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很難賺嗎?
電影《西虹市首富》裡,王多魚這個屌絲,天降一筆橫財。貧窮限制了我們的想像,原來想要花掉10個億居然那麼難?
這小子歷盡萬難,折騰了一個月,終於花完了10個億,可是在戲外,這個電影上映4天就把這個錢給掙回來了…
《西虹市首富》上映第一天就進帳2.22億元,第二天2.67億元……4天近10億,10天的時間票房就飆升至19億元。
從2015年起,一部《夏洛特煩惱》以14.41億元開啟了開心麻花電影的輝煌戰績。一時間,開心麻花出品電影,幾乎成為了票房保證。上映一個火一個,成為了圈裡現象級的黑馬。它的市值一度高達54億元。2018年,還引領票房,卻在2019年3月突然做出了退市的決定,外界一片譁然。
是什麼讓它在登頂之後,又迅速回落。難道真是「花無百日紅」嗎?紅得發紫的麻花系列電影,勢必要沒落麼?
馮侖在他的新作《吃醋的人生》裡道出了真相,他曾和汪海剛說過的那句話——電影市場爆發力強,但存在「天花板」;劇場消費增長緩慢,卻空間巨大。好像剛好被證實。
資本市場的力量是不容小覷的,但是反噬能力也是可怕的。馮侖通過與副總裁王海剛的深入交流,為我們剖析了開心麻花背後的商業邏輯。成有因,敗有果。
這裡有一些深層次的原因。
從劇場到大銀幕,開心麻花一直堅持原創。任何好的產品的打磨都是需要花時間的。開心麻花這個品牌的打響,是靠著團隊做原創、做好劇的初衷一點點建立的。本著對觀眾負責、迎合觀眾口味又不流於低俗。
而觀眾也獻上了口碑和熱度,而麻花系列電影正是經過無數場場爆滿的劇場洗禮和驗證的,有著成熟到可以直接拿來用的、寶貴的實戰經驗。
如果說,劇場作品屬於手工打磨,那麼電影作品就好比工業化製造。其優缺點不言而喻。一個慢工出細活,一個是流水化作業。但是都離不開對內容的打磨。
開心麻花對於作品有著超高的標準,這在任何一個行業,都是業內頂尖的金科玉律。國內市場的大蛋糕,不乏分一杯羹的喜劇創作團隊。
而開心麻花的標準則要更高,他們要做的是本土化的「有神」喜劇。
馮侖在新書中展示了「有神」喜劇的三大標準:
所有開心麻花的作品,都有一個富有創意、令人眼前一亮的故事;
語言臺詞要跟當下的社會發展有較強關聯,形成真正的笑點與包袱;
張弛有度的節奏,優秀的舞臺喜劇在於故事發展的節奏把控和掌握抖包袱的時機。
這也不難看出,所謂「開心麻花」出品,有著很強的原創風格。作品更接地氣,題材更有趣,特別是對於喜劇節奏的把握,也更純熟。
當然這一切的一切都要歸功於好的團隊。
汪海剛說:「開心麻花所定義的創作團隊是將編劇、導演和演員三大角色相互擊穿的混合戰隊。」
這鐵三角式的團隊創作,雖固定了角色,但絕不框住到個人。類似於商業管理模式中,不分角色職位都能提合理化建議一樣。像如今常常在臺前露臉的沈騰,幕後也經常貢獻不少編劇和導演方面的建議,互相成就好的作品。
這種團隊角色互相滲透式的發展模式,給事業的帶來飛速的發展,但也為未來的分離埋下了伏筆。
早年和馮侖談起演員,汪海剛還認為做舞臺劇演員的變成火爆明星的機會不多。
「做舞臺劇的有句話,『有理想的都做舞臺劇了,掙快錢的都去做影視了』。」
不過他竟然親眼見證了這個神話:
沈騰、馬麗等演員突然在短短幾年就幾乎達到了一線的熱度,炙手可熱。這在他們做舞臺劇的當初,大概也是曾經不敢想像的事。
不僅開心麻花系列電影迅速崛起,在進軍影視業後,頭部演員身價劇增,紛紛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
馮侖並沒有苛刻地指出這是導致開心麻花電影走向退市的直接原因。但是,當資本發展到一定階段,有些事情大概真的不受控制了。任何商業盈利模式,必然是收入大於支出。而如果成本在不斷提升,但是收入卻在原地踏步,無法支撐運營也在情理之中。
馮侖觀點的客觀,非常遵循市場原則,看得見的手與看不見的手。這種無奈也是對市場發展不可控因素的無奈。
「開心麻花=好笑」,這個公式一度是公認的,當然到現在也是許多人仍然相信的。
通過小步試錯和快速迭代,劇本中的笑點得以不斷打磨優化來迎合觀眾,這是開心麻花電影部部都能成為爆款的優勢所在。
但是持續性的問題,仍然是大多數藝術創作的難題。話劇IP轉化電影,怎樣避免電影變成劇場的拿來主義?
