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農業時代的「新農人」(探訪新工種②)_新華報業網

2020-12-24 新華報業網

  今年11月舉辦的2020年全國行業職業技能競賽—第三屆全國農業行業職業技能大賽之農作物植保員決賽現場。

  顧 媛攝

  12月10日,廣西靈山縣三海鎮蘇屋塘村的直播銷售員甘有琴(右)在直播銷售金橘。

  甘有琴供圖

  11月1日,山西省臨猗縣桌逸村果品分揀包裝區內,農民正在包裝分揀好的出口蘋果。

  姜 樺攝(人民視覺)

  陝西省商洛市丹鳳縣寺坪鎮寺坪村村民李萌在網上介紹自己家養的蘆花雞。

  新華社記者 劉 瀟攝

  隨著現代農業不斷發展,各行各業不斷助力「三農」發展,「網際網路+」、人工智慧、電子商務等新技術發揮支持作用,農村湧現出了越來越多區別於傳統農民的新行當,農村人的生活正逐漸發生變化。

  近日,本報記者採訪了4位智慧農業時代的「新農人」,他們有的當上農業經理人,有的操控無人機做植保,有的探索用現代技術科學管理茶園,有的當上直播銷售員幫鄉親們帶貨。雖然職業各不相同,卻都是為農業生產服務。他們在幫助提高農業生產水平的同時,也迎來了自己在這些新職業新工種領域內成長壯大的新機遇。

  農業經理人向輝:

  種田當上「農業CEO」

  在山區長大的土家族妹子向輝是2020年全國脫貧攻堅獎創新獎的獲得者,她從事一個新職業——農業經理人,她是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來鳳縣農園果蔬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2010年春節,向輝回鄉探親,在縣城逛超市時了解到,超市銷售的水果都是從外地進購的。「如果在村裡發展水果種植,前景肯定不錯。」向輝打定主意。於是,她租賃土地,從浙江引種葡萄品種,大獲成功。

  2011年,向輝成立來鳳縣農園果蔬專業合作社,帶領村民一起發展水果種植。但是幹著幹著,2015年,向輝遭遇重大挫折,十幾年掙的錢幾乎全賠了進去。

  正在迷茫時,湖北省農業廳在全國農業經理人職業資格證試點單位——武漢市東西湖區農業廣播電視學校,試點性地舉辦了一期國家級農業職業經理人培訓班。參加培訓後,向輝提高了經營管理能力,拓展了產業發展思維,更新了農業發展理念,成為一名農業經理人。為打通市場,她成立農園(恩施)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走標準化、品牌化農業發展道路,不到兩年實現扭虧為盈。

  經過幾年發展,向輝創辦的合作社種植葡萄、草莓、火龍果、李子、茶葉等1000多畝,帶動了周邊農民致富增收。

  農業經理人有很多別稱,比如「農業經紀人」「農業CEO」等,那麼到底什麼是農業職業經理人?

  根據人社部發布的《農業經理人就業景氣現狀分析報告》,農業職業經理人是在農民專業合作社等農業經濟合作組織中,從事農業生產組織、設備作業、技術支持、產品加工與銷售等管理服務的人員。

  或許有人會說,農業經理人只不過名稱有些新潮,都還是指那些「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農業技術人才。其實不然,農業經理人不僅是稱呼不同,更重要的是他們是能夠引導新型農業健康經營、高效發展的善經營、會管理、懂市場的複合型技能人才。

  在向輝成立的合作社,種植、加工、銷售、休閒觀光是一體的,農民可以在基地裡學種植、在工廠學加工、在市場學營銷、在平臺學電商,實現學得好、用得上、能致富的目標。

  前些年,農民邱中明嘗試種植月季花,但由於不掌握技術,沒有銷售渠道,並沒有多少收入。2018年,邱中明報名參加向輝舉辦的農業經理人培訓班。授課老師針對他的實際情況,從種植技術和經營模式上分別指導,建議他把月季花加工成精油、純露,同時發展休閒觀光農業。現在,他的花場有花看、農場有蜜採,遊客來了有精油當伴手禮,一年盈利10多萬元。

