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年前,一部首開戲說歷史先河的劇集,成就經典,引爆收視狂潮!

2020-12-25 漫影戲娛

91年,內地、香港、臺灣,兩岸三地聯合拍攝了一部戲說歷史的古裝劇集,此劇堪稱現象級影視作品,一經播出,反響極大!

這部電視劇就是《戲說乾隆》。此劇影響甚大,作為首部戲說歷史古裝劇,被收錄進《中國電視劇發展歷程》教科書中。

《戲說乾隆》總共分為3部,講述了鄭少秋飾演的乾隆帝,三次微服私訪的故事,分別為《江南除霸》、《西滇風雲》、以及《宮闈驚變》。

在這三次私訪的過程中,乾隆帝先後結識了三位英姿颯爽的俠女:鹽幫幫主程淮秀、俠女沈芳、江南刺繡女金無箴。

需要指出一點,以上三位俠女,都是由趙雅芝一人出演。她在劇中出演三個角色,分別扮演出各自不同的性格、愛好,給人留下了極深的印象。

如今二十幾年過去,我們回頭再看此劇,依舊不失為一部精良的作品。就連劇中的配曲《問情》都成就經典歌曲的地位。究其緣由,大概有以下幾點原因。

①導演劇組實力超群

本劇的導演有兩位,一個是範秀明,一個是李力安。編劇是宋項如。

先說編劇宋項如,除了此劇以外,他還是《搭錯車》的編劇,由此可知,他具有深厚的編劇功底。

李力安導演,曾經執導過60集電視連續劇《戲說慈禧》、《水晶之戀》、《斷奶》等熱播劇,有著豐富的執導經驗。

至於範秀明導演,那就更加了不得了!他先後參與了83年黃日華、翁美玲版的《射鵰英雄傳》、古天樂、李若彤版《神鵰俠侶》、97年黃日華版《天龍八部》等經典劇集的拍攝工作。

他曾經在TVB供職多年,深諳香港電視劇的拍攝過程,對於熱播電視劇有著極深的研究,非常了解國內的影視市場。

他們三人合作,那就是強強聯手,作品播出之時,立刻顯示出強大的市場號召力!

②偶像加實力演員的強勢加盟

拍攝此劇的時候,鄭少秋時年44歲,有著長達20多年的表演經驗,並且兩次取得了TVB十大明星獎,一次獲得臺灣地區十大明星獎項。84年和趙雅芝合作拍攝的電視劇《飛鷹》,更是創下了84%的華語電視收視記錄,堪稱兼具偶像與實力的優質演員!

和鄭少秋相比起來,彼時的趙雅芝也不遑多讓。她自打75年出道以來,先後出演78版《倚天屠龍記》、79版《楚留香傳奇》、80年和周潤發合作經典劇集《上海灘》、87版《京華煙雲》等熱播劇。憑藉著精湛的演技,多次獲獎,擁有著超高的人氣。

他兩人先前已有多次合作經驗,在本劇中的表現默契十足。

除了這兩位優質偶像以外,劇中其他重要配角,像飾演答應春喜的江淑娜、飾演寶柱的李岡、飾演賈六的周霆坤等人也表演出色,為本劇增色不少。

③當時的內地影視劇市場環境

此外也必須要說明一點,當時內地影視行業的拍攝、以及製作水平低下,尤其是武俠劇更是剛處於發展的初始階段,和港臺幾十年的拍攝技術相比起來,不可避免地處於劣勢位置。

內地影視界客觀上的種種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為本劇的成功,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條件。

但是不管怎麼說,如今回頭再看此劇,能夠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它依舊有其必然的原因。

在那個年代,《戲說乾隆》也必將成為大部分觀眾心中永遠的經典!

