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周狀態都不是很好,今天狀態也比較差。暫且先填個坑。
安好投影儀之後我一直很少用,晚上回家後不知不覺時間就過去了,上班忙前忙後又忘記了,周末不想開電腦查資料……嗯,買了投影儀為何不看說明書要網上查資料呢?因為買之前看產品資料,寫的是無線投影儀,拿到手之後才發覺:沒有產品說明書,只有非常簡潔的電子說明書。諮詢客服,答覆是,安卓/蘋果手機可以通過第三方軟體連接投影儀,臺式機依靠有線連接,ipad不支持。為何就不支持ipad呢?投影儀有藍牙功能,我嘗試用藍牙連接,卻始終搜索不到設備。我總覺得是有辦法的,並不把售後客服的話放在心裡,但我就這麼拖下去了……一直到朋友到我家玩,問我可不可以投影儀看ipad上的節目,兩個人對著ipad看節目顯得有點寒磣,家裡又無電視,最後只能通過投影儀自帶的電視盒子找同樣的節目看。我就下決定了,我怎麼也得把這件事給解決了,不然朋友下次來,我還是手忙腳亂的。
上班依然忙炸乎,所以這事挪到了周六,即昨天。剛折騰就不太順利,同等產品提出相似問題的不少,但售後客服和技術支持明顯沒跟上,網上方法倒不少,但嘗試起來,就像穿著長褲過河,小心翼翼。又想起來了過去的二十歲的自己,為了想透一個問題折騰了個通宵也要解決。現在沒這個勁,但我還是一樣的心。
投影儀連接方式,無非兩種方法:有線和無線。
如果水電改造前考慮了後期安裝投影儀,是可以提前埋好線路的。目前而言,有線連接比無線有優勢,但我故意沒選擇:
1.水電改造費用增加。
2.我刻意挑選的投影儀是帶無線功能的,不需要支架固定,我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情,今天放客廳,明天放臥室——所以,有線對於我來言,可有可無。
3.目前的無線網絡很發達,為何要局限於有線的方式呢?我很愛看電影,所以選擇投影儀而放棄電視,但這不代表我是家庭影院的器材黨。
如果水電改造沒考慮埋線,但科技如此發達呢。
一、有線。適用臺式機/筆記本電腦/手機/平板。
1.VGA線或者HDMI線連接。
度娘會詳細解釋兩者英文縮寫代表是什麼意思,兩者的對比,此處不贅述。寫幾點小的:
1)一般水電改造預埋的高清線是HDMI線。
2)兩者接頭是不同的。從單價上來說,單米價格差距不多,但線越長,HDMI比VGA貴。HDMI可以通過轉換頭轉成VGA。從使用範圍來說,手機可以用HDMI線連接投影儀,VGA的接頭貌似不支持。
2.ipad不支持普通的VGA線。根據百度的結果,有2種方式可以讓ipad有線連接投影儀:
1)Apple TV。這個選擇直接被我PASS。不是嫌棄,而是因為我的投影儀自帶盒子,不想功能重複?
2)蘋果專用VGA線。搜搜馬雲家倉庫「ipad 投影儀」,很多選擇。比如下圖,是綠X家天貓店的圖示和價格,支持安卓/蘋果/平板。
接下來當然是無線。這也是我的「首選」。
後期選擇有線連接,輸出設備(如電腦/手機/平板)與顯示設備(投影儀)距離近還好,如果兩者有一定的距離,裸露的線路影響美觀,走路可能會被絆倒,收納不方便等等。
如果用無線呢?
二、無線。
1.現在有很多第三方軟體可以支持手機同屏。在這方面我直接選擇了投影儀自帶的軟體,安卓和蘋果手機都支持,但無ipad版本。
2.電腦同屏呢?ipad同屏呢?我測試的目標就是要實現ipad能和投影儀連接。無論是臺式機、筆記本電腦或ipad,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區域網共享。即這些設備都同處一個網絡。經過電腦設置就可以了。
對於程序猿來說,這都是分分鐘的事情。但我沒成為程序猿啊!