  農業經理人要能聚合發展,把農戶連結到大市場。

  「山區缺的不是產品,而是商品,缺的是把農戶連接到大市場的通道。為了讓產品有個好市場好價格,公司成立了電商銷售部門,線上全覆蓋。」向輝說。

  2020年上半年,向輝的公司僅在832銷售平臺出售藤茶、蜂蜜、茶油等農產品就達1500萬元。

  向輝這樣的農業經理人還有很多。《農業經理人就業景氣現狀分析報告》顯示,當前農業經理人從業人員預估超過286萬人,遍布在全國各地的鄉鎮和村組。

  華中師範大學測量與評價研究中心研究員、國家職業分類大典修訂專家委員會專家彭瑜對本報記者分析說,隨著中國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走向產業化、規模化、現代化的農業生產,促成了生產經營管理活動的專業化,造就了農業經理人這個群體的出現。

  彭瑜認為,作為新職業,農業經理人的確立對建立培養高素質農民制度具有很強的示範效應。一方面,農業經理人以農民專業合作社、規模適度家庭農場等農業經濟合作組織為服務對象,以薪酬和分紅為收入來源,具有明確的社會分工與職業活動領域,是高素質農民的領軍人物;另一方面,在中國農業現代化進程中,現階段農業經理人有可能按行業或管理服務專業化的路徑細化職業分工,成為農業生產領域中難以替代的職業群體。

  無人機植保員袁寧:

  玩得了高科技也下得了地

  裝藥、起飛、噴灑,在飛手的遙控指揮下,植保無人機的螺旋槳高速旋轉,「嗡嗡」地飛向稻田上方,時而低空穿梭,時而空中懸停,所經之處灑落一層薄薄的藥霧……

  這樣的場景,對於「90後」小夥袁寧來說是非常熟悉的,因為他的工作就是在田間地頭,通過無人機為農作物精準噴灑農藥。

  袁寧是湖北省宜昌市農田管家植保專業合作社的一名無人機植保員,他的職業是無人機駕駛員,也是農作物植保員。

  袁寧出身農家,從小就看著父母在地裡辛勤耕作,每到要給莊稼打藥的時候,父母頂著烈日,背著幾十斤的噴霧器,在地裡艱難地行走。那樣的艱辛,在袁寧幼小的心靈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現在,長大了的袁寧,能通過無人機技術和植保技術的融合,為傳統農業插上「翅膀」。

  在袁寧看來,相比傳統農耕模式,他們這些飛手,只需一架無人機空中作業,從播種到施肥,再到打藥,植保都能完成,一系列農業操作有了更高的科技含量。

  不過,要想當一名無人機植保員並不簡單。

  首先要懂得農業知識,其次還得熟練掌握無人機技術,並把二者結合起來。「不同作物在不同生長階段,對飛防的要求不同,無人機的高度、飛行速度還有農藥的選擇和配比,哪個環節出了錯,最終的防治效果都會打折扣。」

  因為專業技術嫻熟,在今年11月舉行的2020年全國農作物植保員大賽上,袁寧獲得由農業農村部頒發的「全國農業技術能手」稱號。

  剛開始當無人機植保員時,很多農戶不認可這個新鮮事物,袁寧也帶著無人機在各個鄉鎮做示範試驗,效果出來了,訂單才越來越多。

  袁寧認為,相比傳統植保,無人機植保的好處很多,比如傳統種植中,一家一戶「打藥難」「亂打藥」等問題時有發生,通過專業化統防統治,可以科學選藥、精準施藥、安全用藥,促進農藥減施增效和利用率的提高。

  在湖北宜城,李大爺和他的侄子一起承包了300多畝地,每年到給莊稼打藥的時候,他都為請不到人工而發愁,因為施藥最佳期就只有很短的幾天。

  「我們以前下鄉宣傳時貼過傳單,李大爺就給我們打了電話。我們用無人機完成植保,李大爺跟在一邊給我們指他的地塊就行,不用動手。300多畝地一天就作業完了,省時省力,還安全。李大爺高興地說,價格比人工還便宜,又不踩踏莊稼,而且打得均勻,真是太好了。」袁寧說。

  近年來,在農業科技與現代化發展的浪潮中,植保無人機獲得快速推廣應用,像袁寧這樣的專業植保飛手也越來越多,正是因為他們的加入,更多農戶的雙手得到了解放,而高效的空中植保也讓田間的農作物茁壯成長。

  茶園管理員鄭為銓:

  用生態鏈的眼光管好茶園

  「茶園秋冬季管理很關鍵,將直接影響到來年茶葉產量,該季管理主要是修剪、施肥,要使用有機肥。」在福建福鼎,福建畲依茗白茶有限公司董事長鄭為銓是最早拿到茶園管理員證書的茶人。在他看來,一個合格的茶園管理員不僅要會種茶,更要學會以草治草、以蟲克蟲、花海隔離。

  種茶就種茶,為什麼還要當個茶園管理員?這樣的管理員,跟普通茶農又有什麼區別呢?