相關焦點

  • 經典再回首之《戲說乾隆》,開戲說劇先河
    一句經典的臺詞,一首感人的主題曲,一部經典的電視劇。經典老劇,就像一壺老酒,越放越香,越喝越有味道。經典老劇,無論重溫多少遍,都會給我們帶來無數感動,而每一次的感動又不盡相同。時光流轉,歲月無聲,從即日起開設「經典再回首」專欄,將會陸續為您送上經典劇集的優秀劇評。
  • 29年了,《戲說乾隆》評分反上升,張國立鄧婕後來借鑑它也成經典
    1991年,由鄭少秋、趙雅芝主演的《戲說乾隆》首播,單集收視率達到41%。引入內地後,同樣創下收視高峰。即使時隔十多年後再次重播,平均收視率依然高達6.3%,創下當年老片場收視記錄。 這部由宋項如執筆編劇的電視劇,雖然是以乾隆為主,但在劇情、人物設定上,都與「帝王劇」大不相同。
  • 《十月初五的月光》將映 劇版重播引收視狂潮
    由張智霖、佘詩曼主演的經典電視劇《十月初五的月光》於10月17日(周六)凌晨12點在香港TVB電視臺重新播放,時隔十五年,觀眾重溫經典熱度不減,首播當晚收視率直衝4.8點,三十萬人同時熬夜觀看引發收視狂潮
  • 超級網劇《熱血長安》首開劇集定製先河,優酷開啟網絡劇的另類玩法
    作為一部全新IP作品,在開播前便以27萬轉發量的預告片獲得了「爆款級」關注,這與其一集一案的本格推理單元劇模式和新鮮的演員陣容搭配密不可分,也與劇情中偵探團解密、互懟日常緊密相連。該劇用嶄新的「熱血套路」將劇情層層推進直至逆天結局,口碑與播放量齊漲,一度引起現象級熱議。
  • 又一波回憶殺,盤點亞視經典劇集
    亞視已成歷史,不禁讓人唏噓,但回憶起來,還是留下了很多經典的電視劇,來一波回憶殺,哪部你覺得最經典?
  • 《戲說乾隆》再聚首 趙雅芝美了一輩子!
    《戲說乾隆》更是開了歷史劇的先河,而後的《康熙微服私訪記》、《鐵齒銅牙紀曉嵐》、《宰相劉羅鍋》開始熱播。《戲說乾隆》裡,「四爺」乾隆與程淮秀、沈芳、金無箴三位絕代佳人的愛情糾葛,纏綿悱惻又精彩生動,與宏大歷史場景、詼諧藝術語言、利落打鬥場面等絕佳賣點水乳交融,一同助推「神劇」誕生;鄭少秋與趙雅芝的螢屏CP,則被觀眾譽為「中國電視第一代偶像」,不僅成為街頭巷尾的熱議話題,就連「四爺」乾隆也有了「霸道總裁」鼻祖之稱。而趙雅芝也是美得沒法挑剔,從年輕美到老。
  • 昔日經典劇集回顧
    當時亞視的收視已經沒落不堪,但《情陷夜中環》的收視曾經一度高達14點,算是亞視自製劇集的「迴光返照」。第一部播出後,亞視火速找來原班人馬開拍續集,並於2006年5月播出,收視維持在6點左右,此後亞視再無劇集的收視超越該劇。《情陷夜中環》的兩部講述的是不同的故事,但主要演員、風格以及幕後班底但是相同的。
  • 細數亞視經典電視劇,每一部都讓人淚奔!
    說起亞視,就不得不說亞視那些經典的劇集了,90年代有一大批好看經典的影視劇,陪伴了幾代人的成長。1981年的亞視還叫做麗的電視時,那年播出的《大俠霍元甲》被不少人視為最經典的港劇。這一部,才是中國電視史上第一部以霍元甲為主角的電視劇。
  • 港劇早已風光不再,為何我們總對那些年的TVB劇集念念不忘?
    1973年,邵逸夫又首開「香港小姐」選美之先河,並將其一手打造成為香港最具代表性的娛樂盛事。1980年,董事局主席利孝和患急病不幸離世。邵逸夫因而增持TVB股權,成為最大股東,正式掌舵TVB。TVB從此在這位全球最長壽、任期時間最長的上市公司CEO帶領下,進入全盛時期。03上世紀八十年代,香港經濟高速發展,躋身「亞洲四小龍」。
