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麥大人
01
1997年,當時已通過一曲《青藏高原》紅遍大江南北的歌手李娜,在這一年竟神秘失蹤,誰也不知道她的消息。
幾年之後,姜昆在美國洛杉磯的一座修道院裡,邂逅了一位身穿僧侶服的中國女性,她正是已經剃度出家的李娜。
於是,姜昆迫不及待地問她出家的原因,李娜答到:「我不是出家,我只是回家了!」
在事業的巔峰時期,她悄然歸隱佛門,了卻前塵往事,這在普通人看來實在有些匪夷所思。然而,李娜的一聲「回家」,似乎也透露著她人生的最終歸宿。
繁華三千,也只是彈指剎那,我們終其一生都是最大限度地為自己而活,不是麼?
幸運的是,人生經歷了幾多波折的她,不為世俗的藩籬而禁錮自己,在青燈古佛下,終得圓滿。
出生在河南鄭州的李娜,家境並不富裕,她的本名也不叫李娜,而是牛志紅。
遺憾的是,在她5歲那年,父親就因病去世了,李娜從小就跟著媽媽和幾個妹妹相依為命。
也因為家裡沒有男人,李娜一直很懂事,她總是會主動幫媽媽做很多事情,只為替這個羸弱的中年女人減輕一點負擔。
家裡沒錢買玩具,也沒有什麼朋友,唱歌就成了李娜最大的樂趣,附近的街坊鄰居都誇她唱的好。
當母親看到女兒在唱歌方面的天賦後,就決定好好培養她,而李娜也非常爭氣,13歲就憑藉著自己嘹亮的嗓音,被河南戲曲學院表演班錄取,從此開始她的藝術之路。
隨後大一點的時候,18歲的李娜還登上了舞臺,出演了話劇《百歲掛帥》中「佘太君」一角。
這讓她獲得了「河南省第一屆青年演員表演一等獎」,後來去了河南豫劇團工作,不時享受著臺下的鮮花與掌聲。
然而,在內心深處,李娜始終忘不了年少的那個音樂夢想。
02
為了追夢,李娜辭掉劇團的工作,隻身一人從鄭州輾轉到廣東深圳,學習歌曲的通俗唱法。
一段時間之後,她又來到北京開始自己的北漂之旅。
1988年,在「如意杯」歌手大賽上,李娜成功奪得冠軍,並憑藉自己優美的歌聲吸引無數的粉絲。尤其是她的高音更是無人能及,這也成為李娜最大的底牌。
走紅之後,很多影視公司找到她,希望李娜演唱電影的主題曲。
例如,《苦籬笆》、《嫂子頌》這些優質的影視主題曲,都是由她來演唱的,並先後幾次榮獲「全國十佳影視歌手」冠軍。
1994年,李娜的高光時刻終於到來。
這年9月,音樂人張千一偶然聽到李娜演唱歌曲《北京的金山上》,並被其打動,獨自沉浸在雪域的巨大想像中,表示有機會想給她寫首藏族風情的歌。
這就是後來家喻戶曉的《青藏高原》,它就像一汪清泉,沁人心脾;猶如一顆鑽石,讓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為之一振。
「是誰帶來遠古的呼喚
是誰留下千年的祈盼
難道說還有無言的歌
還是那久久不能忘懷的眷戀」
這首歌也讓老百姓認識到,原來通俗歌曲一樣很大氣、很高雅,這也是經典經久不衰的魅力。
這首歌還把李娜帶到了一個無人能及的高度,成就了一個不朽的傳奇,而且成為華語樂壇難以翻越的一座高峰。
之後,李娜陸續推出《好人一生平安》、《女人是老虎》等無數經典歌曲。
在她出道的10年間,李娜為160多部影視作品唱了插曲或主題曲。可以說,當時中國電影和電視劇幾乎一半的歌曲,都是由李娜演唱的。
03
爆紅以後的李娜,並沒有什麼大明星的架子,她為人依然十分隨和,言談之間都能感受她的那份直率和純真。
她笑言自己是個挺沒意思的人,除了唱歌,就沒有其它的嗜好,對吃喝穿戴都毫不在意,從小就喜歡唱歌的李娜,覺得做一個好好唱歌的人就很滿足了。
雖然自己的歌曲很受大眾歡迎,但李娜卻覺得,觀眾並不是上帝。
因為一個歌手如果把觀眾當做上帝,她就會去討好、去媚俗,觀眾和歌手都應該視音樂為上帝,這樣大家才能聽到好的音樂,歌手也才能唱出好的作品。
在《好人一生平安》之後,她選擇了在幕後發展,並坦言:「中國人是很看重一個人的實際水平的,只有擁有真正的實力,才有可能保持長久的藝術生命力。」
所以,她自始至終都沒有走明星的路子,而是選了一條更加艱難的自我成長道路。
不錄歌的時候,李娜幾乎一年都把自己關在家裡練聲,有時一星期都不下樓一次。
但在事業上過於追求完美的李娜,有一段時間精神狀態特別差,後來去醫院檢查才知患了抑鬱症,晚上她經常一整夜都盯著天花板,難以入眠。
加之,她僅有的兩段感情都以失敗告終,離奇的是,她兩次都愛上了有家室的男人。
第一段感情裡,當李娜得知對方欺騙了她,遂當機立斷,選擇退出。
雖然他們一別兩寬,但感情卻不是說斷就斷了的,她花了很長時間來療傷,將痛苦埋藏在內心深處。
然而,剛走出上一段傷痛不久,李娜又遇到第二個男子,這個人和她有著同樣的愛好,對音樂都極其狂熱。
看得出來,她對音樂家同行是很欣賞的,兩人也是無話不談,像一對靈魂伴侶一般。
但悲傷的劇情再一次上演,這個男人居然也有了老婆和孩子,李娜再次選擇退出,她的情緒到了崩潰邊沿,對感情再也不抱有任何幻想。
04
感情上的不順,伴隨著抑鬱症,那幾乎可以讓一個人陷入絕境之中。
時間到了1995年,這時正好有兩個篤信佛教的朋友,來看望李娜,並送了她一本《 大明詛咒》,以便有空的時候翻閱下。
當時李娜並不在意,但在後來的某個失眠夜裡,她突然心血來潮,打開朋友送的這本書閱讀起來。
看完一遍之後,她心裡有了一種戰慄的感覺。
「從現在開始,我看到了一切,我喜歡佛教。」
儘管有家人和朋友的極力勸阻,但李娜還是毅然決然地想要成為一名僧侶。
於是在1997年,她便來到山西五臺山普壽寺出了家,法號「昌聖」。
當時的人們很不理解,李娜為什麼要這樣做,心甘情願放棄自己的名聲和地位,以及金光閃閃的大好前程,各種猜測也在民間流傳著……
但即便自己出了家,每天依然還有很多人去打擾她,李娜為了徹底擺脫世俗的眼光,來到大洋彼岸的美國定居,這才有了後來姜昆邂逅她的故事。
從此,李娜算是徹底淡出了華語樂壇,在每天讀經書、聽講座的日子裡,過上了自己嚮往的、隨遇而安的生活。
一個人最難的,就是拿得起,也放得下。
李娜把一切過往都已放下,但放不下的恐怕就是某些想念她的歌迷了。
如今,李娜雖然離開歌壇二十多年了,但江湖上依然有她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