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上海電影製片廠拍攝的電影《城南舊事》在全國上映。《城南舊事》是著名臺灣女作家林海音最具影響力的成名作。影片播出後反響很大,社會各界好評如潮。這部影片獲得了第二屆馬尼拉國際電影節最佳故事片獎,金鷹獎,第三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最佳音樂等多項大獎。人們被影片所講述的故事所感動,也記住了影片中那個可愛的、長著一雙大眼睛的小姑娘—英子。
影片中小姑娘英子的扮演者名叫沈潔,她在一夜之間成為家喻戶曉的童星,但是自此之後沈潔好像是消失了一樣。許多年過去,人們已經無從得知她的去向,除了偶爾會想起她,人們幾乎已經忘記了這個眼睛好像會說話的小姑娘。沈潔生於1972年,主演《城南舊事》的時候只有十歲。
沈潔至今仍然記得,那是十歲那年夏天的一個下午,在上影廠宋崇導演的電影《閃光的彩球》面試現場,吳貽弓導演聽到有數百名兒童演員前來面試,也在門外看了一會。正好是沈潔演了一段即興小品和朗誦,宋導演一高興就說:「什麼是表演,這就是表演!」當場就定了沈潔的角色。緊接著,吳導演也進來找到沈潔的父親,說:「有部臺灣女作家小說改編的電影,沈潔能不能來演這位女作家的童年呢?」
童年沈潔與吳貽弓導演
那是1982年,改革開放開始不久,身居臺灣多年的作家林海音根據自己的童年回憶,以女主角英子的第一視角寫下了《城南舊事》。此書流傳到吳貽弓手中,他欲將之搬上銀幕,女主角英子的人選非常關鍵。遇到沈潔之前他已在全中國遍尋兒童演員,都沒有合適的。直到這天見到了沈潔,吳導迅速拍板,就是她了!一切,只是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一眼。
沈潔與林海音奶奶
因《城南舊事》的大獲成功,沈潔片約不斷,演《城南舊事》時她10歲,隨後,青春期到來,她也在生活中和銀幕上轉型成純情少女。電視劇《孫中山與宋慶齡》、《這不是誤會》、《上海屋簷下》……沈潔一邊上學,一邊拍影視作品,產量不亞於職業演員,連軸轉的劇組和學校兩邊跑,沈潔的少女時代,和一般人不一樣。
拍攝《孫中山與宋慶齡》
80年代中期,和日本劇組的一次接觸,再次改變了沈潔的人生。當時,上海電視臺和日本NHK電視機構合拍劇,沈潔在其中扮演角色,她由此第一次見識了日本製作隊伍的專業。一邊是沈潔喜歡上日本偶像,另一邊,日本電視臺反覆重播《城南舊事》,連沈潔都不知道,自己在日本也積累了不少影迷。有一位大學教授,出於對中國、對這部電影和對英子的喜愛,他主動聯繫沈潔,並且提出,可以幫助她赴日留學,這和沈潔當時的心願不謀而合。高中畢業後,1992年,沈潔漂洋過海到了日本。
沈潔大學四年學的是法律專業,畢業後沈潔先是在一個電影財團的研究中心做研究員,一年後自己開了間文化傳播公司,主要業務是做與東京大學有關的文化交流。大學畢業後,她進入NHK做一檔中國語言會話的節目主持人,也擔任撰稿、編導,還註冊了一家文化公司,展開中日文化交流工作,比如版權引進。最近去世的櫻桃小丸子作者櫻桃子,1990年代時,沈潔就與之因工作接觸過。
以後的事情就水到渠成了,沈潔後來慢慢融進了日本,開始接受日本文化的薰陶,如今的沈潔已經在日本擁有了自己的家庭和事業,也有一個可愛的女兒,像《城南舊事》中英子一樣可愛的女兒。
時光飛逝,而今的沈潔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她定居東京,但近年在一家中國影視公司擔任藝人總監,也有大量時間在上海度過。
人生就是這樣,到處都充滿著機遇與挑戰。因為《城南舊事》的作者林海音和導演吳貽弓,中國的電影觀眾記住了眼裡噙著淚水的英子,也記住了英子的扮演者沈潔。
影片《城南舊事》讓人們記住了作家林海音,認識了導演吳貽弓,知道了可愛的英子和童星沈潔,中國電影史留下了一部經典影片,「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電影觀眾也永遠記住了自己內心深處美麗的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