  這要從鄭為銓和父親的一場爭執說起。那是在2016年,鄭為銓的茶園遭遇了毀滅性打擊:一場嚴重的病蟲害,幾乎在一夜之間要毀掉整個茶園。怎麼辦?鄭為銓與父親意見不一致。

  在保住眼前收成與堅守做生態茶園的初衷間徘徊之際,他參加了由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杭州茶葉研究院、國家茶葉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舉辦的「初級茶園管理師」暨「新型茶農」培訓班,讓他大開眼界,使他的觀念發生了重大改變,並堅定了做生態茶園的信念。於是,他踏上了生態化種植的旅程。

  從那以後,鄭為銓按照所學的知識,不斷鑽研和實踐科學治蟲護園技術。第二年,科學治理成效逐漸顯現,茶園開始抽新芽,慢慢出現生機,父親也恢復了信心重新回來打理茶園。

  幾年來,鄭為銓的體會是,茶園管理員是一個持之以恆把技術運用到現實種植管理中的重要踐行者。茶園管理員首先要懂得茶園與自然是一體的,樹立做生態茶園的意識,在這個基礎上,要了解茶樹品種與品質、茶園開墾與種植、水土保持及生態修復技術、茶園灌溉與灌溉設施、茶園引種遮蔭樹及植物多樣化在害蟲防治上的應用等知識。也就是說,茶園管理員要學會對茶園生態鏈進行科學管理。

  「比如出現了雜草,茶園管理員就不能急著去除草,而要研究看看是什麼草、能不能以草治草,綜合判斷後才提出治理方案;再比如說土壤施肥,應採用什麼樣的微生物肥,還有茶園的朝向與開溝朝向的選擇,風林帶與遮蔭樹的作用及選擇等,都有很多的科學道理在裡面。」

  「現在,福鼎也有很多茶園管理員了,我們經常一起分享茶園管理的知識,研究如何採用農業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技術對茶園進行科學管護。」鄭為銓說。

  如今,鄭為銓公司的茶園佔地2000多畝,茶園沿著山坡起伏,每到採茶時節,到處都是背著背簍的採茶人,他們步履輕盈,動作嫻熟,不停地摘取嫩葉,構成一幅流動的畫卷。

  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杭州茶葉研究院副院長、國家茶葉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主任鄭國建告訴本報記者,茶園生態化對中國茶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無論是「從茶園到茶杯」還是「從茶杯到茶園」,在茶產業鏈和追溯體系中,茶園管理始終是重要一環,是茶產業的基礎。我們希望通過茶園管理員這一工種的職業化,讓更多人認識到茶園管理的重要性,從而將科學、先進的茶園管理方式與技術傳播出去,實現減少農藥和化肥使用量、改善生態環境、提升茶葉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的目的,讓廣大茶農、茶葉企業和消費者受益,進而促進整個茶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直播銷售員甘有琴:

  做起直播的農民「網紅」

  「大家好,我是『巧婦9妹』,歡迎老鐵們在直播間下單啊。」當下,正值廣西水果銷售旺季,每天,甘有琴都要以「巧婦9妹」的網名,做上一兩場直播賣貨。

  靠著在直播間銷售農產品,甘有琴這位廣西靈山縣三海鎮蘇屋塘村的普通婦女,不僅當上擁有1000萬粉絲的網紅,還幫家鄉銷售農產品,她的最高紀錄是在一夜之間賣空了15萬斤的滯銷芒果。在今年10月她還受邀走進國新辦的發布會,參加以「脫貧攻堅路上的巾幗力量」為主題的中外記者見面會。

  39歲的甘有琴,就是這樣一個拿得了鋤頭、玩得了直播的農民「網紅」。

  甘有琴清楚地記得2017年5月19日,正是這天,她給學習視頻專業的侄子當模特,拍攝了第一條視頻,內容是展示製作肉蛋撻。因為是第一次面對鏡頭,當時甘有琴很緊張。「只要相機一對準我,我就不會說話了。5分多鐘的視頻,拍了整整一下午,還講得磕磕巴巴。」甘有琴沒想到的是,這條視頻很受網友歡迎,沒幾天時間就有20多萬人觀看,「比我們一個鎮的人還要多。」

