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朋友在配助聽器前,都會把助聽器想像成一個「神器」,覺得戴了助聽器就能立即聽懂了,就能像正常人那樣聽得那麼好了。事實上,助聽器的效果是因人而異的,並且佩戴助聽器都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適應過程,效果也是慢慢累積的,不是戴了就能立即聽好的。
前幾期文章中,我們講到了什麼情況必須配助聽器,影響助聽器佩戴效果的因素等等。今天將繼續為大家介紹,什麼情況下戴助聽器沒有效果。
容我先給大家講一個真實案例。
1.幼時藥物致聾,語言識別率奇差
陳女士今年32歲,3歲時因為用藥不當導致的藥物性耳聾,一直未戴助聽器,目前講話只能模糊發音。三年前檢查聽力,右耳為98分貝,左耳93分貝,右耳從1000赫茲往後無法測出,左耳2000赫茲和4000赫茲聽損達到115分貝,雙耳都屬於極重度聽損。同時多年的聽力下降,導致她的言語分辨能力下降的很厲害。考慮到自己的中低頻還有補償效果,並且在這些年學會了唇讀的技能,於是她來到了立聰堂聽力中心找我驗配助聽器。
2.助聽器幹預後,仍很難辨別語言
針對陳女士的情況,我推薦了一款大功率耳背機。戴上助聽器一瞬間,陳女士臉上興奮的表情無以言表,因為她至少可以聽到我們的講話聲音了,甚至可以聽到一句話當中的極個別詞語,但她仍然無法僅僅只依靠助聽器來聽取完整的句子,如果我們站在背後跟她聊天,絕大多數都聽不懂的,只有結合唇讀來猜測完整的意思。
陳女士的經歷告訴我們,驗配助聽器一定要趁早,否則效果將會變得微乎其微,甚至有可能都沒有效果。藉此可以總結,以下幾種情況,佩戴助聽器的效果可能不會太好:
1)無殘餘聽力:如果沒有殘餘聽力了,也就是聽閾基本到了120分貝都沒有反應,這種情況佩戴助聽器是沒有任何效果的;
2)極重度聽損:如我們上文所述案例中的陳女士,已經接近100分貝的極重度聽力損失,佩戴助聽器的效果會很不好;
3)言語解析度很差:言語分辨是聽損者本身對於言語信號識別提取的能力,長期的聽力下降會導致言語識別力逐漸下降,如果言語識別能力太差,會導致聽到了聲音但卻聽不懂在說什麼,因為對很多詞彙已經陌生了;
4)陡降型聽力損失:低頻負責言語的響度,高頻負責言語的清晰度,如果高頻太差,可能佩戴助聽器只能聽到聲音,仍然無法聽清言語;
5)無助聽器佩戴史:驗配好的全數字助聽器對於現有聽力有保護和改善的作用,尤其是對言語分辨能力有一個保護和改善的作用。如果是聽損兒童,從小就不佩助聽器,一旦錯過重要的言語系統建立時期,等成人後佩戴助聽器的效果可能會很差;
6)神經性耳聾:通常情況下,感音神經性耳聾佩戴助聽器的效果不會像傳導性那樣立竿見影,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剛開始佩戴助聽器的時候效果可能不會太好;
7)耳鳴嚴重:如果聽力下降伴有嚴重的耳鳴,同時困擾最大的是耳鳴的,這種情況下可能佩戴助聽器的效果不會太好,因為耳鳴是世界聽力學難題之一,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雖然有的助聽器帶有耳鳴掩蔽的功能,但如果耳鳴嚴重也很難緩解;
8)患有聽神經病:聽神經病是一種聽覺障礙性疾病,指在聽覺信息傳輸處理的過程中出現了異常,一般外毛細胞功能都是正常的,只是聽神經功能出現了異常,這種情況下雖然聽損不嚴重,但就是聽不懂你說的話,無法理解言語的意思,即使佩戴助聽器也沒什麼明顯改變。
最後想要提醒大家的是:一旦出現聽力下降,一定要及早的去驗配中心進行檢查,如果程度較輕暫時不影響生活和工作的,也請在驗配中心建立檔案,每隔半年的時間去複查一次,防止後期下降得更厲害而不自知。希望大家都能正視聽力問題,及早發現及早驗配,讓助聽器幫助我們輕鬆聆聽,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
我是聽力師張豔豔,在聽力康復指導和助聽器驗配領域有20多年的從業經驗,如果大家想知道更多聽力知識,哪裡有靠譜的聽力機構和驗配師,歡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