所以我還是藉助了軟體。百度搜:遠程控制軟體。有很多軟體。我選擇了2種作為自己的測試對象:TeamViewer和Splashtop。兩者使用方法相似,相比之下,我更青睞TeamViewer。主要原因是:TeamViewer分免費和付費版,但Splashtop的ios版是收費的。好用的軟體是值得花錢的,但我此時只是測試,所以在未找到替代品之前,付費版不在考慮範圍內。
簡單說一下TeamViewer的使用。
Step 1:官網下載軟體,支持8種,Windows、Mac、Linux、Chrome OS、Android、ios、Windows App、Blackberry。可以說,幾乎是全覆蓋支持了。
我在官網下了Windows版——即電腦版。
官網的安卓和蘋果版連結很慢,我通過百度下了安卓版,通過App Store下了蘋果版(ipad用)。
安卓版用於安裝在投影儀上,投影儀雖自帶盒子但是找不到這個軟體。我研究投影儀之後,把安卓版安裝軟體裝在u盤裡插入投影儀,卻無法找到安裝文件。去掉apk的後綴後,能正常顯示文件,但不能正常打開!此刻的心情就是已經拿到門鑰匙了,卻卡住了!繼續研究投影儀,找出產品的bug——必須依靠第三方軟體,百度搜了一下推薦軟體,然後在投影儀自帶盒子下載「沙發管家」:既可以通過這個軟體下載很多軟體,也可以傳文件/網址。然而這個軟體裡還是沒有TeamViewer,所以我通過軟體內嵌的在線傳文件,將安卓版上傳到投影儀上。Ok!門打開了!安裝成功!
PS,投影儀自帶的同屏軟體也有「傳文件到TV」功能。
Step 2:用郵箱註冊一個帳號。註冊時會讓你選擇使用用途,我選擇的是「個人/非商業用途」,這個版本是免費的。
註冊好後,顯示如下:
ID是唯一的,密碼是每次登錄軟體後隨機生成。
註冊後,系統會向你的郵箱發一封郵件,點擊連結完成註冊。
如果要在同一個郵箱裡增加設備,系統也會向你發一個郵件,如下:
點擊「Add to trusted devices」,即可。新加入的設備使用新生成的ID號。
Step 3:連接。
打開臺式機上的TeamViewer,然後打開ipad上的TeamViewer,依次輸入ID和密碼,即可實現臺式機同屏到ipad上。ipad可以操作(控制)臺式機了。
如下圖顯示。
測試結果,基本同步,有時會出現音頻不同步現象。
投影儀同理。但TeamViewer個人版只能實現計算機與其他設備(計算機/手機/平板/投影儀)的同屏,不能反過來,比如手機可以控制計算機,但計算機不能控制手機;也不能實現手機控制投影儀,完成前提是至少有一個計算機設備。還有一點,這軟體是國外的,所以伺服器……嗯,以後會繼續研究此類軟體。
3.還有一個最最最簡單的同屏方法。
完全適用於安卓/蘋果,也可以用在ipad上。
故意放在最後寫。
安卓手機:Miracast。
蘋果手機:AirPlay。
完成前提:投影儀支持Miracast和AirPlay。安卓/蘋果/投影儀在一個網絡。
系統設置裡,我的投影儀顯示如下,表明支持。
分開說一下。
1)Windows:需要8.1以上版本。我家電腦是Win 7,所以無法測試。
2)安卓:不同的手機開啟Miracast功能不一樣。比如我的華為P9,不在設置-顯示裡。如圖所示,P9在設置-高級設置,再往下拉,找到「多屏互動」。
使用方法:先點擊投影儀上的Miracast功能,再點擊手機上的「多屏互動」,在出現的界面中選擇「客廳」並點擊,即可。
使用效果:只能播放手機本地的視頻、音頻和照片。延遲太厲害,特別是視頻,只有聲音沒有畫面。不能愉快地玩耍了╮(╯▽╰)╭
開始播放圖片後,手機顯示如下:
投影上顯示:
3)蘋果設備。必須要拿ipad來測試了。不然我折騰一天都為了啥!
投影儀開啟AirPlay功能。
使用方法:太簡單。iphone/ipad主界面,由下往上拉,看到AirPlay了嗎!!!點擊它,再選擇「客廳」,就好了!!!!!(下面的「映像」一定要勾上)
使用效果:基本上滿足我日常的使用。而且,直接使用手機自帶的功能,太方便。不限於本地的文件,軟體如bilibili的視頻也能播放。至於延遲,略有一點,但不影響使用。
好開心啊~現階段終於可以使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