  慢慢地,甘有琴對短視頻有了興趣,家鄉的特色美食、田間地頭的農活、自創的料理……這些農村生活的日常,用「巧婦9妹」的網名上傳到平臺後,吸引了網友的目光。再後來,甘有琴開始嘗試通過電商銷售農產品。

  起初,村民們對於甘有琴拍視頻的行為是很排斥的,他們覺得一個農村婦女整天拿著手機拍這拍那的,很不能理解。這樣的態度真正有了轉變,是在甘有琴做了電商以後。

  「以前我們都是用傳統的方式去種植和銷售,白天摘果,晚上拉到批發市場銷售,既辛苦還收益少。現在通過網際網路就可以讓農產品走出大山,銷往全國。」甘有琴說。

  2017年10月,甘有琴的網店開始預售當季水果,原本她想著能賣出一兩萬斤就很高興了,沒想到預售掛出去一個星期,訂單一路飆升到近10萬斤,「完全超出了我的想像,後來,我就跟村民們商量,把他們的水果一起賣了出去。」

  甘有琴說,現在,白天摘果,下午就可以把這些水果打包發到全國各地。不僅她自己種的水果不愁賣,村裡的水果也都有了銷路。看到這樣的變化,很多年輕人選擇回到家鄉承包果園,因為這比他們在外面打工的收入高很多。

  正是靠著這些網絡「帶貨力」,2020年「巧婦9妹」通過電商幫助家鄉銷售農副產品800多萬斤,產值3000多萬元。

  隨著平臺粉絲購買農產品的需求越來越大,周邊村民的電商銷售越來越迫切,甘有琴還依託靈山縣天御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以「公司+網紅+合作社+基地+農戶」的帶動模式,培育發展「巧婦9妹」加盟農產品基地280多個,其中2000多家農戶共1.5萬餘畝果園成為「巧婦9妹」合作致富果園。這些農產品生產基地,由於加入了電商供貨行列,成為不愁銷不愁賣的致富搖籃。