觀眾也許只關心它好不好笑,作為經營者來說,這卻是關乎命運的問題。實際上,開心麻花系列電影也未必部部成功,神話不會天天上演。
所以說,得體的退出也未必意味著失敗,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一種本質和初衷上的回歸。
我們仍然有期待。
做到馮侖案例的例子,基本上都是具有一定規模的例子,他們離我們的生活太遙遠嗎?
也未必,商業的本質是一樣的,發展趨勢是不變的,最重要的是商業思維,代表著一個人能看多遠。
1、不想著賺錢,才能賺到錢
當我們一開始想要做一件事,如果能想著把這件事做好。那麼十有八九這件事做成以後,給我們帶來的回報一定是超出我們想像的。
開心麻花的第一部話劇叫《想吃麻花現給你擰》,這部包羅了年度熱點事件、搞笑段子,相聲、舞蹈、魔術的「大雜燴」「野」話劇,不知道怎麼就火了。上千場的熱劇IP打磨,也不過是從小劇場試水開始的。
你想做個餐飲帝國,不如先做好一碗人人稱讚的面。老乾媽也不過是做好了一瓶辣醬,可是沒人敢小瞧它。難怪成功的路上並擁擠,原來遍地是黃金的路上,只有那些願意彎腰的人撿起了黃金。
2、樹欲靜而風不止:在形成一定規模之後
總有些企業是商界的釘子戶,規模已經達到了某個體量,但是堅決不上市。可恰恰相反的是,總有些小企業著急上市,以此來標榜自己達到了某種體量。
作為我們需要思考的是,飛速發展和極速擴張,帶來的一系列問題。我們是否能夠控制。
即使是再小的生意也面臨著抉擇,選錯了也許出局也許東山再起。
3、如何能走得更高更遠
2020年,商業幾乎一片哀嚎。但是,依然風光無限的人大有人在。大佬們說:「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那麼風口總是在變,人怎麼才能一直追得到。
以不變應萬變的法則,當然是讀懂人的需求。
風向變了,只不過是方式上的改變,人的需求仍然沒有變。
商機是潛在的、人的需求。當人們還沒意識到自己有這種需求,需要被滿足,當你發現了你可以解決別人的煩惱,讓大多數人的生活變得更美好,這裡就存在商機。
永遠要快人一步,不要等到市場拋棄了自己,那不僅是商業的法則,也是生存的發則。
人與生俱來地想盡辦法讓自己活下去,在商業中生存,是人與人的較量,是一群人乃至群體思想的較量。
有關馮侖:
要論商業遊戲裡的這些法則,沒有人比馮侖這個冷靜的觀察者看得更透徹了。關鍵是,在經濟學、商業這樣嚴肅的事情裡,他總是能找到獨特的切入點。拿什麼來形容這種輕鬆幽默的方式來解讀商業世界裡的現象級事件。馮叔說,就像吃醋。
那並不是女人們的小脾氣,而是醋這種妙哉的比喻,以及看待人生的視角。醋不是生活的必須品,但是作為調劑生活和美食的感覺,又是讓人流連忘返的。
開心麻花作為《吃醋的人生》這本書的一節,被馮叔歸在「商機」這一章。他關注於開心麻花電影的成功,也關注它資本運作的失敗。他也關注戲劇這種文化表現形式的發展對於中國文化發展的意義。
牛頓說:「我之所以看得遠,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也許這句話別有深意,但是單純從正向的意義理解,連結牛人,與牛人對話絕對是一個人快速成長的不二法則。
我們小白也許無法直接與馮侖對話,但是通過讀書這個最超值的渠道,我們可以深層次與大佬的思想連結。也許你現在所迷茫的、讓你痛苦的、讓你執著的,都緣於你對這個世界、乃至人生的理解。
馮侖在這本書裡,從晉、溫、潮這些商幫,聊到開心麻花、博物館、大董感受商機,再到火星飯局、奇葩的「小雨衣」生意、「3W」咖啡,這些創業故事,洋洋灑灑到從李白、黃埔軍校裡悟出人生百味。內容豐富而有趣,毫無枯燥之感。
想了解商業的小白可以一讀,增強商業思維;而熟知商業法則的精英也可以抱著「吃醋」的心態來以此書調劑生活。商海浮浮沉沉,那些精彩的故事裡,藏著人生的大智慧。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一句話、一本書足以有改變人生命運的力量,關鍵是:要讀好書。
馮侖新作 《吃醋的人生》,蘊含大佬以商業詮釋人生的點滴智慧,正在熱賣。製作精良,值得典藏。
一杯咖啡的價格,足以有撼動人生的力量。歡迎點擊上方商品卡選購,值得一讀、絕不後悔的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