  • 港劇早已風光不再,為何我們總對那些年的TVB劇集念念不忘?
    如今的TVB只會消費情懷,可別再接二連三地毀掉經典IP了,給我們留一個美好的童年吧!」1973年,邵逸夫又首開「香港小姐」選美之先河,並將其一手打造成為香港最具代表性的娛樂盛事。,掀起收視狂潮。O記實錄》等頗具革新色彩的警匪刑偵劇;從首開職場劇先河的
  • 青春偶像劇《一不小心愛上你》欲拉收視狂潮
    青春偶像劇《一不小心愛上你》欲拉收視狂潮 翁虹首次出演媽媽角色  《一不小心愛上你》啟動開播序幕 臺網聯動再掀青偶劇收視狂潮   1月5日,由湖南衛視、芒果影業聯合製作的新年首部臺網聯播青偶大劇《一不小心愛上你》開播發布會於搜狐網絡大廈隆重舉行
  • 為什麼我們的歷史古裝劇離不開「戲說」二字?
    不戲說保真歷史劇,一樣具有觀賞性 曾經獲得業內外人士一致好評的《漢武大帝》就非常注重戲劇的推敲,全劇通過漢武帝縱橫跌宕的人生,以新古典主義浪漫寫實的手法,全景式地展現中華民族2000多年前歷史上一個輝煌壯麗、雄渾悲壯的時代,觸及了中國古代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方方面面
  • 《戲說乾隆》此劇之後,戲說成風,但沒有一部戲說超越此劇
    《戲說乾隆》紅了戲說,紅了乾隆,也紅了鄭少秋。這部據說只有「乾隆」二字符合歷史的古裝劇紅遍大江南北,此「戲說」一開,萬「戲說」跟來;供奉太廟的乾隆爺也走下了他的神壇,成為手持紙扇、風度翩翩的四爺。《戲說乾隆》的紅,不光照耀到鄭少秋和趙雅芝的身上,也照耀著「答應在」的春喜,「寶柱也保不住
  • 這些經典劇集只能存在回憶裡
    ,也是90年代亞視常規劇集中最長的一部。已故藝人蘇杏璇20年前是《壹號皇庭》的骨幹級人物,而她在《法網群英》中的角色就是當年的江李頌雲。港劇給人的印象往往是標籤化、模式化的。其中警匪劇、律政劇和懸疑破案劇是最具收視的劇種。當一部劇集結了所有這些好看的元素之後,如果再有超強的臺前幕後班底,那必然會是一部頂級作品,而劇集的處理方式也有幾分美劇的風格。
  • 劇集|瓊瑤以後,偶像以前——合拍劇的前世今生
    作為海峽兩岸的合拍劇,格格乾隆白娘子,都是無數人心中的經典,而經典的源起,可能是因為一次偶然的碰撞,也可能是文化共性形成了難得的合力,讓九十年代的劇集彰顯出驚人魅力。兩岸合拍的源起可以從1987年臺灣攝製組來大陸拍攝專題片《八千裡路雲和月》算起,但是作為電視劇的合作,還是瓊瑤與湖南電視臺開了先河。
  • 一周港劇收視:TVB劇集春節檔收視下跌
    雖然對於情節的修改和設置,不少觀眾會覺得有很大的惡搞成分,但監製則表示劇集的總之在於帶給觀眾開心和快樂,雖然是惡搞了經典之作,但希望觀眾能夠在全新的故事中感受到一種歡樂的氣氛,這也是無線這幾年每年都會製作一部賀歲劇的原因。
  • 盤點TVB歷年最高收視劇集
    每年都會有大約20到30部各種類型劇集的出街,也讓不少觀眾看到了TVB的誠意。俗話說得好:矮子裡面拔將軍,儘管處在低潮,但每年也總會有一部優秀的劇集,從中脫穎而出成為每年的收視冠軍。而劇集的收視成績也是劇中演員、監製、導演,甚至是TVB高層最為關注的環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