相關焦點

  • 智慧農業時代的「新農人」(探訪新工種②)
    新華社記者 劉 瀟攝  隨著現代農業不斷發展,各行各業不斷助力「三農」發展,「網際網路+」、人工智慧、電子商務等新技術發揮支持作用,農村湧現出了越來越多區別於傳統農民的新行當,農村人的生活正逐漸發生變化。  近日,本報記者採訪了4位智慧農業時代的「新農人」,他們有的當上農業經理人,有的操控無人機做植保,有的探索用現代技術科學管理茶園,有的當上直播銷售員幫鄉親們帶貨。
  • 智慧農業時代的「新農人」|智慧農業|新農人|農業經理人|植保無人...
    近日,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採訪了4位智慧農業時代的「新農人」,他們有的當上農業經理人,有的操控無人機做植保,有的探索用現代技術科學管理茶園,有的當上直播銷售員幫鄉親們帶貨。雖然職業各不相同,卻都是為農業生產服務。他們在幫助提高農業生產水平的同時,也迎來了自己在這些新職業新工種領域內成長壯大的新機遇。
  • 智慧農業時代的「新農人」
    近日,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採訪了4位智慧農業時代的「新農人」,他們有的當上農業經理人,有的操控無人機做植保,有的探索用現代技術科學管理茶園,有的當上直播銷售員幫鄉親們帶貨。雖然職業各不相同,卻都是為農業生產服務。他們在幫助提高農業生產水平的同時,也迎來了自己在這些新職業新工種領域內成長壯大的新機遇。
  • 智慧農業時代的新農人:種田當上農業CEO 用生態鏈的眼光管好茶園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原標題:智慧農業時代的「新農人」(探訪新工種②)本報記者 葉曉楠今年11月舉辦的2020年全國行業職業技能競賽—第三屆全國農業行業職業技能大賽之農作物植保員決賽現場。近日,本報記者採訪了4位智慧農業時代的「新農人」,他們有的當上農業經理人,有的操控無人機做植保,有的探索用現代技術科學管理茶園,有的當上直播銷售員幫鄉親們帶貨。雖然職業各不相同,卻都是為農業生產服務。他們在幫助提高農業生產水平的同時,也迎來了自己在這些新職業新工種領域內成長壯大的新機遇。
  • 農業科技「最強大腦」效用顯現_新華報業網
    多年來,培養計劃在完成國家重大科研項目中發揮重要支撐作用,大幅提升農業科研原始創新能力,有效解決產業發展技術難題: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楊寧帶領動物遺傳育種創新團隊,創新蛋雞育種技術,育成3個蛋雞新品種,使我國擺脫依賴國外品種的局面;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廖慶喜帶領油菜機械化生產關鍵技術與裝備創新團隊,研製了油菜聯合直播裝備,在19個省區市推廣應用;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所長周清波帶領農業遙感創新團隊
  • 用工匠精神打磨「中國製造」_新華報業網
    首屆大賽以「新時代 新技能 新夢想」為主題,共有2500餘名選手圍繞86個比賽項目展開激烈角逐,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格最高、項目最多、規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綜合性國家職業技能賽事。  弘揚工匠精神需要提高創新能力。習近平總書記在賀信中指出,「技術工人隊伍是支撐中國製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力量。」
  • 北京朝陽大悅城樂高授權專賣店煥新亮相,迎三周年_新華報業網
    為了給樂高迷們帶來更好的體驗,門店經過一段時間的閉店重裝再次煥新亮相,並且在聖誕季迎來了令人興奮的消息,朝陽大悅城店將於12月26日在升級後的店鋪裡舉辦三周年店慶活動。  一、門店煥新亮相  為了讓消費者能夠在第一時間掌握最新的樂高潮流趨勢,朝陽大悅城店在門口設有大紅顆粒區,該區域重點陳列當季特色熱賣產品,流行資訊一目了然。  門店裡的Build A Minifigure(BAM)人仔拼搭區,能夠讓樂高迷們過足拼搭癮。大小朋友們都可以在這裡親手拼搭出一個專屬於自己的小人仔王國。
  • 「未來農業」長啥樣?無錫這裡有你想知道的答案……
    不久前,該鎮還與江蘇大學達成了萬畝現代農業智慧示範基地合作意向,農機信息化、管理信息化將會呈現「智慧農業」新模樣。「目前有10多家科研院所與楊巷達成了合作。」鎮農業農村局局長史俊偉擺出了這樣一個數字。眼下,該鎮正在加大培養稻米、蔬菜、漁業、食品加工等行業農業高新技術企業,實現以一家高新技術企業引領一個產業,每個產業鏈環節嫁接一家科研院所的發展格局。
  • 迎難而上,用「金牌」致敬奮鬥的青春_新華報業網
    臨近年末歲尾,盤點一年的經歷,遭遇新冠疫情「閉卷考試」中有一份捨我其誰的堅守,奪取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雙勝利」中有一份竭盡全力的付出,爬坡過坎投身「雙循環」中有一份越戰越勇的拼搏,每個人和這個國家一起經歷了一場類似的「比賽」,開局不利的影響硬是被不怕事、不信邪的中國人一點一點扭轉了,「一份人民滿意世界矚目可以載入史冊的答卷」實至名歸,我們在個人努力奮鬥的同時,更慶幸自己屬於這個奮鬥的集體,擁有這個可以奮鬥的機會
  • 九牧30周年盛典新年感恩巨獻_新華報業網
    不僅以令世界震驚的中國模式迅速控制疫情,中國企業在抗疫過程中展現的強勁力量,也讓無數人驚覺中國前沿科技、智能製造的尖端水平。  正如疫情之初,九牧發布了全球首款智能消毒馬桶「i+」,通過革命性的消毒系統,填補了智能馬桶在抗菌消毒領域的空白,讓世界見證了「九牧速度」,印證了中國技術正在閃耀世界舞臺。
