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古鎮,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應該就是大理或者麗江,這兩個古鎮確實每天去的遊客也絡繹不絕,可隨著商業的發展,人們去到那裡感受最多的不再是古鎮的底蘊而是喧鬧且千篇一律的商業街。
在廣西有一個被列入了一生要去的50個地方之一的古鎮,古鎮有著上千年的歷史。這裡人傑地靈,且文化底蘊濃厚,最最重要的是它還保留著古鎮的原滋原味。你漫步其中,在飯點的時候整個古鎮炊煙嫋嫋,賣土特產的商店也是閒散的你愛買不買,時間在這裡似乎慢了下來。古鎮裡依然生活著很多當地人,而不是全國各地湧入的開客棧創業的外地人,所以商業的痕跡並不濃重,這裡就是位於廣西賀州的廣西四大古鎮之一黃姚古鎮。
黃姚發祥於宋朝年間,興建於明朝萬曆年,韓愈、劉宗標、何香凝、歐陽予倩...都曾在這裡留下過他們的足跡。而如今保留下來的建築,諸多為清代建築。「黃姚」一名的由來是因為鎮上黃、姚兩姓居多,於是人們便將古鎮稱為黃姚。
黃姚就像是一幅奇山秀水般的桂林山水風光畫。峻美的姚峰和一座座喀斯特地貌的石山下,是一片溪流縱橫的平地和寧靜的村莊。黃姚古鎮有個說法:「有山必有水,有水必有橋,有橋必有亭」,在這片方圓3.6公裡鍾靈毓秀的土地上,自然景觀有八大景二十四小景,300多座明清時期的古民居。
水鄉黃姚
小珠江、姚江和興寧河三條小河流環繞著古鎮,古鎮內河網密布,河溪兩岸都是用石墩砌築成的河堤,每隔一段距離就有一座碼頭,通常石碼頭都對著一座巷道門樓,門樓後又是一條深深的巷道。河溪上建有多座石拱橋,這一座座的石拱橋形成了古鎮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
橋與屋
前面說到古鎮內河網密布,河西之上是一座座石拱橋,這些石拱橋中最美觀的是帶龍橋,彎月似的橋拱下,船隻悠悠,碧水粼粼。歷史上有過許多動人的愛情傳說都曾與橋有關,就連黃姚古鎮的帶龍橋也不是一個例外。著名的電影《面紗》就是在這座橋上取景拍攝。而帶龍橋最美的時候要數每天的清晨,柔和的朝陽照射在石橋上,睡眠不足倒映著拱橋正好湊成了一個圓。
古鎮的房屋多為兩層磚瓦結構,雖沒有中原大戶人家那種恢弘氣魄,卻十分精美,磚雕、石雕、木雕都有很高的工藝水平。如果你能進入古建築裡,細看這些古老的梁柱,鬥拱,你會發現它們雖然有著歲月的痕跡但仍栩栩如生。
古樹黃姚
在景區入口不遠處,有一棵迎客的龍爪榕,它已有500多年樹齡,古鎮內古榕樹眾多,但門口的龍爪榕確實整個古鎮內年紀最大的一棵榕樹。它的主體樹幹已經向水面傾斜,枝幹縱橫,像一個巨形的龍爪伸向水面。500多年來,它見證著黃姚幾代人的成長,從垂髫到耄耋,一代復一代地繁衍著,而黃姚還是那個黃姚,時間仿佛在這裡放慢了腳步。
煙雨黃姚
雨後的黃姚別有一番滋味。走在雨後青磚鋪就的石板路上,煙雨朦朧中,遠處的青山遠黛,自己仿佛置身於一幅水墨山水畫中。街道兩旁黃色的房子,屋簷下的紅燈籠,屋頂上的黑瓦片,中國範的古鎮渾然天成。似乎一場雨就能讓你穿越幾百年,回到那個年代的黃姚古鎮。
煙雨中,躲入一家小店,品品茶,聽聽音樂,或是和老闆嘮嘮嗑,閒來給自己或親朋寄一張屬於黃姚的名片,這是在黃姚古鎮最愜意的時刻了。
黃姚的夜-臨賀長歌
黃姚的夜晚是寧靜的,如果你想要喧鬧的酒吧,震耳欲聾的音樂,那你可能去錯了地方。黃姚的夜與青石板的巷道為伴,一座城的紅燈籠都在為你而亮。
閒來無事可以去黃姚大劇院看一出古裝歷史歌舞劇《臨賀長歌》。看一看幾百年前在黃姚發生了一個怎樣的忠烈愛國故事。
黃姚美食
豆豉是黃姚古鎮的特產之一,用豆豉製作的菜餚更是來黃姚一定要嘗一嘗的美味。豆豉排骨是一道歷史悠久的美食,曾在清朝的時候就被列為朝廷貢品。
豆腐釀又稱「金包銀」傳說也是古時朝廷貢品。想吃到正宗的豆腐釀,就必須親臨黃姚古鎮,這道菜在黃姚家家都會做。
悠長深遠的小巷,古韻猶存的小院,明清留下的石板街,自然純樸、寧靜、淡泊,只屬於黃姚古鎮的慢時光,一起來這裡把時間變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