大衣的貴婦卡羅爾。「我記得我第一次見到凱特,是在電影《伊莉莎白》裡,那是1998年,我13歲,和媽媽在當地的小劇院。我當時就想,『天哪,那女人是誰?』她是那麼讓人難以置信,那麼聰明、機智又有趣,要假扮傾心於她簡直是世界上最容易的事情……」傳聞魯妮有個秘密名單,裡面是她希望扮演的角色和與之合作的人,其中就有凱特·布蘭切特,而她也曾坦言自己幾乎看過凱特的每一部電影,在得知能在《卡羅爾》中與她合作時,第一反應居然是害怕。
儘管兩位女主角凱特·布蘭切特和魯妮·瑪拉都被認為獻上了近乎完美的表演,在人們對「女王大人」的秒殺級表演歡呼時,在角色成長的刻畫上更有深度和挑戰性的魯妮則受到了更多的讚譽。影評人說,魯妮把電影中那個涉世不深的少女的迷戀演活了,那種暗戀中的緊張、甜蜜、羞澀,以及迷戀的眼神都非常準確。她的精彩表演再次讓人看到這個看上去害羞、脆弱的女孩身體裡,蘊含著如此巨大的爆發力。
你有可能不知道
1、魯妮·瑪拉的家庭血統複雜,她的父親是愛爾蘭、德國、法國、加拿大混血,母親則是愛爾蘭人和義大利人的後裔,賦予魯妮一個略顯怪異又格外耐看的長相。
2、她最喜歡的女演員是吉娜·羅蘭茲,一位聲名顯赫的獨立電影女演員,知名獨立導演約翰·卡索維茨的夫人和御用。她為吉娜的角色所傾倒,吉娜的代表作《受影響的女人》與《首演之夜》她更是看了不知多少遍。
3、她與男友查理·麥克道威爾(Charlie McDowell)早在2010年就被媒體拍到約會照。查理是《發條橙》男主角馬爾科姆·麥克道威爾和女星瑪麗·斯汀伯根的兒子。
4、魯妮·瑪拉不喜歡別人在她生日時對她唱「生日快樂歌」,當電影殺青每個人朝她鼓掌時,她也會不由自主地臉紅。
5、姐姐凱特·瑪拉曾出演過《斷背山》《127小時》《火星救援》等影片。對於魯妮走上表演道路興奮不已,「我跟妹妹之間從來沒有什麼競爭,我的家族裡沒出過演員,我是第一個,我也沒有什麼演員朋友,所以當我的妹妹也成了一名演員,我感到非常高興,感覺終於有人可以分享這一切,而且是我的至親。」兩人至今還經常一起聊劇本。
撰文/孟天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