  • 華南農業大學:樹人興農百十載 力創一流新時代
    樹人興農百十載 力創一流新時代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各位校友,老師們、同學們、朋友們:  大家好!春華秋實百十載,繼往開來新時代。  二、樹人興農,薪火相傳  從1909年到2019年,一代代華農人堅守「農業教育要振興中華農業」的初心和使命,以優秀的辦學傳統,深厚的學術積澱,豐碩的服務成果,鍛造了華農百年品牌,譜寫了華農與國家同呼吸共命運、與時代同向同行共發展的壯麗篇章。  這是一代代華農人矢志報國、立德樹人的110年。
  • 寄語2021:心懷勇敢,溫暖前行_新華報業網
    極度「刷新」的2020,讓每個人的生活不得不面對挑戰,生存空間日顯逼仄,人的困境愈發凸顯。經歷了這一年很多失望崩潰、虛與委蛇的時刻,我們仍然要提醒自己,努力分出時間和精力去尋找更多精神的連結和溝通,尋求自我和他人相互的欣賞、接納、尊重。
  • 河南日報評論員:這一「拳」,打出了自信與豪邁_新華報業網
    此次,作為太極文化發源地的河南牽頭申報、成功申遺,使得太極拳這一古老運動擁有了來自更廣大區域、更眾多民族的新註解,中華民族儒雅自律、不屈不撓的品格得以彰顯,河南傳承文化、保護遺產的努力,再次得到了世界肯定,無疑有利於加快建設文化旅遊強省,助力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實施。  這是一次重要的文化傳播。
  • 《超級新農人》為農業「牛人」搭臺展絕技
    正於每周日晚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農業農村頻道黃金檔播出的《超級新農人》,是全國首檔大型「新農技能」挑戰節目。節目在全國農業現代化比較發達的城市,通過特別設置的新農推薦人和發掘人的幫助,走到田間地頭,尋找身懷絕技的農業「牛人」們,為觀眾進行農業技術的風採展示和技能挑戰。
  • 國際銳評丨制裁成癮的美國政客終將遭受反噬_新華報業網
    一言不合就制裁——如果一國政府處理對外關係只剩下這個手段,那就表明其已不具備通過正當方式解決分歧的智慧,所謂的反華操作已經黔驢技窮。換句話說,美國政客越是表現得兇神惡煞,越是暴露出虛弱無能。  人們看到,過去幾年,在這些毫無職業素養的政客操弄下,制裁外交幾乎成為美國外交政策的代名詞。
  • 鎮江:直通聯合國 江蘇大學國際化人才培養又添新平臺
    12月19日,由中國農業國際合作促進會等單位主辦,江蘇大學承辦的「一帶一路」農業現代化國際合作發展論壇在鎮江舉行,共同探討以數位技術為先導,攜手共同推動「一帶一路」農業高質量發展。五年來,「一帶一路」農業現代化國際合作發展論壇已經成為了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平臺。本次論壇以「人類團結-數字賦能,高質量發展『一帶一路』農業」為主題,邀請聯合國工發組織、聯合國糧農組織、阿拉伯大學聯盟、義大利、俄羅斯、巴基斯坦、塞內加爾等「一帶一路」國家農業部門、中國國家發改委、農業農村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專家、農業裝備行業龍頭企業出席。
  • 攜手「懂行人」,甘肅農信鑄就金融數位化基座
    近年來,隨著社會日益發展,中國已經躍然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數字經濟」成為了驅動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新動能。在新趨勢的不斷推動下,國內銀行業發展和變革進程不斷加速,數位化轉型成為了各大銀行系統業務升級轉型的必由之路,甘肅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也不例外。
  • 央視首檔《超級新農人》節目開播,尋找農業領域「農技牛人」!
    8月16日,一檔全新的大型季播節目《超級新農人》在央視17套農業農村頻道橫空出世,首播當天就引起了不少的關注。蘇州之行新農推薦官——江蘇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首席專家錢劍林,為大家介紹當地果蔬種植的新發展,鳳凰水蜜桃、枇杷、葡萄,翠冠梨,從育種到採摘,都包含了新農人的智慧和現代農業科學。同時讓人眼前一亮的是,當地已經在開展現代化蔬菜水果種植的新探索,在果蔬採摘環節利用現代機械協助,大大提升了效率。節目亮點呈現頗多,處處彰顯「新奇的新農技」。
  • 穩中求進 以高質量發展為「十四五」開好局_新華報業網
    這一年,對很多人來說,開始習慣與不確定性共處,並努力過好當下每一天;這一年,對國家來說,世紀疫情和百年變局交織,中國在一個更加不穩定不確定的世界中謀求發展。那麼,在這種特殊背景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作為中國經濟政策的「風向標」,今年透露出哪些信號?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
  • 新農人王思聰的農業憂思
    貧困縣走出來的「新農人」  改革開放初期走出農村,至今仍舊在創業的王思聰,每周五,無論多忙多晚,都會從北京趕回老家,將整個周末都投入到自己心愛的農業之中  農業消費結構的變化和機遇  對於農業發展的趨勢,王思聰有著深刻地認識,對農產品(000061,股吧)消費結構的變化, 也有獨到見解。  在外闖蕩的這些年,王思聰系統考察了歐美等國的農業產業,他認為,農業要發展,從業者和組織形式要升級。