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描繪關羽的青龍偃月刀重80斤,很多人一直有疑問古人真的拿著這麼重的武器上陣殺敵嗎?
1.演義小說中的重量級兵器。在演義小說的描繪中,古代的將領高大威猛,天生神力,武功蓋世,往往揮舞幾斤的武器和敵人大戰三百回合。明代羅貫中的《三國演義》說關羽身高九尺,鬍子長二尺,臉色發紅,唇色發白,丹鳳眼,臥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劉關張三人結拜後,關羽造青龍偃月刀,又名「冷豔鋸」,重八十二斤。又說典韋形貌魁梧,臂力過人,手持兩枝鐵戟,重八十斤,帶戟上馬,揮使自如。
▲關羽帶刀騎馬劇照
《水滸傳》說魯智深在鐵匠鋪想打造一百斤的禪杖,卻被告知關王刀也僅有八十一斤重,最終無奈只好打造了一條六十二斤的水磨禪杖。
清人《說唐全傳》中說李淵四兒子李元霸十二歲,尖嘴猴腮,面色發青,骨瘦如柴,但是卻力大無窮,手拿兩抦大鐵錘,重八百斤,騎著名馬萬裡雲,天下無敵,在大隋稱第一條好漢。
▲李元霸劇照
壯士雖天生神力,但是看了這些武器的重量,我也不禁疑惑,古人真的拿著這麼重的兵器與敵人戰鬥嗎?人拿得動,馬馱得動嗎?
2.從出土文物看古代的兵器重量。在出土兵器最出名的當屬越王勾踐劍,號稱天下第一劍,現藏於湖北省博物館。越王勾踐劍長55.7釐米,劍柄長8.4釐米,劍寬 4.6釐米,劍身上鑄造菱形花紋,鑲磚寶石,劍身正面有「越王勾踐自作用劍」八字銘文,重875克,約1.8斤。
▲越王勾踐劍
從兵器上來說,越王勾踐劍是短劍,輕一點也正常,我們再來看看出土長兵器有多重。虢國是西周的一個封國,河南三門峽虢國墓就出土了很多長兵器,銅戈和銅矛。虢國墓出土銅戈戈身長約20-30釐米,厚0.2-1釐米,戈身重量約2斤。出土銅矛長約15釐米,寬3釐米,重約1斤。也就是說矛、戈一類的長兵器不算上兵器柄,最多也就2斤重。
唐刀是兵器中較長的,1991年陝西竇繳墓出土的唐刀是刀中精品,這把刀長84釐米,木質刀柄,柄端有金色箍環,刀身上有「百折百練」幾個字,重量暫時不知。日本保存的晚唐時期唐刀,刀身長90釐米,寬3.3釐米,重832克,約1.7斤。想必竇繳唐刀的重量也相差無幾。
▲竇繳唐刀
據筆者了解出土兵器中比較重的是宋朝的李綱鐧。這柄鐧藏於福建博物館,鐧身長96釐米,內稜長74釐米,配鞘長76釐米,鐧上刻有 「靖康元年李綱制」七字,重3600克,約7.2斤。
▲李綱鐧
根據上面這些出土文物來看,古代的兵器大約中2斤,重7斤的鐧在兵器中是比較少見的,和演義小說中的重80斤有很大的差距。那麼演義小說中的兵器重量是否是作者誇大其詞用來騙人的把戲?
3.兵書文獻記載中的兵器重量出土文物畢竟是少數,不能以偏概全。小說演義多是明清時期的作品,我們就找明代的兵書史書來看看,到底古人的兵器有多重。
明代的大將軍戚繼光作的兵書《練兵實紀·軍器解》中就收錄了很多他練兵所使用的兵器,圖文並茂。書中他介紹馬兵常用的長兵器有钂鈀、槍、腰刀。钂鈀長七尺重四斤,士兵在馬上揮使,可刺可格擋。槍長九尺重三斤,腰刀長三尺重一斤十兩。
▲戚家軍兵器
明代戚家軍的士兵在騎馬施展的兵器也不超過5斤,難道古人就沒有跟關公一樣使用重80斤的武器嗎?
正史記載確有將軍使用超重量級武器。《宋史》中記載抗金大將嶽飛的養子嶽雲,說他手握兩鐵椎,重八十斤。雖說嶽雲的武器重達八十斤,但是這條史料依舊讓我們感到疑惑,因為椎在我們的印象中是纖細輕巧的,所以也有人認為嶽雲使用的是大鐵錘。
《明史》中記載猛將劉綎使用的鐵刀重大一百二十斤,「綎所用鑌鐵刀百二十斤,馬上輪轉如飛,天下稱劉大刀。」這是史料記載用於上陣殺敵最重的一柄武器,看來演義小說中關公使八十斤偃月刀也是很有可能的。
將和兵畢竟不是一個級別的,將領中使用重量級武器的畢竟也是少數。在明代茅元儀《武備志》中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明代人所說的重量級兵器的用途 「偃月刀以之操習示雄,實不可施於陣也」。原來偃月刀是用來操練士兵的,鍛鍊力氣的,不適用於實戰。
總而言之,我國古代士兵使用的武器重量一般為2-5斤,力氣過人的將領使用的武器會稍重,可能達到10斤左右,而史書記載確有武將使用100斤以上的大刀,關羽的偃月刀可能真的有80斤,但是這種大刀一般是用來操練士兵的,在實戰中罕見,李元霸鐵錘重800斤是真的誇張了。
右下角留言,看看你喜歡哪種冷兵器!
武士刀傳奇
微信號:wushidaocq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簡介:劍有雙刃適於戮、刺,而武士刀僅一刃,因此兩人對戰之時,必得用雙手握刀以砍、劈的方式禦敵,武士刀傳奇帶你揭開他的神秘面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